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兒童應該怎麼學鋼琴
擴展閱讀
長沙教育街八號在哪裡 2025-01-21 13:51:00
鍛煉最基礎是什麼 2025-01-21 13:41:01

兒童應該怎麼學鋼琴

發布時間: 2024-03-18 15:03:46

A. 孩子應該如何學鋼琴

1、前面5分鍾練鋼琴基本練習,初學者練習吊手、抬指彈奏單音,中級學生練習各調音階、哈農練指法,另外會結合孩子的弱項制定其它輔助練指法。孩子學鋼琴,手指基礎是關鍵。

2、課上學習練習曲或樂曲時,首先讓學生視奏一次,根據學生的視奏情況提出難點、重點,並作出標記,針對孩子練琴往往不自覺地特點,要求孩子回家練習的.時候重點難點每天需要練習多少遍,而不是放任自流每次從頭彈起,造成一個曲子練了幾個星期還不熟練。這樣也養成了孩子學會抓重點練習的習慣。

3、對於確實精神不集中的孩子、希望孩子能夠學有所成的家長,請陪練老師監督是一種有效的手段。因為大多數家長自己不懂音樂,孩子不按照老師的要求、不照譜子練矇混過關,家長確不知道,每天明明練夠了時間,卻沒有任何進展,而不照譜錯音、手型不正確都會給將來的深造造成很大的困難,長久下去很難有再提高的空間,雖然我們不提倡請陪練,但是陪練確實是孩子學有所成的捷徑。

4、另外,家長和老師在孩子學琴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老師在孩子面前要有一定的威信,這種威信不是打罵,首先是需要根據學生的情況為學生解決問題,一定要教學生怎麼去彈。但是如果是因為孩子自身的頑皮導致回課成績差,那麼就需要進行一些非暴力恐嚇之類的手段了,所以家長要給予理解和支持,絕對不能夠袒護孩子為孩子說好話,更不要因為老師凶了就要求換老師,沒有老師不是為自己學生好的。

B. 小孩學鋼琴時應該要注意什麼

兒童學鋼琴注意事項

(1)不要急於讓孩子學會彈幾首曲子。或只滿足於盡快學會彈幾首曲子。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要使他們獲得全面的音樂訓練,培養他們各種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2)不要使孩子對學琴失去興趣,把練琴當做負擔,甚至厭惡學習。學習彈琴,屬於美育。美育不能靠家長命令,美育的實施,要靠煥發興趣,靠吸引,靠潛移默化,長期熏陶才能奏效。必須想方設法培養孩子學習鋼琴的興趣和熱情。學習時間過長、學習方法枯燥,要求過嚴,到了孩子力不能及的程度,均會挫傷學琴的積極性,甚至有的會感到學琴是壓力,厭惡學琴,嚴重的甚至想砍掉手指以中斷學習。

(3)關於師資的選擇。要為孩子精心選擇能勝任的師資。有的教師,水平有限,缺乏精湛的技能技巧和符合孩子年齡特點的教授方法,會誤人子弟。投師定要有所選擇。

鋼琴入門指法

正確的指法,也就是合理的指法。合理,就是合乎手指與鍵盤關系之理,合乎手指與音符關系之理,合乎各人手指之間的關系之理。合理,才能有邏輯、有規律、有條不紊、不忙亂地彈奏。

1、正確的指法,要以每個手指的獨立為前提,同時又會有利於發展每個手指的獨立。

2、正確的指法,就是發揮每個手指特長的指法。

3、正確的指法,才能彈好樂句,表達好語氣,有利於克服技術困難。

4、正確的指法,還能幫助背譜。有時,記住一個關鍵的指法,後面的音就順手而出了。對樂曲的記憶,與對指法的記憶往往是連在一起的。

同時,指法還關系著音樂風格。例如,肖邦的某些指法,好象是他的「專利」一樣,只有他才有,只能用他的指法才能彈好他的曲子。總之,不懂得正確指法的基本原則、方法,就不能順利地掌握鋼琴技術。

C. 教小朋友彈鋼琴步驟詳細介紹

演奏鋼琴藝術是一門復雜和深奧的藝術,小孩子學習鋼琴的話需要一步一步的來,下面就讓我來告訴你教小朋友彈鋼琴步驟,歡迎大家閱讀!

教小朋友彈鋼琴步驟

走好放鬆手腕的第一步

對初學者來說重要的是走好第一步。我覺得,改正一個動作比學會一個動作要困難得多。一個新學生到我這來了,我總要對他進行一些調整,就好像把一輛車子推上鐵軌,以順著軌道推就省力了。

先學會用手臂的重力,再去練手指的機械的力是很見效的。一個輕松、下沉的手臂是很“重”的(就向是自由落體的感覺),手指尖(尤其是弱指4和5指的指尖)承受到手臂的重量,從而使關節得到了鍛煉,很快就能站穩。這對於一些年齡和體重都非常弱小的學生都非常適用。能解決因為手沒有力度而在彈奏過程造成的一些影響。因為找到了去撐點,彈奏時顯得放鬆,不容易累,更使得音色也飽滿。

有的學生帶著某種教學法的烙印,我覺得有必要變化一下。比如強調“手架子”:一個鍵放一個手指,手指呈半圓形,每一個手指關節凸出。我不贊成這種方法。“手架子”是一種緊張狀態,它不能使手臂的重量集中到手指尖上去,也不利於手臂、手腕的放鬆,也不利於發音的集中,正確的狀態應該是自然下垂的,收攏的。

也有的方法強調“在彈一個音的同時,下一個手指做好要彈的准備”。我認為這也會破壞手的放鬆狀態。因為它使手指手腕變得非常僵硬……任何不放鬆的、不下沉的動作都會使手指失去重力,都是不好的狀態。

孩子們!手腕可是有大用處的,通過對它的移動,能夠讓你彈到,你所有想彈的音,如果不會放鬆手腕,很可能會影響以後的練習,如果前期的學習(第一步驟)完成後,下一步就是對手指的獨立性、靈活性等進行訓練。我認為找到正確的方法,再通過今後的彈奏中(包括在彈樂曲中)不斷得到練習,而且即使不做許多枯燥的練習也能掌握住技巧。反之如果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再多的“練”也是無用的。

第二步培養用腦練琴的習慣

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有時過多地強調對一些技術重復的練習,少則幾十次、多則練到上百次仍覺得不放心,而對用大腦控制彈奏這一點卻不夠重視。

大家不要不相信,我對學生做過這方面的“實驗”,結果,讓我自己都大吃一驚。在拿到新的練習曲,按照學生的認知要想彈的沒有錯誤,至少是需要聯系5到8遍以上。當我告訴她,老師在拿到這樣一首練習曲時,第一步第二步...會怎麼去分析和理解,先把曲子整體看一遍,把其特點和有規律性的東西找出來時,然後再來進行其彈奏,在學生明白後,再讓她去彈。你們知道嗎?她一遍就可以全部彈對啦!

這不由你不相信,小孩子的理解力是驚人,但分析能力還不夠,這就需要作為老師的我們,把點石成金的方法傳授給他們,在每次上課時,你要讓他們養成向我們這種習慣---“動腦”。而不是一味地反復的練習。其實學會用頭腦控制可以節省很多練習時間,而且能在沒有琴的情況下練琴,它能使你更有信心地演奏。你們想想英語是怎麼背出來的?是在掌握了大意的情況下,更容易記憶呢?還是就通過死記硬背的方法,一遍一遍的進行背誦呢?

我發現,有很多人,都非常害怕上台表演,其實最主要的就向我剛才說的,這算他們在下面練過上十次,上百次,仍然會怕彈錯,怕忘譜。在這里推薦兩種方法:一種是強調不用琴(如默練——不用琴,不用譜的練習法),另一種是在比賽當天不要多練琴,稍微活動一下手指,大部分時間只是看譜子,實踐證明這是行之有效的。

記得一篇文章中提到過的,孔祥東說,有一次,一位蘇聯鋼琴家因事故不能前來開獨奏會,主辦者臨時拉他去替場,他在不到一小時的汽車路程里,用腦練琴,一到就上台彈奏,結果反映很好。由此可以看出,從小培養用腦練琴的優越性。

第三步注重從樂曲演奏中學技術

我認為這是個既能提高技術又能積累曲目的辦法。現在我們看到在國際上出現了這樣的一些神童,他們年紀很小就出現在舞台上,不但技術高超,表現深刻,而且已掌握大量的曲目。我想如果把車爾尼練習曲一本本地彈下來,用這種傳統方式對待這些神童,無疑會貽誤人才。在國內據我所知的,許斐平只用過很少幾首740練習曲,而他在附小就彈大量的肖邦作品,像敘事曲、練習曲、協奏曲、波蘭曲舞曲、夜曲等。事實證明,無論是在技術OR是其它方面,並沒有比其他人差。

個人覺得,從樂曲中學技術有不少的優點,我自己覺得一首首的練習曲只是把一個個的技術單獨的呈現出來,個別進行練習,就向我們先開始學的詞OR句子一樣,但要怎樣去運用它們,就要靠一篇篇的文章來進行積累。所以他們用的方法,是和一般學琴的人相反的,他們是通過一篇篇的文章來掌握和學習詞OR句子。這樣的學習,使學生更能夠牢固的掌握所學的知識點,那麼彈奏樂曲的道理也是一樣的,再者由於音樂形象比較具體,所以學生對用力的方法、聲音的控制等都能更充分的理解。

以樂曲來代替練習曲這種方式並不適合所有學生。一般說來程度比較淺的學生還是讓他們多練習一些練習曲及音階等基礎技術。學生學到中等以上水平後(像車爾尼Op•740練習曲),可選擇各種樂曲的餘地擴大了,就可以逐步以樂曲來代替這些技術性不太高的練習曲。

最後摸索一套適合自己的練琴方式

以下說的這些,可能有些人有不同意見,但沒有關系,反正這也只是我的個人的看法。由於每個人的身體機能條件不太一樣,所以我覺得可以允許各人的彈奏姿勢有不一樣。有人習慣於手指攤平些彈,有人習慣於小手指彈,等等。我認為不必為這些彈奏姿勢費很大精力去納入規范,只要不是影響原則性問題。

如果學生習慣那樣彈,也許是他自發地找到了與其生理機能相協調的平衡點,但我也說了,是在不影響其技巧彈奏和你日後進一步的發展情況下,是可以的。譬如我其中一個學生,來我這時,小指是直著彈的。在日後的觀察中,我覺得沒有必要去花很多時間,把小手指的每個關節都練凸出來。這位學生就一直彈到現在,直彈一樣能承受很大的力量。

我認為只要能彈得快,彈得放鬆、省力、持久,聲音好聽,就證明方法是行得通的,條條道路通羅馬嘛!雖然,鋼琴的技巧是很復雜的學問,但有時你不妨把它想得簡單些為好。

不知道學琴的人有沒有這種感覺,在一種輕松自如的心理狀態下,往往比較容易掌握某些復雜的技巧。我個人覺得不要過分地分析一些技巧,其實這是你的自找麻煩。

摸索一套適合自己的練琴方式,這才是你學琴過程中比較重要的事。技術的獲得在某種程度上說取決於會不會練琴,就是跟前幾天講過的,用腦練琴,意思是一樣的。要善於總結一套適合於自己的練習方法。

鋼琴手型的基本要點

1、 手指自然彎曲,同手掌一起構成一個半圓型,呈空握球狀。

2、掌關節(通常叫第三關節)及所有手指關節都應凸起,應避免和糾正最易出現的手指第一關節和第三關節(指掌關節)塌陷呈凹狀。

3、手指應自然分開,原則上剛好一個指頭對准一個琴鍵。

4、整隻手(從整個前臂到手)應以水平位置正擺在琴健上,並應使手指擺正,與琴鍵排列平行,大指應放在琴鍵上面。

5、手指觸鍵的基本位置應取在白鍵與黑鍵距離的約二分之一處。當觸按黑鍵時,整隻手應向黑鍵位置前挪,黑鍵應彈在鍵前端位置。

培養孩子學習鋼琴的興趣

鋼琴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藝術,鋼琴的練習枯燥繁重。因此,對於初學鋼琴的幼兒來說,培養其學習興趣比培養其純技術能力更重要。

在音樂上真正具有天賦的兒童是為數不多的,可是幾乎所有的兒童對音樂都有與生俱來的興趣。如:嬰兒聽到音樂,會手舞足蹈;聽著媽媽哼的搖籃曲會香甜入夢。隨著年齡的增長,只要有表達的“機會”,兒童會盡力的表達自己對音樂的興趣。

D. 兒童應該怎樣學好鋼琴

這些年跟著鋼琴的普及化,越來越多的 兒童 開始學琴,兒童 學鋼琴 確實對於孩子的生長有許多好處,可是若是學琴不妥當,則反而有負面作用。今天我給大家整理了兒童應該怎樣學好鋼琴,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兒童學好鋼琴的建議
一、要樹立正確的學琴理念,並具備良好的心態

首先,要弄清楚幾個問題:我們讓孩子學習鋼琴的真正目的是什麼?讓孩子學習鋼琴到底是圓家長兒時的夢還是孩子自己真正喜愛?究竟是為了家長的面子工程還是真正培養孩子的音樂素養?

在教學生涯中的很多時間段,經常會有一些家長和我說:“老師,孩子學到三四年級時爭取考過八級吧,後面功課緊,沒太多練琴時間,在小學 畢業 前最好考完十級,初中後就沒有時間練琴了!”有的孩子學得進度較慢,一個階段後家長會說:“看來我的孩子不是學習音樂的料,就暫時給他停一段時間吧!”這一停,孩子可能就再也不會去觸碰鋼琴了。相信許多從事鋼琴教學的同仁們都有過類似的經歷。

那麼,我們培養孩子學習鋼琴到底是為了什麼呢?當初家長決定給孩子學琴時,難道就那麼草率、那麼沒有耐心嗎?相對於業余學琴的孩子,我個人認為:孩子通過對鋼琴的學習,能夠得到音樂的熏陶,提高音樂的綜合素質,並能掌握鋼琴的基本演奏技能,到了中學、大學甚至老年都能彈奏許多優美動聽的鋼琴曲,即能展示給眾人,又能陶冶自身,何樂而不為呢?可實際情況是:在我國,大多數琴童的學琴時間段主要集中在從幼兒園中班開始到小學的四、五年級,似乎這個時間段才是他們學琴的黃金時間和專利時段,能堅持到中學還在學琴的人數可能百分之二十都不到,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我經常和人說:只要你想學琴,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晚,學習進度慢些,曲目學習的周期長些,又有什麼關系呢?學琴真正的主體是孩子,那麼一切就要以孩子的立場為出發點,積極配合老師,讓孩子能愉快順利地進行鋼琴的學習。可是多數琴童家長並不是這么認為,因而造成了許多孩子的平均學琴時間都只在四到五年左右,會彈奏的可能也就幾首當年的考級曲。出現這樣的情況,和家長對孩子的學琴理念及心態有著很大的關系。所以茅為蕙女士說得非常好:孩子學鋼琴,父母先上課。

二、需要比孩子更能夠堅持,切忌求“勝”心切

學琴並非百米 短跑 ,它更像是一場 馬拉松 。剛開始的時候,家長們都會覺得學**鋼琴無非是培養興趣,提高孩子的藝術修養。但是隨著學琴過程的深入,在教師們的嚴格要求、琴童們的交流比較中,家長們的心態開始悄悄發生了變化。教師所指出的一切問題:例如正確的指法、手指跑動的逐漸加速、以及對基本功的更高要求時,家長開始擔心孩子是否不夠努力?為什麼總是達不到教師的要求?尤其是一些教學方式較為傳統、教學態度嚴謹的教師,更傾向於指出孩子的不足而不是經常給予肯定。當差不多時間開始學琴的琴童們已經開始考五級、六級,而自己的孩子還在向四級努力時,一些家長更是坐不住了。他們會開始責怪孩子,給教師提要求(要求更多地為考級而安排教學),並且增加練琴時間、限制孩子參加 其它 活動等等。這些做法無形之中就像是對正在參加馬拉松的選手們說:“你為什麼不能再快一點?為什麼不沖刺呢?”這些問題會讓選手們泄氣、焦慮,甚至懷疑自己是否應該繼續堅持下去。那麼,我們真的是在比賽嗎?如果是,終點在哪裡?最初的目標還在嗎?

一位著名的鋼琴教師有一位關系很好的朋友,他堅持要讓自己的孩子跟這位老師學琴,並且信誓旦旦地說:“我知道你的教學理念,我保證不逼孩子,不給她壓力,讓她愉快地學琴!”前面幾年孩子學得一直都很順,而且還很樂於彈琴,朋友也確實沒給太多的壓力。到了後來,隨著鋼琴程度的逐步深入,孩子慢慢開始出現了畏難情緒,練琴也不太主動了。於是老師也開始調整教學內容,減少了一些枯燥的練習曲和復調樂曲,讓孩子能更多地彈奏一些她喜歡的樂曲,度過這一瓶頸階段。孩子也還算配合,不僅又能夠自覺練琴,而且慢慢對鋼琴又有了新的認識。可這時朋友終於忍不住了,他對老師說:“我知道你的 教學 方法 很有一套,孩子們也喜歡,可和我女兒一起開始學琴的同事家小孩,今年都過了十級了,我的孩子才剛過八級,你還讓她到了初中再去考十級,我的女兒又不比其他孩子笨,我在同事面前很難為情啊!”

後來,老師還是堅持讓孩子到了初中時才去參加十級考試,並拿到了優秀,在高一前她又很自信地考過了鋼琴演奏級,現在她很喜歡彈琴,覺得是一種享受。談到以前的那段學琴經歷,在事後和這位朋友的家庭聚會上,孩子由衷地和老師說:“感謝老師對我的堅持和肯定,讓我感受到彈琴的快樂,現在我已經離不開鋼琴了!”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其成長的個性,一個階段的低迷並不代表以後一直會這樣。孩子在學琴的過程中都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問題,這需要家長和教師擁有足夠的耐心,給孩子一個寬松成長的環境,使其健康自信地發展。

三、選擇優秀的教師並與之溝通尤為重要

給孩子選擇一位優秀合適的教師,是孩子學好鋼琴的重要保障。雖然說孩子是業余學琴,但是如果教師選擇不當,也會給孩子的學習帶來不良的後果。那麼,怎樣才算是適合孩子的優秀教師呢?筆者認為,主要是符合以下三點:

1、具有較高的專業水準和職業素質,具備良好的音樂綜合素養。也就是說,要有一定的鋼琴演奏水平,在音樂理論和音樂知識方面要有一定的學識,並具備作為一個教師應有的職業道德,教學態度端正,具有良好的口碑。

2、要有一定的教學 經驗 並具有親和力,有善於和孩子溝通的能力。這一點在孩子的學琴過程中也是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孩子跟著一位自己不喜歡的老師學習,是很難長久的。

3、教師要能定期舉辦演奏會或小型的琴童交流會,供孩子相互學習促進,並要能夠經常激勵孩子,提高孩子的自信心。這點在孩子的學琴成長過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最後,家長和教師的溝通也是相當重要的。家長要經常向教師了解孩子的學琴進度和狀況,以便在家輔導孩子時能夠具有較強的針對性、達到較好的效果。反過來,教師也要經常向家長了解孩子的個性和在家的練琴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因為這樣便於制定和調整對孩子的教學規劃,提高教學效率。當然,和教師溝通的家長最好相對固定一位,這樣有益於溝通和交流的延續性。

四、對孩子音樂綜合素質的培養必不可少

孩子學習鋼琴也就等同於在學習音樂。所以,不能讓孩子光會彈奏一些曲子,而忽略了對音樂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這其中包括:音樂理論的基本知識、音樂表情術語、一些由淺入深的音樂常識和著名的音樂人物介紹,並且在可能的條件下,多聽一些經典優美的世界名曲,積累一些視聽方面的曲庫。

學習過鋼琴的人都知道,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鋼琴考級從八級開始都要加入基本樂理的考試,這是非常有必要的。像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的鋼琴考級,每個級別都包含了鋼琴彈奏、聽音測試、節奏模仿和當場視奏,全方位地考察孩子的音樂素質。

記得有一次,我問一個學習鋼琴的中學生:鋼琴發明了大約有多少年?他回答我說:大約一千多年吧!我當時聽得是目瞪口呆,半天沒緩過勁來。也難怪,因為沒有人教過他這方面的知識啊!因而看來,擁有較寬的音樂知識面對一個學習鋼琴的人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它也是衡量學琴者音樂素養的一個重要考量標准,要想真正學好鋼琴,對音樂綜合素質的培養是必不可少的。

五、樹立孩子的自信心並激發其表演慾望

在孩子學習鋼琴的過程中,教師與家長的鼓勵與肯定對孩子學琴的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用美國鋼琴教師的教學方法就是:百分之九十的肯定和鼓勵,百分之十的要求——希望孩子做得更好。當然國情不同,若全盤按照美式 教育 ,我國業余鋼琴考級的合格率會出現大幅度的下降,絕大部分家長也接受不了。但相對於那些經常訓斥孩子、對孩子要求苛刻、過於嚴謹的家長,也還是可以參照對比一下的。一些家長對孩子學琴的期望值較高,動不動就會指責孩子這不行那不行,殊不知,長此以往,會給孩子帶來非常不好的心理暗示,許多孩子因此上課和上台時會畏手畏腳,缺乏了本該有的自信心。所以,一般有經驗的教師對待孩子都有一套非常好的教學方法,深得孩子們的喜愛。
培養兒童學習鋼琴興趣的方法
一、培養孩子熱愛音樂

林華先生認為培養興趣這樣偉大的精神力量,要做很多努力,最根本的就是應當使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到音樂本身,從中讓他們認識到,這是一種利用音響符號組合變化以表現自己情緒的語言。

第一,給孩子聽不同情緒、體裁的歌曲

列寧說過“不懂音樂就不懂生活”,音樂是人類的第二種語言,它對人的身心具有多方面的影響,對於處在生長發育期的少年兒童十分重要。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聽不同體裁、情緒的簡單歌曲,使他們感受到音樂也是一種語言,是表達人類情感的一種方式,我們可以從音樂中感受到人們的喜怒哀樂,對此,我們可以適當給予講解。如《娃哈哈》表現了各族小朋友在一起活潑、歡樂的景象。《扎紅頭繩》中爹爹給喜兒紮上新扯的二尺紅頭繩後,喜兒高興得唱起來。而《北風吹》則表現的是舊社會窮人的苦難生活。

第二,“玩”音樂

家長不能急於讓孩子坐在鋼琴前,那樣極有可能使孩子以後對練琴的枯燥乏味感到厭煩,從而排斥並產生逆反心理。我們可以通過和孩子一起合著音樂的節拍做游戲,而拉近他們同音樂的距離,比如《丟手絹》《小兔子乖乖》《找朋友》等,這對於啟發他們表達內心情緒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們還可以給孩子購買一些好學的簡單樂器當玩具,如口琴、小鋼片琴、小鋼琴等,引導他們用這些玩具吹出或奏出自己喜愛的旋律,這樣就使孩子在玩的過程中與音樂建立了感情,音樂是他們的好朋友。

第三,帶孩子去聽音樂會

家長可以多帶孩子聽聽音樂會,教他認識舞台上的各種樂器,並注意聽各種樂器發出的不同音響。尤其多聽鋼琴音樂會,逐漸讓他熟悉鋼琴的聲音、喜歡鋼琴,使他產生要彈琴的慾望。我們可以讓他慢慢了解鋼琴這個“大玩具”也可以歌唱,可以奏出這么美的旋律,也可以表達我們內心的各種情緒,這是演奏者與聽者進行交流的途徑。

二、教師——鋼琴教學中的重要角色

第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無疑對孩子的成長十分重要,對於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改善教學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孩子對感情的反應極為敏感,老師過於嚴肅會使他們不敢回答問題。只有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認真體會孩子的感受,才能看到他們的真實性格,以便更好地挖掘其音樂才能。老師可以同孩子交談一些孩子感興趣的話題,讓他覺得老師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他最親密的朋友。他可以大膽地對老師說出自己心理的感受,這樣,老師可以及時地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才能根據孩子的性格 愛好 、身體情況等方面上課。可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對老師的親切感,我們為其應該創造一個師生心理相融的良好環境。

第二,教師啟發孩子要講究語言藝術

孩子的年齡、領悟能力、反應速度等各不相同,教師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因材施教,不能因為孩子某個問題聽不明白就加以訓斥,要考慮一下自己的教學方法是否合理。教學語言是傳道授業的載體,是教師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開發智力的工具,因此,教師在教學語言上,要講究藝術性,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用孩子們易於接受的語言,以便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

第三,堅持給學生進行“示範”演奏

兒童對事物的認識大都是感性的,教師“示範”彈奏時,其優美的旋律、抑揚頓挫的樂句、生動的音色變化、有韻律的節奏以及彈奏姿勢等都會在不同程度上感染著孩子們,他們會從老師的演奏中感受到鋼琴音樂的美。

著名鋼琴教育家、中央音樂學院附中鋼琴系凌遠教授認為:“一個好的演奏家不一定是一個好教師,因為他還必須具備熱愛鋼琴事業、關心學生、懂得心理學和教育學等素養。但真正的好教師必須是一個好的演奏家。”所以作為教師,要給學生做好每一次“示範”演奏,堅持練琴是很重要的。教師要多示範、演奏,“用音樂說話”,這種視覺和聽覺的綜合作用使得所教的音樂“形象化”“簡單化”,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兒童的學習興趣。

第四,巧留作業,引導孩子科學練琴

周廣仁先生說:“學生每周應有明確的任務,這個任務的分量要根據學生的能力和程度來定,要恰如其分。要讓學生通過正常的努力(每天專心的練1—2小時)在一周內能夠比較好地完成。”老師給學生留作業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尤其是那些用功練卻進步慢的學生。如果老師布置得太多,孩子老是練不完、練不好,就會覺得學琴很難,這會挫傷他的積極性。但是對於那些能力比較強的孩子,老師要使他有一點壓力感,告訴他曲子應該達到什麼樣的要求。學習鋼琴時對手指的訓練是非常重要的,但對於年幼的兒童來講卻比較枯燥乏味,往往不容易收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我們可以把不同的訓練內容放進曲調優美的樂曲里,或把它們編成兒童熟悉的旋律並配上簡單的伴奏,這在提高孩子對音樂的興趣的同時,孩子的手指得到了應有的訓練,為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對小孩子來說,注意力不集中、好動的天性使他們難以較長時間堅持這個枯燥的練琴過程。而學生每周只上一次課,所以教師有必要詳細地跟家長講明練琴應該注意的問題,以便家長能更好地引導孩子練琴。

三、適當地讓孩子參加一些實踐活動

第一,增加琴童之間的交流

老師要定期舉行學生演奏會或開鋼琴小聚會,讓孩子們互相聽一聽,引導他們交流一下學琴的感受。同齡人之間易於溝通,孩子們可以從別人身上學到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尤其是聽到別人演奏和自己相同的曲子或是自己曾經彈過的曲子,他會特別認真地去聽,老師可以抓住這個機會讓他們互相點評。讓孩子們互相組合進行四手聯彈,有條件的話可以組織他們彈伴奏或協奏,這既開闊了他們的視野,還提高了他們互相配合的能力。

第二,適當參加演出、比賽,增強孩子的榮譽感

適當地讓兒童參加演出、比賽,鼓勵他們多去想並大膽地按自己的想法去理解曲子並演奏,魯賓斯坦說過:“首先要彈奏樂譜上所寫的東西,如果你把應該做的都做到了,然後你還想對某些方面做一些補充或改變,也沒什麼,你就去做好了。”因為樂曲的情緒表現是非常重要的,要讓孩子從小就仔細體會他所接觸樂曲的細膩的感情變化,這對他以後的音樂學習甚至成長都是大有裨益的。正如鋼琴家戈多夫斯基所說:“在鋼琴演奏上對感情的要求就像對花的香味的要求一樣。”老師要讓孩子知道這個道理,無論在演出或比賽中都努力去想怎樣做好他想要的音樂,這樣,他就會喜歡從自己手底下流淌出來的曲調,自然會正常甚至超常發揮。中央音樂學院李斐嵐教授認為,孩子參加當眾的表演最好是有步驟地擴大范圍,最初是給家裡人表演,然後可增加一些親朋好友,再由小型演出擴大到大型演出。這樣,讓孩子有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特別是在第一次上台之前,一定要在各方面做好充分准備,讓他有一個好的開頭。即使彈得不好,不要批評他,否則孩子會由於害怕導致以後更加怯場。我們要讓孩子“習慣演出就如同節日,演出是自己生活中最美好的時刻”,這時他們才能在藝術上面得到極大的滿足。

總之,指導孩子學習鋼琴要把培養孩子對音樂的興趣放在首位,根據孩子的性格和特點採取適當的方法對其加以引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老師、家長,都要遵循兒童生理、心理的發展規律,不能強迫孩子,要知道,培養孩子的興趣是首要的。
鋼琴的起源
鋼琴是一種鍵盤樂器,用鍵拉動琴槌以敲打琴弦。從十八世紀末以來,在歐洲及美國,鋼琴一直是最主要的家庭鍵盤樂器。鋼琴發源於歐洲,十八世紀初,義大利人克里斯多佛利(Bartolommeo Cristofori)發明的一種類似現代鋼琴的鍵盤式樂器。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從鍵盤樂器發展的歷史來說,現代鋼琴是由鋼琴的前身——以撥弦發音的大鍵琴與以撞弦發音的小鍵琴演進而成的。從十六世紀末開始,大鍵琴和古鋼琴這兩種鍵盤樂器逐漸盛行起來,直到十八世紀末,才被鋼琴取而代之。

鋼琴首次出現於1709年,在當時是一種既復雜又昂貴的樂器,只有皇室和貴族才有機會接觸到。一開始,Johann Sebastian Bach(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等一些非常有聲望的音樂家們並不欣賞鋼琴的音色。但僅僅過了半個世紀,鋼琴就變得越來越受歡迎。當Mozart(莫扎特)、Brahms(布拉姆斯)和liszt(李斯特)這些極具創造力的音樂家投入鋼琴的懷抱之後,熱情便瞬時被引爆。在當時那個年代,這些新銳鋼琴家就如同“搖滾巨星”一般,他們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力可謂給音樂創作錦上添花,為鋼琴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力量。皇室和貴族紛紛把鋼琴這一樂器納入他們的樂隊中,民眾可以圍坐在鋼琴四周,聆聽最新創作的優美旋律。工業時代的興起衍生出一個新的社會階層——中產階級,鋼琴在這一群體中大為流行。其中三角鋼琴是社會地位的象徵,通常用在管弦樂團里,而立式鋼琴則更受家庭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