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預防嬰幼兒摔傷的常見注意事項有哪些
近日,在北京望京的一個小區里,一名兩歲兒童從11層樓掉下來,造成腦干受損,昏迷不醒。據悉,當時小孩母親外出買菜,家中無人看護小孩,沒想到就出了事。 1.注意窗戶和陽台 每年有很多嬰幼兒從窗戶或陽台上跌落而導致死亡或嚴重摔傷。預防的方法: ·窗戶邊要沒有孩子可攀爬的桌子、凳子等傢具 ·窗戶上裝一定高度的欄桿 ·窗戶要保持關閉,或開一定的寬度,使兒童不會爬出去 ·陽台的欄桿要足夠高,不易孩子攀爬 2.注意台階台階是幼兒鍛煉爬的技巧和發現新事物的去處,他們會跟著成人或大一點的孩子走到台階處。預防的方法: ·台階處白天和夜晚都有足夠的亮度 ·台階上如放地毯,地毯要鋪平並沒有毛邊 ·台階上不要放置任何東西 ·台階至少一邊是有扶手的 ·還可在台階處裝上一扇嬰幼兒門,門的一頭要閂上。 3.注意傢具幼兒會從任何有高度的傢具上摔落,如床、凳子、桌子等。預防的方法: ·不要讓孩子攀爬凳子、桌子、床等傢具。 ·當孩子坐在高處時,要時刻在旁邊看護,最好用有安全帶的兒童坐椅;當孩子坐在椅子上時,教育他不要站起。 4.注意地面地面有水,地面不平或在房間的地板上有玩具、鞋子和其他物體,都有可能使孩子絆倒。預防的方法: ·家中的過道上沒有雜物 ·教孩子在玩後,收好玩具 ·當地上有水時,馬上要擦乾
2. 如何防止孩子摔倒,孩子摔倒了怎麼辦
0-12個月
寶寶特點:能翻身、觸摸物品、會爬、開始學走路、活動范圍比較小;
預防措施:
1、要時刻陪在寶寶身邊,盡量不要讓寶寶離開媽媽的視線,幾分鍾都不行,尤其是寶寶在床、沙發、椅子時,一個翻身滾下來就會摔傷;
2、給寶寶選擇一張安全的床,床圍欄要高,隔板空隙要小,以防寶寶從床上摔下來,或者攀爬跌出床外;
3、帶寶寶外出,寶寶推車必須要有安全帶,而且每次都要系好,以免寶寶亂爬,從推車上摔下來。
4、在寶寶學步期間,先讓寶寶向前邁步;等學會後再雙手扶著寶寶,讓寶寶慢慢行走;等走穩後,再在身後護著寶寶,或者用帶子裹在寶寶腋下,牽著帶子。
1-3歲
寶寶特點:會走路了但不穩、易摔跤、喜歡到處跑、經常與朋友玩耍;
預防措施:
1、購買鞋底平坦、後幫堅固的鞋子給寶寶穿,因為平坦的鞋底能給腳部提供穩定性,堅固的後幫能避免走路時滑倒,這樣寶寶穿著鞋子走路更穩,摔倒的次數更少;
2、若家裡有樓梯,應在樓梯口安裝柵欄,盡量不要讓寶寶一個人上下樓梯,因為走不穩摔下樓梯會傷到頭部或四肢;
3、家中要放寶寶專用座椅,座椅高度不能太高,而且最好要有安全帶,這樣寶寶吃飯時就能安穩地坐在上面,不易摔下來;
4、給寶寶洗澡時,不要留寶寶一個人在浴缸中,因為寶寶很可能會爬出來,一不小心就會摔倒,以致受傷。
3-6歲
寶寶特點:喜歡沖撞、偶會打架、愛玩小飛俠游戲、還不能完全明白媽媽講的道理;
預防措施:
1、不要把堅硬的大件物體放在客廳中間,以免寶寶亂跑時撞到,直接摔倒在地上,大哭大鬧;
2、家裡陽台護欄設置要高,不要把梯子放在寶寶容易觸碰到的地方,不然寶寶貪玩爬梯子,踩不穩會摔下來;
3、盡量不要讓大寶看護小寶,因為若大寶偷懶,小寶寶隨意攀爬桌椅,也很容易摔下來;
4、寶寶喜歡玩小飛俠游戲,站在凳子上跳下來,媽媽應適當教育,不然發生意外,將後悔莫及;
5、若帶寶寶外出盪鞦韆,盡量不要太用力推,以免擺幅過大,寶寶被甩下來,此外,盡量別讓寶寶自己玩鞦韆。
摔倒後家長所採取的態度和處理方法:
1.首先檢查孩子有沒有外傷
寶寶摔倒後,我們首先要仔細地檢查寶寶摔傷情況,要看清寶寶摔到的地方有沒有出血,看寶寶的頭、四肢和身體,檢查是否有淤青、腫包或者其他異常的地方。要及時正確把握寶寶的傷勢情況。
如果皮下有血腫,可以用毛巾冷敷,促進血管收縮,以減少出血。如果皮膚有傷口,用干凈紗布覆蓋上,一定要先止血,保持傷口不要繼續被污染,馬上去醫院。如果關節活動受限或骨骼出現問題,一定要保持原來的姿勢去醫院就診,千萬不要自行處理。
當以上處理完畢後,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的精神、神志、有無嘔吐,是什麼樣子的嘔吐。如果孩子有顱內損傷,就會表現出哭鬧、萎靡不振、激惹(一驚一乍)甚至驚厥等症狀,並可出現噴射性嘔吐。此時,家長應馬上抱孩子去醫院就診。
需要注意的是,就算一開始孩子沒有什麼症狀,家長也要嚴密觀察3天,防止孩子顱內有進行性病變。
冷靜做好寶寶安撫的工作
當寶寶摔倒後,媽媽們都會很緊張,甚至出現手忙腳亂的現象。這個時候,媽媽們的緊張,或者心疼到流淚都會讓寶寶感覺更加的不安,寶寶只會因為媽媽們過激反應而哭得更傷心,媽媽越哄寶寶越哭,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所以,當寶寶摔倒後,媽媽們首先自己要冷靜,只要輕輕的擁抱他,安撫他就好了。如果寶寶一直哭鬧,安撫無效,哭泣達1小時以上就要及時就醫。
鼓勵寶寶摔倒後自己爬起來
有的父母過分擔心孩子的安全,一看孩子摔倒了,趕緊跑過去,又是抱,又是親,不知道怎麼安慰孩子才好。本來孩子沒什麼事,一經這種過分的安慰,反而使孩子產生了恐懼心理,大哭起來。這種做法容易使孩子產生懦弱、膽小的性格。
家長在孩子摔倒後要鼓勵他,在沒有危險的情況下不要去扶他,要用溫和肯定的態度告訴孩子沒關系,鼓勵他自己爬起來,「摔倒了要自己爬起來」,「勇敢的孩子是不哭的」,孩子受到鼓勵後,為了做一個勇敢的孩子,會自己爬起來,含在眼睛裡的淚水也就不會掉出來了。這樣做有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勇敢精神。
寶寶摔倒後需要觀察四個方面
寶寶摔倒後,除了看有沒有外傷和出血之外,還有四個方面需要我們注意:
1、觀察寶寶是否意識清醒
如果寶寶發生碰撞或摔倒後不哭不鬧,沒有任何的反映時,家長們就要特別注意了,要觀察寶寶是否出現意識不清醒、半昏迷的狀態,發現寶寶有任何不對勁的地方,就應該及時就醫。當然,有的寶寶摔倒後,其實沒有什麼傷,或者感覺不是很痛,就不會出現哭鬧的情況,不過媽媽們還是要特別留意一下寶寶的意識是否清醒,判斷好寶寶摔傷情況。
2、觀察寶寶說話玩耍是否有異常
當寶寶摔倒後,如果大腦有出現任何損傷,都會在二十四小時內出現異常的症狀。我們可以通過寶寶說話的情況或者是玩耍時的動作表現來觀察寶寶是否有異常情況出現。如果發現任何擔心的地方,都可以馬上就醫。
3、觀察寶寶是否出現貪睡現象
寶寶在碰撞後,一般會變得更加貪睡。但是請媽媽盡量與寶寶保持說話,逗他,並至少觀察一個小時後再讓寶寶睡覺。寶寶睡著時也要堅持每二十二分鍾觀察寶寶是否有臉色異常,呼吸是否正常。
4、觀察寶寶的平衡感
很多寶寶碰撞後都會有頭暈的現象出現,媽媽要注意觀察寶寶是否連走路識都不能保持平衡,出現連續摔倒的情況,或者是寶寶玩耍時,手腳動作突然都變得不協調,就要及時就醫。
溫馨提醒
很多媽媽喜歡給寶寶拴一個學步帶,寶寶就不會摔跤,但這樣做,寶寶走路會推遲,平衡能力會有障礙。到三四歲時,只要一跑起來,就容易摔。有的家長害怕孩子摔著,在孩子走路時,總不敢放手,或在孩子自己獨立行動時,做出隨時准備著孩子摔倒的姿勢。這樣做只會形成孩子依賴和膽小的性格。因此,家長一定要消除緊張情緒,放手讓孩子自己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