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什麼年齡是兒童自我發展的加速期
擴展閱讀
考試時有同學打擾怎麼辦 2025-02-01 16:44:28
頌夏的歌詞有哪些 2025-02-01 16:28:48

什麼年齡是兒童自我發展的加速期

發布時間: 2023-09-24 10:07:54

1. 誰有總結的幼教心理學上的幼兒關鍵年齡

母親印刻與敏感期: 0-2歲親子依戀關鍵期; 1-3歲口語學習關鍵期; 4-5歲書面語學習關鍵期; 0-4歲形象視覺發展的關鍵期; 10歲前外語學習的關鍵期; 5歲前音樂學習的關鍵期; 10歲前動作技能掌握的關鍵期; 2-3、5-6歲是兒童掌握概念形成和發展的關鍵年齡 弗洛伊德的心理發展階段理論 口唇期(0-1歲):口部類型人格障礙;約6個月發展關於他人的概念 ,從出生到六個月,兒童的世界是無對象的 肛門期(1-3歲):肛門人格障礙; 性器期(3-6歲):戀母情結、戀父情結—— 3歲以後所謂的「性生活」; 潛伏期(6-11歲):自居作用; 生殖期(11至13歲開始:固著和倒退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 八個發展階段,解決八對矛盾 嬰兒期(0-2):基本的信任—不信任;體驗希望 兒童早期(2-4):自主感—羞怯、疑慮:體驗意志 學前期(4-7):主動感—內疚感;體驗目的 學齡期(7-12):勤奮感—自卑感;體驗能力 青年期(12-18):同一感—同一感混亂;體驗忠實 合法延緩期 成年早期(18-25):親密感—孤獨感;體驗愛情 成年中期(25-50)繁殖感—停滯感;體驗關懷 老年期(50—):完善感—厭倦感 體驗智慧 皮亞傑的心理發展的階段理論 感知運動階段(0-2):建立「客體永久性」——9-12個月; 前運算階段(2-7):相對具體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 具體運算階段(7-12):形成具體邏輯思維和運算能力(守恆--可逆) 一般認為8歲達到守恆; 形式運算階段(12—15):形成抽象思維能力 胎兒生長階段 胚種階段(0-2周)第一次分裂在合子形成36小時後; 合子形成13天左右胚胎圓盤開始分化三層; 胚胎階段(3-8周)關鍵期 3-4周開始形成神經系統;4周末心臟泵血同時有心跳;8周末「人樣」; 「骨化」 胎兒階段(9-38周)10周可區分性別(男嬰 陰莖形成);13周開始 無條件反射形成;13-16女性生殖器官形成;第四個月母親感覺胎動;17周開始清醒與睡眠,開始新陳代謝;25-28早產存活率50%;29-32早產存活率85% 約266天胎兒降生 嬰兒期(0-3歲) 新生兒(0-1月) 條件反射的出現標志兒童心理的發生 感覺的出現標志兒童心理的發生:新生兒的偏視與偏愛的研究;新生兒的感覺習慣化與去習慣化的研究 嬰兒神經系統結構的發展 一 大腦形態的發展: ⒈腦重增加:0-1歲:390g~660g(成人的50%); 3歲:950g (成人的60%); 15歲:1400g(成人的95%) 和林書不同 嬰兒期(1-3歲)生理發展與心理發展最迅速的時期 ⒉大腦皮質的髓鞘化 2歲時白質已基本髓鞘化 大腦機能的發展 ⒈腦電波——α波的出現標志嬰兒腦成熟; 5個月已出現腦電活動 ⒉大腦皮質——彌散向集中發展;皮質興奮強於抑制; ⒊大腦單側化——單側化是漸進的過程;單側化是恆定的過程 5歲以前大腦的損傷不會造成言語功能的喪失 嬰兒認知的發生發展 感覺的發展: 嗅覺、味覺 味覺感受器 胚胎3個月開始15周已成熟;嗅覺胎兒7、8個月 視覺 胎兒中晚期4、5個月; 6月以前具有立體覺(3.5個月); 4個月顏色偏愛; 聽覺 5、6個月胎兒已建立聽覺系統 觸覺 胚胎2個月 第49天胎兒已具有初步的觸覺反應;4個月以後有夠物行為 知覺的發生發展 顏色知覺; 4個月顏色偏愛; 圖形知覺;3個月可分辨簡單形狀;8、9月以後獲得形狀恆常性;4月以前大小知覺恆常,6月以前嬰兒能辨別大小 深度知覺&空間知覺——視涯試驗6月或者3月;2-3月保護性閉眼反應;3歲兒童可辨別上下方位 知覺常性 8、9月以後獲得形狀恆常性;4月以前大小知覺恆常 客體永久性 9-12月 嬰兒注意的發生 1-3個月偏向曲線等不規則圖形 嬰兒記憶的發生發 胎兒時期產生 前言語階段(0-1歲) 言語知覺的前言語發展; 妊娠中後期(5-8月)母親語音的偏愛 新生兒期(0-1月)聲音定位 母親語音的偏愛 對成人語音的「同步反應」 發音游戲期(2-3、4月)發音游戲 互相模仿 辨別清濁輔音——獲得語音范疇知覺能力 語音休修正期(5-8、9個月) 學話萌芽期(9-12個月) 語音的前言語發展; (吳天敏和許政援) 簡單發音階段(0--3個月),多音節階段(4--8個月),有意義的語音,即學話萌芽階段(9--12個月) 卡普蘭劃分為四個階段,即:「哭叫」(0—1個月)、「唧唧咕咕」(1—5、6個月) 、「咿呀學語」(6—10個月)、「標准化言語」(11個月) 朱曼殊、張仁俊 0-4個月 單音節階段 4-10個月多音節階段 11-12個月學話萌芽階段 前言語交流的發展:嬰兒9個月 原始祈禱、原始陳述——有目的有計劃的交流;9個月——工具性行為的儀式化——交流約定性 嬰兒最早可以在9個月時說出第一個有特定指代關系的詞語標志言語的發生(9-11個月)。 在嬰兒說出的第一批詞中,有一些已具備了概括性意義。時間大約在11-13個月。這一發現表明,在言語發生過程中嬰兒之間也存在著較大的個體差異,它推翻了「第一批詞不具概括意義」的結論,並將嚴格意義上的詞語發生的時間推進到生後10個月。 嬰兒言語發生的時間基本在10-14個月之間。 語言發展的階段 單詞句階段 詞語數量10-15個月,1-3個新詞/每月15個月以後,增長速度加快19個月以後,25個新詞/每月19-21個月,「詞語爆炸」現象23個月,「雙詞句」,進入詞的聯合和語法生成階段。兒童理解言語的階段(約從1-1.5歲) ;3-4歲(幼兒)詞彙量增長最快。造詞現象(幼兒) 簡單句階段 雙詞句的生成 電報句1.5-2歲 3復合句階段 語法的獲得:語法獲得20-30個月是掌握語法的關鍵期 到36個月,基本掌握母語的口語語法規則 「過度規則化」 「規則擴大化 」 嬰兒的社會性發展 微笑:自發微笑(0-3周);誘發性的微笑(三周後);無選擇的社會性微笑(5周-3、4個月);有選擇的社會性微笑(3、4個月以後)—真正的社會性微笑; 社會性情感萌芽 嬰兒自我意識的發展:⒈ 1歲末自我意識開始萌芽;⒉ 2-3歲開始發展自我認識 嬰兒期依戀的形成發展 依戀形成階段(鮑爾比、艾斯沃斯) 無差別的社會反映階段(0至3個月);有差別的社會反映階段(3至6個月);特殊的情感連結階段(6個月至3歲); 幼兒期(3-6、7歲) 大腦機能(腦電模式)的兩個顯著加速時期5-6歲和13-14歲 7歲後a波逐漸佔主導地位 大腦皮層額葉表面積2歲左右增長高峰後,在5-7歲時又有明顯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基本完成 內抑制4歲開始蓬勃發展,表現為皮質對皮下的控制加強 幼兒記憶的發展記憶策略(5歲前一般沒有策略,5-7過渡期,10歲後記憶策略穩定,10、11歲兒童自發使用歸類策略) 幼兒言語發展 幼兒期思維的發展 幼兒初期兒童更多的使用直覺行動思維,幼兒中期以後,開始出現抽象邏輯思維萌芽,幼兒晚期初步進行抽象邏輯思維。 前運算兒童(2-7歲)向邏輯思維過渡時期,思維具有具體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和刻板性。 三山實驗8歲以下兒童一般不能成功,而3歲兒童很好的完成了博克任務(自我中心) 皮亞傑認為8歲兒童具有守恆,利用同一性補償性和可逆性證明自己理解了內在邏輯關系; 2-3、5-6歲是兒童掌握概念形成和發展的關鍵年齡 劉范研究認為 嬰兒數概念發展經歷三個階段:對數量的感知階段(3歲左右);數詞和物體數量間建立聯系的階段(4-5歲);數的運算初期階段(5-7歲): 數概念的發展轉折期在5歲左右 5-7歲幼兒經過專門教學,能夠運用三段式的邏輯推理 査子秀1984研究表明3歲兒童不能進行類比推理,4歲兒童類比推理開始發展;5、6歲兒童大多處於2、3級水平(推理的三種水平) 楊玉英1983研究發現:5歲以前兒童主要使用展開式,5歲以後兒童簡約式占優勢,5-6歲兒童是兩種方式迅轉化時期 幼兒自我意識的發展 自我概念的發展 7歲兒童還不能描述內部心理特徵 自我評價的發展 轉折年齡在 3.5-4歲 5歲兒童已能進行自我評價 自我體驗的發展 轉折年齡在4歲,5-6歲大多數兒童已表現有自我情緒體驗 3歲兒童產生自尊感的萌芽,自尊感穩定於學齡初期

2. 兒童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徵

兒童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徵

兒童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徵,伴隨著胎兒的出生,兒童的成長發育讓很多的父母們操碎了心;同時,兒童成長過程中的心理發育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那麼兒童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徵是怎樣的呢

兒童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徵1

3~4歲幼兒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徵

幼兒3歲以後,在生活和活動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進入幼兒園這個新的環境,這對於多數幼兒來說,是個重大的變化,3歲是他們生活上的一個轉折年齡。正是從3歲起,幼兒才開始離開父母進入幼兒園,過起了集體生活,這需要有一個適應過程。

如何使幼兒更快地適應集體生活,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是保育員與幼兒之間要建立感情,因為這一時期幼兒突出的特點是情緒性強。

1、行為受情緒支配

在幼兒期,情緒對幼兒的作用比較大。對3~4對的幼兒其作用更大。他們的行動常常受情緒的支配,而不像成人那樣受理智支配。

小班幼兒情緒性強的特點表現在多方面。例如,高興時聽話,不高興時說什麼也不愛聽;常常為一件小事哭個不停。不喜歡大灰狼,就把圖書上所有大灰狼的眼鏡都戳城洞洞;喜歡哪位老師,那位老師組織的活動就特別愛參加,等等。

小班幼兒的情緒很不穩定,很容易收到外界環境的影響,也很容易受周圍人的感染,看見別的孩子哭了,自己也莫名其妙地哭起來。老師拿來玩具,又馬上破涕為笑了。

了解幼兒以上的特點,對教育工作有重要意義。如每年開學初,小班教師都面臨一個接待新入園幼兒的問題。對大多數初次離開媽媽的幼兒,剛入園的幾天總愛哭,有經驗的老師一邊用親切的態度對待每個孩子,穩定他們的情緒;一邊用新鮮事物(如新奇的玩具、兒童喜愛的小動物等)吸引他們的注意,使他們不知不覺地加入夥伴的行列。

2、愛模仿

小班幼兒的獨立性差,模仿性很強。看見別人玩什麼,自己就玩什麼,看見別人有什麼,自己就要什麼。玩娃娃家時,看見別人當媽媽,自己也要當媽媽,他們才不管一個家裡有幾個媽媽呢!因此小班玩具的種類不宜太多,但同樣的玩具要多准備幾套。在教育過程中,多為幼兒樹立模仿的對象。例如,當著全班幼兒的面,表揚某位小朋友,「看小明坐的多直呀!」馬上全班幼兒都挺起了小胸脯。如果需要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可以說,「悠悠小朋友學習最認真了,眼睛使勁看著老師呢!」如果老師說,「小朋友,不要看外面了,外面沒什麼好看的!」則會引起更多小朋友看外面。

3、思維帶有直覺行動性

依靠動作和視覺進行思維,是3歲前幼兒的典型特點。小班幼兒保留著這個特點。例如讓他們說出手中小汽車的個數,他們只會指點著小汽車數才會數清,而不會像大班幼兒那樣在心裡默數。

由於小班幼兒的'思維還要依靠動作和視覺,因此,他們不會計劃自己的行動,只能先做後想,或者邊做邊想。例如,在畫畫之前往往說不出自己要畫什麼,而常常是在畫出某位形象後,才突然有所發現地說,「我畫的是太陽」「是餅干」。

幼兒小班幼兒的思維很具體,很直接,他們只會從表面去理解事物。因此對小班幼兒更要注意正面教育,而不能講反話。例如,在教學活動時,有一個幼兒要上廁所,其他幼兒也要上廁所,教師就不高興了,說:「都去都去」,結果果真孩子們都去了。此外,對小班幼兒提要求也要具體,因為他們不容易接受一般性的抽象性的要求。

4~5歲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

中班幼兒已經 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加上身心更方面的發展,顯得非常活潑好動。與小班相比,中班幼兒比較突出的特點如下。

1、愛玩、會玩

幼兒都喜歡游戲。但小班幼兒雖然愛玩卻不大會玩。大班幼兒雖然愛玩,也會玩,但由於學習興趣日益濃厚,游戲的時間相對少了一些。中班屬於典型的游戲年齡階段,是角色游戲的高峰期。中班幼兒已能計劃游戲的內容和情節,會自己安排角色。怎麼玩,有什麼規則,不遵守規則應怎麼處理,基本都能商量,但游戲過程中產生的矛盾還需要保育員幫助解決。

2、活動好動

正常的幼兒都是活潑好動的,他們總是手腳不停地變化姿勢和活動方式。如果要求他們安靜坐一會兒,很快就會有疲倦的表現;如果此時讓他們自由活動,一個個立即又生龍活虎一般。

活潑好動的特點在中班幼兒身上表現的特別突出,甚至表現為頑皮、淘氣。不少保育員都反映「中班的孩子最難帶」。與中班相比,小班幼兒還不大熟悉和習慣幼兒園的集體生活,有些還「怯生生的」,加上動作、語言的速度相對慢些,頭腦里的主意也不多,所以比較「乖」;而大班的幼兒懂得道理比較多,興趣比較穩定,自我控制的能力也有所增強,對自己喜歡的事能比較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因此顯得比較懂事。中班的幼兒介於兩者之間,既不像小班那樣乖巧聽話,又不像大班那樣懂事,但他們的可愛之處恰恰在於他們的「活潑好動」。因為活潑好動鍛煉了他們的身體,增強了他們的活動能力,擴展了他們的視野。不少研究發現,中班是幼兒許多心理品質發展最快的時期。

3、思維具體形象

中班幼兒的思維可以說是典型的幼兒思維。他們在解決簡單為題時,可以不再依賴實際的常識性動作,但卻必須藉助於實物的形象。事物的形象常常影響他們的思維和對問題的理解。比如,在他們的頭腦中,「兒子」的形象是小孩或年輕人,而長鬍子並滿臉皺紋的人是「爺爺」的特點,因此,當聽說某個符合爺爺特點的人是某某兒子時,常常感到不解,他們理解,「能吃苦」的意思就是「能吃掉很多帶苦味的東西。」

5~6歲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

幼兒晚期,兒童的心裡特點開始接近小學生。

1、好學、好穩、好探究

好奇是幼兒的共同特點,但大班幼兒的好奇與小、中班有所不同。小、中班幼兒的好奇心多表現在事物表面的興趣上,看見什麼都想去摸摸,去擺弄擺弄。他們常常向成人提問題,但問題多半停留在「這是什麼」「那是什麼」上。大班幼兒不同,他們不光問「是什麼」,還要問「為什麼」。問題的范圍也很廣,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花鳥魚蟲,無所不有。他們不僅希望得到成人幫助解答,同時通過自己實際地嘗試、實驗,發現問題,尋求答案的主動性、積極性更加提高。

好學、好問是求知慾的表現,甚至一切淘氣行為也反映了幼兒的求知慾。這個年齡的孩子特別喜歡拆拆卸卸,他們把玩具汽車拆開,是為了看看它裡面有什麼,它為什麼會動,為什麼會發音;想拆收音機是想找裡面說話的阿姨。所以教師應該保護幼兒的求知慾。不因嫌麻煩而拒絕回答孩子的問題。對類似拆壞玩具的行文也不要簡單地訓斥了事,而應該加以正面引導:為孩子提供一些可以自由擺弄的材料,支持他們的研究行為,對探究事物過程中的失誤應該採取寬容的態度,並實時地教給他們一些科學的探究方法。

2、抽象概括能力開始發展

大班幼兒的思維仍然是具體形象的,但已有了抽象概括的萌芽。例如,他們已經開始掌握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如左、右概念),能對熟悉的物體進行簡單的分類(白菜、西紅柿、茄子都是蔬菜,蘋果、橘子、香蕉都是水果);也能初步理解事物的因果關系(針是鐵做的,所以沉到水底去了;火柴是木頭做的,所以能浮上來)。由於大班幼兒的抽象概括能力開始萌芽,所以可以、也應該進行簡單的科學教育,引導他們去發現事物間的各種內在聯系,促進其智力的發展。

3、個性初步開始形成

大班兒童初步形成了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他們開始能夠控制自己,做事也不再「隨波逐流」,顯得比較有「主見」。對人、對己、對事開始有了相對穩定的態度和行為方式:有的熱情大方,有的膽小害羞,有的活潑,有的文靜,有的自尊心很強,有的有強烈的責任感,有的愛好唱歌跳舞,有的表現出繪畫才能、、、、、、

對於幼兒最初的個性特徵,成人應當給予充分的注意。幼兒園保育員在面向全體幼兒進行教育的同時,還應該針對每個人的特點因材施教,使幼兒全面地、健康地發展。

兒童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徵2

兒童在每個年齡階段中形成並表現出來的一般的、 典型的、本質的心理特徵。

1、兒童心理發展要以生理發展為基礎。兒童年齡較小,生理年齡特徵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制約相對越大。,兒童的生理成熟、生理年齡特徵對兒童心理年齡特徵有一定的影響。而兒童的生理成熟受著生活時間一年齡的影響。

2、兒童的心理發展與他的知識經驗有關。而知識經驗的積累,是需要時間的。年齡對兒童心理發展起著帶有客觀性的制約作用。

3、兒童的心理年齡特徵是在一定的社會和教育條件下形成的。因為兒童心理是對外界環境的反映,兒童所生活的時代,兒童所接觸的社會環境,特別是兒童所受的教育。都是兒童心理發展年齡特徵的基礎。

兒童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徵3

兒童心理發展主要特點

1、連續性和階段性。 心理發展的連續性是指個體整個心理的發展在持續不斷的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中,後一階段的發展總是依賴於前一階段的基礎,且後一階段包含了前一階段的因素,又為下一階段做准備。同時,兒童心理變化在量的基礎上逐漸積累發生質的飛躍,體現出明顯的階段性特徵。

2、方向性和序列性。 正常情況下兒童的心理發展中心一定的方向性和序列性既不可逆轉也不可逾越。

3、不平衡性。 個體從出生到成熟,不總是等數速率直線發展。一方面表現在,個體不同系統發展速度、發展起訖時間、到達成熟時期的不同進程;另一方面表現在同一心理現象在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的發展速度。從總體來看,兒童整個身心發展呈波浪形推進,出現兩個加速期,一個是幼兒期,一個是青春發育期。

4、差異性 。心理發展的差異性是指不同個體在心理發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優勢領域、心理速度、發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別。

兒童心理發展主要特點的表現形式

1、嬰兒期兒童表現出動作思維,學前期兒童在動作思維基礎上開始發展形象思維,小學低年級學生在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開始發展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但還保持著形象思維的特徵。

2、神經系統發展是先快後慢,而幼兒期大腦重量相當於成熟期80%,9歲左右就接近成人水平;而生殖系統是在青春發育期(女童11歲至12歲,男童13歲至14歲)快速增長,青春期前後卻發展緩慢。

3、如有的兒童早慧、有的愚笨、有的沉默寡言、有的活潑外向;有的擅於文字表述、有的擅於動手操作。正是這些差異的存在,導致了兒童在心理發展上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