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兒童頭皮癬治不好怎麼辦
擴展閱讀
什麼是中性兒童 2025-01-23 03:48:16

兒童頭皮癬治不好怎麼辦

發布時間: 2024-01-18 11:01:28

Ⅰ 小兒頭癬要怎麼防治

頭癬俗稱禿瘡或瘌痢頭,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常見的有三種,即黃癬、白鮮和黑癬,其中以黃癬最嚴重。這3種癬均可繼發細菌感染而造成膿癬,常常會被誤診為頭發感染而久治不愈,故應請醫生仔細診查。

治療小兒頭癬,首先要用肥皂和溫開水洗頭,把頭發上的痂皮和碎皮屑消除干凈,然後交替外搽殺菌的頭癬軟膏,如硫磺軟膏、殺烈癬葯及1%~5%碘酒等;口服黃黴素,按每日每公斤10~15毫克連服4~6周,在顯微鏡下3次查不到真菌才可算痊癒。病兒要被隔離,以免傳他人。病兒帽子、枕巾應煮沸消毒,梳子、理發工具等用5%來蘇兒溶液或5%福爾馬林溶液浸泡10~15分鍾,方可再使用。另外,據臨床觀察,針灸對本病有一定的效果。一般可取足三里、曲池、百合、風池等穴位,採用強刺激(抑製法),留針少許後取出,隔日治療一次,並用梅花針叩刺病灶局部和背部俞穴,病灶邊緣用輕度打刺,一般由外向內螺旋式叩打,達到微有血點滲出為度,隔日1次。

本病是可以預防的,其方法是,不與有頭癬的小孩一起玩耍;對患頭癬的小兒要進行隔離;病兒應戴上帽子,防止病發掉下而傳染別的小兒,不用頭癬小兒用過的理發工具、毛巾、梳子、枕巾和帽子,每次剪完頭,要用肥皂水清洗干凈。

Ⅱ 孩子得了頭蘚該怎麼治療

小孩頭上長癬是頭部皮膚感染癬菌導致。這可能是由於搔抓頭部導致頭皮損傷,或由於皮脂腺分泌過多的油脂而不經常洗頭導致局部衛生差,或小孩免疫力比較低等因素所致。可以通過局部護理、葯物治療等方法進行治療。



一、局部護理:
平時需要注意小孩的頭部清潔和護理,盡量選用植物性洗發水,避免使用鹼性、刺激性較大的洗頭液、洗發水。同時建議剔除頭癬部位的頭發,最好剃光全部頭發,可以避免二次感染,也有助於上葯、消毒等處理。

二、葯物治療:


1、外塗葯物:小孩頭發剃光清洗、消毒後,可以進行外塗葯膏進行治療,如硝酸咪康唑乳膏、酮康唑乳膏等葯物塗抹在頭癬部位,通常急期性治療1周左右症狀可以得到較好的緩解。如果伴有化膿等症狀時,需要配合消炎葯物進行抗感染治療,可選擇碘伏擦拭發炎部位進行消毒處理,還可以應用呋喃西林乳膏進行治療;



2、口服葯物:如果小孩頭癬症狀比較嚴重,且伴有身體其他部位的真菌感染時,需要及時帶小孩到醫院皮膚科就診,可選擇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葯物進行治療,由醫生根據小孩體重計算合理用葯劑量,避免自己盲目用葯,以免產生胃腸道不適等副作用。

此外小孩應多攝入新鮮的蔬菜、水果,如西蘭花、西紅柿、胡蘿卜、獼猴桃等,以提高身體免疫力,減少頭上長癬的發生幾率。此外需要對小孩使用的帽子、毛巾等私人物品進行消毒處理,以免其殘留的致病菌導致頭癬反復感染的現象。

Ⅲ 兒子6歲,頭上長了一個頭癬怎麼治

癬是真菌,頭癬也就是頭部的真菌感染。頭癬可能會引起脫發,引起局部明顯的脫屑,還有瘙癢、感染等,所以一旦發生頭癬要及時治療。首先需要處理的是保持剪頭發的習慣,如果不考慮美觀,最好把頭發全部剪掉,或者剪的盡可能短,保持1周1次,有可能要剪6-8周的時間,大約持續2個月左右。還要經常洗頭,每天洗,用硫磺皂或者酮康唑洗液來洗頭,因為真菌感染引起一定要通過洗頭把表面的真菌,以及引起的皮膚脫屑盡可能清除掉。
用葯以抗真菌葯為主,比如酮康唑、特比萘芬、聯苯苄唑乳膏等。如果嚴重的還可以考慮口服伊曲康唑、氟康唑等葯物,這些葯物都是抗真菌的口服葯,只有綜合治療才能將頭癬盡可能治好。

Ⅳ 中醫怎麼治療兒童頭癬的

兒童頭癬是指真菌感染導致,頭皮的一種淺表真菌性皮膚病,頭癬確定有傳染性。它的表現在兒童往往是白癬,也有黃癬、黑點癬、膿癬。無論哪種類型的頭癬治療,首先就是要抗真菌治療,治療原則有五個字,叫服、擦、剃、洗、消,具體如下:
1、服就是服葯,嚴重頭癬面積比較大時要口服抗真菌的葯,如特比萘芬、伊曲康唑,但這種抗真菌葯的口服的劑量還有適應症、禁忌症,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的選用;
2、擦葯,擦就是外塗,外塗抗真菌葯,如特比萘芬軟膏,硝酸咪康唑軟膏,阿莫羅芬軟膏,聯苯苄唑軟膏,這些抗真菌的軟膏和溶液都是可以;
3、剃,剃就是剃頭,面積大可以把整個感染的頭發都剃掉,這樣有利於上葯,因為這種真菌附著在毛幹上非常緊固。

感染面積非常小的黃癬這種皮膚病,建議不妨考慮把病發進行連根拔除,范圍應擴大到病發外圍1毫米到2毫米正常頭發,建議每個星期拔1次,務必要連續堅持3個星期。與此同時,每天用2%的酮康唑香波洗頭,皮疹處外擦2.5%的碘酊,或者外用抗真菌葯膏,共3個星期到4個星期。
2、綜合治療
①內服治療
對於那些發生在孩子身上,范圍非常大的頭癬,務必要加大治療力度,建議藉助灰黃黴素綜合療法,劑量務必要遵照醫囑來進行使用,療程約莫需要3個星期,與此同時,多給孩子吃一些油脂性食物,此舉能夠促進灰黃黴素的吸收。服葯期間,應同時外擦抗真菌葯。可將頭發全部或者部分剃光,以便擦葯。

Ⅳ 孩子得了頭癬怎麼辦

頭癬是發生於頭皮的一種淺部真菌病,主要侵及兒童,傳染性大。常常通過理發用具,梳篦、帽子、枕巾等間接接觸傳染,少數亦可直接接觸,或通過患病貓狗等動物而傳染。

一.頭癬可分為黃癬、白癬、黑點癬及膿癬四型。

1.黃癬,俗稱「禿瘡」或「癩痢頭」, 主要由許藍黃癬菌引起, 典型皮損為盤狀黃豆大小的黃癬痂, 突出於皮面,中心微凹,邊緣翹起,質脆易碎,沿毛孔呈點狀分布,黃癬痂有鼠尿味, 中間有毛發通過 , 黃癬菌有溶組織作用,痂下為淺潰瘍, 毛發離頭皮1~2cm或更長處折斷,殘發扭曲、乾燥、失去光澤,易脫。 病情發展,黃癬痂互相融合成大片呈灰白色,主覺瘙癢。愈後形成萎縮性瘢痕,遺留永久性禿發。

2.白癬,由鐵銹色及羊毛狀小孢子菌所引起,因易致斷發及結白屑故名白癬。多為兒童期起病,青春期後可自愈, 男多於女,多有明顯的接觸傳染史。白癬菌自侵入處沿頭皮角質層向四周蔓延,初起為白色鱗屑性局限斑片,其上頭發變為灰暗,稍有癢感。漸擴大後,周圍可以出現衛星樣小鱗屑斑片,可融合成片,但界限清楚;病發根部有一白套樣菌鞘,病發長出頭皮0.5cm左右就容易折斷;參差不齊,病發根部較松,易於拔出,並不引起痛覺。愈後不留瘢痕,頭發再生如常。

3.黑點癬,是由紫色發癬菌及斷發癬菌所引起,主侵學齡兒童,男多於女。患處為小片鱗屑斑,由於發內充滿成串的孢子,毛發顯得脆弱,殘留的病發在毛囊口呈黑點狀。故稱黑點癬,因毛囊被破壞,故愈後留淺斑痕。

4.膿癬,本病系狗小孢子癬菌所引起的頭部無痛性有波動性膿腫,多見於兒童,男較女多,大都系接觸患病動物而傳染。 患處的毛囊常可化膿而引起一片或數片紅腫的癰狀隆起,該處如用力擠壓,即可流出少量漿液或半透明的膿液,常 並發附近淋巴結炎 。局部病發極易拔出,癒合後形成瘢痕而在局部留有永久性脫發。

二.得了頭癬,如何治療? 頭癬治療目的為清除真菌、治癒患者、減少瘢痕形成和阻斷傳播。

頭癬的治療採用綜合治療方案,服葯、擦葯、洗頭、剪發和消毒五條措施聯合治療。

1.抗菌療法

(1)灰黃黴素:灰黃黴素能抑制黴菌生長,並被結合在新形成角蛋白組織內,隨著毛發生長,新生不含癬菌的毛根,將含菌的毛發逐漸推出頭皮外。每日10~20mg/ kg ,分兩次飯後服用,連續2~4周。每天洗頭,外用5%硫黃軟膏或2%碘酊,每1 2周剪發一次。此方法適用於無禁忌證的各型頭癬。為避免復發,最好待皮膚臨床症狀消失後停用服葯,停葯後仍繼續局部用葯,每周1次,連續查菌3次陰性為止。

(2)特比萘芬 :是新興的一線葯物,與灰黃黴素相比,其優勢在於使用療程更短。但對小孢子菌所致頭癬需較長療程。開始應用前應檢查肝功能。如果治療超過6周,需要復查肝功能加血常規。可能的不良反應包括頭痛、胃腸道不適、味覺障礙、皮疹和肝酶異常等。

(3)酮康唑:為最近合成的新型廣譜抗真菌葯,成人每日口服1次,每次1片(200mg)連服3~4周,最好進餐時服用。兒童用量為1~4歲每日50mg;5~12歲每日100mg。長期服用本葯時,治療前或治療期間應定期檢查肝功,如有異常應停葯或減量。

2.外用葯療法

可單獨應用,亦可配合抗菌療法或在拔發後應用,單獨應用療效較差。

消除毛乾和頭皮的黴菌,常用葯物有10冰醋酸、5%硫磺軟膏、復方苯甲酸軟膏、3%~5%碘酊、3%~5%克霉唑霜,咪康唑和聯苯苄唑等,還可用 丙烯胺類外用葯物如特比萘芬乳膏。上述葯物可選一種或數種,交替外用,每天早晚擦葯各一次,直至臨床症狀體征消失後兩周為止,不得中途間斷。黃癬患者若菌痂很厚時,應先以油劑除去菌痂,然後,再外用上述葯物。在治療過程中,黃癬、白癬患者可在濾過紫外線燈下檢查,拔除殘留病發。經過上述治療後,每周進行黴菌檢查一次,連續三次陰性,臨床也無復發,可稱痊癒。膿癬患者如炎症顯著,膿性分泌物多時,應以1:4000高錳酸鉀溶液或中葯黃柏、黃精煎水作濕敷,待炎症減輕,分泌物減少後,再用上述外用葯物治療。

還可用抗真菌洗發液,減少與症狀攜帶者持續接觸而感染的風險。如2%酮康唑洗劑 ,每日1次,每次局部停留5~10分鍾,應用2周或至療程結束。

3.拔發療法

對面積在5分硬幣范圍以內、損害不超過3塊以上者,可考慮該法。即用平頭鑷子將病損區及周圍3cm寬范圍內的頭發連根拔出,局部塗以2%碘酊,每天一次,連續3 4次。並經常洗頭,每周塗5%硫黃軟膏一次。如化膿嚴重,停用碘酊,改塗0.5%呋喃西林軟膏。 拔下的毛發及痂皮應予以焚毀。

4.X線照射

X 線照射後,使頭發毛囊暫時缺血而易於拔除。自有灰黃黴素以來,目前已少用。

三.重視預防兒童頭癬

真菌對高熱的耐受力不強,被患者污染的衣服及用具可採取煮、熏、浸泡等消毒措施。對集體兒童應定期檢查,早期治療,注意衣帽等不應隨便互用。

參考文獻:《諸福棠實用兒科學》,「淺部真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