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寶寶多汗是什麼原因
小兒多汗有時是因為各自體質決定,而且小孩本身的汗腺發育特點也較容易有出汗。如果出汗同時身體有不良反應或不健康的狀況,那麼則應看看是否是生理性盜汗造成。 1、正常反應 嬰幼兒離開母體後,便在逐步適應自然界的生存環境,他們新陳代謝旺盛,經神經中樞調節所產生的熱量較大,而散熱便要出汗。另一方面,嬰幼兒的中樞神經系統發育尚未完善,對外界刺激所引起的興奮到抑制狀態過程中的調節功能較差,孩子從白天活動到晚上轉入睡眠時,由於神經功能的作用,交感神經容易出現一時的興奮狀態,則會促使汗腺分泌而排汗,許多幼兒之所以在入睡時或睡眠時輾轉不安,滿頭是汗,甚至大汗淋漓,便是這個道理。此外,穿得多、被褥蓋得太多、太厚或室內溫度過高等,均可引起盜汗。 2、病理性盜汗 常見於結核病、佝僂病等。但兩種病的盜汗形式有所不同。結核病盜汗以整夜出汗為特點,患兒伴有低熱、消瘦、體重下降、食慾減退等症狀,通過檢查血沉、結核菌素實驗和胸部透視均有助於結核病的診斷。佝僂病盜汗則以上半夜為主,是由於維生素D缺乏,引起血鈣過低而造成的。 最好先做一下判斷,如果是病理性的,就要到醫院好好檢查一下,遵醫囑治療或補鈣。
B. 寶寶多汗是什麼原因
出汗是寶寶常見的現象,它使媽咪非常敏感,然而卻對此沒有太多的了解。因此,在寶寶的生長發育過程中,經常會產生各種疑慮和誤解。 出汗是人體的一種正常生理功能,使人體通過皮膚蒸發水分來調節身體內部的正常體溫。但有時出汗卻是由於身體內存在的某些疾病引起,所以,醫學上有生理性出汗和病理性出汗之分。 * 生理性出汗 1.是大腦對外界刺激的一種反應 嬰幼兒正處於生長發育的快速階段,身體的新陳代謝要比大人旺盛,又總是不停地活動著,加之皮膚中的水分含量多,微血管分布廣泛,更為重要的是他們的身體對冷熱的調節能力較差,一旦受到環境刺激或興奮時,通過皮膚散發出去的水分也就比較多,尤其是在氣候炎熱季節、室溫過高、衣著或被褥過厚、快速吃熱的飲食及活動後。 2.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完善 有些媽咪一看到寶寶出很多的汗,首先會擔心寶寶患了佝僂病。其實,出汗多並不一定就是佝僂病的特有表現。因為,嬰幼兒的神經系統功能發育還沒有完善,交感神經的興奮性較高就會導致多汗。只要寶寶沒有其他異常表現,不必認為是不正常。這種出汗與佝僂病不同的是,大多是白天活動過度,晚上入睡後多汗,常發生在入睡後的半小時內,主要見於頭、頸部以上,尤其是以額部為多,不濕被,但胸背部也可出汗。但只要進入深睡,出汗就會逐漸減少。隨著寶寶神經系統逐漸發育完善,這種出汗的現象就會好轉。 * 病理性出汗 1.身體內存在內科疾病 好多疾病都可引起,如營養不良、活動性佝僂病、活動性結核、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等。但在出汗的同時,還會出現原發病的明顯症狀。 2.身體內存在神經系統疾病 如果是局部性出汗或半身性出汗,多是由神經系統疾病引起的,但同時還伴有神經系統疾病的多種表現。 3.身體發燒 身體發燒時,使用退熱葯物後引起全身出汗,以使體溫降下來。 媽咪居家處理對策 對策1 寶寶出汗大多為生理性出汗,尤其是環境溫度增高,媽咪沒有及時給寶寶減少衣服,或寶寶劇烈活動、奔跑、跳躍、玩耍時。因此,只要寶寶沒有其他不舒服,出汗比大人多是正常現象,媽咪不必驚慌失措,更不能擅自給寶寶使用葯物,以免引起不良後果。 對策2 由於佝僂病是嬰兒的多發病,不少寶寶的出汗即是因它而致,所以在除外以上提到的原因後,寶寶多汗時應注意寶寶是否缺少戶外活動?有沒有添加維生素D制劑?尤其是人工喂養的寶寶。同時觀察是否伴有夜啼、夜驚、煩躁、腦後枕部頭發脫落等症狀。若有以上情況應請醫生進行診察。 對策3 寶寶多汗時,應注意身體有無活動性結核,觀察寶寶是否與結核病患者有接觸,是否出現午後低熱、消瘦等症狀;由於內分泌疾病引起的多汗較為少見,如果是糖尿病伴有多飲、多尿、消瘦、乏力等症狀。如有可疑情況及早就醫,明確多汗的病因。 對策4 寶寶多汗時,應注意衣著或被褥薄厚要適宜,並隨環境溫度變化及時穿脫。當內衣被汗濕後,一定要及時更換,以免受涼感冒。 對策5 多汗的寶寶多喝溫熱白開水,補充身體失去的水分。為了避免寶寶出汗後易受涼,尤其是夜間,可請醫生開些既能止汗又能預防感冒的中葯。願寶寶 健康
C. 九個月寶寶隨便一動頭上就出很多的汗怎麼回事
寶寶睡眠時或稍一活動就出汗,是十分普遍的現象。在醫院兒科門診里,有不少因出汗多而就診的寶寶,其中因為病理性出汗造成多汗的只佔極少數,絕大部分的寶寶查不出其他症狀,醫生會告訴你,這只是正常的生理性出汗。 一、什麼是孩子正常的生理性出汗 小兒由於代謝旺盛,活潑好動,常比成人汗多,嬰幼兒皮膚含水量大,微血管分布較多,由皮膚蒸發出去的水分尤其多。同時,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夠健全,管理汗腺分泌的交感神經在睡眠時(主要是剛剛入睡時)失去大腦的控制,容易出現暫時的興奮,表現為出汗較多,但熟睡後,汗漸漸消退。孩子除了汗多,精神狀況尚好,食慾正常,生長發育良好,體檢完全達標,就屬於兒童生理性出汗,無需治療,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汗量會漸漸減少。 二、孩子的病理性出汗 1.佝僂病:這類孩子除汗多外,常表現出煩躁、愛哭、睡眠不安、容易驚醒、頭部多汗而發癢,頭經常在枕頭上磨擦,使後腦勺的頭發脫落一圈,形成「枕禿」的特徵。這是佝僂病的早期症狀,如果治療不及時,進一步發展,會出現頭骨軟化、方形頭、囟門較大、閉合晚,胸部可能會出現肋軟骨串珠、雞胸,會走路以後兩腿可能會出現「X」形腿或「O」形腿,同時孩子抗病能力差,容易感冒,易患肺炎、氣管炎。 2.結核病:這是一種慢性傳染病,起初症狀不太明顯,甚至可能被醫生漏診,一旦症狀比較明顯時,病情多已發展得比較嚴重了。這類孩子的出汗以「盜汗」為主,不僅入睡後會多汗,後半夜及天亮前也出汗,同時伴有低熱、精神不好、胃口不好、體重下降、睫毛彎長等症狀。 3.身體虛弱:患有營養不良、貧血、腸道寄生蟲感染等疾病的孩子除汗多外,還常常伴有乏力、精神不足、面色蒼白、頭發稀少、食慾不振等症狀。 三、孩子多汗但並無特殊不適 除了因穿衣、蓋被過多引起孩子多汗外,飲食也與排汗有直接的關系。現在的孩子不用再擔心營養不良,而是要注意營養過剩,高熱量的魚、蝦,許多孩子幾乎是每天都吃。家長認為魚、蝦比其他肉類更有營養,所以總鼓勵寶寶多吃。民間有句話叫「魚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魚、蝦吃多了,必然內熱重,內熱重的孩子會表現出以下特徵: 1.孩子特別容易出汗,白天常常是一活動就一身汗,晚上更是能濕了衣服或被子。 2.因內熱重,能量大,孩子精神頭十足,一天到晚玩耍不停,不知疲乏,精力旺盛。 3.有的孩子因大量流汗而導致津液耗損,可表現為口唇、舌面發紅、發干,手心、足心發熱,口乾,易渴,有的孩子小小的年紀就大便乾燥,每次排便都吃力、困難,造成肛裂。 4.內熱重的孩子脾氣急、易煩躁、注意力不易集中、自控能力差。 5.因出汗過多,津液耗損,體內水分減少,有些孩子的皮膚偏黑。 6.因內熱重,孩子容易上火,受涼感冒時,孩子容易發高燒並常伴有扁桃體發炎。 7.這類內熱重的孩子還容易鼻子出血。
D. 寶寶愛出汗是怎麼會是
小兒夜間盜汗與正常出汗如何區分? 嬰幼兒多汗是很普遍的現象,常與機體代謝狀態、外界環境溫度、護理不當及患某些疾病等因素有關。 小兒神經系統發育很不成熟,植物神經調節功能較差,導致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是造成多汗的主要原因。衣被過厚,飯後哭鬧,運動量大及室溫過高,食辛辣食品等,也會引起多汗,並...非病態。 嬰兒在安靜狀態下如靜坐、靜卧或睡眠時,室溫不高,全身或身體某個部位出汗較多以致濕衣、濕枕,稱為多汗。出現這種現象可能是某種疾病的信號,常見的有佝僂病活動期的患兒有多汗症狀,兒童低血糖症、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及某些神經系統疾病,也有多汗症狀。 而盜汗(入睡後出汗,醒後停止)則應考慮是否是小兒結核病的徵象,應予診治。 需要指出的是,汗是人體的重要物質,它可調節體溫,調整體液,排泄體內廢物。適當出汗,不但不應擔心,而且也是不無益處的。 小兒盜汗如何防治? 小兒出現盜汗,首先要及時查明原因,並給予適當的處理。對於生理性盜汗一般不主張葯物治療,而是採取相應的措施,祛除生活中的導致高熱的因素。此如,孩子睡前活動量過大,或飽餐高熱量的食物導致夜間出汗,就應該對小兒睡前的活動量和進食量給予控制,這樣也有利於睡眠和控制小兒肥胖,有益於小兒的身心健康。有的小兒的夜間大汗,是由於室溫過高,或是蓋的被子過厚所致。冬季卧室溫度以24℃~28℃為宜;被子的厚薄應隨氣溫的變化而增減。一般說來,若家長注意到上述幾種容易引起產熱增多的誘因,並給予克服,出現盜汗的機會會自然減少。即使小兒偶爾有一二次大盜汗,也不必過分擔心,盜汗所丟失的主要是水份和鹽份,通過每日的合理飲食是完全可以補充的。 對於病理性盜汗的小兒,應針對病因進行治療。缺鈣引起的盜汗,應適當補充鈣、磷、維生素D等,並應做到以下幾點: (1)多接觸日光,包括戶外光線及反射的光線。可在戶外活動,不要隔著玻璃曬太陽。 (2)大力提倡母奶喂養。 (3)早產兒、雙胎,經常腹瀉或有其他消化道疾病的小兒應注意加用維生素D。 (4)北方農村或寒冷的地區要按計劃地採取「夏天曬太陽,冬天吃D劑」的預防佝僂病措施。 對於結核病引起的盜汗,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正規的抗結核治療。 無論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盜汗,護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小兒盜汗以後,要及時用干毛巾擦乾皮膚,及時換衣服,要動作輕快,避免小兒受涼感冒。注意及時補充水份和鹽份。可以補充口服補液鹽,簡稱「ORS」,或白開水加點食鹽、糖,糖可以促進水和鹽的吸收。被褥也要經常晾曬,日光的作用不僅在於加熱乾燥,還有消毒殺菌的作用。此外,對易於盜汗的小兒,應進行有計劃的體質鍛煉,如日光浴、冷水浴等,以增強體質,提高適應能力。體質增強了,盜汗隨之而止,這將勝過任何靈丹妙葯。
E. 寶寶出汗多是什麼原因
一般來說寶寶出汗多的原因有很多的,很難說是某個原因,主要原因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缺鈣可以帶寶寶去醫院做個微量元素的檢查,看看寶寶是否缺鈣。 2、缺鋅小兒的新陳代謝旺盛,而且活潑好動,因此出汗常比成人多。大量出汗會使鋅丟失過多,造成體內缺鋅。缺鋅會降低機體的免疫能力,尤其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抵抗力,...使感染反覆發作。檢查也可以帶寶寶去醫院查微量元素。 3、活動性佝僂病 一歲以下的嬰兒多汗,若缺少戶外活動不曬太陽,沒有及時添加魚肝油、鈣粉,父母則應觀察寶寶除了多汗外,是否伴有佝僂病其他表現,如夜間哭鬧、睡在枕頭上邊哭邊搖頭而導致後腦勺枕部出現脫發圈(又見枕禿)、乒乓頭(枕骨處骨質變軟,摸之似摸乒乓球的感覺)、方顱(前額部突起頭型呈方盒狀)、前囟門大且閉合晚等表現。父母應帶寶寶去醫院請醫生檢驗,以明確診斷。 4、小兒活動性結核病 寶寶往往不僅前半夜汗多,後半夜天亮之前也多汗,稱之為「盜汗」。同時有胃納欠佳,午後低熱(有的高熱),面孔潮紅,消瘦,有的出現咳嗽、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等表現。往往有結核接觸史,家中老人、父母或保姆患有結核病。 5、低血糖往往見於夏季天熱,寶寶出汗多,夜間不肯吃飯,清晨醒來精神萎靡。患兒表現為難過不安,面色蒼白,出冷汗,甚至大汗淋漓,四肢發冷等。 6、小兒內分泌疾病(這種疾病引起多汗較為少見) 如甲狀腺功能亢進患兒多見學齡兒童,女孩為多。可表現為多汗、情緒急躁、食慾亢進而體重不增,心慌、心悸,甚至眼球突出等。肥胖症的寶寶也容易出汗,動一動或平時走走路就多汗。 7、其他小兒急慢性感染性疾病也可引起多汗 同時伴有其他的臨床表現:如傷寒、敗血症、類風濕病、結締組織病、紅斑狼瘡或血液病等 寶寶汗多可以試試下面幾種治療的方法,都是從各個地方搜集來的,希望能有效: 1、可以把寶寶出的汗放到舌頭試一下味道,如果寶寶出的汗什麼味都沒有可能是虛汗。有網友介紹用桂圓肉加紅棗煮湯喝,連續喝了一段時間就好了。你不妨也試試,可適當放點冰糖,這樣小孩子會比較喜歡喝。 2、寶寶長期的多汗,會從汗中丟失了鋅元素,一般動物性食物內鋅含量較多,如牡蠣、瘦肉、動物內臟等。核桃、栗子、花生等含鋅量也不少,可以經常食用。 3、干綠豆磨成粉,用蛋清調成泥外敷,可以治療痱子和濕疹。 4、平時注意讓寶寶多曬太陽。 5、要為孩子及時補充水分,特別是鹽的補充。 6、給寶寶勤換衣服、多洗澡和保證寶寶的皮膚清潔。 7、臨睡前,可以用干毛巾墊在背部,把汗水吸干。 寶寶出汗多要注意飲食,即使更換衣物,不要讓寶寶受涼了,而且平時衣物勤洗勤換,謹防細菌滋生對寶寶皮膚造成影響。
F. 寶寶愛出汗是怎麼回事啊
我家寶寶也是會在吃奶後,後頭的頭發濕乎乎的。呵呵……不都說使出吃奶的勁么?我通常會把寶寶保暖內衣的扣子解開稍微涼快一會兒。 查看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