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5歲兒童坐高怎麼測量
擴展閱讀
送同學小禮物送什麼 2025-02-02 09:53:46
k線基礎知識什麼是k線 2025-02-02 09:48:57

5歲兒童坐高怎麼測量

發布時間: 2023-09-08 09:24:54

1. 如何准確測量孩子的身高

一天內身高的變化是晨起最高、睡前最低,這是因為一天的活動和體重的壓迫使椎 間盤變薄、足弓變淺、脊柱彎曲度增加的緣故,一般早上要比晚上高 1 ~ 2 厘米。 量身高需要注意: 同一時間(固定時間)、同一地點、同一測量工具、同一人測量,採用精確的測量 技術和測量工具可以最大限度的控制誤差,比如每月1號的晚上在門廳的牆上用三角尺 或書本由孩子母親測量。 三歲以下兒童一般測量卧位身長:用標準的量床或攜帶式量板,嬰幼兒脫去鞋、襪、 帽和外套,仰卧於量床底板中線上,一人用手左右固定嬰幼兒頭部,使頭頂緊密接觸頭板。另一人站在嬰幼兒右側,左手握住兩膝,使兩下肢並攏緊貼量床,右手移動足板使其緊 貼雙腳足跟,讀足板處所示數字。 三歲以上兒童可根據以下步驟在 家准確測量身高:(1)貼身高尺時離地距 離參考身高尺說明。(2)將在醫院等身高管 理機構專業測量的數據,標 記在身高尺上。 (3) 測 量 前, 示 意 孩 子 松 掉 辮 子( 頭 發 的 厚度會影響身高測量准確 度),脫掉鞋子。 (4)讓孩子站到身高 測量尺前,腳後跟靠尺,腳跟 並攏,腳尖打開 45 度。 (5)家長可以用手輕輕 碰觸下頜,上下左右調整頭部 位置,站在孩子的正前方,調 5. 如何准確測量孩子的身高? 10 三歲以上兒童可根據以下步驟在 (1)貼身高尺時離地距 (2)將在醫院等身高管 理機構專業測量的數據,標 (4)讓孩子站到身高 測量尺前,腳後跟靠尺,腳跟 (5)家長可以用手輕輕 碰觸下頜,上下左右調整頭部 位置,站在孩子的正前方,調整眼角與耳朵上緣在同一水平線上。 (6)用書本(或其他工具)的直角,靠牆直角滑下至頭頂(橫向放置書本 是不正確的,容易因書本彎曲造成測量誤差)。 (7)在測量尺上標記數據,確保同一測量尺,同一測量人,標記身高及測 量年月日,下個月再進行對比。 很多家長都認為量身高很簡單,用尺子量一下就可以了,其實科學測量身 高是很重要的:因為孩子生長發育過程是有規律的,家長通過准確測量孩子身高, 記錄孩子的生長速率,才能隨時監測孩子的生長發育狀況。

2. 兒童身高計算方法

孩子的身高與遺傳及環境因素影響均有關。父母個子高,孩子自然也會高,環境因素主要是飲食,運動,睡眠,有無基礎代謝病等。寶寶出生時應該是在50公分左右,在一歲時應該長到75公分左右,兩歲到12歲的孩子的孩子計算公式是年齡乘七加75公分。在第一年生長的最快,大約是長25公分,以後每年的增長速度不能少於5公分,到青春期的時候,男孩子可以再長高到25到30公分鍾左右,女孩子可以再長到25公分左右,如果兩歲以後,每年的身高低於5公分,那就稱為生長速度減少,可以查一下生長激素,必要時做一個骨齡測試,看看孩子的骨骺線是否癒合,如果沒有癒合還可以長個。

3. 幼兒園幼兒測量身高

幼兒園幼兒測量身高,可以使用專業的量具測量,這樣的結果更准確。但是不建議頻繁測量,很可能會造成孩子心理陰影。

下面我們來看看家長怎麼給孩子測量身高:

測量身高

3歲及以下兒童可以平躺在床上測量身長,3歲以上兒童站立測量身高。

家長朋友在家裡給孩子量身高的話可以在牆上固定一個立尺或軟尺,或張貼一張帶標准身高尺的貼畫。

給孩子脫掉厚外套,拆掉發辮,脫掉鞋子;讓孩子站在身高尺/或者牆根前,呈立正姿勢,兩眼視線向前,下巴微收,胸部稍挺起,腹部微後收,兩臂自然下垂。

家長用邊緣齊整的厚書本、硬紙盒或者其他帶直角的工具,從孩子的頭頂上方沿著牆壁向下滑,一直到貼近頭顱,以此方式反復測量幾次,直到出現兩次相同的數據為止,讀取該數據,並在測量尺上標記下具體日期、時間、測量人、身高數據。

准確給孩子測量身高要注意「四同」:

相同的測量工具

因為每一個測量工具都不盡相同,兩把測量尺或測量工具之間會有一些差別,因此,監測孩子的身高(身長)時最好用同一測具進行。

相同的時間

人的身高不是恆定的,因為脊椎受到人體自身重力的作用,一天中早上剛起床時最高,晚上臨睡前最矮,下午測量可能會比上午矮1-2厘米。所以,在測量時一定要用同一個時間測量得出的身高做對比,這樣才有參考性。

相同的站立方法

對於2歲及2歲多一點的孩子我都建議卧位和立位都測量並詳細註明。卧位身長有助於和既往的身長結果相比較以了解孩子的生長速度;立位身高便於以後的生長監測,利於制定下一步的干預方案。

同一測量者測量

不同的人,尺卡在頭部的松緊度會有差別,因此,建議同一個人給孩子測量身高。

還要注意「兩不要」

不要測量一次就讀數

在每次測量時應至少測量三次,直到出現兩次相同的數據為止。

不要過於頻繁測量

一般一個月測量一次即可,否則容易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心理壓力過大,不利於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