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兒童常見的心理疾病有哪些
兒童常見的心理疾病就是自卑,還有感覺沒有人愛他。交不到好朋友。孩子的心性比較單純。
② 孩子心理疾病的表現有哪些
其實兒童不可能有心理疾病,充其量就是心理問題。主要是反映在:嫉妒、依賴、逆反,這些問題會影響到孩子厭學、厭食、焦燥、內向、自閉、仇視等等心理行為。但這些所有的一切都是家長給予的影響。
當看到孩子出現心理問題時,首先要考慮自身的心理狀況。要給孩子找心理醫生前,你得先給自己找心理醫生。
③ 兒童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
一般而言,我們將兒童的心理問題分成一般性及特殊性二類。一般性的問題如:口吃、尿床、逃學、不吃飯、說謊、好動等;特殊性的問題如:自閉症、適應障礙、癲癇、兒童期精神分裂症等。也許你會說,你所碰到的問題不只這些。的確;孩子的問題並不只以上所提及的。然而我們列舉這些常見的心理疾病,並不是想對兒童的心理問題加以分類,而是想讓父母親了解孩子出現哪些行為時必須注意、甚至治療。
自閉症
典型自閉症的孩子,目光與言行都不與人接觸,常使自己活在自我的世界裡,而且脾氣異常強烈,他們同時會固執的愛聽某種旋律或某種玩具,甚至具有靈巧的動作及想法。日常生活中,他對「物」的興趣比對「人」來得高,有時甚至會把人的肢體當成物體來玩;玩的時候,常常會有一些重覆且節奏性的動作;對於喜歡的東西相當執著且一成不變。
產生自閉症可能的原因有:遺傳、腦傷以及父母對子女冷漠的管教態度等。其治療方法,積極方面:應注意自己的管教態度、適時提供愛及關懷、並妥為設計適宜的學習環境。消極方面:則應給予行為治療,例如用代幣學習或社會性增強等方式來建立自閉症兒童的人際關系,飲食行為等。
過動兒
活動量過大的孩子容易坐立不定、整天跑東跑西、爬上爬下、話多、手勢多、父母或老師往往非常討厭這種孩子,他們有時會認為這些孩子是故意搗蛋的。
一般而言,這些孩子的特徵有:
·注意力難以集中。
·肌肉協調不良。
·缺乏抑制力,挫折容忍度偏低。
·情緒不穩易發怒。
·過度敏感。
兒童過度好動的可能原因有三種:一是家庭壓力太大、二是輕微的腦部受損、另一種是天生就屬於活動型的孩子。
治療可分成二部分,積極方面應盡量減低家庭壓力,懷孕時不要亂服成葯;消極方面則可使用鎮靜劑,降低孩子的活動量(但不宜長久服用),在教學上則盡量安排消耗體力的或簡單的活動,並時時給予必要的增強。
恐懼症
兒童對鬼、神及不明物體的恐懼似乎是司空見慣,但是這種恐懼若持續不斷地存在著,則將影響孩子的正常生活。
造成恐懼症的原因不外以下三種,其一是過去可怕的經驗所引起--如突來的巨響、朋友或兄弟的恫嚇等;其二,恐懼可能是焦慮的代替品;其三是社會學習而來。
矯正上應盡量避免危言恫嚇;如果過度恐懼可以服用輕微鎮靜劑減低其恐懼程度,然後再使用系統敏感消除法除去其恐懼。
如果您的孩子沒有以上的狀況,那就恭喜你,如果有;也不要過度擔憂,及早治療可以讓孩子未來充滿希望!
④ 孩子心理疾病有幾大種類
與心理健康相反的是心理疾病,又稱心理異常,是指孩子大腦功能發生故障,心理不能正常反映現實,在語言、情感和行為上出現多種歪曲現實,無中生有的反常表現。
人的心理疾病表現很多,從患病的程度來看有輕重之分,一般把較輕的叫做非精神病性心理疾病,而把較重的叫做精神病性心理疾病,習慣上又將前者稱為心理偏異、精神不健康,把後者叫做心理變態、精神失常。
根據我國情況,兒童心理偏異的情況大致有如下幾種:
依賴性格
有的孩子自幼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慣,做什麼事情都要依賴別人,甚至到了小學高年級還要家人每天接送、代做值日掃地,沒有大人時連很小的事都做不成。
放縱行為
有的孩子非常任性,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稍不如意就耍賴,甚至大吵大鬧,聽不進批評和勸說。孩子要買什麼東西,家長必須立刻就辦,否則就躺在地上不起來。
無興趣病
有的孩子對什麼都沒有興趣,特別討厭學習,整天毫無目的地轉悠,大人和他說話也反感。有的孩子覺得人活著受罪,不如死掉好。
逆反心理
有的孩子不僅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還「對著干」,「你要我向東,我偏要朝西」,無端地頂撞大人。有個女孩因父母逼其每天練琴,憤恨地將琴砸毀,還咬破了自己的手指。
心理偏異和心理變態的區分是相對的,心理偏異若得不到矯治就會發展到心理變態。根據心理衛生專家的調查和分析,我國中小學生的心理變態問題比較突出。
多動症
多動症又叫輕微腦功能障礙。其主要表現是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情緒波動大。極易沖動,自製力弱。這類孩子多數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由於注意力無法集中,學習受到很大影響。
焦慮症
焦慮是指突如其來的沒有明顯原因的恐懼心情。這種心情如果反復出現,就形成焦慮症。它在情緒和行為上表現為過於敏感、缺乏自信、經常哭鬧、睡眠不安、食慾不佳等。
恐怖症
恐怖是指孩子對某些事物或情景產生不必要的懼怕情緒,因而要想盡辦法逃避。如有的孩子怕打雷閃電,有的怕狗怕貓,有的怕黑暗、曠野,當有上述情況時,孩子異乎尋常地害怕、緊張,並有心跳加快、臉色蒼白等症狀。
攻擊行為
這類孩子情緒極不穩定,整天東奔西竄,撒野哭鬧,經常搞惡作劇,喜歡諷刺挖苦別人。他們與人的關系常處於對立狀態,報復心理嚴重。這些孩子對完美的物品毫不愛惜,摔打成為癖好。
嫉妒症
這類孩子心胸狹隘,且自以為是。對別人的優點和成績很難服氣、容忍,總感到自己比別人高明,看到他人成功比看到自己失敗還難受,常常詆毀別人,非要將優勝者拉下馬來。
貪婪症
這類孩子極端自私,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從不許別人用自家的東西,而見了別人家的好東西卻想據為己有,物質佔有欲很強,當無理要求不能滿足時就大哭大鬧,不講公德,損人利己。
性過敏症
這類孩子過分熱衷於性的引誘,沉湎於性交的想像之中,常常被原始的性慾所左右,以不良的手段(玩弄生殖器等)來滿足性沖動,有的甚至忘乎所以,戲弄異性,導致犯罪。
懦弱症
這類孩子的心理發育較遲,對事物刺激反應遲緩,興趣低下,有些本來只需付出一點努力就可做的小事,他們也不願做,沒有信心完成。遇事缺乏主見,隨波逐流。他們喜歡與比自己小好幾歲的孩子在一起玩耍,受到他人欺負也不會自衛,甚至甘願挨打。
⑤ 青少年常見的心理疾病有哪些
青少年是屬於比較特殊的時期,心理發展很容易受到影響,常見的有自卑,叛逆,暴力,狂躁,自負等等,家長一定要給予足夠的關愛,引導孩子健康的心理發展,必要的話可以請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
⑥ 兒童常見的心理疾病有哪些
以下介紹的主要是6歲以下的孩子常見的心理疾病:
1.咬指甲
咬指甲是兒童時期很常見的不良行為,男女兒童均可發生。程度輕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溝炎。愛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動。
2.吮吸手指
吮吸手指在嬰兒期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到2―3歲以後,這種現象會明顯減少。隨著年齡增長,會逐漸消失。如不消失,則是一種不良的行為偏差。
3.屏氣發作
是指嬰幼兒在受到刺激哭鬧時,在過度換氣之後出現屏氣,呼吸暫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嚴重者可出現短暫的意識障礙。短則半分鍾到1分鍾,長則2分鍾到3分鍾。多見於2歲以內的孩子。
4.口吃
是指說話時言語中斷、重復、不流暢的狀態,是兒童期常見的語言障礙。約有半數口吃的兒童在5歲前發病。
⑦ 兒童常見的心理問題都有哪些
兒童常見的行為問題和年齡有關。學齡前的兒童常出現的心理行為問題,主要是容易產生分離性焦慮,比如在深圳這個地方,有的父母因為工作,把孩子送回老家,或者主要由保姆代養,也就是當自己的撫養人突然發生改變,或者離開熟悉的環境的時候,兒童會出現一種焦慮和恐懼的情緒狀態,表現為哭鬧不安、不能夠很好的入睡、食慾下降,這個時候就是產生了分離性的焦慮。這種情況是需要避免的,如果孩子需要更換撫養人或者要把他送到其他地方去代養的時候,一般應該採取逐漸過渡的方式,比如先由新的撫養人和家長一起共同帶上幾天,然後慢慢的父母退出來,不要突然把孩子送出去,孩子一旦見不到自己熟悉的撫養人的時候,會產生很嚴重的心理上的焦慮情緒,而且有可能導致今後對人產生不信任感。上幼兒園的時候,很多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很難送到幼兒園去,其他孩子一般送1星期左右就會適應幼兒園的環境,可是自己的孩子送1-2個星期以後,還是不願意上幼兒園,這個時候一般建議家長採取過渡的方式,可以先由家長陪伴自己的孩子,先陪半天,然後再接回來,逐漸讓孩子適應陌生的環境,減少分離性焦慮的發生。兒童期發生的心理行為問題是發脾氣和任性,有些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快2歲的時候非常的不聽話,有什麼要求必須立即滿足,不然就會躺到地上大哭或者發很大的脾氣。其實在幼兒期發脾氣和任性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現象,是孩子有獨立性的一種表現。主要的解決方法是,家長在孩子第1次發脾氣的時候,一定要採取正確的應對方式,不要讓孩子認為通過發脾氣能滿足自己的要求,一般建議家長在孩子發脾氣或者任性的時候,可以採用一種忽略的方式,也就是說離開他,而且在走之前告訴他,你要趕快起來,不要再哭鬧,要不然爸爸媽媽就不喜歡你了,這個時候孩子會觀察到自己這樣做不能引起父母的注意,也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就會慢慢改變自己的這種行為。
⑧ 常見的兒童心理問題有哪些
一般問題如口吃、尿床、不吃飯、說謊、好動等,特殊性的問題如:自閉症、癲癇、兒童期精神分裂症等。家長多注意觀察,早發現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