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天熱寶寶非要出門怎麼辦寶媽做什麼防止孩子中暑
家長帶寶寶出門的時候,如果發現他體溫高但是流汗卻不多,同時伴有皮膚發紅、煩躁不安等情況,就說明他可能中暑了。這時家長應及時將寶寶移到陰涼的地方,幫他降溫,防止情況更加嚴重。不過,比起著急忙慌地應對中暑,家長更應該知道如何預防夏季中暑,這樣才更能保證寶寶健康!
總的來說,成人都很難適應現在的夏季高溫,更何況是身體嬌弱的寶寶。而且寶寶的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都有限,要想安穩度過夏天,需要家長的細心關懷才行。家長可要在這方面上點心,否則寶寶健康沒保障,心疼的還是父母啊!
⑵ 天氣特別炎熱時,有哪些方法可以防止小孩中暑
在夏季的時候氣溫非常的高,如果說不注意預防的話,很有可能會出現中暑的情況,所以在天氣特別炎熱的時候,一定要為小孩子做好預防中暑的措施,因為小朋友一般抵抗力都比較的差。
還有一個就是要及時的給小孩子補充水分,即使他並不感覺到口渴,也要讓他多喝一些水,因為在夏季的時候,身體內的水分很容易被蒸發掉。
⑶ 小兒中暑應該怎麼辦
小兒中暑怎麼辦
1、降溫:對中暑患兒應立即採取強有力的降溫措施。首先使患兒粗銀滾脫離高溫環境,將其轉移到陰涼通風處或有空調的房間內,平卧後,在頭部、頸部、腋下和腹股溝處放置冰袋,用涼水或35%酒浸濕毛巾全身擦浴。
在做物理降溫時,皮膚因受冷的刺激,可出現血管收縮和肌肉震顫,影響散熱並使機體產熱增加,因此多同時配合葯物降溫。氯丙嗪可擴張周圍血管,減少肌肉震顫,並可達到降溫的目的,一般每次0.5~1mg/kg,加入生理鹽水中1~2h內靜脈注入,但對面色蒼白、肢端濕冷、血壓已明顯下降者不宜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有迅速退熱作用,並可減少中暑合並症的發生。
2、補液:神志清醒的患兒可立即飲用含鹽的冷開水或飲料;重度中暑者應靜脈輸液以迅速恢復正常血容量,保證心腦所需的血流灌注。
3、對症處理:根據病情,給予止驚、升壓、呼吸循環支持等對症治療。
4、中醫療法:原則為清暑益氣,養陰清熱。處方舉例:黨參6g,石斛9g,麥冬9g,黃連3g,淡竹葉6g,荷梗9g,知母6g,甘草6g。如在暑熱症發病後期出現蒼白、消瘦、食少、肢涼、便溏、舌淡苔薄等脾腎不足的癥候,可去知母、麥冬,加黃芪6g、山萸肉6g、熟地6g,益智仁9g。亦可採用溫下清上湯,包括附子、黃連、磁石、補骨脂、菟絲子、覆盆子等。
小兒中暑的體征
1、中暑
凡有接觸高溫環境或有在烈日下曝曬病史的小兒,突起體溫升高、大汗、脫水伴煩躁、嗜睡、肌肉抽動或意識障礙者,均應考慮中暑。體溫升高是中暑的主要特徵之一,體溫越高,持續時間越久,預後越差。
體溫達41℃是一個危險指標,常出現昏迷或抽搐,超高熱若持續數小時不退,存活者可能遺留永久性腦損害;體溫高達42℃時,易繼發中樞性呼吸循環功能衰竭而導致死亡;體內丟失大量氯化鈉還可出現陣發性肢體肌肉痙攣和抽搐;因高熱、脫水、酸中毒、血液濃縮或黏稠度增加可誘發DIC,使病情突然惡化,岩余甚至死亡。
2、暑熱症
暑熱症是一種非常頻發的一種病症,患有暑熱症的小兒有很多,夏季也是暑熱症的高發季節,暑熱症對小兒的健康也有一定的影響。
暑熱症患兒多在盛夏時節發熱,絕大多數病兒發生於周歲前後至2歲間,6個月以下和3歲以上少見。
在38~40℃之間,可為稽留型、弛張型或不規則熱型,持續不退。天氣越熱,體溫越高。發熱期可長達1~3個月,待氣候涼爽時自然下降。武漢兒科醫生曾觀察部分久熱不退的病兒,移居廬山後體溫即降至正常。
患兒雖有汗腺功能障礙,但腎功能正常,因此多尿、尿清而頻繁,尿量雖不如尿崩症那樣多,也可在一晝夜達20餘次,不含蛋白質,尿比重常在1.008以下;由於組織間水分減少,使唾液分泌減少而引起口渴多飲,每天飲量可達3L以上。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小兒平時不太出汗的,那麼,在中暑的時候你會發現他的頭部會有些汗液,這也是一種外在表現,我們的媽媽們要注意了咯。
病初一般情況良好,不顯病容,或偶有消化不良或類似感冒的症狀,但多不嚴重。體檢除咽部稍呈充血外,並無其他陽性體征。高熱時可見驚跳、嗜睡,少見神經系統嚴重症狀。熱度持久不退時則可見食慾減退、蒼白、消瘦無力、煩躁不安,出現慢性病容。除部分病例的淋巴細胞百分數增高外,實驗室檢查結果多在正常范圍內。
兒童中暑的緊急處理方法
1、立即脫離高溫環境
孩子中暑了,應立即脫離高溫的環境,將他們轉移至走廊、樹蔭下、空調房等通風、陰涼的地方,讓他們好好休息,不過要注意的是,降溫方式要溫和,避免驟降。
如不應將中暑的孩子立刻抱進溫度過低的空調房,而是給孩子吹風扇,或者溫度還適宜的空調間內。
2、物理降溫
孩子中暑了,讓他們別再打搏鍵鬧或到處亂跑,而是讓他們平躺仰卧,並保持呼吸道的通暢,並立即解開他們衣扣,脫去或松開衣服。
同時,家長給孩子做物理降溫,可以通過用濕毛巾擦拭孩子的全身給他們降溫,也可以通過冷帕子敷孩子的額頭給他們降溫。
3、葯物祛暑
孩子中暑了,家長可以給他們口服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葯物,還可以在他們的.額部、顳部塗抹清涼油、風油精等葯物。但是家長不要擅自給他們吃退熱葯,或者抗生素等葯物。
4、刮痧
刮痧是中醫特色療法之一,當孩子中暑了,可以給他們嘗試刮痧。
刮痧療法指用光滑的硬物器具或者手指、金屬針具等,在人體表面特定部位反復進行刮、擠、揪、捏、刺等物理刺激。
造成皮膚表面瘀血點、瘀血斑或點狀出血,通過刺激體表脈絡,改善人體氣血流通狀態,從而達到活血祛瘀、調整陰陽、舒筋通絡、清熱消腫、扶正祛邪的作用。不過,家長不懂刮痧療法,別胡亂嘗試,避免傷及孩子。
5、飲食調理
孩子中暑了,在意識清醒的情況下,家長應讓他們多次飲淡鹽水,補充足夠的水分和鹽分。
如果不是很嚴重,或者已經基本恢復時,家長給可以他們煮些綠豆粥、冬瓜湯等食物,或者給他們喝一些鮮果汁、吃些西瓜等水果,但是不要給孩子吃油膩的食物。
6、及時送醫院就診
如果孩子中暑症狀嚴重,出現精神萎靡、煩躁不安、驚厥、昏迷、抽搐等症狀時,應立即送醫院,以免延誤孩子的病情。
中暑怎麼辦
1、立即將寶寶移到通風、陰涼、乾燥的地方:如走廊、樹蔭下或有冷氣的房間休息。
2、讓寶寶仰卧,維持呼吸道的通暢,解開衣扣,脫去或松開衣服,用濕毛巾擦拭全身降溫。如寶寶的衣服已被汗水濕透,應及時給寶寶更換乾衣服,同時打開電扇或開空調,以便盡快散熱,但風不要直接朝寶寶身上吹。
3、在寶寶意識清醒前不要讓其進食或喝水,意識清醒後少量多次飲淡鹽水,補充足夠的水分和鹽分。每次飲水量以不超過300毫升為宜,也可以給寶寶喝一些鮮果汁;還可口服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葯物。
4、不要讓寶寶吃油膩食物。過多食用會增加消化系統的負擔,使大量血液滯留於胃腸,而輸送到大腦的血液相對減少,營養物質也不能被充分吸收。
中暑用葯原則
1、物理降溫、氯丙秦和其他輔助葯為主。
2、有心力衰竭病例應快速洋地黃化。
3、腦水腫病例除降溫外,靜滴20%甘露醇、速尿和糖皮質激素。
4、腎臟損害病例應用速尿無效者,應及早進行腹透或血液透析。
5、選用預防及控制感染的抗生素,並發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時給予相應診治。
炎熱的夏季寶寶極易中暑,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降溫防暑是非常關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