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12歲兒童厭食有哪些後果
擴展閱讀
學前教育資金包括哪些 2025-02-02 00:23:42
怎麼編程入門零基礎 2025-02-02 00:20:26

12歲兒童厭食有哪些後果

發布時間: 2023-09-20 01:35:04

❶ 孩子厭食會有哪些症狀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孩子厭食會有哪些症狀?家長應該怎麼做呢?不思飲食。體重減輕。家長應該怎麼做呢?注意食物的味道不要太濃,主要通過日常飲食進行調節,這也是治療小兒厭食症的有效方法。要注意菜品的多樣化。食物要清淡易消化,避免太油膩。

❷ 12歲孩子瘦瘦的,也沒什麼毛病,不思飲食,怎麼辦

小兒厭食怎麼辦?孩子厭食是年輕父母最為頭痛和著急的事情,厭食其實是指由於不良的飲食習慣或各種急、慢性疾病引起的食慾不振,食量顯著減少。嚴重的厭食,可影響生長發育,造成營養不良.因此,對厭食的兒童,首先要檢查一下,該患兒平素有無零食過多,餐前有無飲用大量的飲料?進食時有無注意力不集中,例如邊聽故事、邊看電視邊吃飯等等。這種不良的習慣,可以擾亂或抑制胃酸及消化酶的分泌,從而使患兒食慾減退。 其次,部分患兒的厭食,是家長長期強迫進食的惡果。這些家長往往不了解小兒個體之間食量及體重增長的差異性,不了解小兒的增長速度及食量的增加等,均隨年齡的增長而減慢;不了解某些小孩體格瘦小是家族遺傳的正常現象;更不了解小孩也需要經常換換胃口,不願意長期進食一種固定的食物。因此,他們常常過分擔心小兒營養不足,體重增長不快,進食量過小等等,因而採用"高壓政策",甚至竹鞭在握,動輒責罵,強迫小兒進食。這種做法,大大影響了小兒的情緒,產生了"進食等於受罪"的錯覺,並逐漸形成了條件反射性拒食,最終發展成厭食。 另外,多種急、慢性疾病常常伴有厭食,這可能與發熱、病原體毒素的作用有關。大家比較熟悉的病毒性肝炎、結核、腸道寄生蟲、貧血等疾病,都可有厭食表現。身體各系統、器官有病,尤其是消化系統受累時,均可使消化機能降低。所以小兒厭食,要及時找醫生診治,不應胡亂用葯,以免耽誤病情。缺鋅也可導致厭食。這是因為缺鋅影響了核酸和蛋白的合成,從而影響了味覺素的合成。還可使唾液中磷酸酶減少及粘膜增生,阻塞產生味覺的神經——味蕾,使味蕾的功能減退。所以,若厭食的小兒找不到其它可以解釋的原因時,可做血鋅或發鋅的濃度測定。 在弄清了厭食症的病因後,對此症的防治就比較容易了,對各種急、慢性疾病引起的厭食,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遵醫囑接受治療,根除原發病.對鋅缺乏的小兒,合理使用鋅劑,可使食慾很快得到改善,平素亦可在改善食譜上多下功夫,盡可能使食譜多樣化,做些美味可口、容易消化的食品,以刺激小兒的食慾。 不良的飲食習慣,是引起厭食的主要原因之一,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非常重要。在餐前,不應該給小兒進食零食,以免影響食慾;餐前飲用過多的飲料,可使胃酸和消化酶稀釋,胃腸肌張力下降,故要避免;進餐時,要使小孩注意力集中,不要用講故事、看電視或其它哄勸、引誘手段作為進食的交換條件。否則,將分散小兒的注意力,影響消化機能,並容易形成要吃飯就得講故事、就得看電視,這樣一來,吃飯時注意力不集中又影響食慾,食慾減退就更不願進食的惡性循環就產生了。 不要強迫小孩進食,目前心理及臨床醫生趨向於採用"飢餓"療法。首先,肯定而又鄭重地告訴小孩,如果他吃飯時無理由地不吃或不好好吃,則到一定的時間(頂多一個鍾頭)父母就會把飯菜收起來,而他只能等到下一頓飯時才有東西吃,且在兩餐之間,不準自取任何食物。在開始時,孩子不會相信父母,往往會對父母胡鬧,強迫父母投降,但經過一兩次餓肚皮的經驗後,他自然會學乖了,會自覺地好好吃飯的。因為,一個聰明的孩子,是不會讓自己活活餓死的。這種飢餓療法,乍一聽似乎很殘酷,實施起來,卻比任何葯物都有效,對孩子的正常心理發育極有幫助。

❸ 小孩厭食症怎麼治療

小兒厭食症是一種在兒童間的常見疾病,孩子如果長期厭食,必定會給身體健康帶來嚴重的危害。家長們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帶孩子到正規醫院進行治療。那麼,怎樣防範小兒厭食症於未然呢?就是要知道導致小兒厭食症的原因以及具體的預防手段。

小兒厭食症原因

1.小兒有某些胃腸道疾病

如患兒有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急慢性肝炎、慢性腸炎以及睡眠不足等各種原因的腹瀉及慢性便秘等都可能會引起小兒厭食症,應具體排查找到原疾病。

2.葯物的副作用

某些葯物會引起小兒消化道發生變態反應,引起患兒惡心、嘔吐、厭食等。常見的葯物如紅黴素、氯黴素、磺胺類葯物以及氨茶鹼等葯物。維生素A或維生素D中毒也表現有厭食,一些抗癌葯物更容易引起厭食。

3.零食過多

寶寶經常以巧克力、奶油蛋糕、高級餅乾等作為零食,孩子血液中血糖含量過高沒有飢餓感,就餐時就沒有胃口。餐間若飢餓時,卻會以點心、糖果充飢,當然會不想吃正餐,形成惡性循環。時間一長必然會引起胃腸節律性蠕動的紊亂。

4.缺鋅及內分泌素不足

也是引起厭食的一大原因。如缺鋅常表現有厭食,某些內分泌素如甲狀腺功能低下、腎上腺皮質激素相對不足也可表現厭食。

5.活動量不足

受現代社會單元住宅或高層住宅及父母工作忙等的影響,孩子的戶外活動少,與其他小夥伴的交往少,因而使孩子的消耗少,自然就不容易產生飢餓感。

6.全身性疾病

小兒患有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結核病、膠原病、貧血及一些慢性感染等均可引起小兒厭食症。此外,小兒如果有肝功能不全、高血壓、酸中毒、尿毒症以及心功能不全、消化道淤血等疾病也會引起小兒厭食症。

7.不能適時添加輔食

母乳食品含水量太多,孩子越來越大時,能量會變得不足,因此必須及時添加輔食,才能增加營養,同時從流質飲食,逐漸過渡到固體飲食,促進乳兒生長發育。

一般生後3-4個月就可以開始添加輔食,以稀糊狀、稠糊狀、醬狀慢慢過渡到半固體、固體。

8.家長的飲食偏嗜影響孩子

孩子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受到家長的暗示,對某些食物出現異常的偏嗜,家長不愛吃的東西就不從給孩子吃,像胡蘿卜、粗糧等等,孩子慢慢對這些食品產生了厭惡,造成營養的不均衡,長期造成營養不良,其直接後果就是厭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