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歲3個月男寶寶總喜歡哭鬧,打人抓人咬人為什麼
孩子感覺到憤怒時尋求一種方法來解決問題,父母的教育方式會成為他的榜樣,所以讓孩子不要打人,家長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 家長要讓孩子用合理的方式發泄自己的憤怒,當孩子打人時要及時制止並安慰受傷害的人,對孩子冷處理,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方式不能獲得關注,慢慢淡化他的這種行為。另外,在孩子情緒平靜時教孩子,如何在憤怒時用語言表達抒發情緒,以化解心理壓力。
2. 今天中午兩歲寶寶睡醒就哭咬人怎麼回事
寶寶哭鬧是有很多可能的原因的,媽媽要找對寶寶哭的原因再對症下葯。 寶寶哭鬧的原因: 1、缺微量元素,血鈣降低引起大腦及植物性神經興奮性增設導致寶寶晚上睡不安穩,需要補充鈣和維生素D,如果缺鈣,寶寶的鹵門就閉合得不好;如果缺鋅,一般嘴角都會潰爛。 2、太熱、太冷 3、太乾燥,有鼻屎 4、睡眠前玩得太興奮,按時睡覺:在寶寶入睡前0.5~1小時,應讓寶寶安靜下來,睡前不要玩得太興奮,更不要過分逗弄寶寶。免得寶寶因過於興奮、緊張而難以入睡。不看刺激性的電視節目,不講緊張可怕的故事,也不玩新玩具。要給寶寶創造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室溫適宜、安靜,光線較暗。蓋的東西要輕、軟、乾燥。睡前應先讓寶寶排尿。 5、注意肛門外有無蟯蟲。 6、很多媽媽看到寶寶晚上哭醒會以為孩子餓了,然後就給孩子餵奶,其實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這樣做反而會造成孩子有晚上睡醒了要吃奶的習慣。 7、積食、消化不良,上火或者晚上吃的太飽也會導致睡眠不安。建議喂粥、面等固體食物應在臨睡前至少兩三小時喂,睡前再喝一點奶。 8、母乳寶寶的戀奶。(這個很多母乳寶寶都存在的情況) 9、晚上一定要餵奶的話,要注意: 盡量保持安靜的環境。當晚上餵奶或換尿布時,不要讓孩子醒透(最好處於半睡眠狀態)。這樣,當喂完奶會換完尿布後,會容易入睡。 逐漸減少餵奶的次數,不要讓孩子產生夜間吃奶的習慣。 10、如果寶寶因為夜裡想尿尿就醒,本人覺得應該給他用尿不濕,這樣不至於因為把尿影響寶寶睡覺。如果有用尿不濕的話,一定是尿不濕包得太緊。 1 1、發現孩子有睡意時,及時放到嬰兒床里。最好是讓孩子自己入睡,如果你每次都抱著或搖著他入睡。那麼每當晚上醒來時,他就會讓你抱起來或搖著他才能入睡。 1 2、不要讓嬰兒含著奶嘴入睡,奶嘴是讓孩子吸奶用的,不是睡覺用的,若干孩子含著奶嘴睡著了,在放到床上前,請輕輕將奶嘴抽出。 1 3、寶寶哭鬧,不要及時做出反應,等待幾分鍾,因為多數小孩夜間醒來幾分鍾後又會自然入睡。如果不停地哭鬧,父母應過去安慰一下,但不要亮燈,也不應逗孩子玩、抱起來或搖晃他。如果越哭越甚,等兩分鍾再檢查一遍,並考慮是否餓了,尿了,有沒有發燒等病兆等。 如果寶寶沒有其他不適的原因,夜裡常醒的原因很大一部份是習慣了,如果他每次醒來你都立刻抱他或給他喂東西的話,就會形成惡性循環。建議寶寶夜裡醒來時(應該都是迷迷糊糊的),不要立刻抱他,更不要逗他,應該立刻拍拍他,安撫著想辦法讓他睡去。一般如果處在迷糊狀態的寶寶都會慢慢睡去。 大了,有時候夜裡也醒,還哼哼唧唧的。一開始老要去抱他,然後他就完全醒了,要好久才重新入睡。後來想是不是做夢呢,於是就在旁邊看著他,不去驚擾他,果然,一會兒,沒聲了,繼續睡了。 1 4、被子或者睡覺姿勢不舒服。
3. 小孩子經常咬人是怎麼回事
從生理上分析
,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
另一個原因是
,兒童在長牙的時候,牙會發癢的,所以小孩一般在出牙時喜歡咬東西。再者,
從心理上分析
第二是因為孩子不懂得分享,當他的玩具或食物被別的小朋友搶去的時候,會用咬的方式來襲擊他人。
第三
,孩子咬人有時候也是他表達自己情感的一種方式,比如有的寶寶專門咬媽媽,因為他愛媽媽,所以就以這樣的方式來表達他對媽媽的這種特殊感情。
第四
,有的小孩會通過咬人這樣的行為來吸引別人的注意,尤其是在托幼園所,孩子咬了孩子以後,被咬的就要哭,老師就會出面干涉,而咬人的孩子一方面見別人哭心理會產生某種快感,另一方面見老師反應過激,也會覺得好玩,所以還會繼續咬別的小孩,甚至連老師也咬,久而久之,有的寶寶可能還會把這當成一種游戲,並樂此不疲。
在找准了原因之後,下一步就要對症下葯
,針對不同的情況採取不同的對策:
如果孩子咬人純粹是一種無意識探索性的行為,可以淡化處理,但最好也做出必要的反應,例如,在其咬人的時候,要裝出較痛苦的樣子,並明確告訴她你不喜歡這樣,使其明白咬人是非常不好的事情,父母是不喜歡的,其他的人也會不喜歡,只有改掉這樣的行為才是好孩子。
如果孩子咬人是因為長牙,牙齒發癢,可以買個磨牙器給她,再買點磨牙餅干或者糖果給她吃吃,當然同時也還得要告訴她不能隨便咬人。
如果是因為想要的東西得不到而情急咬人,就要教導孩子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或者用新的興奮點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即正確使用行為療法,而不要過分指責,因為任何指責只能強化錯誤,效果適得其反。
如果孩子是因爭奪玩具或食物而咬人,就要教育孩子懂得分享,要經常創造機會讓孩子體驗好東西大家一起分享的快樂。
如果孩子是用抓人咬人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特殊情感,建議每次他抓人咬人的時候都要抓住他的小手,嚴肅地告訴他:「你這樣會把媽媽抓痛,會把媽媽抓破,來,抱抱媽媽,親親媽媽……」堅持這樣灌輸,他就會明白以什麼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千萬別打他,如果你打他,他會認為這種打人的方式是正常的,可以被接納的,並且他會迷戀你這種過激的反應,經常通過這種行為來吸引你的注意。
如果孩子經常通過咬人這種行為來吸引大人的注意和引起小朋友哭,並且形成習慣的話,那就屬於非常嚴重的攻擊性行為了。雷雷小朋友,就屬於這種情況。針對這樣的情況,首先可以用說服教育的方法,告訴他咬人是不對的,咬人的行為是誰都不喜歡的,讓他記住今後再也不能咬別人了;如果這種溫和的說服教育方式無效,就要用譴責的方式了,要在口頭上強烈指責咬人的行為,並引導他向被咬的人道歉;如果譴責還是無效,就要適當採取懲罰了。
懲罰的方法有:1、取消獎勵
。在上次咬人行為發生後,與孩子約定,如果下次再咬,就取消他應得的獎品,例如小貼花、善行樹葉,甚至點心水果等等,如果是托幼園所運用此方法,最好與家庭配合一致。2、孤立隔離
。當咬人行為頻繁出現的時候,可以把孩子關在房間里,讓他「閉門思過」,取消他獲得注意的機會,讓他體驗被冷落和孤獨的滋味,具體運用的時候,要注意用輕柔的語氣,但態度要堅決。3、有益體罰
。體罰本是我們嚴厲禁止的一種教育行為,但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我們也可以適當運用一下,但我們在選擇體罰方式的時候,會充分考慮體罰行為本身是否能對孩子的身心發展起到一定的積極意義。例如,捏脊,就是一種不錯的辦法。對傳統中醫療法——「推拿按摩」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捏脊是一種古老而實用的推拿療法。在治療小兒食積、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方面的療效尤為突出,運用這種方法,一可以讓孩子產生膚覺上的痛感,從而達到懲罰教育的目的,二又可以預防或者治療疾病,可謂一舉兩得,有益無害,大家不妨一試。只不過在具體運用的時候,要注意幾個要求就是了:第一,把握時機,立即執行,不能事情過了很久才開始。第二,不能用羞辱的態度執行懲罰,更不要做人身攻擊,以尊重孩子為前提,才不會造成他日後的叛逆性格;第三,執行態度要嚴肅而不輕快,不用開玩笑的方式教訓孩子,以免他以為你不是在糾正他。第四,氣氛要莊重而不苛刻,所處情境要讓孩子察覺自己犯錯。
1.狀況發生後,第一時間用香皂和清水仔細地給寶寶清洗傷口,因為人為的咬傷要比動物咬傷更容易感染。如果傷口不是很嚴重,按照醫囑,一天擦兩次抗生素葯膏即可。如果傷口處很容易弄臟,最好用綳帶把包紮好。
2.如果傷口看起來很嚴重——破皮或者流血——要馬上用一塊干凈的布敷在傷口上,用手指壓一壓。
如果血止住了,再給傷口貼上創可貼,然後送到醫院,看是否需要縫合或者抗生素注射,如果按壓不能止血,要立刻採取急救措施。
3.不管傷口是否嚴重,都要到醫院進行咨詢,因為人為咬傷的感染幾率非常高。10個被咬傷的人中就會有一個感染。醫生會立刻對臉部、手部等處的咬傷進行檢查,因為這些部位非常容易感染。
如何避免孩子出現咬人的行為呢?第一,建立起親密融洽的師生、生生、親子關系,讓孩子沐浴在愛的氛圍中,感受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愛的溫情。第二,結合具體情境,引用並解析《弟子規》中的相關句子,如「兄道友,弟道恭」,「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借人物,及時還,人借物,有勿慳。」等等,讓孩子懂得朋友間相互關愛謙讓的道理。第三,不要給孩子放暴力的電視和動畫片,例如《奧特曼》等,也不好給孩子講有暴力行為的故事,例如《狼來了》等;第四,平時要注意細心觀察,弄清楚孩子需要什麼,滿足他合理的要求,並讓孩子獲得充分的休息,保持良好的情緒,尤其是在托幼園里,老師一定要密切關注孩子之間發生的爭執與矛盾,發現苗頭,立即制止,從而防範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