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什麼樣的區域和材料才能看見兒童
擴展閱讀
學前教育資金包括哪些 2025-02-02 00:23:42
怎麼編程入門零基礎 2025-02-02 00:20:26

什麼樣的區域和材料才能看見兒童

發布時間: 2023-09-20 01:55:04

❶ 如何通過環境創設和材料投放促進大班幼兒游戲的自主性

一、幼兒是活動的主體,讓材料促使幼兒動起來 在幼兒自由探索時,教師要根據幼兒的探索情況及時創設環境,提供相關材料,並考慮怎樣合理應用材料。 1.材料的投放與主題內容相結合,圍繞主題目標開設區域活動。主題活動是一種整合性的活動,具有開放性、綜合性、整體性的特點,往往一個主題的內容可以涉及音樂、美術、語言、運動、游戲等多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的網路化結構。而區域游戲正是實現主題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材料是支撐幼兒游戲的基礎。根據主題活動的目標有計劃、有目的、有選擇地投放游戲材料。如在「可愛的小兔」這一主題下的表演區「小兔乖乖」內,我用泡沫和卡紙為孩子們製作形象的大樹,用皺紙剪出小草貼在牆邊,使表演區的背景凸現出來,再配上各種色彩鮮艷的頭飾和一些道具。孩子們都非常喜歡這個游戲。 2.不斷加強材料的可操作性,使之豐富多樣。幼兒的認識和能力都是在操作和活動過程中建構的,通過動手操作可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有利於幼兒進行自主探索學習。而區域活動的目的在於讓幼兒動手嘗試、操作,並且從中能感受到快樂和趣味。 3.提供合作游戲的材料,提高同伴間的交往與協作能力。小班幼兒個人意識較強,缺乏合作意識,常常會發生爭搶玩具的現象。在區域游戲中提供合作性的游戲材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蘋果和桔子」這一主題下的區域活動「桔皮貼畫」中,我把背景圖案畫得很大,要求孩子們一起合作製作。當完成了一幅畫後,大家覺得一起玩比一個人更開心。 二、創設寬松自主的活動氛圍,為幼兒的發展提供自由的空間 1.融洽的師生關系。寬松的游戲氛圍能否出現,還取決於游戲時師生間的關系。教師在營造活動氛圍時,應以一顆不泯的童心去理解幼兒的感情與需求,以平等的夥伴關系身份介入幼兒游戲。游戲時幼兒就是活動的主人和中心,教師要尊重幼兒的想法和玩法,與幼兒共享快樂。 2.融洽的生生關系。幼兒在游戲時自然要與同伴進行交往。教師要幫助幼兒在交往中學會處理彼此的關系,讓幼兒懂得尊重別人是首要,同伴間要有禮貌。幼兒交往中最容易出現的情況是爭搶玩具和意見沖突。對此,教師要分清情況,公正處理,避免主觀臆斷,粗暴干涉;要引導幼兒分清對自己玩具和別人玩具的正確態度,學會與別人商量和愛護別人的玩具,讓別人樂意借給你玩。 三、提供層次性與多樣性活動材料,滿足不同幼兒發展需要 1.材料的投放要根據幼兒不同的需要、能力,盡可能多提供有較強操作性、趣味性、可變性的材料吸引幼兒主動探索。不同的幼兒有著不同的興趣、愛好和個性,同一年齡的幼兒也存在著能力上的差異,而且發展速度也不一樣。所以在提供材料時千萬不能「一刀切」,使每一個幼兒都能在適宜的環境中獲得發展。 2.注意收集材料的安全衛生。收集的材料大部分來源於大自然和孩子,教師必須注意幼兒的衛生、安全,把幼兒的安全放在首位,以免意外事故發生。 四、家園合作準備材料,豐富幼兒區域活動 皮亞傑提出:「兒童的智慧源於材料。」區域活動的教育功能主要通過材料來表現。區域活動材料越豐富,形式越多樣,幼兒在操作過程中就會變得越聰明、自信、大膽。因此在材料收集中就需要教師、家長和幼兒共同配合。 1.充分利用自然物。在自然區域里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天然游戲材料。如:小樹葉粘貼成小動物;葉子拓印,製成「書簽」;小石頭當成計算材料……孩子們能在隨心所欲的玩樂中得到自由的體驗和創造的樂趣,也增加了想像力和合作能力。 2.巧用廢舊物品。如:教師或幼兒帶來家中的洗發水瓶、化妝瓶子投放到「理發店」;方便麵碗種上了蔥、蒜;小朋友穿過的小衣服製成了小娃娃服;瓶蓋做成了串鈴……幼兒參與製作,動手能力提高了,創新意識增加了,環保意識形成了,也更喜歡玩區域活動了。在《我愛家鄉》的主題活動中,家長送來了幼兒的旅遊照片、名勝古跡的圖片、紀念品、旅遊錄像等相關資料,為活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班級區域活動環境的創設不僅是美化活動室,也是幼兒自我表現與展示的舞台、想像與創造的天地,還是家園信息與經驗交流的窗口。遵循杜威的「做中學」、皮亞傑的「認知發展」和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我們結合實際對材料的投放進行了不斷的探索和改進,不僅為幼兒提供了一個最佳的教育環境,而且對促進幼兒的智力、情感、社會性語言及動作技能的發展是大有裨益的。

❷ 中班科學區可以投放哪些區域材料

科學區可以投放以下材料:

1、繪畫材料:顏料、油畫棒、雙岩高頭筆、簽字筆、水彩筆、排數仔筆、蠟筆、毛筆等。

為了培養中班兒童的獨立精神和探索精神,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美國幼教工作者將幼兒園布置成不同的活動區域,比如:電腦區、圖書區、泥塑區、植物區、動物區、積木區、玩沙區、玩水區、烹調區等,讓中班兒童自己選擇活動區域,自己取、放玩具和物品,活動結束後自己收拾場所。

為了培養中班兒童對環境的信任感,他們將玩具、物品等分類擺放,顯示清晰,寶寶不會因為找不到東西而覺得陌生、茫然或不安。

為了讓中班兒童學會友好相處,准備的玩具、物品很充沛,有需要的中班兒童都能得到,無須爭搶。同時,不同的區域使得每個寶寶都能自由地與幾個夥伴在一起活動、交流,增加他們與人交往的經驗。如果中班兒童之間發生爭執,老師就引導他們互相說出自己的想法,讓他們學會溝通。薯棗汪

為了讓寶寶覺得自己受到重視,他們將寶寶做的各種功課:圖畫、剪紙等,貼在寶寶平視就能看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