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春夏季幼兒常見疾病及預防措施
春夏季幼兒常見疾病及預防措施
春夏季是各種疾病的多發季節,細菌、病毒也隨之活躍起來。而寶寶的抵抗力相對較弱,所以一些疾病便容易在這些時節來襲和肆虐。那麼,寶寶最容易遭遇哪些疾病?寶媽們又該如何預防和應對?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春夏季幼兒常見疾病及預防措施的知識,歡迎閱讀。
春夏季幼兒常見疾病及預防措施
寶寶多病原因
1、幼兒免疫系統發育還不成熟,為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時期。
2、從呼吸道的解剖結構來看,幼兒上呼吸道粘膜稚嫩、薄弱、管腔短小、狹窄、功能不健全,特別容易受到侵害。
3、上呼吸道直接與外界相連,正常情況下,咽部有病毒、細菌等微生物寄生,當突然受涼、情緒不好、抵抗力低下時,局部組織極易受到病毒、細菌的侵害,引起炎症。
4、幼兒對周圍環境冷熱變化的適應力和對疾病的抵抗力都比較差。
寶寶常見疾病及預防
春夏交替,細菌、病毒活躍,為了讓寶寶健康度過,媽媽應早知道以下病症,做好防護措施。
1、水痘
水痘是嬰幼兒或較大一點的兒童易患的一種輕症急性的傳染病,傳染性很強,病原體是水痘帶狀皰疹組病毒。
預防措施:
1、接種水痘疫苗。
2、若發現患兒,及時作好隔離工作,隔離患兒至皮疹全部結痂變干後為止,對密切接觸兒檢疫21天。
3、經常給幼兒洗澡、換衣服,保持皮膚清潔、手要勤洗、指甲勤剪,堅持體格鍛煉,增強抗病能力。
4、活動室、卧室要勤通風,並對所有的玩具及其它用品要徹底清洗,然後用紫外線消毒。
5、提醒家長不要帶患兒去公共場所。
2、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表現口痛、厭食、低熱、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多數患兒一周左右自愈,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並發症。個別重症患兒病情發展快,導致死亡陪改遲。
預防措施:
1、教育兒童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不喝生水,不食生、冷、不潔的食物等。
2、盡量少到擁擠的公共場所,避免和手足口病患兒接觸。
3、保持居家、教室等場所衛生,經常通風換氣。
4、定期對玩具、兒童個人衛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減少感染機會。
5、關注兒童體溫變化並時常查看口腔、手及足底等部位是否有皮疹,發現有類似症狀後,要採取立即送診、居家觀察等措施,對患兒所用的物品要消毒處理。
3、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常見於兒童的急性的傳染病。病毒附在病人和隱性感染者口和鼻的分泌物中,以飛沫傳播為主,污染唾液的衣服、食品、玩具均可以傳播,流行性腮腺炎一年四季散發,冬春季為流行高峰。學齡前兒童發病率高,常在幼兒園中流行。患病後可獲終身免疫。
預防措施:
1、對患兒用過的日用具、被褥及時用紫外線照射消毒。
2、最有效的方法是接受預防疫苗注射。
3、若發現患兒,及時作好隔離患兒工作。直至腮腺腫完全消失,待痊癒後,須持區級以上醫院或保健站開證明方可返園,對密切接觸兒檢疫21天,檢疫期間保健醫對患兒所有班應加強晨、午檢,早期發現病人,及時隔離,隔離期不能接受或轉出兒童。
4、室內要通風換氣,多喝開水,可用淡鹽水嗽口,被褥要曬洗、用具每日消毒。
5、在腮腺炎高發期間,提醒家長不要帶孩子去公共場所,不接觸腮腺炎病人。
4、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種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臟病變為主的全身性的傳染病。它具有傳染性強、傳播途徑復雜、流行范圍廣泛、發病率高的特點。
預防措施:
1、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是注射甲肝疫苗。
2、做好肝炎疫苗的預防接種工作蘆李。
3、做細殲猛早接待工作,經常向家長宣傳衛生保健知識,取得家長密切配合,及早發現患病幼兒。
4、嚴格執行食品衛生要求,執行飲食衛生「五四制」及廚房工作八項衛生要求。切斷由食品引起感染的途徑。
5、遵守幼兒園衛生消毒、隔離制度,做好個人衛生、飲食衛生、環境衛生工作。
6、如有患病幼兒,要及時隔離。隔離患兒不得少於30天。隔離期滿,連續二次肝功能正常,並由區級以上醫院、保健站開據證明,方可返園。接觸兒檢疫42天,檢疫期間不再辦理出入園手續。
7、對患兒的排泄物、餐具、玩具、用具、衣物被褥等接觸的物品和所在班級進行全面消毒。
5、濕疹
濕疹是兒童常見的一種皮膚病,它可以發生在身體任何部位,主要表現為皮膚上出現多形性、彌漫性、對稱性的損害,表現為針頭大小的丘疹、皰疹,往往彌漫聯合成片,件劇烈騷癢。
預防措施:
1、培養幼兒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提供穿寬松、柔軟、無刺激性的衣物。
2、勤洗澡、換衣,保持皮膚和衣物乾燥,及時更換浸濕的衣物、被褥等。
3、對於患濕疹的'幼兒要仔細擴理、觀察、配合家長積極找出導致濕疹的原因,患病期間,避免刺激性食物,不用熱水洗燙,避免用肥皂,監督幼兒不讓其搔抓。
幼兒常見病及預防措施
一、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兒最常見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因此常用「急性鼻咽炎」(感冒) 等診斷名詞,也可簡稱「上感」。
(一)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
清鼻涕,鼻塞,噴嚏等,也可能流淚,微咳或咽部不適,可在 3~4 天 內自然痊癒 有時淋巴結稍腫大,發熱可持續 2~3 日至 1 周左右,且易引起嘔吐及腹瀉。體溫可達 39~40°C或更高,伴有冷感,頭痛,全身無力,食慾銳減,睡眠不安等。
(二)預防措施
1、積極鍛煉:睡覺時多開窗戶,堅持用冷水洗臉,早起到室外呼吸新鮮空氣,多參加戶外和體育運動等。
2、增加營養:做到飲食均衡,增強免疫力。
3、隨時增減衣服:小兒熱愛運動,在運動出汗後,應及時更衣。
4、避免交叉感染和病原播散:接觸病人後要洗手,若病情嚴重,在托幼機構及醫院中應穿隔離衣,在家庭中患者避免與健康的人接觸。
二、維生素 D 缺乏性佝僂病
佝僂病又稱「軟骨病」,是嬰幼兒常見的營養缺乏症。
(一)症狀
一般表現為嬰幼兒煩躁愛哭,睡眠不安,食慾不振,夜間多汗,肌肉鬆弛,發育遲緩。骨骼畸形表現為顱骨軟化,頭呈方形,骨囟閉合過晚。胸廓骨骼軟化,使 胸骨前凸,形如「雞胸」,或內陷呈「漏斗胸」。
(二)護理與預防
佝僂病患兒體質較弱,應預防上呼吸道感染及傳染病,多曬太陽,按醫囑補充維生素 D 及鈣劑, 用量需遵醫囑,不可濫用。多讓幼兒在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多吃新鮮蔬菜。按時加食蛋黃,適當補充維生素 D 和鈣,並積極預防呼吸道感染,胃腸道疾病以及肝膽疾病,以促進機體對維生素 D 和鈣、 磷的吸收和利用。
三、缺鐵性貧血
它是兒童時期的多發病,6 個月至 3 歲嬰幼兒發病率最高,營養性缺鐵性貧血占 7 歲以前幼兒發 病的 1/3 以上。主要是因為體內缺鐵,使血紅蛋白合成減少所致。
(一)症狀
由於缺鐵使紅細胞數目,特別是血紅蛋白含量低於正常人,故患兒面色蒼白,口唇、耳垂、結膜、 指甲床等處均缺乏血色。患兒因腦組織長期供氧不足,精神不振和食慾減退。不僅嚴重影響幼兒的生長發育,而且也會因長期貧血影響幼兒智力的發展。
(二)預防
提倡用母乳喂養嬰兒,並及時添加含鐵豐富的輔助食品,如蛋黃、肉末、肝泥等。注意維生素 C 的補充,因為維生素 C 可提高機體對食物中鐵質的吸收。及時治療胃腸道慢性出血等各種疾病。糾正幼兒挑食、偏食的習慣。
四、腹瀉
腹瀉是幼兒時期的常見病,也是許多其他疾病的並發症。嬰幼兒腹瀉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大類。
(一)症狀
腹瀉症狀輕的一日瀉數次至十餘次。糞便黃色或黃綠色,呈稀糊狀或蛋花樣。體溫正常或低熱, 一般情況尚好,不影響食慾。腹瀉嚴重者一日瀉十至數十次。糞便呈水樣,有黏液。食慾減退,伴有頻繁嘔吐。嚴重時出現高熱、呼吸障礙、嗜睡和昏迷,甚至發生驚厥,危及生命。
(二)護理與預防
注意每次便後用溫水給患兒清洗臀部。不要讓腹瀉的幼兒挨餓,飲食上應少食多餐,烹調宜軟、 碎、爛。要注意搞好飲食和環境衛生,以防感染。飲食要定時定量,添加輔食時應循序漸進,不宜過多、過急。細心照料嬰幼兒,避免腹部著涼。
五、齲齒
齲齒俗稱「蟲牙」,是牙齒硬組織逐漸被破壞的一種慢性疾病。
重點要抓好幼兒口腔保健工作,使幼兒建立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糾正幼兒睡前吃糖果、點心或其他甜飲料的習慣。睡前刷牙,使用含有一定量的氟化物牙膏,或使用其他防齲葯物,並定期開展齲齒普查,以便及時採取治療措施。
六、痱子
痱子是夏季常見的一種皮膚病,因搔抓後發生感染而成膿皰或癤。
(一)症狀
痱子為針尖至粟粒大的紅色丘疹皰疹,好發於前額、頸、腳、腰、背等處。有癢、刺痛、灼熱感。 氣候涼爽時,數日內即可乾涸、脫屑、不留痕跡。
(二)預防
保持室內通風,採用防暑降溫各種措施。保持皮膚清潔,隨時為幼兒揩去汗液。夏季每天至少給幼兒洗兩次澡,洗後用痱子粉撲擦皮膚。
七、蛔蟲病
蛔蟲病是幼兒最常見的腸道寄生蟲病。
(一)症狀
輕者無症狀,大量蛔蟲寄生可引起消化不良、厭食、偏食,而致營養障礙。表現為幼兒面黃肌瘦、 貧血、生長遲緩等。也可有陣發性臍周腹痛、嘔吐症狀。當蟲體過多,特別是服用不足量的驅蟲葯, 可激惹蛔蟲鑽入膽管(膽道蛔蟲病)、闌尾(蛔蟲性闌尾炎)或其他部位,引起腸道梗阻、炎症、穿孔等嚴重並發症。
(二)預防措施
改善環境衛生,講究飲食衛生和個人衛生,食前便後洗手,不吃不潔凈的瓜果及生菜。開展普查 普治,每年可選擇秋冬季集體用驅蛔葯一次。推行糞便無害化處理,消滅蛔蟲卵。
八、蟯蟲病
(一)症狀
當雌蟲移至肛門周圍產卵時,可引起肛門和會陰部奇癢,由於搔傷,可使局部皮膚糜爛。偶爾可 侵入鄰近器官,引起異位並發症,如闌尾炎等。雌蟲產卵多發生於幼兒夜間入睡後。此時幼兒往往哭 鬧不安、夜驚。
(二)預防
提倡幼兒穿封襠褲睡覺,飯前便後洗手,糾正吮手指的不良習慣,常剪指甲,勤洗會陰部,勤換 洗內褲和被褥。因蟯蟲壽命很短,一般僅兩個月,只要避免重復感染即可自愈。
幼兒常見傳染病及預防措施
一、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流感患者是主要傳染源,通過咳嗽、打噴嚏等方式排出病毒,經呼吸道感染他人。此病傳染性很大,四季均可流行。
(一)護理與預防
高熱時應卧床休息。幼兒居室要有陽光,空氣新鮮。多喝開水。飲食應有營養,易消化。
應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平時加強體育鍛煉,讓幼兒多曬太陽,參加戶外活動。衣著要適宜,天氣驟變時,應及時給幼兒添減衣服。冬春季不去或少去擁擠的公共場所,避免感染。居室要定期消毒。要保持幼兒活動室、卧室的空氣新鮮。
二、麻疹
麻疹是幼兒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極強。患過一次麻疹後,可獲得終身免疫。
(一)護理
居室應保持空氣流通,但不宜讓風直接吹著患兒。多喝溫開水及熱湯,促進血液循環,並有助於皮疹出透。食物應富於營養,易於消化,不必過於忌葷和忌油,特別是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以免病中或病後發生維生素缺乏症。要經常注意皮膚、眼、鼻和口腔的清潔,以免發生並發症。
(二)預防
接種麻疹減毒活疫苗或注射胎盤球蛋白、丙種球蛋白,使人體產生自動免疫或被動免疫。做好患兒的隔離消毒。醫務人員及家屬接觸患兒後,不應立即接觸易感幼兒,避免傳染。
三、風疹
常見於冬春兩季,患兒多為 2~5 歲兒童。風疹病毒在體外生存能力很弱,因此傳染性較小。患過本病以後,可以獲得終身免疫。
(一)護理
發熱時應卧床休息。室內保持空氣清新,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喝水。注意皮膚清潔,剪指甲,避免抓破皮膚,引起感染。
(二)預防
隔離患兒至皮疹全部乾燥結痂為止。沒出過水痘的幼兒要避免和患兒接觸。接觸者檢疫 21 天。
五、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多流行於冬春兩季。患者愈後可獲終身免疫。
(一)護理
患兒應卧床休息。多喝開水,應給流質或半流質飲食,以減輕咀嚼時的疼痛。多用鹽開水漱口,以保持口腔的清潔。腮部疼痛時用熱敷或冷敷。體溫太高可用退熱葯。同時要預防並發症的發生。
(二)預防
隔離患者保護易感兒,接觸者可用板藍根沖劑預防。
六、手足口病
是一種兒童傳染病,又名發疹性水皰性口腔炎。多發生於 5 歲以下兒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並發症。
(一)預防
做到「洗凈手、喝開水、吃熟食、勤通風、曬衣被」。春夏是腸道病毒感染容易發生的季節,要講究環境、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飯前便後洗手,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⑵ 春季幼兒傳染病預防措施有哪些
春季好發的呼吸道傳染病有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風疹、水痘、單純皰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腦、猩紅熱,手足口病,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兩類新病種等。
這些傳染病的主要傳染途徑是病原體通過呼吸道的排泄物(飛沫等)傳播的。冬春季寒冷,學生在外邊活動減少,多集中在教室內,這更增加了傳染機會。為了禦寒,習慣把門窗關得很嚴,室內外的空氣很難交換,空氣相對靜止的室內,帶有病菌、病毒的飛沫在空氣中飄浮,學生在教室時間長,空氣不新鮮,自然容易感染呼吸道傳染病。另外,寒冷的空氣會使鼻黏膜的血管收縮,降低呼吸道的抵抗力,這也是容易得病的一個原因。春季常見傳春染病預防措施
1、堅持晨檢制度和因病缺課登記追蹤制度,做到早發現病例,早報告,早診斷,及時隔離,及
早醫治病人,環境消毒,疫情上報。教室每天保證定時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清新。
2、加強教室,宿舍,外環境,廁所,食堂,餐具,玩具的開窗通風和消毒工作,在未有病例的
情況下每周要消毒2次以上,達到預防傳染病的目的。
3、本單位發現手足口病,傳染病後要通知家長帶領學生及時就醫,居家醫學觀察14---21天後憑
醫療單位出具的復課證明方可恢復學習。
4、加強體育鍛煉,增強抗病能力。多到戶外活動,適時增減衣服。
5、養成良好的健康行為,平時多喝開水,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把住「病從口入」關。
6、盡量減少到空氣不流通的場所集會,和集會活動。
7,對疫苗相關病例在流行期間還可注射相應疫苗進行預防
2.不到人口密集、人員混雜、空氣污染的場所去,如:農貿市場、個體飲食店、游藝活動室等;
3.勤洗手,並用流動水徹底清洗干凈,包括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
4.每天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尤其宿舍、電腦室、教室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規律;注意不要過度疲勞,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6.不食、不加工不清潔的食物,拒絕生吃各種海產品和肉食,及吃帶皮水果,不喝生水。不隨便倒垃
圾,不隨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類並統一銷毀。
春季常見傳染病家長注意事項
適時增減衣服:要遵循"春捂秋凍"的古訓,初春乍暖時,不要急於給孩子減衣,氣溫驟降時,要及時添衣。
注意衛生:要經常保持室內清潔,開窗通風,使室風空氣新鮮,陽光充足
計劃免疫:要按計劃及時進行預防接種,以預防小孩子常見傳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