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孩發音不準怎麼辦
漢語拼音中,舌根音有g、k、h、ng,常常出現發音問題的多是「g」、「k」這兩個聲母,讓我們先看看這兩個音正確的發音動作:
g:發音時,舌根前部抵住軟齶阻礙氣流,讓氣流沖破舌根的阻礙,爆發成音。
k:發音時,舌根前部,抵住上軟齶,阻礙氣流,讓氣流沖破舌根的阻礙,迸發成音。
如果孩子比較小,家長可以用正確的發音來引導孩子,如果長期沒有效果,建議向專業人士尋求指導意見。
如果孩子年齡已經比較大了,g、k音還明顯發不準,這種情況則很可能持續下去,給孩子的成長、生活以及學習帶來困擾,建議及時進行語言訓練。
工作中遇到的g、k音發不準的情況有很多,孩子中有學齡前的,有上了小學的,常常是代償性發音,如把g發成d,把k發成t,前段時間就遇到過這樣一個男孩,已經上了小學三年級,因為這兩個音發不準,每次讀課文,同學就會笑,男孩感覺自尊心受到了傷害,從此不在課堂上發言了,升級的時候有一次新老師不知道這個情況,叫他回答一個問題,他也沒到,老師叫了好幾遍,還以為他沒來上課,後來一個同學在上面大聲說:「他是大舌頭,不能回答問題,怕被笑話。」也許那位同學只是誠實了點,但男孩還是當場就跑出了教室。
男孩的父母從他五歲左右的時候就教他這兩個音,但是一直也沒有效果,這就和很多因素有關,實際上長期發音不準並形成了一定的習慣,肌肉功能已經有些固化了,而這種固化程度和年齡有直接關系,當然有的孩子可能還存在病理因素,比如先天齶裂,在手術對上齶修復之後,依然存在某些發音的問題,所以先天齶裂在術後都要進行語音矯正,而舌根音由於軟齶的結構問題在修復之前一般是沒辦法發出來的,在修復之後的語音訓練中也是個相對來說比較大的難題,如果孩子年齡比較大了才進行手術,很可能已經形成了發音習慣,會增加語音矯正的難度。
所以,關於孩子g和k發音不準怎麼辦,對於不同年齡的孩子要有不同的針對方法,而有的時候家長並不明確其他音是否也能發得准只是確定這兩個音發不準,所以真正的原因是怎樣的,還要根據具體的發音進行語音病理學分析,有些病理因素並不明顯,如隱性齶裂,所以進行語音檢查是很有必要的。
② 如何糾正孩子口齒不清的問題
今天早上,與班中老師聊到孩子的發音問題,很多孩子都存在口齒不清的情況,其實在暑假期間就注意到了順順「zh、ch、sh」的音總發成「z、c、s」,糾正一段時間,有點效果。開始還沒有很在意,今天在網上看到相關資料後,才知道,還是要早發現,早解決,找了些資料,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雖然孩子口齒不清現象是語言能力發展過程中常見的現象,從家長的角度來說,還是有一些方法能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個發音困難的時期。 建議一:多讓孩子重復練習 孩子剛開始學話時,每學一個新詞,都要經過反復多次才能掌握。而孩子要掌握這個詞,就要能正確區分這個詞的發音和其他詞有什麼不同,這同樣要求孩子的語言器官能協調運動。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從孩子身邊最熟悉的事物教起,從孩子最感興趣的事物入手。先教單字,再教詞語,當積累到一定量的詞語後再慢慢過渡到句子。在教孩子說話練習的過程中,要進行得自然、有趣。比如,有的孩子「濕、吃」不分,針對孩子的這種情況,父母在給他洗臉時可問:「毛巾放在水裡怎麼了?」答:「濕了」;在做飯時問:「媽媽做飯給誰吃呀?」答:「給寶寶吃。」總之,父母要有意識地讓孩子多練習「濕」、「吃」的音,這樣不斷地練習自然對糾正孩子的翹舌音很有幫助。 建議二:要耐心示範和講解 糾正孩子的口齒不清,父母榜樣的作用很大。父母在給孩子做示範時,要照顧到孩子聽和看兩個方面的能力,以便他們模仿。有時候,為了配合口型的示範,父母還需要有合適的講解。比如唇音(爸、抱、拍),主要是上下唇的活動,父母在做示範時,孩子容易看到,就易於模仿。而更多的難發的音需要舌頭參與活動,不易被孩子看到,所以小孩子就不易發准音。父母教孩子發這些音時,就要告訴他們發哪個音,舌頭要抵住上牙床,然後讓孩子仔細看,再帶孩子試著發這些音,孩子掌握了這些發音訣竅,說話當然就流利了。 建議三:要求孩子正確發音並多鼓勵 父母要注意,從孩子學說話開始,就應該要求孩子正確發音,不要讓孩子嬌滴滴說話。否則,一旦形成習慣,就要花費很大的氣力才能矯正過來。同時,在孩子學說話階段,父母只要發現孩子在語言學習上有點滴進步,就要及時鼓勵。孩子喜歡表揚,父母的表揚能不斷激起孩子學習語言的積極性。當父母發現孩子說話含混不清,改正不快時,切忌著急上火,動輒大發脾氣,甚至打罵孩子,這樣只會造成孩子恐懼、緊張的情緒,加重孩子的口齒不清,有時還可能造成孩子的口吃。 建議四:思想上要重視,行為要自然 孩子在說話時,家長要聽一聽孩子是某些音發不好,還是所有的話都說不清楚。如果孩子到了四五歲,還是所有的話都說不清楚,又沒有什麼可改進的話,家長應帶孩子到口腔科看看。如果孩子很多發音都很好,只有很少的發音不清楚,肯定是孩子對這些發音的掌握有困難,隨著孩子說話機會的增多,口齒不清的現象會慢慢變好。 家長要注意:有一些正常孩子在語言能力發展過程中會出現說話口齒不清的現象,這在醫學上被稱為功能性構音障礙。主要表現為語言不清、吐字不準。作為家長,一定要對孩子的這個問題引起重視,既不要不管不問任其發展,也不要過於注意孩子的口齒不清,這兩種做法都會影響孩子語言的順利發展。而且,孩子的語言障礙會引起他日後交往時的心理障礙。所以在孩子語言發育期,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讓孩子順利度過這個語言的發育關鍵期。
③ 我兒子6歲了,說話發音不準,怎麼辦
語言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為寶寶學習社會經驗,為形成道德品質提供了基礎。因此父母要積極鼓勵寶寶學習語言,多給寶寶說話的機會。比如經常和寶寶談話,說歌謠,講故事等,積極回應寶寶的話,不要置之不理;多教寶寶學習一些詞彙;當寶寶的語言中出現錯誤時,不要取笑,不要故意重復他的錯誤,而是給予正確的示範。
出生至1歲(口語預備期):此時期的幼兒以哭聲、笑聲、口腔發出來的聲音,如:嗚、啊……來表達其溝通意願,建議爸、媽在此時就可開始刺激寶寶的語言發展。
0個月至1歲左右:幼兒隨著生活范圍的日益擴大;新的經驗愈來愈多,他的字條及語言能力亦慢慢增加,此階段寶寶開始會叫爸爸、媽媽、……諸如此類的雙疊字,但大多為名詞。父母對此階段幼兒說話時,應盡量放慢速度,說得清楚,使幼兒聽得很清楚。
2歲以上:2歲以上的幼兒,因其生活經驗、認知能力愈來愈豐富,已漸漸具有語言交談的能力。此階段幼兒開始會運用動詞,甚至形容片語成的短句來表達,另外,亦會去模仿大人的語言來描述他的體驗。專家強調,2-3歲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幼兒通常會很好奇的發問:這是什麼?那是什麼?……此時父母應不厭其煩地給予解答,適時刺激孩子語言發展。
影響寶寶語言發展的因素,大致為硬體及軟體兩個部份。所謂的硬體是指寶寶身體的健康狀況。健康情形良好的幼兒,語言發展較好,反之,體弱多病的孩子,其語言發展能力會受到影響而變慢,如智能不足、先天性器官缺損、腦性麻痹等患童,必須以特殊的管道,幫助他們發展語言能力。軟體則是指外在的學習環境,家庭關系良好、互動語言較多的幼兒,語言發展較好。父母不可忽略給予寶寶學習語言的機會及環境。
正常的語言發展可以作為推斷幼兒語言發展是否正常的依據,如果您發覺寶寶2歲了,仍然不開口說話,3歲還不會說如果父母能夠在孩子童年時代,把孩子當做大人一樣,不停地和他聊天、探討甚至爭論,那麼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將比那些跟隨著「沉默是金」的父母一起成長的孩子,擁有更豐富的詞彙量,和更清晰、多樣的表達方式。三歲以後,語言嚴重含混不清,讓人聽不懂,父母應提高警覺,並盡早求助於語言治療師診斷。
那麼,父母在每天的生活中可以做哪些事情,來幫助孩子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呢?1、說說說,不停地說。注意!我們可不是鼓勵你成為絮絮叨叨的唐僧。你需要做的,是把日常生活中發生的每一件事情,通過清晰准確、生動形象的表達告訴給孩子。當孩子坐在澡盆里洗澡的時候,你可以不停地對孩子講:「小肚皮上是不是覺得溫溫的?」「你聽,洗澡水濺在澡盆上『仆——仆——』的聲音……」「好了現在該出水了。看看小手指的指肚,泡在水裡的時間長了,都起了小皺褶。」總之,運用你的經驗和所有感官,幫助孩子增加體驗,並且學會如何描述。2、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從多早開始都不算早。而孩子從小養成的閱讀習慣,將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他今後的學習習慣。所以,只要有可能,從孩子很小就開始帶著他一起讀書吧。你們可以先從一張、兩張卡片開始,然後過渡到配有很多插圖的彩繪本,最終慢慢進入以文字為主的閱讀。3、一起聽歌唱歌。歌曲是孩子們接受和掌握語言的最佳形式,他們在學會旋律的同時,自然而然就記住了歌詞。所以,每天安排一些時間,和孩子一起聽歌、唱歌。唱的過程中,你可以配合上相應的手勢,幫助孩子理解歌詞的意思。4、不要小看講故事。經典的兒童故事,不單能夠教給孩子勇敢、誠實、勤勞和愛,同時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語言學習課堂。而且,對於不是非常善於言辭的父母來說,講故事是教給孩子良好表達方式的捷徑之一。不過,父母還是要提前做一些功課的。首先,挑選那些比較精緻的譯本,無論翻譯還是插圖,都應該和一流的故事內容相般配。其次,自己先瀏覽一遍,不要邊講邊看,那樣會嚴重破壞孩子的收聽興趣和故事的價值。最後,如果故事內容裡面有你不認可的部分,可以進行適當改編。5、迎合孩子的興趣.不要主觀地按照你的喜好,給孩子安排閱讀內容。平時多觀察孩子的興趣點,抓住要害,才能強化效果。如果孩子對F1感興趣,可以給他提供更多、更詳細的有關賽車的圖片和知識。如果孩子最近沉迷於烹飪,多帶去超市轉轉,告訴他每種食物的來源、口味和營養。同樣是看書,如果孩子對於故事情節沒有興趣,而是糾纏於畫面上的七星瓢蟲的話,你不妨就把話題轉到這種小昆蟲上。總之,有興趣才有效果,做父母的需要見機行事,靈活處理。6、不要指摘孩子的發音。孩子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肯定有吐字不清晰,甚至沾染了其他口音和錯誤發音的地方。這個時候不要模仿、更不要嘲笑他,你只要用正確的發音重復一遍他的話就可以了。敏感有聰慧的小傢伙並不需要很長時間,就可以在你若無其事的影響下,學習到正確的吐字發音。7、有節制地使用電視和教育軟體。父母不要因為孩子能夠重復某個電視廣告詞而心花怒放,其實這是對孩子強大的語言模仿能力的一種浪費。按照美國兒科學會的觀點,2歲以內的孩子是不應該看電視的,而2歲以後,也僅限於每天40分鍾以內的教學片。因為電視里充斥了大量的不規范語言,而且無論是電視節目還是電腦學習軟體,都很難做到與孩子之間的交互表達,所以它們對於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8、保護好小耳朵。孩子們很容易患上一些和耳朵有關的疾病,特別是那些已經上了幼兒園的孩子,很容易成為交叉感染的受害者。而一旦孩子的聽力受到影響,他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勢必受到影響。所以,平時多留意孩子的小動作,隨時捕捉孩子耳朵方面的不適。9、多帶孩子出去玩。動物園、海洋館、博物館不僅僅是幫助孩子多認識些動物、植物和星星那麼簡單,他可以拓寬孩子的知識面,進而激發孩子的求知慾。能夠讓孩子從心底里好學的關鍵,就是激發出孩子的求職潛能,所以多帶孩子接觸外界,多見世面,絕對是有好處的。
幫到你請點擊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