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8歲兒童甘積怎麼治療
擴展閱讀
教育優惠快遞如何查詢 2025-01-22 08:30:05
孫儷的同學叫什麼名字 2025-01-22 08:29:57
圖片搜索來自哪個動漫 2025-01-22 08:23:22

8歲兒童甘積怎麼治療

發布時間: 2024-03-03 23:33:40

㈠ 疳積的治療葯方有哪些

疳積為兒科常見病,多發於斷乳之後至6歲的小兒。臨床表現各異,常以泄瀉、浮腫、贏弱為主。本證主要證候,均具有長期形體消瘦,肌肉鬆馳,面色、皮膚色澤不華,毛發稀疏;有明顯的脾胃症狀,如大便不正常,厭食和異嗜症史,以及肚腹膨脹等現象;其它如精神異常,萎靡不振,煩躁不寧,脾氣急躁,揉眉捋眼、咬牙嚼指等動作亦頗常見;嚴重患兒呈老人貌,骨瘦如柴。

【方一】疳積散

【出處】《中華實用中西醫雜志》

【組成】生梔子18克,朴硝18克,文術6克,三棱6克,桃仁6克,紅花6克,芫花6克,醋軍6克,青皮6克,白術6克,山葯6克。

【功用】行氣活血,清熱散結。

【主治】小兒疳積。

【方解】青皮、文術、三棱行氣散結;桃仁、紅花、醋軍活血化瘀;梔子、朴硝清除積熱;芫花清熱散結;白術、山葯健脾益胃。

【葯理】梔子有降壓、利膽、解熱、鎮靜、抑菌作用;芒硝所含主要成分為硫酸鈉,能使腸道引起機械性的刺激,促進腸蠕動而致泄;三棱、文術能顯著延長凝血酶對人纖維蛋白的凝聚時間;桃仁能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血流動力狀況;紅花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強纖維蛋白溶解,降低全血黏度;大黃有促進排便、抗感染、健胃、止血、降壓的作用;芫花水浸液對黃癬菌、大芽孢菌、鐵銹色小芽孢菌、星狀皮癬菌等皮膚真菌有抑製作用;對胃腸道平滑肌有促動力作用,可興奮胃腸平滑肌,使胃腸運動收縮節律增強而有力,增強胃排空;白術能增強澱粉酶的活性和左旋木糖吸收率,以健運脾土;山葯對腸管運動有雙向調節作用,有助消化作用,並有降血糖、抗氧化作用。

【用法】上葯為末,共90克。取本葯加阿魏13克與黍米粥共搗為泥,敷小兒胃脘部,上至劍突,下至臍上兩指,24小時取下加黍米粥再搗如泥重敷,每劑連用3~4次,15天為1療程。

【方二】二陳湯加味

【出處】《實用中醫葯雜志》

【組成】制半夏、橘紅各9克,白茯苓、蒼術各6克,炙甘草、制豬牙皂各3克,焦神曲10克,生山楂10克。

【功用】運化脾濕,降逆和胃。

【主治】小兒疳積。

【方解】制半夏、蒼術、制豬牙皂燥濕運脾,降氣和中,宣肺通利大腸,善消乳積,穀食所致之疳積,共為君葯;橘紅行氣和中,焦神曲健胃消食導滯,輔助君葯以達醒脾助運,和胃增納之效;白茯苓健脾利濕為佐葯;為防燥葯之過燥劫陰之弊,故以食糖,炙甘草,生山楂為使,酸甘合化生陰,甘以補中,健脾益氣,運化葯力以消積。諸葯合用,運脾和胃,升清降濁,緩中健運,消乳食積滯。

【葯理】半夏含揮發油、氨基酸、β-谷淄醇、膽鹼、生物鹼、葡萄糖苷和醛類等,具有鎮咳,祛痰及止吐等作用;所含的葡萄糖醛酸的衍生物有顯著的解毒作用;蒼術醇有促進胃腸道運動作用,對胃平滑肌也有微弱收縮作用;陳皮含揮發油、橙皮苷、維生素B1、維生素C等,揮發油對消化道有緩和作用,利於胃腸積氣的排出,並且陳皮能促進胃液分泌,有助於消化,還能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分泌增多,痰液稀釋,有利於排出;茯苓有利尿的功能,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抗腫瘤,抗心肌缺血,降血糖;山楂消肉食,刺激胃液分泌,使胃內游離鹽酸增加,能消化蛋白質;神曲含有乳酸桿菌及澱粉酶,助消化,抑制腸管發酵,抑制致病性大腸桿菌的生長;甘草其所含甘草次酸,甘草鋅能治療急慢性炎症。

【用法】加適量水浸泡30分鍾,煮沸後文火慢煎30分鍾,趁熱過濾葯液,自然滴盡。二煎法同上。合並濾液濃縮至180毫升,加入15%白砂糖,1日分3次服。

【方三】保和湯

【出處】《郴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組成】焦山楂6克,焦麥芽6克,焦神曲6克,制半夏3克,陳皮3克,萊菔子6克,連翹3克。

【功用】消食和胃,化濕散結。

【主治】小兒疳積。

【方解】山楂,神曲,麥芽消食和胃;半夏,陳皮化濕和胃;萊菔子行氣和胃,消積散結;連翹清熱散結。

【葯理】神曲含有乳酸桿菌及澱粉酶,助消化,抑制腸管發酵,抑制致病性大腸桿菌的生長;麥芽含有澱粉酶,能消化糖類;山楂消肉食,刺激胃液分泌,使胃內游離鹽酸增加,能消化蛋白質;半夏含揮發油,氨基酸,β-谷淄醇,膽鹼,生物鹼,葡萄糖苷和醛類等,具有鎮咳,祛痰及止吐等作用,所含的葡萄糖醛酸的衍生物有顯著的解毒作用;陳皮含揮發油、橙皮苷、維生素B1、維生素C等,揮發油對消化道有緩和作用,利於胃腸積氣的排出,並且陳皮能促進胃液分泌,有助於消化,還能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分泌增多,痰液稀釋,有利於排出;萊菔子具有抗菌,抗真菌,抗病毒,降壓,增加離體兔回腸節律性收縮,抑制小鼠胃排空的作用;連翹濃縮煎劑在體外有抗菌作用,可抑制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白喉桿菌及霍亂弧菌,葡萄球菌,鏈球菌等。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每劑煎取葯液至80~120毫升,每日口服5~6次,每次10~30毫升,3天為一療程。

【方四】疳積膏

【出處】《社區中醫葯》

【組成】凈桃仁11粒,光杏仁9枚,生山梔11枚,紅棗7個,皮硝10克,蔥白頭7根。

【功用】健脾和胃,散結導滯。

【主治】小兒疳積。

【方解】方中桃仁、杏仁、梔子、紅棗、皮硝具有溫脾助運、和胃調腸、散結導滯之功,上述葯物通過神闕穴滲透和經絡傳導,發揮葯效,從而改善臟腑功能。

【葯理】桃仁能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血流動力狀況;苦杏仁可作用於呼吸中樞而鎮咳平喘;梔子有降壓,利膽,解熱,鎮靜,抑菌作用;大棗能增加胃腸黏液,糾正胃腸病損,抗變態反應作用;蔥白對皮膚真菌有抑製作用。

【用法】上葯共搗碎,加適量麵粉,1枚雞蛋清及白酒若干將其調成糊狀成面團,敷於臍中,外用紗布覆蓋後以膠布固定,24小時後取下即可。

【方五】加味生鐵落飲

【出處】《國醫論壇》

【組成】生鐵落(先煎)10~30克,蒼術、白術、黨參、雞內金、陳皮、黑芝麻(炒)各4~10克,焦山楂、炒麥芽、炒神曲各5~10克,檳榔3~8克,炙甘草3克。

【功用】健脾助運,消積導滯,攻補兼施。

【主治】小兒疳積。

【方解】生鐵落《本經》列為中品,味辛甘,性平散,「能除胸膈中熱氣,食不下,止煩」;四君子湯健脾益氣,以厚中州;蒼術運脾;焦三仙、檳榔、陳皮健胃消積,行氣導滯;紅糖苷緩補中調和;全方葯味平和,口感宜人。功能健脾助運,消積導滯,攻補兼施。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證明黑芝麻含豐富的鈣,鋅等。疳積患兒每多煩躁哭鬧,愛發脾氣,易激惹,現代研究表明,鐵缺乏可影響人的性格,不苟言笑。美國哈佛醫學院達基姆教授研究發現:當鐵缺乏時,大腦氧化功能明顯降低,從而引起大腦血清代謝障礙,出現思維和情緒異常,表現為脾氣變大,孤僻,愛哭。神曲含有乳酸桿菌及澱粉酶,助消化,抑制腸管發酵,抑制致病性大腸桿菌的生長;麥芽含有澱粉酶,能消化糖類;山楂消肉食,刺激胃液分泌,使胃內游離鹽酸增加,能消化蛋白質;四君子湯增加機體免疫力,改善腸道血液循環,利於炎症的吸收;檳榔含檳榔次鹼等,可治食積、氣滯、腹脹、便秘等;鐵落能鎮靜。

【用法】每日1劑,水煎後加紅糖適量分2次溫服。症狀改善後,按比例改湯劑為丸劑,每次服3克,每日3次。3個月為1個療程。

【方六】健脾化食散

【出處】《湖南中醫雜志》

【組成】白術6克,蒼術3克,雲苓4克,焦楂8克,神曲6克,法夏9克,陳皮3克,砂仁6克,木香2克,黃連2克,枳實2克,使君子、檳榔兩葯則按年齡及體重可用0.1~1克左右。

【功用】健脾和胃,消食化積。

【主治】小兒疳積。

【方解】白術補脾益氣,燥濕,與蒼術皆可升可降,一為陰中之陽,一為陽,一為益氣和中,強脾土,一為補中除濕;配雲苓共奏燥濕健脾之功而溫運脾胃;枳實能消胃中之虛痞,逐心下之停水;半夏,陳皮破滯氣,削堅積,且止嘔,消食寬胃;黃連清熱燥濕;木香,砂仁理氣和胃;焦山楂,神曲皆為消食開胃之品;使君子,檳榔健脾消疳除積殺蟲。諸葯合用,共奏健脾和胃,消食化積之功。對病程長,體質差且食積輕者,手法宜緩和有節;對病程短,體質壯者,宜用較重快節律手法。

【葯理】白術,茯苓能增強澱粉酶的活性和左旋木糖吸收率,以健運脾土,升陽化濕,收斂止瀉;蒼術醇有促進胃腸道運動作用,對胃平滑肌也有微弱收縮作用;檳榔含檳榔次鹼等,可治食積,氣滯,腹脹,便秘等;木香含揮發油,生物鹼,菊糖等,雲木香對支氣管平滑肌及小腸平滑肌有解痙作用,有降壓作用,並對傷寒桿菌,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多種真菌有一定的抑製作用;焦楂、神曲促進消化酶的分泌,可助消化;枳實對胃腸道平滑肌有促動力作用,可興奮胃腸平滑肌,使胃腸運動收縮節律增強而有力,增強胃排空;陳皮的揮發油對消化道有緩和作用,利於胃腸積氣的排出,並能促進胃液分泌,有助於消化;法夏具有鎮咳、祛痰及止吐等作用;使君子有麻痹蛔蟲頭,有明顯驅蛔蟲、驅蟯蟲作用。

【用法】配合推脾土,大腸,七節,按臍摩腹,揉龜尾。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湯葯每日3次口服,每次1劑(隨年齡,身高決定劑量)。

【方七】戊己丸加味

【出處】《和劑局方》

【組成】黃連,吳茱萸,白芍各等份組成。

【功用】清熱健脾。

【主治】小兒疳積下痢。

【方解】方中用少量黃連既能「厚腸胃」(《本草經疏》),又能「平肝胃之嘔吐」(《本草正義》)以清熱燥濕,清胃瀉火;吳茱萸配生薑燥濕止嘔,溫中散寒作用彌強;「白芍葯益脾,能於土中瀉木」(《本草綱目》)。

【葯理】黃連具有廣泛抗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等均有抑製作用;吳茱萸有健胃,鎮痛,止干嘔和止噯酸等功效,還有利尿作用,對大腸桿菌有強力的抑製作用,對豬蛔蟲有顯著殺蟲作用;白芍能促進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並有提高免疫力、鎮痛、解痙的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八】驗方

【出處】《實用中醫兒科手冊》

【組成】胡黃連,玄明粉,白鬍椒,大黃,生梔子等共研細末。另將桃仁,杏仁,使君子仁,置乳缽中邊研邊加上述葯粉,調成稠膏狀,滅菌即可。

【功用】消疳健脾,瀉熱通便,安蛔驅蟲。

【主治】小兒疳積。

【方解】胡黃連退虛熱,除疳熱,清濕熱;大黃、玄明粉清熱消腫解毒,潤燥軟堅;白鬍椒溫中散寒,下氣消痰;梔子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桃仁活血祛瘀,潤腸通便;杏仁潤腸通便;使君子殺蟲消積。

【葯理】胡黃連有利膽,抑菌作用;桃仁有增加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抗凝,抗炎,抗菌,抗過敏的作用;杏仁含苦杏仁苷等成分;苦杏仁苷經苦杏仁酶水解,產生氫青酸和苯甲酸,氫靑酸是劇毒物質,所以苦杏仁直接內服易中毒,煎熬後毒性大減,微量的氫青酸不致引起中毒,可作用於呼吸中樞而鎮咳平喘,對細菌有抑製作用;梔子有降壓,利膽,解熱,鎮靜,抑菌作用;胡椒有抗炎作用,口服可以促進膽汁分泌;使君子可麻痹蛔蟲頭,有明顯驅蛔蟲、驅蟯蟲作用;大黃有促進排便、抗感染、健胃、止血、降壓的作用;芒硝所含主要成分為硫酸鈉,能使腸道引起機械性的刺激,促進腸蠕動而致泄。

【用法】治療時用消疳臍敷膏適量填滿臍部,膠布固定,每日或隔日換葯1次,治療6次為1個療程,一般用葯2~4個療程。

【方九】小兒化積散

【出處】《實用中醫葯雜志》

【組成】炒山楂、建曲、炒雞內金、炒麥芽、黑白丑各15克,檳榔、制龜板、鱉甲、白蔻、白術、茯苓各10克,共製成粉。

【功用】消食導滯健脾。

【主治】小兒疳積。

【方解】建曲,雞內金,麥芽健胃消食;檳榔,黑白醜化積瀉火通便;龜板,鱉甲滋陰補肝腎,養血益心脾;白蔻、白術、茯苓健脾除濕。

【葯理】白術能增加消化系統的分泌,刺激造血系統,提高紅細胞血紅蛋白;山楂含有山楂酸,枸木緣酸,維生素C等,能增加胃中的酶,而促進消化;雞內金促進胃腺分泌,起到了消積化食的目的;鱉甲能提高淋巴母細胞轉化率,延長抗體存在時間,增強免疫功能;小兒化積散含豐富的維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等,有助補充營養,促進患兒消化吸收功能,從而起到促進生長發育的作用。

【用法】每次3克,每日3次,溫開水沖服,15天為一療程,連用2個療程。

【方十】資生丸加味

【出處】《雲南中醫中葯雜志》

【組成】人參、白術、茯苓、山葯各30克,扁豆、苡仁、芡實、蓮子、甘草各20克,砂仁、白蔻、陳皮各10克,神曲、山楂、麥芽各15克,桔梗、藿香各6克,黃連5克。

【功用】攻補兼施,健脾益氣。

【主治】小兒疳積。

【方解】方中參、苓、術、草、炒扁豆、炒苡仁之甘溫健脾陽益肺氣;以芡實、蓮子、山葯之甘平滋脾陰;並以陳皮、神曲、山楂、麥芽消食去積;砂仁、白蔻、桔梗、藿香開胃健脾;黃連小量清心熱;加肉豆蔻溫脾陽;蒼術燥濕以止瀉;黃芪益氣固表補肺氣。全方是重在補而輔以消,補消得當,陰陽兼顧,升降和運,運轉乾坤。

【葯理】補脾益肺葯物有提高免疫功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促進生長發育的作用;消食類葯物含脂肪酶,澱粉酶,及維生素B等能興奮胃腸平滑肌,增強腸管蠕動,排出腸腔積氣積物,具有促進消化,代謝,增強食慾的作用。

【用法】每天取葯末12克,開水浸泡後取葯汁20毫升,進食前0.5小時服用5毫升,30天為1療程。

【方十一】驗方

【出處】《中國民間療法》

【組成】內服湯劑:雞內金20克,炒麥芽10克,使君子10克,山葯10克,胡黃連6克,銀柴胡6克,五穀蟲10克,白術10克,木香6克。同時用中葯敷臍:白頭翁10克,使君子10克,山梔子6克,香附6克,共研細末,加麻油適量調為糊,貼敷臍部。隔日換葯1次。

【功用】扶脾健胃,清熱消積。

【主治】小兒疳積。

【方解】雞內金消食力強,且具運脾健胃之功,常與炒麥芽同用於食積不化及小兒疳積;使君子常用於小兒脾胃不健而引起的各種疾病,與五穀蟲同用,消疳積之力更強;銀柴胡味甘性微寒,常用於治療小兒疳積發熱;山葯補脾胃,白術健脾益氣生血,胡黃連反佐山葯,白術之甘溫,同時有消積,清虛熱之功;木香能行腸胃滯氣,和胃健脾,且可減滋補葯物呆滯之弊而增強葯物的治療效果。外敷方中,香附長於消積聚;白頭翁,山梔子善除腸胃熱毒蘊結;使君子具消積殺蟲之功。內服外敷結合應用,可在短時間內收到通導臟腑之氣機之功,使升降得暢,積食得消。

【葯理】梔子有降壓,利膽,解熱,鎮靜,抑菌作用;香附含揮發油、酚類物質、葡萄糖、果糖、澱粉等,能抑制子宮平滑肌收縮,並能緩和其肌張度,水煎劑有降低腸管緊張性和拮抗乙醯膽鹼的作用,對某些真菌有抑製作用,有鎮痛作用;白頭翁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痢疾桿菌,枯草桿菌,傷寒桿菌,沙門氏桿菌以及一些皮膚真菌等,均具有明顯的抑製作用,另外有鎮靜,鎮痛,抗驚厥,強心作用;雞內金、炒麥芽促進消化酶的分泌,可助消化;使君子可麻痹蛔蟲頭,有明顯驅蛔蟲、驅蟯蟲作用;木香能行腸胃滯氣,和胃健脾,且可減滋補葯物呆滯之弊而增強葯物的治療效果。

【用法】共研細末。每日3次,每次3~6克。紅糖水送服。

【方十二】健脾消積湯

【出處】《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

【組成】生曬參6克,白術6克,茯苓10克,雞內金10克,焦山楂10克,神曲10克,

木香5克,佛手5克,玳玳花5克,劉寄奴6克,蜈蚣1條。

【功用】益氣健脾,理氣消積。

【主治】小兒疳積。

【方解】生曬參,白術,茯苓益氣健脾;雞內金,山楂,曲消食開胃;木香,佛手,玳玳花行氣導滯;方用劉寄奴(又稱化食丹)性溫,味苦,入心脾二經,苦能降下,辛溫通行,故既能破血下脹,又能消食化積,使滯者破而即通;用蜈蚣,源於紹興民間單方,考葯典,蜈蚣辛溫,走竄之力最速,內而臟腑,外而經絡,凡氣衄凝聚之處皆能開之,驗臨床,確為消疳積之良葯。諸葯合用,共奏益氣健脾,理氣消積之功。

【葯理】人參大補元氣,增加機體免疫力,改善腸道血液循環,利於炎症的吸收;白術,茯苓能增強澱粉酶的活性和左旋木糖吸收率,以健運脾土,升陽化濕,收斂止瀉;木香能行腸胃滯氣,和胃健脾,且可減滋補葯物呆滯之弊而增強葯物的治療效果。消食類葯物含脂肪酶,澱粉酶及維生素B等,能興奮胃腸平滑肌,增強腸管蠕動,排出腸腔積氣積物,具有促進消化,代謝,增強食慾的作用。劉寄奴有加速血液循環,解除平滑肌痙攣,促進血凝,抗缺氧,抗菌作用;蜈蚣有抗驚厥,抗菌,改善微循環,延長凝血時間,降低血黏度,鎮痛,抗炎的作用。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對於服葯困難的患兒,可採用多次少飲法服葯,不必強調每日2次盡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