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兒童心肌炎有哪些症狀
擴展閱讀
海賊王動漫放到哪裡了 2025-02-02 01:08:37

兒童心肌炎有哪些症狀

發布時間: 2023-09-19 08:42:24

A. 新生兒心肌炎的症狀有哪些

宮內感染者於出生3天內發病;產時感染多由於吸入陰道內含病毒的分泌物,於出生1周內發病;生後感染出現症狀較晚,多由於新生兒接觸母親、嬰兒室工作人員、探視人員及已患病新生兒等途徑感染。新生兒病毒性心肌炎臨床表現不典型,變化多端。 1.一般表現症狀無特異性,如發熱、咳嗽、進食差、嗜睡、嘔吐、腹瀉、皮疹、皮膚蒼白或黃疸,重者可有呼吸窘迫及發紺。 2.心臟聽診改變與體溫不成比例的心動過速或奔馬律,心音低鈍,部分病例心前區有收縮期雜音。 3.各種心律失常如期前收縮、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室性心動過速、各種傳導阻滯如竇房、房室及室內傳導阻滯等。 4.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現喂哺困難、呼吸急促、心率快、脈弱、心音低鈍、心臟增大、兩肺吸氣末可聞細濕?音、肝大、水腫、少尿或無尿及四肢肌張力低下等。 5.其他有的患兒可伴有神經系統損害,表現驚厥、昏迷等,腦脊液有無菌性腦膜炎的改變。 1.新生兒心肌炎診斷由於新生兒心肌炎臨床表現不典型,診斷有一定的困難。1999年9月在昆明召開了全國小兒心肌炎、心臟病學術會議,經與會代表充分討論,修訂了1994年5月在山東威海會議制訂的《小兒病毒性心肌炎診斷標准》。現將修訂後的診斷標准刊出,供臨床醫師參考。對本診斷標准不能機械搬用,有些輕症或呈隱匿性經過者易被漏診,只有對臨床資料進行全面分析才能做出正確診斷。 考慮到新生兒特點,注意要結合流行病學史診斷,如在嬰兒室內有病毒感染的暴發流行或母親在圍生期有病毒感染性疾病,再結合臨床表現和心電圖改變、心肌酶譜陽性、X射線檢查的異常表現,可考慮新生兒心肌炎的臨床診斷。 (1)臨床診斷依據: ①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腦綜合征。 ②心臟擴大(X線、超聲心動圖檢查具有表現之一)。 ③心電圖改變:以R波為主的2個或2個以上主要導聯(Ⅰ、Ⅱ、aVF、V5)的ST-T改變持續4天以上伴動態變化,竇房傳導阻滯、房室傳導阻滯,完全性右或左束支阻滯,成聯律、多形、多源、成對或並行性期前收縮,非房室結及房室折返引起的異位性心動過速,低電壓(新生兒除外)及異常Q波。 ④CK-MB升高或心肌鈣蛋白(cTnI或cTnT)陽性。 (2)病原學診斷依據: ①確診指標:自患兒心內膜、心肌、心包(活體組織檢查、病理)或心包穿刺液檢查,發現以下之一者可確診心肌炎由病毒引起。 A.分離到病毒。 B.用病毒核酸探針查到病毒核酸。 C.特異性病毒抗體陽性。 ②參考依據:有以下之一者結合臨床表現可考慮心肌炎系病毒引起。 A.自患兒糞便、咽拭子或血液中分離到病毒,且恢復期血清同型抗體滴度較第一份血清升高或降低4倍以上。 B.病程早期患兒血中特異性IgM抗體陽性。 C.用病毒核酸探針自患兒血中查到病毒核酸。 (3)確診依據: ①具備臨床診斷依據2項,可臨床診斷為心肌炎。發病同時或發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的證據支持診斷。 ②同時具備病原學確診依據之一,可確診為病毒性心肌炎,具備病原學參考依據之一,可臨床診斷為病毒性心肌炎。 ③凡不具備確診依據,應給予必要的治療或隨診,根據病情變化,確診或除外心肌炎。 ④應除外風濕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臟病、結締組織病以及代謝性疾病的心肌損害、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原發性心肌病、原發性心內膜彈力纖維增生症、先天性房室傳導阻滯、心臟自主神經功能異常、β受體功能亢進及葯物引起的心電圖改變。 (4)分期: ①急性期:新發病,症狀及檢查陽性發現明顯多變,一般病程在半年以內。 ②遷延期:臨床症狀反復出現,客觀檢查指標遷延不愈,病程多在半年以上。 ③慢性期:進行性心臟增大,反復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病情時輕時重,病程在1年以上。 2.合並心力衰竭的診斷新生兒心肌炎合並心力衰竭時,根據1985年全國小兒心力衰竭座談會所定《心力衰竭診斷標准》進行診斷。但應注意由於新生兒解剖生理學特點,心力衰竭表現可有以下特點: (1)常左、右心同時心力衰竭。 (2)可合並周圍循環衰竭。 (3)嚴重病例心率和呼吸可不增快。 (4)肝臟增大以腋前線較明顯。

B. 兒童病毒性心肌炎有什麼表現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於病毒侵犯心臟引起的心肌炎症。心肌炎的輕重程度相差懸殊,臨床表現極不一致。輕症心肌炎病變范圍小,症狀不多,患兒可以沒有什麼不舒服的感覺,或在做心電圖檢查時才被發現。可有食慾不振、乏力、不願活動、煩躁不安;較大的孩子才會訴說胸悶、心慌。重症心肌炎可出現心源性休克、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在發生心源性休克時,可表現為煩躁不安,面色蒼白手指、腳趾發紫,皮膚發涼、潮濕、多汗,脈搏細弱和血壓下降等,急性充血性心衰時,常見咳嗽、咯血、喘憋、面色及口唇青紫;較大的孩子可以訴說頭暈、心慌,檢查歷念培時可發現心率加快、心率減弱,肝臟可因充血而腫大,下肢浮腫等。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狀輕重懸殊,大致有三種表現,對小兒的影響亦各不相同。1.早搏。它是病毒性心肌炎的表現形式之一。多數孩子無任何不適,作心電圖檢查才被證實高悄。若孩子情況良好,心臟沒有擴大,心臟功能也正常,目前認為可以不予葯物治療,早搏會慢慢減少和消失。2.傳導阻滯。這是病毒損壞了心臟的傳導系統,使心臟起跳的興奮波在心臟的不同部位不能很好傳送或完全不能傳送。輕者可以沒有任何錶現,作心電圖檢查時才被發現;重者心跳節律變慢或不規則。如每分鍾的心跳次數少肢唯於40次,患兒會發生腦缺血,引起全身抽痙,甚至心跳突然停止。這類危重的心肌炎需住醫院進行緊急治療。3.心力衰竭。這是嚴重心肌炎的表現。患兒的心臟擴大,心肌收縮力大為減退,使心臟不能有效地推動血液循環,全身組織的供氧遠不能滿足正常的需要。此時患兒出現氣急、面色蒼白、心跳加快、脈搏微弱,並伴肝臟腫大,不能平卧。若不及時送醫院治療,要危及生命。

C. 兒童心肌炎是怎樣引發的有什麼症狀

病情分析:兒童心肌炎的症狀 1.人體供氧不足,面色顯蒼白或者浮現青紫色,皮膚發冷,胸悶,呼吸困難。 2.血液循環堵塞,心臟增大而且肝臟腫大。 3.心肌功能不全,具體表現為心跳加快而且脈搏減弱,同時心律失常和血壓下降等。 意見建議:

D. 寶寶得了心肌炎有什麼症狀呢

心肌炎

心肌炎指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彌漫性的急性、亞急性或慢性的炎性病變。近年來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對發病率不斷增加。病情輕重不同,表現差異很大,嬰幼兒病情多較重,成年人多較輕,輕者可無明顯病狀,重者可並發嚴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甚至猝死。

急性期或亞急性期心肌炎病的前驅症狀,病人可有發熱、疲乏、多汗、心慌、氣急、心前區悶痛等。檢查可見期前收縮、傳導阻滯等心律失常。穀草轉氨酶、肌酸磷酸激酶增高,血沉增快。心電圖、X線檢查有助於診斷。治療包括休息,改進心肌營養、控制心功能不全與糾正心律失常,防止繼發感染等。

病毒性心肌炎

參考資料:

心肌炎是心肌發生的局限或彌漫性炎症,可原發於心肌,也可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病因有感染、理化因素、葯物等,最常見的是病毒性心肌炎,其中又以腸道病毒,尤其是柯薩奇B病毒感染最多見。

1、 症狀:疲乏、發熱、胸悶、心悸、氣短、頭暈,嚴重者可出現心功能不全或心源性休克。
2、 體征:心率增快,與體溫升高不成比例,心界擴大,雜音改變,心律失常。

1、 原發病的治療:很關鍵。病毒感染者可予抗病毒葯,金剛烷胺,每天200mg;瑪啉胍0.1g,口服,每日3次,伴細菌感染者,可予抗生素。
2、 對症治療:急性期應卧床休息,在症狀、體征好轉,心電圖正常後方可逐步增加活動,予營養豐富,易消化飲食。出現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休克時應積極糾正。
3、 促進心肌代謝
(1) 維生素C:4~5g加入250ml液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10~15天為1個療程,可重復。
(2) 能量合劑:ATP20mg+輔酶A100u+細胞色素C30mg加入5%葡萄糖500ml靜脈滴注,每日1次,10~15天為1個療程,可重復。
(3) 肌苷:200~400mg口服或肌肉注射,每日2次。
(4) 環化腺苷酸(CAMP):20~40mg,肌肉注射,每日2次。
(5) 極化液:10%葡萄糖500ml加普通胰島素8u,15%氯化鉀10ml靜脈滴注,首梁7~10天為1療程。
(6) 免疫抑制劑:用於慢性、遷延型病例。糖皮質跡芹衫激素:一般發病10~14天內不主張應用,但如有高熱、心力衰竭、嚴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者可使用,可予強地松40~60mg,每日頓服,或氫化考的松400~600mg/日,靜脈滴注,病情好轉後逐漸減量,月26周後停葯。

加強身體鍛煉,提高機體抗病能力,避免勞累以預防病毒、細菌感染。發病後注意休息,進營養豐富之飲食,以利心臟恢復。

春天要防心肌炎

近年來,由於抗生素的廣泛應用,因鏈球菌感染引起的風濕熱逐漸減少,風濕性心肌炎發病明顯減少,而病毒性心肌炎發病卻日益增多。病毒性心肌炎可由多種病毒感染引起,其中以柯薩基病毒B最常見,水痘、EB病毒也可引起。據研究,約有5%病毒感染者感染後可累及心臟心臟發生心肌炎。可為病毒感染後的直接侵襲心肌,也可為病毒感染後的自身免疫反應所致。前者以兒童多見,後者以青少年多見。而春季又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高發季節,應引起人們的警惕。

病初與上呼吸道感染或腸道感染症狀,7-10天後出現胸悶、心悸、極度乏力、易出汗等症狀。此時,如做心電圖,可能發現有早搏等心率失常和心肌損害表現。作血沉、心肌酶測定可能升高。2-4周後查柯薩基病毒抗體、抗心肌抗體可為陽性。

病毒性心肌炎的病變輕重不一,所以症狀也千差萬別。輕度、局限性病變者可毫無症狀,心電圖無姿腔異常表現,血沉、心肌酶也無升高。有些人是因為意外事故屍體解剖時才發現曾有心肌炎病變。重者則有明顯症狀,出現心臟彌漫性擴大,心力衰竭,以致有顯著氣急,不能平卧;有的嚴重心率失常,以致發生反復暈厥,甚至猝死。

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後仍持續緊張、過度勞累、從事重體力勞動與劇烈運動,易發生病毒性心肌炎。此外,營養不良也是誘因。發生病毒性心肌炎後,必須絕對卧床休息,否則可使病情加重,引起嚴重並發症。

患病毒性心肌炎後,一般應休息3個月。以後如無症狀,可逐步恢復工作與正常學習,但仍應注意不要勞累,1年內不能從事體力勞動與運動。此外,要注意合理飲食,多食新鮮蔬菜、水果,保證營養平衡。要保證有足夠的睡眠與休息,避免感冒,否則易復發。反復發作可轉變為慢性心肌炎、心肌病、危害終身
參考資料:

E. 嬰兒心肌炎什麼症狀

1.急性期:新發病,臨床症狀明顯而多變,病程多不超過6個月。輕型症狀,以乏力為主,其次有多汗、蒼白、心悸、氣短、胸悶、頭暈、精神不振等。檢查可見面色蒼白、口周可有發紺、心尖部第1心音低鈍、可見輕柔吹風樣收縮期雜音、有時有期前收縮。中型較少。
2.遷延期:急性期過後,臨床症狀反復出現,心電圖和X線改變遷延不愈,實驗室檢查有疾病活動的表現。病程多在6個月以上。
3.慢性期:進行性心臟增大,或反復心力衰竭,病程長達1年以上。慢性期多見於兒童,有的起病隱匿,發現時已呈慢性;有的是急性期休息不夠或治療不及時而多次反復,致成慢性期。常拖延數年而死於感染、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
其他症狀
可有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