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孩子身高偏矮如何補救
孩子身高偏矮如何補救
孩子身高偏矮如何補救,兒童的身高問題,是家長都非常關注和重視的,若是兒童長不高的話,對兒童日後生活工作會產生不少的影響。以下介紹孩子身高偏矮如何補救。
孩子身高偏矮如何補救1
1、定期體檢,監測身高增長速度
家長從孩子出生起就記錄其身高體重發育過程,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問題並予以干預。1歲以內嬰兒每3個月一次;1歲以上幼兒每6個月一次。
一次性測量的身高值只能反映當時的生長水平,而判斷身高增長速度是否正常的最簡單方法,是家長定期監測孩子的身高,將不同年齡時間點測量的身高數據,記錄在生長曲線圖上。將孩子身高的曲線與正常兒童人群的標准曲線相比較,就可以很直觀地判斷身高發育是否正常。
2、有助於寶寶長高的方法
對於單純矮小的寶寶,家長要牢記四點:營養均衡、睡眠充足、適當運動和心情愉快。
第一,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偏食,營養均衡是最重要的。注意飲食的合理搭配和多樣化,粗細搭配、葷素搭配,不要過多地吃零食。孩子大量食用蜂蜜、燕窩、牛初乳等食品會增加性早熟的風險,因為這些食品中可能含有較高的雌激素。但不是說吃了某種食品就一定會導致性早熟的出現,家長只要做到營養均衡、合理膳食即可,不需要過分給孩子進補。
第二,保證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因為促進人體長高的生長激素在睡眠狀態下的分泌量是清醒狀態下分泌量的3倍左右。處在生長發育期的孩子應盡可能保證每天9個小時以上的睡眠,入睡時間最好不要超過晚上9點。
第三,適當運動。體育活動是促進身體發育和增強體質的最有效方法。運動可以刺激生長激素分泌,促進新陳代謝,增加食慾。合理的運動還可以改善骨骺軟骨細胞的血液供應,有助於提高骨骺軟骨的增殖能力。
各種跑跳類運動都是有助於孩子長高的運動項目,而那些負重、收縮或壓縮性的運動,如舉重、長距離跑步等,對身高增長是不利的。
第四,孩子心情愉快同樣有助於長個子。過度抑鬱、焦慮會影響生長激素分泌。生長激素是影響孩子生長的重要因素。生長激素在睡眠和運動的時候分泌較高,在情緒低落的時候分泌較少。
孩子身高偏矮如何補救2
什麼可以提高孩子身高
1飲食:每天一杯乳製品
首先,生活上要注意營養,在兒童生長發育過程中,蛋白質很重要,魚、蝦、瘦肉、禽蛋、花生、豆製品等都富含優質蛋白質,每天一杯乳製品是增高的秘訣。鋅是身高增長的關鍵因素,多攝入相關食物,可預防因鋅缺乏而造成的身材矮小。易吸收的含鋅類食物是動物性食物,如豬肉、牛肉、羊肉、動物肝臟等。
2運動:伸展運動助長高
其次,運動是刺激長高的有效方法,青少年應該多參加輕巧、伸展的運動,例如跳繩、吊單杠、游泳和各種球類活動。一次運動不小於30分鍾,一周不應少於3次,但像舉重這種「負重」的運動就不適宜了。
3睡覺:睡得足夠質量
此外,自古以來就有「能睡的娃娃長個兒」的說法,這被大眾總結出的規律確實存在科學依據,因為,生長激素的分泌高峰是在熟睡時,夜間生長激素的分泌是白天的三倍。孩子睡後,從晚上9時起,生長激素的分泌逐漸增加,到夜裡12時左右達到高峰,早晨5時以後逐漸下降。現在的孩子娛樂活動多,如果因上網等原因經常遲睡,孩子生長激素的分泌就會受影響,一二年後,身高將明顯低於早睡的孩子。
父母對孩子身高的遺傳貢獻率佔多少
父母對於孩子身高的遺傳貢獻率是基本一致的,即各佔50%。
現在很多人的身高都繼續提高,這給了商家可乘之機。市面上提高身高的產品(增高機、增高食品、增高鞋等等)多種多樣,但是其中一些產品對我們人體的危害是很大的。所以,我們在面臨「增高」這個誘惑的時候,首要的是健康。
孩子身高偏矮如何補救3
6大因素影響孩子身高
寶寶的身高同時受遺傳和後天因素的影響。專家認為,在遺傳學上身高的遺傳度為0.72,意思是說子女的身高有72%受遺傳影響。但後天因素也同樣對孩子的身高有重大影響。
1、寶寶身高受遺傳影響較大
預測:寶寶身高受遺傳影響較大,從父母的身高可以一定程度上預測寶寶未來所能達到的身高。
男孩:未來身高(厘米)=(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078÷2
女孩:未來身高(厘米)=(父親身高×0.923母親身高)÷2
提示:遺傳因素對寶寶身高的影響不是絕對的,因為最終身高還受到其他後天因素的影響。
營養:當孩子營養不能滿足骨骼生長需要時,身長增長的速度就會減慢。與骨骼生長關系密切的營養素有維生素D、鈣和磷。碘和鋅不足,也會造成孩子個子矮小。
2、營養攝入是後天長高的關鍵
長高食品:沒有絕對的長高食品,最重要的還是保證營養均衡,保證攝入的營養充足全面。
(1)奶製品
(2)豆製品
(3)動物性食品
特別推薦的.5種增高食物:牛奶、沙丁魚、菠菜、胡蘿卜、橘子
3、睡眠質量會影響寶寶身高
睡眠:腦下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是促進孩子生長的最重要的激素。人體生長激素的分泌一天24小時內是不平衡的,只有熟睡之後,體內才能分泌較多的生長激素。
(1)生長素分泌特點:兒童時期到青春前期,睡眠時分泌旺盛,晚9時至次日上午9時分泌的生長素數量是白天12個小時的3倍,特別是在晚上9時入睡後的70分鍾,可出現一個分泌高峰。
(2)睡眠時間:一般初生兒每晝夜睡眠要求20小時,2-6月,為15-18小時;6-18月,13-15小時;18月-3歲,12-13小時;3歲-7歲,11-12小時。
(3)睡眠環境:創造最好的睡眠環境,燈光偏暗,消除噪音。
除了睡眠的時間以外,睡眠的質量也很重要。孩子每天所需睡眠時間,個體差異較大,如果有的孩子睡眠時間較少,但精神、情緒和生長發育正常,也不必強求。
4、身高相關與運動的正誤相關
運動:骺軟骨停止增生前,常進行體育鍛煉有助於刺激骺軟骨增生;改善血液循環,增強對營養的吸收,提高骨細胞生長能力;機械力能促進骨中鈣質沉澱,使骨骼變得粗壯和堅實。
根據年齡選擇不同的運動
1歲以內的寶寶:主動運動和被動運動相結合。主動運動,即幫助寶寶進行抬頭、爬行、翻身的練習。被動運動則是媽媽幫寶寶做一些嬰兒操、按摩撫觸
1-2歲的寶寶:練習跑跳、拍球、雙腿跳
2-3歲的寶寶:跳繩、蹦床、單腿跳
幼兒期:宜以調整運動能力的項目為主,如過獨木橋、舞蹈和結合游戲進行的跑跳等。
少兒期:宜以室外活動為主,如打球、跑步、做操、進行日光浴等。
(1)選擇益於生長的運動:彈跳運動、伸展運動、全身性運動。
(2)避免不利長個的運動:如負重運動、舉重、啞鈴、拉力器、摔跤、長距離跑步等。
5、陽光與疾病對身高也有影響
陽光:生長離不開陽光,人體皮膚的7-脫氫膽固醇在紫外線的照射下會合成維生素D。維生素D能促進生長和骨骼鈣化,促進牙齒的健全發育等。
(1)時間:每天讓寶寶接受1-2小時的日照,多到戶外活動,在游戲的過程中享受陽光的沐浴。
(2)不要隔玻璃:隔著單層玻璃曬太陽,紫外線會減少60%,隔著雙層玻璃的紫外線只剩20%,距窗口4米處的室內,紫外線僅為室外的2%。
(3)暴露皮膚:戴帽子和手套曬太陽不科學,曬太陽時,盡可能暴露皮膚,以接受紫外線的照射。
疾病:少部分生長緩慢的情況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影響了生長發育,這些病經常被媽媽忽視。
(1)導致生長緩慢的疾病:營養不良性矮小、生長激素缺乏症、甲狀腺功能低下、先天性卵巢功能發育不全、軟骨發育不全,嚴重佝僂病等。
(2)了解寶寶是否矮小:如經長期測量觀察,孩子的身長始終低於同年齡小兒平均身長的10%以上,則稱為生長遲緩;低於30%以上,則屬異常,都應及時診治。
(3)到正規醫院接受檢查:矮小寶寶最好經常進行血生化、甲狀腺功能、染色體核型分析、生長激素測定和骨齡檢查,尋找生長發育緩慢的原因,一旦發現某種疾病,就徹底治療。
6、幫孩子長高要避免這些誤區
(1)拔苗助長:為了讓孩子長高,很多媽媽會想盡辦法,購買助長葯品、保健品,增高術。在這里,有必要提醒媽媽兩點:
不輕信:千萬不要輕易相信廣告,網上宣傳更不能信。
不亂用:通過口服增高葯補充生長激素,根本無法吸收,沒有任何效果。而且注射生長激素一定要在有經驗的專科醫師指導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