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留守兒童多少歲
擴展閱讀
送同學小禮物送什麼 2025-02-02 09:53:46
k線基礎知識什麼是k線 2025-02-02 09:48:57

留守兒童多少歲

發布時間: 2023-09-13 05:34:51

留守兒童年齡是在多少歲之內

留守兒童的年齡范圍是1-16周歲(即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
留守兒童多由祖輩照顧,父母監護教育角色的缺失,對留守兒童的全面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隔代教育」問題在「留守兒童」群體中最為突出。
據調查顯示,父母外出打工後,與自己的孩子聚少離多,溝通少,遠遠達不到其作為監護人的角色要求,而隔代教育又有諸多不盡如人意處,給這些可憐的孩子留下了一生的遺憾。而且留守兒童由於親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陰影,很大一部分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為孤僻、性格內向,缺乏愛心和交流的主動性,還有的脾氣暴躁、沖動易怒。

② 什麼是留守兒童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留守 兒童 是指父母雙方外出務工或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護能力、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那麼你對留守兒童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關於什麼是留守兒童 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留守兒童的介紹
2012年9月, 教育 部公布義務教育隨遷子女超1260萬,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兒童2200萬。近年來發生的一系列不好的“留守兒童”的事件,讓人們對留守兒童問題心理的剖析深入,使得一部分留守兒童的成長壓力增大。事實上,並非所有留守兒童都像報道的那樣只有不好的一面。堅強樂觀,自信懂事,天真活潑,愛玩愛鬧也是大部分留守兒童真實生活的寫照。
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超高比例

據2000年五普資料顯示,中國農村留守兒童近2000萬人。有專家推算和保守估計,14歲以下的留守兒童至少在4390萬以上。在一些農村勞動力輸出大省,留守兒童在當地兒童總數中所佔比例高達18%-22%。父母雙方都外出流動,兒童不能與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況在全部留守兒童中超過了半數,比例高達56.17%。因人口流動引發的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

為全面了解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特別是留守女童的生存發展現狀及社會保護現狀,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愛小丫基金委託鄭州大學和蘭州大學成立聯合研究小組,自2014年9月至同年12月,對四川、雲南、河南、甘肅、陝西、湖北六個中西部地區農村留守女童的生存發展現狀進行了調研,完成了《中國中西部農村留守女童生存發展 報告 》(2015)。共有6112名農村女童被納入實際分析,其中留守女童的比例為49.346%。

監護不力

據統計,80%以上的留守兒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監護和親友臨時監護,年事已高、 文化 素質較低的祖輩監護人基本沒有能力輔導和監督孩子學習。農村學校受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學理念的局限與制約,針對留守兒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關愛力不從心,學校與家庭之間缺乏溝通。家庭和學校監護不力,導致相當數量的留守兒童產生厭學、逃學、輟學現象。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及初中教育的在學率都低於正常家庭兒童,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的研究顯示,進入初中階段以後,留守兒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歲留守兒童的在校率僅為88%。

缺乏撫慰

據西部某勞務輸出大省在一縣域內的調查顯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幾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兒童與父母通話、通信頻率月均不足1次。由於父母長期外出,留守兒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正常疏導,極大地影響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隱患,導致一部分兒童行為習慣較差,並且極易產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為失控甚至犯罪的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項調查顯示,19.6%的留守兒童覺得自己不如人,11.4%覺得自己受歧視,9.5%有過被遺棄的感覺。北方某省的一項調查顯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兒童所佔比例已高達20%。

疏於照顧

監護責任不落實,監護人缺乏防範意識,兒童防護能力弱,農村留守兒童容易受到意外傷害,甚至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對象。公安部門統計數據顯示,被拐賣兒童群體中,第一位是流動兒童,第二位是留守兒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時得到父母幫助,極易釀成嚴重後果。
留守兒童的解決對策
多層面著手

留守兒童問題是伴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和勞動力轉移產生,並將長時期存在的社會問題,解決好這個問題,關繫到未來人口素質和勞動力的培育,關繫到農村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也關繫到社會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堅持以人為本,認真貫徹中央《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和《關於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精神,就必須從法律、制度層面整體地加以考慮和解決。

(一)、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門應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合理調整學校布局,加大寄宿制中心學校建設,讓留守兒童盡量住在學校。

(二)、建立多種形式的留守兒童的保護網路。比如建立以父母,親屬為主體的家庭監護網路,以基層組織為主體的管理網路,以學校老師為主體的學校幫護網路等,對留守兒童給予對口的幫助。

(三)、調整人口管理制度,逐步取消戶籍差別,並將解決留守兒童問題與城市民工子女入學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實行農民工“市民待遇”,從根本上解決留守兒童問題。

(四)、各級政府特別是教育部門應該給予一定的扶持和幫助,政府應合理分擔留守兒童的教育成本,取消所謂的借讀費和擇校費。

(五)、央視網消息:27日上午,乘車深入位於秦巴山區的國家集中連片貧困地區——陝西省安康市旬陽縣小河鎮金坡村看望貧困戶和農村留守兒童,並與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的父親楊秀峰通電話。

關愛最重要

留守兒童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龐大群體。2008年,天津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學者關穎發表論文稱,根據2008年調查的全國流動人口的規模以及幾個典型城市流浪兒童與流動人口的比例規律,民政 部社會福利司有關官員推算,全國流浪兒童約100萬。留守兒童成新來源,專家稱完善求助制度刻不容緩。

留守兒童,一個令無數人關注的字眼再次牽動人們的神經。初冬時節,網友紛紛發起關愛和幫助流浪兒童的倡議與行動,“中國網事”記者也走進青海省大通縣,去看一看大山裡的孩子,希望此時書聲朗朗、笑容燦爛……青海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唐平說,留守兒童的問題,是家庭問題也是社會問題。讓我們一起來擔當責任、勇於作為,就是為了孩子們的留守童年多一些溫暖,不再荒蕪。

貴州畢節的5名男孩,用弱小的生命再一次讓“留守兒童”這個帶著酸楚的名稱,狠狠地觸碰了我們的內心。事發後,畢節市要求立即對全市范圍內留守兒童進行逐一排查,設立留守兒童專項救助基金,為做好留守兒童工作提供物質保障。專項救助、物質保障雖說是亡羊補牢,但畢竟也能體現對生命的敬畏。然而,對於這些孤獨地像荒草一樣生長的孩子,他們缺乏的,恐怕不單是物質的保障。

父母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鄉村,這實在是一種痛苦和無奈的現實選擇,即便被父母帶入城市的孩子,在森嚴的城鄉壁壘面前,也不得不面對與城市融合的困境。這一問題註定會在一個時期內長期存在。而如何解決好留守流動兒童問題,也不是一個部門、一個機構能夠完成的事情,他們,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努力,他們,渴望一個可以預期的未來。

早晨6點,馬圈裡傳來幾聲咴咴聲,貴州大山裡的天空還蓋著一層朦朧的月色,11歲的熊守會已經摸黑起床准備上學。這個四面環山的苗族村落名叫勞動村,隸屬畢節市東北部的八寨鎮。村裡兩個組,100多戶人家,有66個子女在村裡的泥樹小學讀書,其餘的孩子在鎮上學校念書,來回需要兩個小時。11歲的熊守會只有一件單薄棉襖,手都凍傷了......

2012年12月14日上午7點40分,意外發生,光山縣文殊鄉鄒棚村村民閔擁軍,拎著一把菜刀闖進陳棚村完全小學,砍傷23名學生。據了解,被砍學生多為留守兒童。其中一個12歲的學生陳梅說她不怕疼,就是想媽媽。

③ 留守兒童是什麼意思

家庭是對孩子最大的影響,對於孩子的成長教育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所以大部分的家庭都是願意給孩子最完整的愛,但還是有一些家庭會因為生活的原因不能和孩子一起。有些孩子就成為了留守兒童。那麼留守兒童是什麼意思?

留守兒童是什麼意思

留守兒童是指外出務工連續三個月以上的農民托留在戶籍所在地家鄉,由父、母單方或其他親屬監護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

2013年,全國婦聯根據中國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推算,中國共有6102.55萬農村留守兒童。而2016年多部門聯合開展的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工作統計認為,全國不滿16周歲、父母均外出務工的農村留守兒童數量為902萬人。 [1] 留守兒童的數量從6102萬到902萬有以下原因:其一是留守兒童的年齡截止期限。過去的報告是以不滿18周歲為口徑的統計,而這次的統計口徑卻是不滿16周歲。其二是統計范圍上的差異,舊的報告是以父母一方外出即算留守兒童,而新的統計方式卻是只有父母雙方外出務工,或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護能力的,才算是留守兒童。兩相比較,數字大幅度縮水就不足為奇了。雙親留守兒童:父母雙方都在外地打工,由其他親屬監護。單親留守兒童:父母一方外出打工,另一方離異或死亡或無監護能力,由其他親屬監護的兒童。

留守兒童國家有哪些補助

據新華社電 貴州省畢節市委、市政府日前決定設立留守兒童關愛基金,市、縣(區)財政每年拿出經費約6000萬元用於保障留守兒童的學習和生活。

2016年2月國務院公布了《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提出從家庭監護、政府責任、教育任務、群團組織、財政投入五個維度著手,建立完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各地方也有不同的政策推出,現在也有一些組織在關愛留守兒童。是依法強化家庭監護主體責任,對外出務工父母履行監護職責提出具體要求,明確加強家庭監護監督指導的具體措施,要求不得讓不滿十六周歲的兒童脫離監護單獨居住生活。

是落實縣、鄉鎮人民政府和村(居)民委員會職責,明確縣級人民政府統籌協調和督促檢查責任,要求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和村(居)民委員會及時掌握農村留守兒童基本情況,加強對家庭監護的監督、指導,確保農村留守兒童得到妥善照料。

是加大教育部門和學校關愛保護力度,明確教育部門、中小學校在農村留守兒童學習教育、心理健康、生活照顧、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職責任務。

是要求各級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關工委等群團組織發揮優勢,積極為農村留守兒童及其家庭提供關愛服務。

④ 留守兒童是指哪些人

在一次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知識講座開始之前,一位熱心人就迫不及待地打聽,留守兒童的含義是什麼?它指代的范圍有哪些?這個范圍有多寬多大?
的確,留守兒童是近年來人們使用頻率很高、經常出現在報刊、電視網路、生活方方面面的各個場合的一個詞語;也不難發現,這也是來自社會各界的熱心人們迫切希望准確把握的一個詞語。
那麼,什麼是留守兒童呢?我們認為可以這樣理解:留守兒童是指農村流動人口(其中80%左右是農民工)在戶籍地以外謀生時,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戶籍地而產生的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具體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未跟隨父母外出並留守在農村的、年齡在14、15歲以下的少年兒童。
留守兒童產生的背景,也可以這樣理解:目前,中國正經歷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和遷移的城市化過程,大量農民離開農村,湧入城市。農村家庭正經受著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變革,新的情況、新的問題不斷出現。從留守兒童產生的直接的具體原因來說,就是: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各項建設的開展,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進入城市,其中許多人因經濟、環境、住房、入學等原因無法將子女帶在身邊,由此引發把孩子留在戶籍地而成為留守兒童的問題。留守兒童問題是伴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和勞動力轉移產生,並將長時期存在的社會問題。從此也可以看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歷史任務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逐步完成的。因此,對農村家庭關系的深入研究、對留守兒童問題的妥善解決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至於留守兒童的人數,也是熱心的人們所迫切希望了解的。2007年5月15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全國婦聯等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我國有1.2億農民常年在城市務工經商,產生了逾2000萬留守兒童,其中14歲及以下約佔86.5%。目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的人數隨著農村勞動力外出人數的增長,呈繼續增長的趨勢。在一些農村勞動力輸出大省,留守兒童在當地兒童總數中所佔比例已高達18%~22%。

⑤ 留守兒童主要指多少歲以下

留守兒童的年齡范圍是1-16歲(即18歲以下)。

1、留守兒童的定義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的孩子們。他們一般與自己的父親或母親中的一人,或者與上輩親人,甚至父母親的其他親戚、朋友一起生活。留守兒童問題是近年來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

2、容易違紀,叛逆心理苗頭出現

在農村學校違紀學生中,「留守學生」占絕大多數,低年級及學前兒童一般表現為逃學、遲到;不完成作業;小偷小摸;不誠實,經常說謊;高年級「留守兒童」開始出現叛逆心理,攻擊意識很強,與老師頂撞,不服從管教,更有甚者還盲目沖動、打架斗毆。

2、普遍厭學,自卑心理十分嚴重

大多數「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較差、對學習沒有興趣、不願參加活動、自卑心理嚴重、生活無聊而空虛。小學低年級「留守兒童」中,膽小怕事、課堂不敢回答問題的佔75℅以上;高年級「留守兒童」中,由於對學習失去信心,開始沉迷於網路游戲之中。

3、缺乏溝通,性格內向孤僻

由於缺乏父母親情的滋潤,許多留守孩子長期處於自我封閉的狀態,「代管監護人」的缺位溝通使他們長期看電視,並模仿局中人,自言自語或與小狗小貓說話。長期的自我封閉,導致一些「留守兒童」出現了人際交往敏感,口頭交際能力減弱;長期的自我封閉,導致部分留守兒童的性格內向孤僻冷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