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兒童體內有濕氣吃什麼
擴展閱讀

兒童體內有濕氣吃什麼

發布時間: 2023-10-01 10:48:09

A. 寶寶濕熱吃什麼好

兒童脾胃濕熱比較常見的的症狀就是腹瀉、大便不順暢,兒童脾胃濕熱吃什麼食物好呢? 【兒童脾胃濕熱症狀】 脾胃濕熱見症多端,胃脘疼痛,嘈雜灼熱,口乾不欲飲,飢而不欲食,小便色黃,大便不暢 【兒童脾胃濕熱吃什麼好】 中醫認為脾胃是消化系統的主要臟器,它的功能是運化水谷,即消化食物並吸收其中的養分供身體利用。此外,中醫認為「四季脾旺不受邪」,即脾胃功能強的人抵抗力強,不易生病。 味厚滋膩,容易阻礙脾氣運化功能的食品,如鴨肉、豬肉、甲魚肉、牡蠣肉、牛奶、芝麻等。 利氣消積,容易耗傷脾氣的食品,如蕎麥;山楂、蘿卜、香菜等。 有的脾虛和腸道吸收不好會引起的微量元素缺乏。多讓孩子喝開水,多吃水果和蔬菜。你可以多給孩子吃魚,魚最好清燉補脾胃。 還有脾虛,脾氣不足不能運化水谷精微,可以給他吃中成葯參苓白術散進行調理,有補益脾氣的作用。平時飲食上,多給他吃點山葯薏苡仁粥,有健脾驅濕的作用。 推薦幾種方便、經濟的葯膳 【麥門冬粥】 取麥門冬1 5~30克,粳米100~200克。冰糖適量。先將麥門冬用水煎,去渣留汁,再將粳米放入汁中。煮成粥,加適量冰糖即可。此方能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適用於肺陰不足之乾咳燥咳、勞嗽咯血、胃陰不足之口乾、口渴,及心煩失眠、陰虛有熱、身熱夜甚等。 【蓮子芝麻羹】 取蓮子肉20克,芝麻1 5克,白糖適量。先將芝麻炒香,研成細末,蓮子加水煮1小時左右,再加入芝麻細末、白糖,再煮幾分鍾即可。此方補五臟、強肝腎、清心安神。適用於肝腎不足的眩暈、健忘、腰膝酸軟、頭發早白、肺陰虛的乾咳少痰、皮膚乾燥症,脾胃陰虛的大便於結,還可用於心腎不交或心腎兩虛之失眠、心悸、遺精、尿頻、白濁、帶下、脾虛瀉泄等症。 【百宴南瓜】 取嫩南瓜一個,五花肉250克,粉絲少許,雞蛋1-2個,姜、蔥、味精、鹽等調味品適量,高湯一碗。先將南瓜洗凈,從有蒂的地方切去一個蓋,挖去中間的瓜瓤待用,五花肉剁碎,粉絲用溫水泡軟後,切成小段,然後將五花肉、粉絲、薑末、蔥花、鹽、味精等攪在一起,加入適量高湯打入雞蛋,攪勻成肉餡,將肉餡放入南瓜內,將蓋蓋上,放入一大盤內,隔水用大火燉3~4小時即可。此方補中益氣止咳、清熱解毒。適用於脾胃氣虛之納呆、消化不良、腹脹、體虛咳喘等症。 【紅棗小米粥】 取紅棗10個,小米30克,先將小米清洗後上鍋用小火炒成略黃,然後加入水及紅棗用大火燒開後小火熬成粥食用。適用於消化不良伴有厭食的脾虛兒童。 【蓮子山葯粥】 取蓮子30克,山葯80克,粳米50克。將蓮子去皮及心,加山葯、粳米及水煮粥食用。適用於消瘦、食慾不振的脾胃虛弱兒童。 【薏苡仁粥】 取薏苡仁30~60克,粳米100克。將薏苡仁與粳米同放入鍋中,水煮,熬成粥即可。此方健脾止瀉、利水滲濕、祛濕除痹。適用於脾失健運、水濕內停之水腫、腳氣、小便不利、瀉泄、濕阻經絡引起的四肢拘急、風濕痹痛,濕熱壅滯之肺癰、腸癰等症。 【核桃粥】 取核桃肉1 5克,粳米100克。將粳米洗凈,與核桃肉一同放入鍋內,加白糖適量、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轉用文火熬煮至熟即可。此方具有潤肺止咳、補腎固精、潤腸通便之功效。適用於肺燥咳喘、腎虛咳喘、腰膝酸軟、陽萎遺精、小便頻數、大便燥結等症。 【沙參麥冬扁豆粥】 取沙參10克,麥冬10克,扁豆15克,粳米50克。先將沙參、麥冬加水煮20分鍾取汁,將汁加粳米、扁豆煮成粥食用。適用於手足心熱,便干,納呆的脾陰虛兒童。

B. 寶寶兩歲半有濕氣怎麼辦

有濕氣建議補充鈣劑考慮缺鈣的可能性大一般補充鈣劑必須補充維生素D吃點魚肝油促進鈣吸收配合吃點葡萄糖酸鈣 意見建議:也可以化驗微量元素看看是否也缺鋅如果缺鋅積極補充吃點葡萄糖酸鋅孩子必須添加輔食吃點含鐵的米粉蛋黃果泥菜泥。

C. 幼兒祛濕吃什麼好

小孩濕氣重吃什麼
1、健脾祛濕湯

材料:淮山(干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黃草10克,豬胰(豬橫月利)300克,清水適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黃草、豬橫月利洗凈一同放進砂煲中,加適量清水煲開,然後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飲用。

適合脾胃差者飲用。

2、和中化濕湯

材料:木棉花30克,雞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陳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雞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陳皮或砂仁洗凈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適量,用大火煲開,再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

適合濕熱脾虛者飲用。

3、清熱去濕湯

材料:土伏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陳皮半個,水8碗。

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塊,將材料放入煲內,水滾轉慢火煲3小時即可。

適合去骨火,去濕,清熱毒。

去濕氣的中葯配方
1、金錢草15牛膝15薏苡仁30山葯15白術15茯苓15防風10劑一天一劑一劑煮2次早晚空腹用!忌生冷油膩!

2、山葯15薏苡仁30茯苓15防風10煮粥!

3、祛濕最基礎的方劑是平胃散(蒼術、厚朴、陳皮、甘草、生薑、大棗)平時脘腹脹滿、噯氣吞酸、肢體沉重的可以用。另外,參苓白術散也可以健脾祛濕,平時大便溏泄,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可以使用!

4、體內寒濕氣中重,誘發濕疹,睡眠也不好,建議服用參苓白術口服液,藿香正氣丸治療。

以上為大家介紹的,中葯去濕的方法,僅供大家參考,最重要的是,要在醫生的建議下,健康用葯!

去濕氣的食療
1、冬瓜粥

組成:粳米30克,冬瓜150克。

做法:將冬瓜切成小塊,與米同煮粥,粥熟即可食用。

2、薏米粥

組成:薏米30克,澱粉、砂糖、桂花各少許。

做法:常法煮粥,米爛熟時加入澱粉、砂糖、桂花,即可食用。

3、荷葉粥

組成:粳米30克,荷葉1張,食糖少許。

做法:粳米常法煮粥,待粥熟時,取鮮荷葉,洗凈,覆蓋粥上,再微煮少頃,揭去荷葉,粥成淡綠色,調勻即可,可加食糖少許。

4、鵪鶉祛濕湯

材料:鵪鶉1隻,薏米、百合各20克,姜1片。

做法:鵪鶉、薏米、百合、姜一同放入砂鍋中,加清水適量煲1個半小時即可。

小孩濕氣的症狀
1、精神狀態不佳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看到寶寶特別疲勞,睡不醒,打不起精神來,或是像穿了一件濕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彈…那麼可以肯定是體內有濕了。

2、舌苔厚白

「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舌頭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寶寶的身體狀況的。平時在幫寶寶清潔口腔時可以注意觀察寶寶的舌頭,看看舌苔的顏色和厚度。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靜,干濕適中,不滑不燥。如果舌頭達不到這些指標,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則說明體內有濕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

3、食慾不振

從中醫角度來說,濕氣重導致脾胃退行,因此,人都會感到胃口不好、食慾不振。寶寶如果不願意進食,則說明很可能是濕氣了。

4、大便不成形

寶寶入廁後,可以觀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馬桶上了,一箱水還沖不凈。不方便觀察馬桶的,也可以觀察手紙,正常的話一兩張紙就夠了,如果三五張紙反復擦也擦不凈,也說明體內有濕了。另外,大便的顏色和形狀也可以幫助判斷體內是否有濕氣。正常的大便是金黃色香蕉形的,但現在很少有人是這種健康的大便。體內有濕的情況下,大便的顏色發青,溏軟不成形,總有排不凈的感覺。時間長了,宿便產生的毒素積留在體內,則百病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