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簡述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
蒙特梭利所倡導的教育理念是"教育不是為上學作準備,而是為未來生活作準備。"其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幫助兒童的生命自然地成長和完善。具體的說就是讓兒童獲得身體、意志、思想的獨立,達到人格、心理、智力、精神的完善。
蒙特梭利教學法有兩個主要的要素:一是環境(包括教具與練習),另一個是預備這個環境的教師。對於教室環境必須具備6個子要素: 自由的理念;結構與秩序;真實與自然;美感與氣氛;蒙特梭利教具;能使兒童擁有的生命內在發展模式充分地發揮其作用。
蒙台梭利認為干涉兒童自由行動的教育家太多了,一切都是強制性的,懲罰成了教育的同義詞。她強調教育者必須信任兒童內在的、潛在的力量,為兒童提供一個適當的環境,讓兒童自由活動。她特製了很多教具,如小型的傢具、玻璃、陶瓷等小物件,供兒童進行感官練習。
兒童的感官練習對兒童對事物的認識極為重要。
(1)蒙氏教育兒童可以擁有哪些自由擴展閱讀: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獨特魅力源於對兒童的充分研究與了解,遵守兒童的敏感期,激發兒童潛能,在寬松、愉快的環境中發展孩子獨立、自信、專注、創造等能力,為將來孩子的成長打下良好的素質基礎。
蒙氏教育法遍及歐洲大陸,也走向了世界,蒙氏教育法推廣百年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其理論不斷完善和發展,得到世界各地幼教界的普遍推崇和認同,在美國、歐洲、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學前教育發達國家極受關注,蒙台梭利學校已遍及一百多個國家。
而在我國,隨著大量親子園、特色幼兒園的出現,社會上對早教師、幼師的需求急劇增加。推薦考生可以選擇學習蒙氏教育等特色幼師教育專業。由於公立學校沒有開設這個專業,考生可以選擇一些民辦學校就讀。
蒙台梭利教育是大容量的認知,她的領域是很廣闊的。老師要根據兒童的需求,不斷地製作新的教具。由於各國文化的差異,她選擇感官與數學這兩個領域,製作了大量的教具,幾乎世界通用。而語言、科技、生活等領域則需要教師根據本土文化去設計和製作。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具體教學內容 :
1 日常生活教育:包括基本動作、照顧自己、照顧環境、生活禮儀等,培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互動、愛物等好習慣。
2 感官教育: 培養敏銳的感官,進而培養觀察、比較、判斷的習慣與能力
3 數學教育: 使用直觀教具玩數學。讓孩子在學具操作中懂得數與量的關系,感受四則運算的快樂。
4 語言教學: 讓孩子通過對實物的描述,促進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同時滲透文字活動,培養閱讀能力,為書寫做准備。
5 文化教育: 蒙氏教室里備有動物、植物、天文、地理、歷史、地質等各方面教具,使兒童在玩中探索科學的奧秘,從宏觀到微觀,培養對科學的興趣。
② 蒙氏教育五大領域,包括哪些內容有什麼特色
蒙特梭利教學五大領域的教育目標及能力分別是:
1、日常生活領域
培養幼兒的大肌肉和小肌肉的組織能力增強對自己身體的控制能力,從而把孩子從自然人向社會人過度,脫離對父母的過度依賴,學習生活自理能力,學會幫助別人,照顧環境,培養對家庭、社會的責任感。並形成良好的社會交往行為,為將來進入正式的社會生活做准備。
2、感官領域
培養幼兒視、聽、嗅、味、觸五覺敏銳程度的感官能力,使幼兒的每一項感覺都是靈敏全面發展。為學習數學及其他領域做准備,爭強對於社會及知識的感知,培養初步的序列、分列概念和抽象思維能力。
3、數學領域
培養數的概念,理解加減乘除運算的關系,會做10000以內的加減乘除,會做簡單的測量工作,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4、語言領域
培養幼兒聽說讀寫的能力,幫助幼兒更好的書寫和閱讀,使幼兒在童年時期就形成良好的閱讀與書寫習慣,培養喜愛閱讀的興趣、增強口語表達能力、強化聽力與閱讀能力,提高書寫能力。
5、科學文化領域
增長幼兒見識,開闊眼界,培養幼兒熱愛科學的興趣及探索求知的精神,使幼兒從小就具有創造性思維和實踐能力,了解基本的動植物學、地理學、天文學、歷史學知識。
(2)蒙氏教育兒童可以擁有哪些自由擴展閱讀:
一、蒙氏教育特點
1、國情不同
首先,硬體方面:國外的幼兒園普遍在教學環境及教室設施上比國內幼兒園要好一些,對教具、教學輔助材料以及其它如電腦、列印機等教學實現的工具投入也更多。
其次,師資方面:國外注重有經驗的教師,而國內更注重有活力的年輕教師,有經驗的教師雖然年齡偏大,但可以很好的運用即往經驗組織教學,年輕教師有活力有激情但在教學上需要更加規范的管理,使教學保持在一個正常開展的范圍內。
最後,師生配比方面:由於我國人口眾多,師生配備比例偏大,按國外的要求觀察、指導教學是不太現實的。
2、教育觀念不同
國內幼兒教學更注重知識的含量,而國外的幼教更注重幼兒自身發展與快樂成長。中國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對教育有特有的理解,國內的幼兒家長也在教學上對知識性的要求比較高,應該尊重國內的教育需求,在知識內容上應該適當加強,即不能搞傳統教育的一刀切教學。
也不能過分強調自我發展丟掉中國重視知識的良好傳統。另外,國內的小學也更注重集體教學,從而就會出現從蒙班個體教學向集體教學轉變的過程,這種情況在國外蒙氏教學里比較鮮見。
二、總目標
在幼兒的發展關鍵期解放幼兒的大腦和雙手,挖掘幼兒的內在潛力,使幼兒不僅獲得知識,更獲得方法和經驗,不僅思維解放,更形成良好的社交習慣及適應現實社會的文明行為,成為一個優雅肯負責,有擔當的人。
③ 蒙氏教育的七大核心理念是什麼
蒙氏教育的七大核心理念是:
1、兒童獨立性的尊重:只有獨立的人才能享有自由。
兒童的好動性是他的特色,大人不要橫加干涉或禁止,師長千萬別「指揮」或「命令」孩子,要讓他自己指揮自己,自己聽從自己的命令。
尊重兒童的獨立性,兒童就能自然的活動他的筋骨,健康的身體隨之而至。
2、肅靜與活動:尊重兒童的獨立性,並非讓他為所欲為,且不可讓孩子以為安靜、順從、聽話、被動就是好事;而活動或工作就是壞事。
蒙台梭利的教學法強調兒童主動探索,並著力於設計啟發性的教學情境和教具,讓兒童藉由具體操作來學習,不只是聽講。
3、精神勝於方法:蒙氏希望老師不要「主動」的想去「教」孩子,應該做個「旁觀者」來注視孩子的一切行為。
唯一必須人為的就是設計或製作許多教具,甚至鼓勵孩子盡情的遊玩及操弄,就是對兒童最大的尊重。
4、個人自由先於社會紀律:自由第一,秩序只是其次。
蒙氏教育注重「個性」。其畢生心血都強調:「解放兒童,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因此,兒童個人自由,應列為優先考慮。」
5、童年期的秩序感:蒙台梭利發現兒童的行為特徵之一,就是秩序感。
一般人都認為孩子的房間或游樂場一定亂七八糟,把玩具或紙屑丟的滿地都是,大人也因此相當頭疼,並認為這是孩子的嚴重教育問題,想辦法要及早培養孩子整齊清潔的習慣。
6、取消獎懲制度:「倘若一個人能夠享有自由的權利,並且能夠約束自己,那麼,他就會追求那些能激發與鼓勵他的目標,或是令他感覺有價值的目標,這些真實價值就是源於人類內在生命的自由和力量。
它們能夠讓人們迸發出最大的積極性」。很多家長習慣於用物質或者外在的獎勵或者懲罰刺激孩子對某一事物建立價值取向,忽略了事物本身的價值。
事物本身的價值才是最可靠的原生動力,不會因為外部刺激存在而存在,也不會因為外部刺激消失而消失。
7、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從孩子斷奶開始,我們就應該不斷努力,幫助孩子步入獨立的道路,培養孩子獨立生存的能力,而且應當從最基礎的行走、睡眠開始。
讓他們實現自己的目標,滿足自己的需求,並體會成功的喜悅。幫助孩子掌握技能比直接讓孩子獲得結果,家長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