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家孩子今年5周歲多一點兒,最近幾分鍾就排尿一次,怎麼辦呀
小兒尿頻有哪些原因?
B. 不知道小孩經常服用桑螵蛸,有沒有副作用,在線急需答案,謝謝!
桑螵蛸是昆蟲螳螂在桑樹上產的卵,長期服用沒有副作用.但尿床應該綜合治療,下面是有關尿床治療的有關資料,供你參考,如還有疑問,請用網路發消息給我:兒童遺尿症的病因 引起遺尿的原因,有些是由於泌尿生殖器官的局部刺激,如包莖、包皮過長、外陰炎、先天性尿道畸形、尿路感染等引起,其次與脊柱裂、癲癇、糖尿病、尿崩症等全身疾病有關。但是絕大多數兒童遺尿的出現與疾病無關,是出於心理因素或其他各種因素造成的。 遺傳因素 本病的家族發病率甚高。國外報道74%的男孩和58%的女孩,其父母雙方或單方有遺尿症的歷史。單卵雙胎同時發生遺尿者較雙卵雙胎者為多。提示遺傳與本病有一定關系。 功能性膀胱容量減少 1970年有人曾經用膀胱內壓測量方法研究63名遺尿兒童,發現膀胱容量比預計少30%。1992年我院對44例遺尿兒童作膀胱B型超聲檢查,除1例正常外,膀胱容量均不同程度小於正常,平均小於正常50%。 睡眠過深 根據不少家長反應,這類患兒夜間睡眠很深,不易喚醒,喚醒之後,往往還是迷迷糊糊、半醒不醒因此夜間喚醒排尿,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相對比較困難。其原因在於睡眠過深,不能接受來自膀胱的尿意而覺醒發生反射性排尿,遂成遺尿。 心理因素 親人的突然死傷,父母吵鬧離異,母子長期隔離,黑夜恐懼受驚,均可導致孩子遺尿。 有些孩子自幼沒有養成控制小便的習慣和能力,一出現尿床,便受到家長的責備、打罵,長期處於過度緊張狀態中,每天晚上睡前總要提心吊膽,生怕再次尿床,繼而產生自卑心理,使遺尿經久不愈。 心理因素不但可促使以往已有控制小例能力的兒童重新發生遺尿,而且還可使少數患兒在發生遺尿後,逐漸形成習慣,有些甚至至成人仍無法改變。 排尿習慣訓練不良 兒童遺尿症的性格特徵 迄今,雖然尚無足夠證據說明,遺尿與兒童的性格之間有明確的關系。但是,遺尿的兒童大多數具有膽小、被動、過於敏感和易於興奮的性格特點。此外,遺尿患兒可由於遺尿,自己感到不光彩,不願讓別人知道,因此不喜歡與其他孩子多接觸,亦不願參加集體活動,而逐漸形成羞怯、自卑、孤獨、內向的性格。 兒童遺尿症的治療 注意事項 調整飲食 每天下午4點以後少飲水,晚飯最好少吃流質,宜偏咸偏幹些,臨睡前不要喝水(夏天除外),也不宜吃西瓜、桔子、生梨等水果及牛奶,以減少夜裡膀胱的貯尿量。 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 應該使孩子的生活、飲食起居有規律。應避免孩子過度疲勞及精神緊張。最好能堅持睡午覺,以免夜間睡得太熟,不易被大人喚醒起床小便。 睡前不宜過分興奮 應養成孩子按時睡眠的習慣,睡前家長不可逗孩子,不可讓孩子興奮,不可讓孩子劇烈活動,不可看驚險緊張的影視片,以免使孩子過度興奮。 臨上床前把小便排干凈 要養成孩子每天睡前把小便排干凈徹底的習慣,以使膀胱里的尿液排空。有條件的家庭,應盡可能在臨睡之前給孩子洗澡,使其能舒適入睡,這樣可減少尿床。 及時更換尿濕的被褥衣褲 孩子睡覺的被褥要干凈、暖和、尿濕之後,應及時更換,不要讓孩子睡在潮濕的被褥里,這樣,會使孩子更易尿床。 必須指出,遺尿可使患兒害羞、焦慮、恐懼及畏縮。如果家長不顧及患兒的自尊心,採用打罵、威脅、懲罰的手段,會使患兒更加委屈和憂郁,加重心理負擔,症狀不但不會減輕,反會加重。我們認為,對待遺尿症的患兒,只能在安慰及鼓勵的情況下進行治療,這一點甚為重要,是治療成敗的先決條件。 對遺尿兒童可採用以下治療方法。 行為療法 設置日程表 從治療第一天起,要求家長為患兒設置日程表,以便每天進行記錄(可使用日歷)。當尿床時,努力尋找可能導致尿床的因素,並記錄在日程表上,如未按時睡眠,睡前過於興奮,白天過於激動,傍晚液體攝入量太多等。當患兒無尿床時,便把一顆星畫在日程表上,並予口頭表揚或物質獎勵。每周與醫師會晤一次。 建立條件反射 從治療開始起,要求家長每天在患兒夜晚經常發生尿床的時間前,提前半至1小時用鬧鍾將患兒及時喚醒,起床排尿,使喚醒患兒的鈴聲與膀胱充盈的刺激同時呈現,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條件反射建立,患兒就能夠被膀胱充盈的刺激喚醒達到自行控制排尿的目的。此外,要鼓勵患兒自己去而所小便,目的在於使患兒在比較清醒的情況下把尿排泄干凈。 膀胱功能鍛煉 督促患兒白天多飲水,盡量延長兩次排尿的間隔時間,促使尿量增多,使膀胱容量逐漸增大,鼓勵患兒在排尿中間,中斷排尿,數1至10,然後再把尿排盡,以提高膀胱括約肌的控制能力。 葯物治療 服用氯丙咪嗪,每天睡前1小時服葯1小時服葯1次,7歲以下者,每次10+20同一船廠見效後持續服葯3個月,然後逐漸減量,用同樣的劑量每2天睡前服葯一次,持續一個半月。再以每3天服葯一次,持續一個半月,以至停葯,總療程6個月。 採用小劑量氯丙咪嗪配合治療。其作用機制是該葯對膀胱具有抗膽鹼能作用,使膀胱容量擴大,並可刺激大腦皮層,使患兒容易驚醒而起床排尿。在使用過程中發現個別患兒在治療開始時,可出現睡眠不安,胃口下降,容易興奮的現象,一般未經處理約1-2周可自行消失。 如果患兒的遺尿現象一旦有所好轉,千萬不可中斷訓練,否則已經建立起來的條件反射就會消失,以致前功盡棄。這也提示,在遺尿症的整個治療過程中,鞏固治療具有重要價值。 遺尿與睡眠的關系 近年來,對遺尿症患兒作睡眠腦電圖檢查和多導生理儀描記,發現尿床都發生在睡眠的前三分之一階段。當時,正處於非眼快動睡眠的3-4期的深睡之中。 遺尿可有一系列的過程,其開始是軀體不安寧,肌張力增加,心搏加速,呼吸急促,皮膚電阻降低,這是一組覺醒徵兆。與此相應,在腦電圖上出現高波幅的δ波發放。大約過了幾十秒鍾或幾分鍾,孩子便在深睡之中尿床了。因此很難將遺尿的孩子喚醒有時往往是大人把尿濕了床的兒童抱起來,換上乾衣褲和褲單,他仍然不醒,等到次晨醒來,兒童對尿床經過完全無記憶。 因為尿床的人常在「濕夢」之中,如在夢中掉到了河裡而醒來,以致人們長期以為尿床是在做夢時發生的,其實尿床當時並不在夢中,多數遺尿症孩子在發生尿床之前,尚未出現過眼快動睡眠,而大多數是在尿床之後2小時,才出現第一陣眼快動睡眠,正常人每晚有眼快動睡眠4-6陣,而遺尿症患兒在尿床的當晚,只有眼快動睡眠2-3陣。因此,有人推想,尿床代替了有夢的眼快動睡眠,實驗研究證明,尿床在前,做夢在後,衣服被單潮濕的感覺,被編入了尿床者的夢境,這就是「濕夢」。衣褲和被單被及時換幹了的兒童,不做「濕夢」。 許多人夢見過尿急找廁所找不到,即做了「找廁所的夢」,在焦急中醒來,可能褲子與被單被尿濕了些,但大部分尿還在膀胱里,沒有解出來。這是由於膀胱充盈的信號被編入了夢境,是正常人的夢,遺尿症患兒通常是不做這種夢的。 兒童遺尿症行為療法 設置日程表,從治療第一天起,要求家長為患兒設置日程表,以便每天進行記錄(可使用日歷)。當尿床時,努力尋找可能導致尿床的因素,並記錄在日程表上,如未按時睡眠,睡前過於興奮,白天過於激動,傍晚液體攝入量太多等。當患兒無尿床時,便把一顆星畫在日程表上,並予口頭表揚或物質獎勵。每周與醫師會晤一次。 建立條件反射,從治療開始起,要求家長每天在患兒夜晚經常發生尿床的時間前,提前半至1小時用鬧鍾將患兒及時喚醒,起床排尿,使喚醒患兒的鈴聲與膀胱充盈的刺激同時呈現,經過一段時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