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留守兒童線上排查是什麼程序
擴展閱讀
什麼是中性兒童 2025-01-23 03:48:16
怎麼看二戰經典電影全集 2025-01-23 03:45:29

留守兒童線上排查是什麼程序

發布時間: 2024-01-18 09:11:28

① 我國留守兒童存在什麼問題以及對策

我國留守兒童存在什麼問題以及對策:

問題:

(一)人身安全存在隱患

青少年主要是在家庭與學校的雙重監護下成長的,只有雙方相互配合,他們才能獲得一個相對健康的成長環境。由於留守兒童的年齡普遍較低且大多膽小孤僻,自我保護意識淡薄、安全防護能力有限,加之父母遠在他鄉,學校監管受到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於是社會上的「混混」常把他們作為獵物,有的伺機敲詐錢物(大多為吸毒者所為),有的教唆甚至逼迫他們尋釁滋事,還有的社會青年對留守女童實施性騷擾,性侵犯的事件發生在留守女童身上的並不是少數。同時近年來,關於留守兒童溺水、中毒、車禍、等意外事故的相關報道比比皆是。

(二)學習成績不理想 根據一項調查顯示:留守兒童中成績優秀者僅佔10%,絕大多數的成績都處於中等偏下。

留守兒童很少有全面發展的,本來孩子是生性好動、自製力差的一個群體。在遠離父母的日子裡,由於臨時監護人監護不夠,使得這些留守兒童出現學習觀念淡薄,這嚴重影響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有些留守兒童因學習成績差被老師忽視或被同學譏笑,由此倍感受到冷落和打擊,對學習失去興趣,甚至對學習感到厭惡和害怕,經常逃學,被老師和同學批評後更加不喜歡學習,由此形成惡性循環。部分留守兒童甚至出現早戀、不遵守規章制度,不服管理,說謊騙人,小偷小摸等現象,「雙差生」絕大部分產生在留守兒童中。

(三)不良習性易沾染

留守兒童在成長發育、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得不到積極有效的指引,受年齡因素、社會經驗的影響,對於一些復雜的社會現象缺乏判斷,非常容易受到不良社會文化的影響和被不法分子利用,校園周邊網吧、游戲廳,對於缺乏父母管教的留守兒童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誘惑,一些原來學習、思想品德等各方面都還不錯的學生,就會不自覺地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由於在我國農村地區,社會文化相對單一和落後,孩子缺少必要的青少年活動場所及公共設施,有些留守兒童開始沉溺於網路,沾染了不良習性,以致道德和紀律意識滑坡,嚴重的會影響他們人格的正常發展,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四)與監護人的情感交流溝通存在問題

農村留守兒童與監護人的情感交流溝通很少。監護人作為農村留守兒童生活中的密切聯系者,自身也受到了家庭成員外出打工的諸多困擾 且監護人大多數是老年人,年紀較大,文化層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們不知道從心理上關心孩子、照顧孩子,不能在學習上給與幫助和指導,在教育態度、教育方法上還是老一套,與孩子交流溝通上存在困難。年齡相差的懸殊,使得他們之間存在著越來越大的認識和心理代溝。祖輩監護人對後輩的心理和思想觀念不理解,後輩也不願意跟老人溝通和交流。有調查表明,83%的留守孩子與祖輩監護人關系緊張有時候甚至頂撞祖輩、我行我素。[2]同時農村留守兒童很難在親朋家中產生歸屬感,感覺總是寄人籬下,與親友監護人存在著巨大的心理距離。更多的兒童都是從同齡夥伴處尋求安慰,部分兒童選擇封閉自己,造成了性格上的孤僻或心理上的壓抑。很多農村留守兒童有心事時不太願意與監護人訴說,一方面是因為他們認為監護人不能理解自己,另一方面是因為監護人忙於家務,無瑕顧及他們的需求和感受。

(五)日常生活質量下降 留守兒童的生活問題,特別是父母雙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兒童,其生活狀況是不容樂觀的。

首先表現在飲食方面,留守兒童的父母之所以拋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是因為家庭務農的收入無法讓自己的家庭過上穩定的生活,否則如果有一點辦法,他們都會想法設法與孩子呆在一起的,所以生活困難是留守兒童家庭的普遍特徵。雖然他們出去打工可以掙到一些錢,但其付出與收入相比依然是極不平衡的,有時因為制度等方面的缺陷,自己掙到的錢還不能及時拿到手,所以他們在家庭生活方面及其節儉。父母離開後,留守兒童及其監護人在節儉方面表現的更為突出,吃好是不敢奢求的,只求填飽肚子,營養搭配往往跟不上。兒童時期正是長身體的時期,合理的飲食結構和營養搭配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十分重要的,而農村留守兒童只能在極度節儉的狀態下過著維持溫飽的生活。

其次表現在身體健康方面,這些兒童在生病的時候,通常沒有能力和條件去醫院救治,只能採取一些簡單的、傳統的方法治療,或者乾脆硬「扛」,導致病情加重。同時,父母離開後,留守兒童的衛生狀況也令人堪憂,筆者在實習期間發現,多數留守兒童不注意個人衛生,不勤洗澡換衣服,蓬頭垢面。這些都給留守兒童的身體健康埋下巨大的隱患 。

再次,家務負擔變重。眾所周知,目前中國的農業被稱為「老弱病殘」農業,優秀的勞動力大部分都離開鄉村去城市打工了,老弱病殘成了農業的主要勞動力。留守兒童在其稍有一點力氣的時候,也不得不加入到勞動者的隊伍中去,即使他們不去干那些高強度的體力活,也要承擔各種家務勞動,過早的分擔家庭負擔對他們的健康成長的影響也極大。

(六)家庭成員受教育水平和社會環境使得留守兒童九年義務教育難以保證 留守兒童所處的經濟、家庭和學校的環境制約直接導致其接受教育的水平普遍不高。在貧困地區農村,留守兒童父母受教育水平低導致打工收人偏低,父母收入水平低致使子女教育投入不足,最終不利於子女享受教育機會和資源。社會和學校教育針對留守兒童的特殊需求投入不足,難以對其家庭教育缺失形成有效補充和替代,導致留守兒童群體的低教育水平結構。由此,「低教育水平」在留守兒童及其家庭內部形成代際惡性循環。絕大部分留守兒童對外界新事物基本沒有接觸機會。同時在打工文化盛行的山區充斥的「讀書無用論」使大部分留守兒童在沒有長輩或老師正確引導的情況下抱有中斷學業與父母走上打二道路的想法。山區的農村學校受限於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育水平等因素,難以針對留守兒童群體提供有成效的教育和特別關愛,難以補足留守兒童學業發展的條件缺陷。因此,在農村地區學校流失的學生中間,父母雙方或其中一方在外打工的占很大比例。

對策:

1、把孩子帶在身邊共同生活。如果家庭條件允許,要把孩子帶在身邊共同生話。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所起的積極作用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和諧家庭的氛圍可以最大限度的彌補孩子曾受傷的心靈,父母的閱歷直接影響孩子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形成。因而,作為父母要對自己的責任有充分的認識,同時也要意識到教育孩子的重要性,要進最大的可能給孩子一個完整的、有自己的爸爸媽媽的屬於自己的家。把曾留守的孩子帶在身邊生活,讓他們時刻都能感受到來自於父母的關心與照顧,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彌補孩子受傷的心靈,也能及時關注孩子的心理波動,糾正孩子不正確的行為傾向,把孩子的不良行為扼殺在搖籃之中。

2、增強溝通。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群體之間思想與感情的傳遞與反饋的過程,溝通的目的在於尋求思想和情感的通暢。[10]農村的家庭安裝電話後,會給父母提供更多的與孩子溝通的機會,使父母在有限的條件內對孩子有更多的了解。同時父母也可以選擇書信的形式與孩子溝通。有些話、有些想法孩子在電話中可能無法說出口,但他們可以藉助書信的形式表達。書信可以增進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溝通、可以鍛煉孩子的語文寫作能力、也可以緩解孩子內心的焦慮,是一個值得提倡的應對策略。父母在與孩子溝通時切忌每次只關心孩子的學習,要了解孩

子的內心世界,給孩子提供說出內心想法與願望的機會,正確的指引、教育孩了的思想,把不良行為的種子扼殺在搖籃里,要把分離帶給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3、創造與孩子團聚的機會。美滿的家庭對留守兒童來說是最渴望得到的。作為父母應盡力創造和孩子團聚的機會。父母中的雙方或單方可以利用法定的節假日回家與孩子團聚,可以和孩子共同慶生,也可以在寒暑假時把孩子接到城裡生活。這樣可以減少與孩子長期分離的時間,減少孩子的被拋棄感,同時也可以讓孩子提前感受城市裡的生活。

4、可以多寄些禮物給孩子,但不要給孩子寄太多的錢。 調查發現,77.3%的孩子希望在過生日時收到來自父母的禮物,[11]說明他們內心最渴望來自父母的關愛,所以,在一些特殊的日子裡,給他們買件禮物, 孩子會體會到父母的濃濃思念之情, 當然就不會有被遺棄感。在調查中,筆者發現,不少家長為了在感情上補償小孩,只知道給小孩寄很多零花錢,他們中很多錯誤地認為只要給孩子寄更多的錢, 讓孩子生活得更好, 就是對孩子負責相反, 這種做法會養成小孩好逸惡勞, 大手大腳花錢的不良習慣, 這對小孩的健康成長是很不利的。

5、尋找合格的「代理家長」。有的父母可能由於所從事職業的特殊性,必需兩人同時出外。這時候,父母不要圖省力、省心,甩給老人照顧了事,父母應該就孩子的托養問題認真仔細地考慮,因為這可能關繫到孩子將來的命運前途,一定要慎重!建議在自己的親戚中,可以將家庭和睦溫馨,托養家庭的孩子性格良好,學習上進,家庭中成員能輔導孩子的作業的家庭作為首選對象。條件好的也可以尋找孩子的老師為代理家長。父母要定期(最好一周內一至兩次)與托養家庭及孩子聯系,詢問孩子的生活學習情況,讓孩子真切地體會到來自遠方父母的關心。同時。父母要適時對托養家庭表示感謝,及時將孩子的生活費寄給托養家庭。

6、在孩子的幼小階段和發展關鍵期,父母盡可能不要長期外出,或者至少留一方照顧撫育孩子。因為年齡越小越需要父母的呵護,對父母的依戀越強烈。雖然年齡很小的孩子還不會表達自己的願望,但更能感覺到父母遠離後的親情缺失,更容易因此出現一些心理問題,而且兒時的痛苦經驗會影響其以後的成長,這種傷痛甚至會伴其終生。處於一些發展關鍵期的孩子特別需要父母的教育和關懷,比如由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階段,由小學到中學的過渡階段,孩子即將參加高考等這些關鍵時期,父母應盡可能地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共同起去面對人生的重要轉折。

7、父母應增強自身的教育責任感和教育意識。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根本對策,就是要給他們提供心靈的慰藉,即建立穩定的親子依戀關系,而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起著關鍵的作用,而且這個作用其他人是無法完成的。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還是要從留守兒童的父母身上入手。要轉變留守兒童的父母的教育觀念,讓他們知道教育不單單是學校和老師的責任,家長也是教育的責任人,孩子的教育需要學校和家庭互相配合形成合力。要增強農村留守兒童父母的教育教育責任感和教育意識,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在孩子成長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並且必須在防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上起主要作用。

② 就地過年留守兒童怎麼辦你怎麼看待政府的一些關照措施

過年究竟回不回家呢?這是在外務工人員需要思考的一大問題,也是當下的一大熱點問題,而在這其中,其實有一部分人群被我們忽略了,那就是父母不在身邊的留守兒童,數據顯示,到2020年為止,國家仍還有將近240萬的留守兒童,當父母選擇留在工作地過年時,他們該怎麼辦呢,今年由於疫情的緣故,所以國家鼓勵春節期間在外務工人員留在當地過年,盡量不要返回自己的家鄉,在這種情況下,留守兒童的照顧就成了一大問題,需要國家和社會的幫助。

客觀來講,留守兒童的問題一直存在,但是疫情卻是點燃這個問題的導火索,將這個難以解決的問題拋到了大眾眼球,疫情在我們的努力下總會被消滅,而留守兒童的問題如果一直不解決就一直會存在,即使之後父母過年還能回來,但他們也只不過能開心那麼幾天罷了,但如果要求父母長時間的陪伴,經濟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這個時候就需要政府發布一些相應的措施,調動當地貧困地方的發展,讓在外勞務的父母能回到自己的家鄉賺錢,也能夠很好的陪伴孩子成長,對於父母和孩子來說都是一樁喜事。

③ 如果方便 幫我回答一下關於"留守兒童"的問題

定義
編輯
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對於農村留守兒童的定義,本次摸排的對象是父母雙方外出務工或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護能力,無法與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滿十六周歲農村戶籍未成年人[2] 。

產生背景
編輯

總括:留守兒童是一個群體,是一個集合名詞。在這個群體之中比較明顯的有兩類人。第一類孩子與大多數孩子無異,甚至在思想上要高於一般孩子,他們樂觀堅強,懂事坦盪。知道關心家人,關愛他人。生活雖苦,但他們苦中作樂,堅強與勇敢讓他們永遠保持著微笑,這些孩子也是留守兒童,但常常被我們忽視;
第二類就是心理自我疏導不夠的孩子,正像我們了解的那樣,性格內向,不善言談。但本質上他們也是嚮往童年肆意,天真爛漫的,只不過沒有遇到真正懂他們的人罷了。
在社會中,我們更多了解的是第二類留守兒童,他們的悲苦通常會引起全社會的同情。其實,第一類留守兒童我們更不能忽視,他們的堅強與樂觀,值得所有人尊重。所謂授人以魚更以漁,正能量的傳遞需要這些。留守兒童不是都有心理問題的,社會不應再給他們過於沉重的標簽。因此,在對於留守兒童的表述方面我們不能一概而論。所以,下面僅就部分留守兒童,也就是第二類留守兒童,作詳細的分析報告。

普通留守

在中國有這樣一個弱勢群體。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遠走他鄉離開年幼的孩子,外出打工,用勤勞獲取家庭收入,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作出了貢獻,但他們卻留在了農村家裡,與父母相伴的時間微乎其微,包括內地城市,也有父母雙雙外出去繁華都市打工。這些本應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兒童集中起來便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留守兒童(不在父母身邊生活的城市兒童亦可稱為留守兒童)。[3]
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隨著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在廣大農村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農村留守兒童。留守的少年兒童正處於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心和呵護,相對來說容易走向發展的兩個極端,有的孩子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也有的孩子變得異常堅強和勇敢,所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即是如此。

根據權威調查,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超過了6100萬人(相當於英國人口的總和)[4] 。57.2%的留守兒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兒童是父母同時外出。留守兒童中的79.7%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13%的孩子被託付給親戚、朋友,7.3%為不確定或無人監護。
留守兒童多由祖輩照顧,父母監護教育角色的缺失,對留守兒童的全面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隔代教育」問題在「留守兒童」群體中最為突出。據調查顯示,父母外出打工後,與自己的孩子聚少離多,溝通少,遠遠達不到其作為監護人的角色要求,而隔代教育又有諸多不盡如人意處,給這些可憐的孩子留下了一生的遺憾。
廣東恩平:留守
由於地理和歷史等原因,我國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很不平衡,農村人地矛盾尖銳。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推動下,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為改變生存狀況外出務工,因積分入學政策,戶籍制度等原因無法將子女帶在身邊,由此引發「留守兒童」問題。
留守兒童由於親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陰影,很大一部分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為孤僻、性格內向,缺乏愛心和交流的主動性,還有的脾氣暴躁、沖動易怒,常常將無端小事升級為打架斗毆。[5]

洋留守

福州萬名洋留守的生活(4張)
在福州閩江入海口一帶,有這樣一群留守兒童他們跟著爺爺奶奶等親人生活在村裡,但他們是外國公民,具有外國國籍。這些孩子被稱為「洋留守」。這些留守的「洋娃娃」,父母多數在美國打工,多數是非法移民,因精力和時間問題,將孩子送回國內。統計資料顯示,福州有近萬名這樣的「洋娃娃」。

位於廣東省西南部的恩平市是全國著名的僑鄉,總人口48萬多人,另有港澳台同胞12萬人,分布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華僑42萬人。根據該市外事僑務局提供的資料,和馮小強背景相同的孩子大約還有3000人——更准確的數字無法統計,因為「每天都有孩子被送回來,也有孩子被送出去」。守著爺爺奶奶、越洋電話、隔空寄來的洋玩具,他們被稱為「洋留守兒童」或者留守「洋娃娃」。

產生原因
編輯
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現象的產生來自於家庭和社會兩個方面。一方面,家庭的貧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農村到城市務工;另一方面,中國長期的城鄉二元制以及社會對「農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廣大農民沒有辦法及能力帶著孩子一起走進城市。
中國留守兒童約6683萬人,包括城鄉流動兒童和農村留守兒童。
中國進城務工的農村勞動力約1.3億人。根據2005年中國1%人口抽樣調查的抽樣數據推斷,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約5800萬人,其中14周歲以下的農村留守兒童約4000多萬人。和2000年相比,2005年的農村留守兒童規模增長十分迅速。在全部農村兒童中,留守兒童的比例達28.29%,平均每四個農村兒童中就有一個多留守兒童。
2012年9月 教育部公布的《2011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1年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中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共1260.97萬人,這較之於2010年增加了93.79萬。[6]
1、農民工在城市從事的一般都是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長的工作,他們在工作之餘根本就沒有時間和精力照顧自己的孩子。
2、農民工的工資和福利水平無法與城市工人相比,差距很大。以他們的工資收入水平很難支撐一個家庭在城市的生活。
3、由於戶籍的限制,農民工的子女在城市的學校上學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學校接收,其父母也很難承受高額的費用。而城市中那些面向農民工子女的學校基本上都是民間興辦的,其教學質量不僅無法和城市學校相比,也無法和農村學校相比。[5]

統計數據
編輯
2016年3月底以來,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在全國范圍內聯合開展農村
2011年義務教育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
留守兒童摸底排查工作。截至目前,不滿十六周歲的農村留守兒童數量為902萬人。其中,由(外)祖父母監護的805萬人,佔89.3%;由親戚朋友監護的30萬人,佔3.3%;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護能力的31萬人,佔3.4%。有36萬農村留守兒童無人監護,佔4%。
從范圍看,東部省份農村留守兒童87萬人,佔全國總數的9.65%;中部省份農村留守兒童463萬人,佔全國總數的51.33%;西部省份352萬人,佔全國總數的39.02%。從省份來看,江西、四川、貴州、安徽、河南、湖南和湖北等省的農村留守兒童數量都在70萬人以上[2] 。

存在問題
編輯

超高比例
據2000年五普資料顯示,中國農村留守兒童近2000萬人。有專家推算和保守估計,14歲以下的留守兒童至少在4390萬以上。在一些農村勞動力輸出大省,留守兒童在當地兒童總數中所佔比例高達18%-22%。父母雙

方都外出流動,兒童不能與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況在全部留守兒童中超過了半數,比例高達56.17%。因人口流動引發的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5]
為全面了解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特別是留守女童的生存發展現狀及社會保護現狀,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愛小丫基金委託鄭州大學和蘭州大學成立聯合研究小組,自2014年9月至同年12月,對四川、雲南、河南、甘肅、陝西、湖北六個中西部地區農村留守女童的生存發展現狀進行了調研,完成了《中國中西部農村留守女童生存發展報告》(2015)。共有6112名農村女童被納入實際分析,其中留守女童的比例為49.346%。[7]

監護不力
據統計,80%以上的留守兒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監護和親友臨時監護,年事已高、文化素質較低的祖輩監護人基本沒有能力輔導和監督孩子學習。農村學校受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學理念的局限與制約,針對留守兒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關愛力不從心,學校與家庭之間缺乏溝通。家庭和學校監護不力,導致相當數量的留守兒童產生厭學、逃學、輟學現象。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及初中教育的在學率都低於正常家庭兒童,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的研究顯示,進入初中階段以後,留守兒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歲留守兒童的在校率僅為88%。[5]

缺乏撫慰
據西部某勞務輸出大省在一縣域內的調查顯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幾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兒童與父母通話、通信頻率月均不足1次。由於父母長期外出,留守兒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正常疏導,極大地影響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隱患,導致一部分兒童行為習慣較差,並且極易產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為失控甚至犯罪的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項調查顯示,19.6%的留守兒童覺得自己不如人,11.4%覺得自己受歧視,9.5%有過被遺棄的感覺。北方某省的一項調查顯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兒童所佔比例已高達20%。[5]

疏於照顧
監護責任不落實,監護人缺乏防範意識,兒童防護能力弱,農村留守兒童容易受到意外傷害,甚至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對象。公安部門統計數據顯示,被拐賣兒童群體中,第一位是流動兒童,第二位是留守兒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時得到父母幫助,極易釀成嚴重後果。[5]

心理問題
心理問題是農村留守兒童最值得關注的問題。長期的單親監護或隔代監護,甚至是他人監護、
這個年齡段孩子不應有的沉思狀態!
無人監護,使留守兒童無法像其他孩子那樣得到父母的關愛,家長也不能隨時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變化。主要表現如下:
性格柔弱內向
留守兒童年齡幼小就離開父母,父母關愛嚴重缺失,盡管有些是爺爺奶奶或親朋監管,但畢竟與父母親疏不同,一遇到麻煩就會感覺柔弱無助,久而久之變得不願與人交流,性格內向。
自卑心理障礙
兒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強烈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邊,他們就像失去了堅強的依靠和保護,因此和有些父母在身邊的孩子相比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障礙,有的甚至自暴自棄,喪失信心,學習不求上進。
孤獨無靠心理
父母外出使孩子在家裡感到空落感到孤獨,近而產生心裡騷動和抑鬱等問題。
產生怨恨父母的心理
少數孩子不理解父母,認為家裡窮,父母沒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產生怨恨心理,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後說疏遠父母,和父母產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無情。
為此我們根據以上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原因及其分析和對留守兒童心理狀況的了解,為了更好地讓那些留守兒童健康快樂成長,我們提出了建立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建立「留守兒童「成長檔案,以學校為單位,對全部『留守兒童』的生活思想、學習和家庭教育情況進行調查摸底,逐一登記造冊,建立反映其進步與不足的成長記錄檔案,並實行動態跟蹤及進歸檔、分類管理、信息共通的工作程序,根據檔案記錄情況有效的做好工作。
建立「留守兒童」家長聯系熱線,通過書信、電話、家訪召開家長會等形式,與「留守兒童」的家長主動溝通,經常聯系,讓家長及時了解掌握孩子的情況。
培訓「留守兒增設一些課程內容和生活能力訓練內容,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和法律意識,增強生活自理能力,養成良好生活習慣。[5]

學習問題
由於父母雙方或一方不在身邊,對留守兒童學習方面的幫助和監督大大減少,甚至完全減除了,使孩子在學習方面處於一種無人過問的狀況。學好了,沒人誇;學壞了,無人罵。漸漸使孩子對學習產生一種無所謂的態度。孩子的精力不放在學習上,自然就要在其它方面加以消耗,於是其行為開始出現偏差,各種超越道德、規則的行為開始在孩子身上出現。加上監護人本身對孩子親情缺失狀況的同情,於是在孩子行為稍有出格的時候也不會加以管束,使孩子在偏離健康發展軌道的方向上越走越遠。缺乏管教引發行為失范甚至越軌,在留守兒童身上體現極為普遍。[5]

生活問題
留守兒童的生活問題,特別是父母雙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兒童,其生活狀況是不容樂觀的。留守兒童的父母之所以拋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是因為家庭務農的收入無法讓自己的家庭過上穩定的生活,否則如果有一點辦法,他們都會想法設法與孩子呆在一起的,所以生活困難是留守兒童家庭的普遍特徵。雖然他們出去打工可以掙到一些錢,但其付出與收入相比依然是極不平衡的,有時因為制度等方面的缺陷,自己掙到的錢還不能及時拿到手,所以他們在家庭生活方面是及其節儉的。父母離開後,留守兒童及其監護人在節儉方面表現的更為突出,表現在飲食方面,吃好是不敢奢求的,能吃飽就行了。兒童時期正是長身體的時期,合理的飲食結構和營養搭配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十分重要的。處在這一年齡段的城市兒童,是備受父母及親友呵護的,而農村留守兒童只能在極度節儉的狀態下過著維持溫飽的生活。這些兒童在生病的時候,也往往沒有能力和條件去醫院救治,只能採取一些簡單的、傳統的方法治療,或者乾脆硬「扛」。
另外,眾所周知,中國的農業被稱為「老弱病殘」農業。優秀的勞動力大部分都離開鄉村去城市打工了,老弱病殘成了農業的主要勞動力。留守兒童在其稍有一點力氣的時候,也不得不加入到勞動者的隊伍中去,即使他們不去干那些高強度的體力活,也要承擔各種家務勞動。過早的分擔家庭負擔對他們的健康成長的影響也極大。[5]

關愛不足
從上面的簡單說明我們可以看到,出現在農村留守兒童身上的問題很多,也很嚴重,已經不是個別人的問題了,而是關繫到一個人數達2300多萬的群體的問題了,而且這個群體還在不斷壯大。「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而面對留守兒童這一社會現象,無疑對中國日後的發展極為不利的。留守兒童無論是學業、心理、健康、前途都是值得我們關注的。他們都是農村的兒童,是未來農村建設的主力,如果不及時採取有效措施解決他們身上出現的問題,使他們在平等、和諧的環境中健康成長,未來的新農村建設將受到極大的影響。
要想找到解決的辦法,必須先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留守兒童現象的出現從大的方面講就是因為農村經濟發展滯後產生的。農村經濟發展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不是短時間內能夠解決的,所以我們在解決留守兒童問題時要盡量尋找其產生的更直接的原因,只有這樣才能盡快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也只有這樣才能不至於耽誤一代人的成長。[5]

教育問題
基本狀況
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隔代監護,即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對「留守兒童」監護的方式比較多。對於這種監護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較放心。但這種監護方式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卻有著難以克服的問題。一是由於血緣、親緣關系,監護者多採用溺愛的管教方式。較多地給予物質、生活上的滿足和過多的寬容放任,而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導。二是祖孫輩年齡差距大,觀念不一樣,對待許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異,「代溝」明顯,難以相互溝通。一般來說,祖輩們往往以他們自己成長的經歷來教育要求孫子輩,思想觀念保守,教育方法簡單。孩子見識廣,喜歡趕新潮,尋求刺激和創新,做事不拘一格等,老人的觀念和教育方法很難為孫輩接受。另外,老人年歲大,精力不濟,健康狀況欠佳,再加上有的老人監護的有幾個「留守兒童」,真是力不從心。以上情況說明祖輩難以承擔監護教育之責。二是上代監護,即由父母的同輩人,如叔、伯、姑、姨、舅等親戚或他人撫養的監護方式。由於監護對象並非己子,監護人在教養過程中難免有所顧慮,不敢嚴格管教。這樣,上代監護也大多屬於物質型和放任型的管教方式,容易養成兒童任性的心理行為。而對於較為敏感的兒童來說,又容易產生寄人籬下的感覺,從而形成怕事、孤僻、內向的性格。[5]
現實情況
學習狀況一般:由於這些孩子在留守期間是和年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親友生活在一起的,監護人文化水平低,沒有能力輔導孩子的學習,重養輕教,致使孩子的學習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導,大多數留守兒童在學習上自覺性差,紀律不強,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被動地學習,學習成績較差。
心理封閉和情感世界問題:「留守兒童」由於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關愛和溝通,容易產生心理障礙。長期與父母分離,導致留守兒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關懷,遇到困難不能從父母那裡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學習、生活過程中出現一些差錯得不到及時的引導、糾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顯的心理行為問題。如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自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
道德行為差:由於缺乏有效監管和教育,留守兒童往往對事物分不清好壞和是非,不能正確地看待問題,容易受社會上反面現象的影響,容易養成一些不良行為。例如:經常說謊,愛說臟話,不服管教,悄悄拿同學的東西。
打工父母的一些觀念存在負面影響:認為自己下苦力掙的錢比文化較高的人掙錢還多的「打工」父母,在他們心目中滋長著新的「讀書無用論」思想,於是對子女沒有明確的要求,順其自然,從而「能讀書就讀,讀不好去打工也能賺錢」的觀念在兒童思想中普遍存在。而一些沒有掙得什麼錢的打工父母,認為是命運不好,整天怨天尤人,對子女的一切不聞不問,不負責任。使「留守兒童」幼小的心靈上背上了父母沉重的情緒包袱,承擔著很大精神壓力,嚴重影響他們的正常學習和健康成長。
留守兒童存在著嚴重的「親情飢渴」: 親情的撫慰與關懷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留守兒童大部分正處於身心迅速發展的時期,對自身變化與人際交往等方面有著自己的理解與認識,同時也面臨許多方面的問題和煩惱,需要有渠道傾訴,有親人安慰。但由於留守兒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務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多年都難以給孩子打一個電話,寫一封信,見一次面,以此維系親情很難溝通思想,傾聽煩惱,給孩子予以足夠的關懷。有的父母與孩子多年不曾見面,致使孩子遺忘了父母的面貌,更談不上有何親情。
監護人缺乏保護意識導致的意外傷害比例較大:由於大部分留守兒童屬於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對突發事件也缺乏應變和自救能力,沒有父母的監護,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加上不少留守兒童上學路途較遠,經常起早摸黑趕路,人身安全令人擔憂。[5]
基本策略
要求家長努力承擔起教子之責
多數農民文化程度不高,他們誤以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家長只要給錢給物當好「後勤部長」就可以了,至於讀書是學校和老師及兒童自己的事情,家長是沒有什麼責任的,他們一般認為兒童學習成績的好壞是由兒童個人的素質決定的。家長應該改變這些不正確的思想,樹立「子不教,父之過」的教育責任觀,明確教育子女是自己的應盡之責,家長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並不影響對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務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責任承擔起來,與學校、社會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應主動與子女的任課老師、村主任聯系,加強溝通。向老師說明自己的情況,了解子女的發展變化,共同商討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這樣才不致於使「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現盲區。家長還應加強與「監護人」聯系及親子間的溝通。及時掌握孩子的學業、品行及身體健康狀況,並通過各種方式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進行指導,要求「監護人」一定要保證孩子充分的學習時間,一定要囑咐其對孩子的嚴格要求,加強生活和學業的監護。
另一方面,應採取多種方式,注意與孩子的溝通交流。溝通的時間間隔越短越好,保證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況以及孩子的心理變化;溝通內容力求全面、細致,溝通中父母要明示他們對孩子的愛與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們的家境與現狀,通過溝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學習、情感變化;溝通方式可以多樣化,除電話外,可採用書信等進行交流。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塊無暇的「翡翠」,只要心裡裝有父母和親人的愛,他們就有積極向上的原動力,就會學得更棒,做得更好。
加強管理,施以愛心
我們把 「留守兒童」的教育已經作為專項工作,常抓不懈。各村都建立起「留守兒童」個人檔案。檔案資料的內容有,「留守兒童」姓名、年齡、道德品質、行為習慣、興趣愛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徵、學習動機和態度、學習能力和方法,與臨時監護人的融洽程度,與打工父母的溝通情況等;臨時監護人的基本情況,包括姓名、年齡、文化程度、性格特徵,重點是監護人如何對孩子進行管教等;「留守兒童」父母的基本情況,包括姓名、年齡、文化程度、工作單位及工種、經濟收入情況、對子女的希望要求、與子女聯系溝通情況等。
針對「留守兒童」的特點和需要,我讓親子間保持電話聯系,根據孩子的校內外表現,讓孩子與父母取得聯系,每月定期通電話,讓家長對孩子進行「電話教育」。愛是教育的基石,教育應把愛放在中心位置。我與村上的「留守兒童」交朋友,時刻關心、愛護、照顧他們。在安全上,時刻提醒;在生活上,盡可能提供幫助;在心理上,細心觀察,多方溝通;在學習上,耐心輔導。
總之,一個孩子的身心、人格、思想的健康發展離不了家長的教育。「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成了當前社會的熱門話題。[5]

隔代撫養
一份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大多數留守兒童與父母很少見面,缺少溝通。在中小學留守兒童中,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的約佔45%。由於隔代撫養他們無法享受父母的關注和呵護,在情感、心理、生活、學習乃至人格方面都容易出現諸多問題,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④ 各地都在宣傳就地過年,就地過年留守兒童怎麼辦

現在是抗疫最關鍵的時刻,這些留守兒童必須要面對和父母分離的現實。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誰都不願意看到,但是為了讓他們能夠過一個好年,國家也是會竭盡全力讓他們快快樂樂。讓他們吃好喝好,盡量的減少他們因為父母不在身邊所存在的孤獨感。在這個關鍵的時刻,誰都不容易。


為了讓我們徹徹底底的戰勝這次疫情,國家也是被逼無奈,咬緊牙關,倡導到大家盡量在就地過年。可能今年我們不會像往常一樣那麼有非常濃烈的過年氣氛,家人們可能不會都聚集在身邊。但是想一下,如果放縱自己,大家都聚集在一起熱熱鬧鬧的過年開始過年的時候是熱鬧了,但是如果疫情一旦反彈,那所帶來的後果如是非常可怕的,我們一年多來付出的艱辛就會付之一炬。相反,如果我們選擇就地過年,能少聚集就少聚集。從穩的度過到第二年春天等炎炎夏日,一道無情的高溫將會把新冠病毒實時的壓制,到時候就可以完完全全的杜絕疫情的再次反彈。嗯,那個時候居然是天高任鳥飛,海闊任魚游,自己想團聚就團聚,想多少人吃飯就多少人吃飯。又可以回到當初的那個長安。繁花世界,熱鬧非凡。


奔著以人為本的關鍵態度,為了讓這些留守兒童更好的過年,國家也是及時的派出人員在迪城做出調查詢問到底有多少留守兒童,並且向他們的監護人表示一定要讓他們快快樂樂的。平常的生活裡面多給予他們一些關心,雖然父母不在身邊,但是通過現在的高科技可以讓他們看到父母就在眼前。以此來減少對父母的思念。


⑤ 各個地區都在倡導就地過年,留守兒童該怎麼辦

各個地區都在倡導就地過年,留守兒童應該盡可能的去別人家過年,因為留守兒童常年見不到自己的父親,心裡已經很難受了,過年期間需要讓他們感受到溫暖。

⑥ 關愛留守兒童策劃方案

關愛留守兒童策劃方案(通用5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順利進行,常常需要提前准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方案,方案的內容多是上級對下級或涉及面比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帶「文件頭」形式下發。你知道什麼樣的方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關愛留守兒童策劃方案(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愛留守兒童策劃方案1

一、活動背景:

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外出打工,用勤勞和智慧獲取家庭收入,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作出了貢獻,但他們的子女卻留在了農村家裡,與父母相伴的時間微乎其微,包括內地城市,一樣也是父母雙雙外出去繁華都市打工。這些本應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兒童集中起來都變成了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留守兒童。他們是祖國的未來正需要的關愛。十堰小草義工協會特此發出倡議和策劃走進留守兒童身邊,彌補他們內心的空白。

一年一度的六一兒童節又快到了,這是所有兒童最喜愛的節日,留守兒童期盼和親人一起過節的願望愈加強烈。十堰小草義工協會准備通過開展慶祝「六一」游十堰活動,使這些小朋友在積極的參與中體驗節日的快樂,體現一種朝氣蓬勃的精神。

二、活動主題:

「走出大山看世界,關愛留守兒童」愛心活動

三、活動單位:

主辦單位:

十堰市小草義工協會

十堰市亞新國際影院

鄖陽小草義工協會

東城經濟開發區國稅局

協辦單位:

十堰市圖書館少兒部

十堰市綠色生態公益促進中心

十堰市豆蔻文化餐廳

十堰市柏和心理服務中心

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小草義工服務隊

十堰市小草義工協會心理援助志願服務隊

支持單位:

十堰市博物館

十堰市人民公園

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四、活動目的:

本次活動意在通過組織農村留守兒童遊玩人民公園(動物園)、參觀十堰博物館、漢江師范學院等途徑,讓學生身臨其境,切實感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祖國山河的秀麗壯美和自強不息、大學生孜孜以求的工作和學習精神,培養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提高學生的視野意識,激發學生對科學的濃厚興趣,讓孩子們在娛樂中學到課堂上沒有的科技知識,開闊視野,拓展科技創新思維,從而增強他們的求知慾,培養他們「愛科學,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科學意識和創新精神,增強學生的自尊、自強、自立能力,激勵學生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的遠大志向。

同時以培養小草義工對社會問題的關注,讓現代的獨生子女更加懂得滿足自己的現在生活,懂得將自己的愛分享給那些幼小的心靈。並且宣傳這一現象,讓更多的人來加入我們,一起去幫助他們。

五、活動內容:

為了給以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讓他們的內心的空白可以更少一點,讓他們的童年可以更加有色彩,以「牽手相伴,共享陽光」為口號,以「志願服務活動社會化、項目化,立足社會,服務社區,面向社會」為發展思路,十堰小草義工協會特此發出倡議和策劃「走出大山看世界」大型關愛留守兒童活動。我們衷心希望社會各界愛心人士、愛心企業、事業單位能夠支持我們的活動,參與到我們的志願服務活動中。

六、愛心單位:

十堰市亞新國際影院(提供車輛、看電影、午休)

十堰市圖書館少兒部(參觀十堰市圖書館)

十堰市博物館(參觀了解歷史)

十堰市豆蔻文化餐廳(提供留守兒童及志願者午餐)

十堰市柏和心理服務中心(全提供留守兒童心理陪伴和引導)

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參觀大學,與大學生互動)

十堰市人民公園(動物園)(待定)

東城經濟開發區國稅局(完成20個「愛心書包」)

七、詳情分工:

總負責人:

總協調人:

留守兒童對接負責人:

八、活動流程及詳細安排:

(略)

九、參加人員

1、留守兒童30(含護理人員、陪護老師)人;

2、十堰小草義工協會義工15人;

3、凡參加本次活動的留守兒童、老師、陪護人員一切費用全免,費用來源由社會愛心企業提供!

十、人員招募安排:

為保證活動安全及活動質量招募15名義工,招滿即止。(根據人員進行分組)其他人負責安保機動。

活動聯系人:高隊長:

十一、活動預期效果

此次愛心活動預計會對農村留守兒童,參與本次活動的小草義工以及企業員工三方面產生積極影響:

1、對農民工家庭而言,此次愛心活動為農民工子女提供一定的幫助,為農民工子女帶去溫暖,同時呼籲社會加強對農民工子女的關注.

2、對志願者而言,可以從實踐中提高志願服務的能力,增強對農民工子女的了解和關注.同時提高自己的社會公益心和責任感,感受和弘揚志願者精神。

最後,對福利院孤殘兒童而言,可以通過此次活動讓他們感受愛心人士對他們的殷切關懷。

3、志願者在網上發表對此次志願服務的感想

4、通過這次愛心活動的志願服務,每個志願者都應該會有所感悟,讓他們把自己的所思所想都用文字的方式在網上展示出來,讓更多人去認識,了解這項關愛農民工子女的活動,讓更多人參與到關愛農民工子女的行列中來。

5、後期走訪

這次關愛農民工子女的活動結束後,我們往後的每個月都會抽時間再到學校了解他們的情況,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多一點適合農民工子女的活動。

十二、對參與活動人員的要求:

1、認同民間公益組織,有參與民間志願義工活動的願望。認同十堰小草義工協會的操作模式及理念。

2、身體健康,服從安排,尊重他人,遵守時間,團隊合作;

3、有小草服裝、胸牌的志願者請著小草服裝、胸牌,保持小草形象。

4、進入鄖陽區社會福利院內不得大聲喧嘩,一切行動聽從領隊指揮,不得影響院內老人正常生活秩序。

十三、特別承諾

1、參加本活動的志願者同意,如果因為參加小草活動過程中(包括途中)受到意外傷害,志願者同意自行承擔所有的相關責任,並放棄向活動組織者和其他成員主張賠償的權利。

2、志願者理解,對由於自己參加活動而受到意外事故導致自己人身損害和財產損失,活動組織者和其他成員不承擔責任。

注意:如天氣原因造成活動無法正常進行則活動取消,下次活動時間另行通知。

關愛留守兒童策劃方案2

「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關愛「留守兒童」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培養和照顧好農村留守兒童,是做好當前民生工作的重大任務,是事關城鄉社會和諧發展和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大事,各級各部門都高度重視,積極參與到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行動中來。為此,xx鄉幼兒園特製定關愛留守幼兒工作計劃。

一、高度重視,努力營造關愛氛圍

關愛留守兒童,為留守兒童辦實事、做好事、促進留守兒童健康、快樂、全面地成長,對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意義重大。基於這種認識,插花一學區幼兒園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工作,深入開展了關愛活動。針對「留守兒童」的成長和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採取切實舉措,營造關愛氛圍,著力解決普遍存在的親情缺失和家教缺位等問題,在生活、學習中對「留守兒童」倍加關注,幫助他們解決實際性的困難和問題,促進他們快樂地成長。

二、開展關愛活動,享受家的溫暖

學校、家庭、社會是兒童生活的三個重要場所,三位一體能整合資源,形成關愛「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教育合力。積極爭取社會各界支教助教,把強大的教育合力滲透到「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成長的各個方面,加強了社會、學校、家庭的聯系和合作,從而實現關愛的最大化。我校具體注重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依託家長學校促進學校、家庭教育的互動。我校教師在原來家訪的基礎上,依據現有情況,實現定期家訪,與「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進行深入的交流,增進了解,並對農村的老年監護人(如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給予一定的家教指導,幫助他們轉變教育觀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學知識和技巧,有效地教育好「留守兒童」,注重指導監護人加強對兒童德育的培養,這對「留守兒童」良好品德、良行為習慣的養成,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模式。

2、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各個班級對「留守兒童」情況展開細致調查,了解每位留守幼兒每天的思想動向、表現情況,如有特殊情況要及時上報學校。對他們在學習、生活等活動中的表現及健康狀況進行調查登記,並將他們父母的通訊地址、電話、務工地點以及臨時監護人身體狀況和文化程度等有關資料進行歸檔,以便跟蹤管理。使其家長或臨時監護人員及時了解「留守兒童」在各方面的發展,實現教師和家長的雙向溝通。

3、每周每位教師至少家訪或與留守幼兒的代理家長溝通,了解他們在家表現和生活情況,及時發現並幫助解決生活上遇到的困難。老師姚經常與留守幼兒現在監護人聯系,形成家庭與學校教育一體化。幼兒園的教師要主動與留守兒童結對子,當兒童的「代管家長」,做孩子生活的知情人,學習的引路人,成長的保護人,為這些孩子營造「溫馨家園」,向他們傳遞無限親情、無限的愛。及時向代理監護人反饋留守兒童在幼兒園的學習、交往、生活狀況,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4、鼓勵留守幼兒積極參加集體活動,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不再感到孤獨。學校要充分發揮教育功能,減輕留守兒童的心理壓力。由於父母雙雙外出務工,留守兒童在心理上存在許多困惑與疾病,因此學校除提供良好教育的同時,更要注重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要在他們身上傾注的.關愛,讓他們在學校這個大家庭中得到的溫暖,從而彌補親子關系的缺失和精神失落,提供一個健康成長的平台。

5、教師要經常與留守兒童互相交流、溝通,掌握留守兒童的思想、生活和學習情況,對已缺失的家庭教育進行補償,使他們走出孤獨和憂郁的陰影,通過電話、家訪等形式,對留守兒童進行溝通輔導,讓留守兒童和其他孩子一樣,在老師和同學的關心和愛護下健康成長。

老師與家長、學生與家長的及時溝通是留守兒童關愛工作的重要環節,留守兒童往往正時缺乏了親情的溝通和交流,才導致意識的變化、情感的錯位和心理的扭曲,加強親情的溝通,無疑是一劑良方。因此,學校要努力創造條件,不斷豐富溝通聯系的方式。在以後的工作中,要結合學校教育教學,促進溝通。從而集眾家之力,推動我校留守兒童工作。讓親情超越了時空的阻隔,母愛永駐孩子身邊。

活動安排(x月x日-x月x日):

1、開展一次「關愛留守兒童」知識講座,指導家長科學育兒;

2、全面收集留守兒童信息並建檔;

3、與留守兒童溝通交流,做留守兒童的「代理家長」、「良師好友」。

4、通過「留守兒童之家」,使用QQ、電話、家訪等方式讓留守幼兒與家長取得聯系,增進留守幼兒與家長的交流與情感。

關愛留守兒童策劃方案3

一、指導思想。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是一個城市和農村雙需雙贏的大趨勢。怎樣使「留守學生」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讓他們和同齡人一樣健康快樂地成長,已經成為一個十分現實而又亟待解決的問題。我校地處城鄉結合部,外出打工、做生意的家庭較多,我們加強對留守學生的關愛、教育、管理,從思想上疏導、學習上輔導、言行上引導,並在生活上予以幫忙。讓留守學生感到學校的溫暖,讓留守學生與其它孩子一樣健康成長,為構建和諧社會服務!

二、工作目標。

透過對留守兒童問題的調查、分析與研究,找到影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辦法,狠抓落實,為「留守兒童」營造健康、快樂、平等、和諧的成長環境,同時,要加強領導,構成合力,大力宣傳,建立目標職責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評制度,不斷提高廣大未成年人的綜合素質。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強聯系,構成工作機制。

學校認真調查研究,摸清留守兒童的底數,建立每個留守兒童的專門檔案和聯系卡。其基本資料:學生的基本狀況、家長姓名、家庭詳細地址、聯系電話,

家長務工單位詳細地址、聯系電話,監護人或其委託監護人的職業、詳細地址、聯系電話、身體狀況、年齡等。學校安排負責學籍檔案管理的人員對留守兒童的檔案進行管理,並根據學生變動狀況,及時補充或變更聯系卡的有關資料。透過聯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強學校與學生家長及其他監護人的聯系,共同構成以學生為中心的關愛網路,督促「代理家長」及其監護人切實承擔起教養孩子的職責和義務。

(二)真情關愛,人人用心參與。

(1)學習方面。學校從學習方應對留守兒童逐一進行分類、分組,落實到每一位任課教師。由任課教師具體分析學生的學業狀況,制定學習幫扶計劃,明確幫扶時間、資料和階段性效果。每個留守兒童由老師牽頭確立一名學習幫手,教師要對結對幫扶效果進行定期檢查。學校鼓勵優秀學生與留守兒童建立「一對一」的幫扶,利用課余時間對留守兒童進行學習上的輔導;

(2)生活上優先照顧。學校對留守兒童要多看一眼,多問一聲,多幫一把,幫忙他們養成禮貌健康的生活習慣,使學生開心、家長放心。留守兒童患病時,要及時診治,悉心照料。對部分家境困難的留守兒童,學校還捐贈了校服和學慣用品,為他們的成長撐起了一片晴空。

(3)活動上優先安排。學校高度重視並認真組織留守兒童參加群眾活動,或根據特點單獨開展一些活動,既使其愉悅身心,又培養獨立生活潛力。

(三)健全人格,構建和諧校園。

學校針對品德行為偏差和心理障礙的留守兒童,定期開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獨立生活教育和體諒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兒童感到備受關愛,體驗到生命成長的快樂與幸福,消除不良情感體驗,樹立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開展磨礪教育,著重培養留守兒童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獨立生活潛力和自我保護的意識,增強他們的社會適應性。舉行文藝、體育、科技和社會實踐活動,讓留守兒童在歡樂和睦、用心向上的環境中學習成長。

(四)構建全社會的教育網路,構成關愛合力。

1、加強與留守兒童父母或監護人交流與溝通。

學校要向留守兒童的家長公布學校領導、班主任、任課教師的聯系電話。增進學校和家長的溝通聯系。利用電話、家訪等指導家長或臨時監護人掌握與學校和兒童溝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兒童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師要及時與在外務工的留守兒童父母進行交流,到達真誠溝通、解決問題的目的。還要透過書信、電話、網路等多種形式與家長定期聯系,幫忙家長提高自身素質,轉變教育觀念和育人方式,共同關注兒童生活、學習狀況和心理、生理狀況,引導鼓勵兒童努力學習,自愛自強,做一名合格的社會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加強委託監護人的教育培訓。

學校要辦好家長學校,著力提高委託監護人對自身職責的認識,加強委託監護人在受託期間,切實履行自己的職責和義務。學校要充分利用學校的育人陣地和育人功能,透過舉行培訓班、召開座談會、匯報會等途徑,加強對兒童或其監護人的教育和培訓,向他們傳授科學的育人觀和教育方法,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轉變思想觀念和教育方式,提升育人水平。

3、整治校園周邊環境。

集中整治學校周邊環境,加大對校園周邊環境的監督、管理和查處力度。引導留守兒童遠離不良嗜好、不法場所、不軌人群,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學會自立,獨處時能夠自律,成長中力求自強,防範不良行為,快樂健康成長。

關愛留守兒童策劃方案4

一、活動主題:

心手相牽快樂成長

二、活動理念:

讓我們「以人為本」思想到達一個共識多去關愛留守兒童,透過活動能讓更多的兒童們體驗到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寬容與友愛,構成用心的、向上的人生態度和情感體驗。

三、活動目的:

1、透過開展這項活動,更深入地了解留守兒童的需求,為這些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和身心健康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全社會都來關心和愛護留守兒童,激勵他們自強不息,學會自學、自理、自護、自強、自律,做生活的強者,享受生活的幸福和快樂。

2、讓更多的人來關愛留守兒童,進近留守兒童,讓人人都獻出一點愛,讓留守兒童不再孤單和寂寞。

四、活動地點:

高州市雲潭鎮平垌小學

五、活動時間:

5月31日(星期一)上午09:00――10:45

六、活動資料:

1、歡迎儀式負責人:平垌小學

2、座談會參加人員:高州市郵政局、廣東高州中學初中校區代表及地方有關領導、平垌小學領導

3、游園活動負責人:平垌小學

註:

(1)廣東高州中學初中校區團委會、高州市郵政局團支部青年代表參加游園活動,派10名青年代表與平垌小學教師拔河比賽;

(2)青年代表邀請平垌小學師生代表開展部分游戲活動,如:頭頂氣球、搶凳子、慢車比賽

4、慶祝「六一」大會主持人:平垌小學

(1)介紹參加慰問活動的單位及代表

(2)節目表演:唱歌(梁興文)、舞蹈(陳思明)

(3)廣東高州中學初中校區優秀青年教師林雪瑜講話(作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輔導)

(4)頒發留念品

(5)平垌小學活動總結

(6)合影留念

七、活動准備:

1、橫幅:「心手相牽快樂成長」關愛留守兒童活動

主辦:廣東高州中學初中校區團委會、高州市郵政局團支部

承辦:高州市雲潭鎮平垌小學

另製作四條激勵性的標語掛在校園,以激勵學生用心積極。(聯系人:賴錦強)

2、根據活動節目製作一個音樂光碟

3、車輛帶給

4、參加人員數量高州中學初中校區:8人高州市郵政局:5人

組成一個臨時青年志願者服務隊(13人)

八、活動要求:

1、參加人員用心活躍,有團隊合作精神,服從管理,統一行動。

2、活動以簡單愉快氛圍為主,以開心為導向。

3、以留守兒童為中心,順其自然的開展,不注重程序和廣告新聞效果。

4、要報節目的義工提前報上節目、統一製作,活動前一天統一綵排。

5、義工服務隊人員要求:

九、活動籌備組人員名單:

顧問:劉鋒、梁永天

總策劃:吳遠平、馮文周

執行策劃:黃小鵬、賴錦強、黃韜、陳林

參加人員:蘇祥權(游園活動組織)、林雪瑜(心理輔導)、梁興文(唱歌)、陳思明(跳舞)、江雪群(攝影)、

活動方案涉及到的人員,如有特殊狀況不能參與請提前向本單位領隊請假,以便作及時調整。

關愛留守兒童策劃方案5

一、活動背景:

隨著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我國的城市化進程也在不斷的加快,為了響應國家號召,增援城市建設,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壯年紛紛湧向城市,進而在農村產生了一群特殊的弱勢群體——留守兒童。少年時期是人性格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是人生的重要階段,此時期的兒童具有復雜的心理。同時,他們也容易受到社會不良現象的影響,非常需要父母的教育和引導。而由於種種原因,留守兒童的父母從他們很小就外出打工,長時期不與孩子接觸,加上祖父母的僵化教育和過分的溺愛,使許多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了極大的影響。青少年兒童作為國家的希望應該受到重視,他們的身心健康是國家發展的重要保證,讓我們攜起手來,關注留守兒童,關愛他們的心理健康,為祖國未來的花朵現出我們的愛心。

為此西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特組織開展了這次「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共創祖國美好未來」的愛心實踐活動。

二、活動主題:

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共創祖國美好未來

三、活動目的:

1、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2、號召社會各界關注農村留守兒童

3、向社會展示西南大學學生的優秀素質

4、為同學提供鍛煉機會

四、活動時間:

XX年12月5日

五、活動地點:

北部區天府鎮天府中學

六、主辦單位:

西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承辦單位:生物學會

七、活動流程:

(一)前期工作

1、面向全院志願者選拔出30名責任心強、有耐心、有愛心的志願者,並統計好他們的基本信息交予天府中學,然後由天府中學做好「留守兒童—志願者」一幫一配對工作。

2、請學院黨委副書記鄭莉佳老師給已選出的志願者做培訓。

3、學會成員准備相關心理游戲及節目。

4、聯繫心理咨詢的相關人員。

5、聯系學院關於設置助學金相關事宜。

6、在學校樟樹林及各大園區宣傳此次活動。

7、聯系學通社等相關媒體。

(二)活動開展(暫定於12月5日)

1、啟動儀式:啟動儀式上首先宣布成立心理咨詢熱線、助學金和手拉手活動。此後請天府中學相關老師講話,然後請上一屆志願者和留守兒童代表交流心得體會,最後進行志願者與留守兒童的「一幫一」搭配同時贈送禮品。

2、游戲環節:將30對志願者和兒童的組合分為兩組,每組15對30人,分別同時進行相關心理游戲,以達到打開留守兒童心扉,拉近志願者與兒童間的距離、增進感情,具體游戲內容和環節由生物學會設計和開展。

3、精品展示:在游戲環節的同時生物學會的其他成員在旁邊准備此環節所需物品及不知場地。主要展出生物學會的特色產品,即種子拼圖、葉脈書簽、動物標本等,同時派相關人員進行講解,也可現場演示製作葉脈書簽和種子拼圖的過程,提高他們學習生物的興趣。另外展出相關心理知識圖片,發放心理資料等。

4、現場心理咨詢:請相關心理咨詢人員到現場設置心理咨詢點,為留守兒童解決所遇到的心理問題。同時我們開通心理熱線,留守兒童也可電話咨詢我校學生工作處的心理工作人員。

5、深入交流:心理咨詢後各志願者與留守兒童深入交流,可一起參觀校園、談心等,互相留下聯系方式,以便後面活動的開展。

6、結束:深入交流20分鍾後到指定地點集合,然後離開學校。

八、後續工作:

1、定期召開志願者會議,收集留守兒童的相關信息,同時也強調志願者的耐心和責任心,要求志願者至少每月與留守兒童聯系一次。

2、定期向留守兒童做相關的心理培訓。

3、召開學會會議,總結此次活動的不足之處,為後面的工作打下基矗

4、向相關媒體投送新聞稿件。

九、資金預算:

路費:400 水費:50x1.5=75 麵包:50x1.5=75

資料:700(心理資料、圖片等) 橫幅:80x2=160

展板:75x2=150 禮物:500 其他:300

共計:2360

十、注意事項:

1、注意嚴格把關,選拔出優秀的志願者。

2、加強志願者的培訓和管理。

2、提前准備好各個環節的各種所需物品。

3、注意活動時間的把握和現場氣氛的調動。

4、注意聯系新聞媒體。

5、注意後續工作的開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