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兒童畫的評價與分析
如何欣賞和評價幼兒繪畫,無論對成人或是孩子都應該加以重視。對於家長來講,要評價、欣賞幼兒繪畫首先應該了解、理解幼兒的各個方面的特點。不要用成人畫的審美觀來要求幼兒畫,以成人畫的標准評價幼兒畫,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來看待幼兒畫。成人的態度和評價對孩子會有相當的影響。如果評價不好,可能會打擊、挫傷幼兒繪畫的積極性。幼兒怎樣才能更好地判定幼兒繪畫作品的差別呢?下面我們可以從這幾方面來看看。
方法/步驟
1/8 分步閱讀
一、是否真實地反映了幼兒的生活經驗
幼兒也有自己的生活經驗。很多幼兒繪畫的內容空泛,形象概念,構思和表現內容雷同。比如:畫「和平」就一定要畫和平鴿或者各國小朋友手拉手站在地球上;畫 「愛祖國」就一定要畫天安門等等。繪畫中表現的內容應該體現出自己對生活的認識和感受,體現出幼兒自己的態度。不能只注重技法、技巧的學習而忽略觀察、感受生活的這一重要環節。
2/8
二、能否較好地表達和抒發幼兒的情感
幼兒繪畫情感表現的培養也是情感教育的一種有效途徑。幼兒畫是孩子自我思想表現的一種方式,內涵著他們情感的變化,反映著他的經驗和感受,體現著他與周圍事物的情感關系。
3/8
三、是否較好地表現了作品的美感效果
幼兒畫出的線條、色彩、形象等繪畫構成因素有著自己的特點。對於繪畫的效果也有著自己的審美態度。不同的幼兒畫,畫面的形式語言是否統一,是否表現獨特的視覺效果。可以通過繪畫表現出來的審美規律來看看不同作品的差異。比如:色彩的構成、韻律、節奏等。
4/8
四、作品是否有明確的主題或情節
很多的幼兒畫表現的內容是有一定的主題和情節的。幼兒在作畫的時候身心很投入,不斷地去描繪自己的內心世界,繪畫成為幼兒心靈的一面鏡子。這樣的繪畫作品在製作過程中能使幼兒在心理、情感、智力等多方面得到鍛煉。有主題或情節,就需要有較強的想像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對生活的感受力。是有較高的創作水平的一種表現
5/8
六、作品表現與幼兒年齡是否和諧
在眾多幼兒繪畫作品中,不同年齡的幼兒,繪畫表現也不同。並不是很小的孩子能畫出成人所畫的形象就是水平高。因為繪畫水平的高低標准並不完全是看誰臨摹的像。作品的表現應該是與幼兒的年齡相適應的,和諧成長有利於幼兒繪畫水平的提高和發展。幼兒的繪畫水平的提高也不止是繪畫技巧的提高。其它方面的整體能力沒有提高,技巧的學習也是會受到限制,特別是創作水平是難以提高的。從幼兒繪畫中可以體察到幼兒的洞察力、想像力、概括能力、歸納能力、分析能力等等能力的強弱。幼兒繪畫的發展就是自身的整體發展。
6/8
六、能表現出對生活的觀察感受,是否有獨到的發現 觀察力訓練是也是重要的一部分,是繪畫學習的第一環節。
幼兒在繪畫學習過程中應該不斷地培養觀察能力。有了敏銳的觀察力才能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形象和事物。在繪畫作品中看看是否能夠表現出自己的感受。是否表現出別人沒有發現的東西,表現出別人沒有表現過的內容。
7/8
七、作品是否有個性特點,表現出一定創造力
幼兒的繪畫作品應該有自己的特點,用自己獨特的繪畫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是不是獨立思考來完成作品,是否表現出新的創意。從點點滴滴做起,培養創造、創新能力。開發智力的角度出發,創造力的體現也是評價幼兒繪畫的一個重要方面。
8/8
八、看看是否有豐富的想像力
繪畫學習是幼兒素質培養的一種有效的手段,可以有效地促進幼兒的智力發育。其中,想像力的培養又是幼兒繪畫學習中的重要方面,是創造型人才必備的能力。在繪畫過程中幼兒可以通過這種活動鍛煉和發揮自己的想像力
B. 家長應如何欣賞孩子的繪畫作品
1別只看像不像,要看作品有沒有童趣。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體會到,孩子的畫不僅僅是看,還要去聽孩子講的他畫的是什麼,在做什麼事情,成人在看孩子的畫時有一個最大的偏見,就是看孩子畫的不像就覺得孩子畫的不好,或者指責孩子畫的亂七八糟,這也是我們大多數家長最容易犯的錯誤。
畫的像很寫實只是藝術形式的一部分而已,並不是繪畫的全部,兒童畫最顯著的特徵就是稚拙的童趣。
孩子的畫不合乎比例,透視,卻合乎表達的需要,天真無邪,歪歪扭扭,粗粗細細,曲曲直直,這正是任何成人作品無法比擬,無法替代的,也正是兒童畫特有的美感。
如果我們過早的要求孩子模仿成人繪畫,過分注重繪畫的技巧,不能體現兒童的稚趣,這樣的畫也不算好的兒童畫。
所以這也是我們為什麼不提倡孩子教孩子畫簡筆畫,讓該塗填色畫的原因,這樣會讓孩子失去對繪畫的熱情。
2別只看模仿能力,要看作品是否能表現兒童親身的生活經驗和情感。
模仿能力是孩子的一種不斷增長的學習能力,成人也是一樣的,我們也不斷的在模仿中學習,但模仿不是唯一的學習方法,我們要在模仿中找到自己的獨特點。
在上藝術課時,孩子們看到老師為小朋友量身定做的美麗的范畫欣賞,大多數孩子都會產生審美愉悅,調動出畫畫的慾望,尤其在開始階段,模仿在所難免,如果孩子只是在不斷的模仿,沒有加入自己的想法,這樣的畫不算是好的兒童畫,好的老師會在適應時引導孩子們大膽去想去說去做,通過畫畫來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每個孩子對生活都有自己的情感,有獨特的表達方式,所以孩子畫的畫也沒有必要去比較,他們作品是獨一
C. 對兒童畫我們怎樣欣賞
當你進入兒童畫的世界裡,你會被一幅幅充滿稚拙、天真無邪、構思獨特、造型誇張、色彩斑斕的作品所吸引,這些作品體現了孩子對世間事物的認識和理解,流露了兒童純真的思想感情。探究一下如何欣賞(或評價)這些作品很有必要。這里,我歸納以下幾點,以供參考。 一、要看作品有沒有童心、童趣。 成人在看兒童畫的時候,最大的偏見就是認為兒童畫畫得不像,而且亂七八糟。其實,成人的這種停留於表象的觀點和觀念並不適合於兒童,寫實只是其中的一種藝術形式而已,稚拙才是兒童畫最顯著的特徵,天真無邪,歪歪扭扭,粗粗細細,曲曲直直,是任何成人作品無法比擬、無法替代的。要求兒童過早模仿成人繪畫,只注意繪畫的技巧,不能體現兒童的稚趣,這樣的畫不算好的兒童畫。 二、要看作品是否能體現出兒童的生活經驗和情感。 作品終究是兒童畫的,兒童有具體的經歷和感受,才有可能避免閉門造車、憑空想像,再現濃郁的生活情趣。有一幅水墨畫叫做《它們多想媽媽呀!》,畫面很簡單:一片芭焦葉,一個盛著小蝌蚪的玻璃缸,旁邊放著一個小網兜。這幅畫看似簡單,但卻體現了小作者對小生命的不幸的同情和憐憫,是孩子對媽媽深深的愛的情感的自然流露。想像畫也離不開現實生活這個基礎。有一幅獲全國兒童畫比賽金獎的作品《我的夢》,表達的是作者到星際間旅行的美好願望,這與作者平時在電視上看過的宇宙飛船探索太空的情景是緊密聯系的。三、要看作品是否有新意(或獨到之處)。 藝術大師羅丹曾經說過:生活中並非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好的作品往往很美,很有新意。有一幅兒童畫取名《建築家》,描繪的是一大群螞蟻用它們的智慧和力量建造美好家園的情景,螞蟻中有搬運的,有砌石頭的,有指揮的,有站崗放哨的,樓房中又分會議廳、主人房、儲物室,小作者可謂觀察入微,獨具匠心。平時,幼兒園的作品多畫飛機、汽車、大紅花、小白兔之類,能否從《建築家》這幅畫中,在選材、構思上得到一些啟發而有所突破呢? 四、要看技法是否較熟練地掌握。 兒童畫的類別多種多樣,常見的有蠟筆畫、水粉畫、水墨畫、線描畫、卡通畫等,熟練地運用這些畫種的工具、材料和技法,能較完美地表現對象並充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使作品的檔次得到提升。
D. 如何正確評價幼兒的繪畫
正確評價幼兒的繪畫,絕不能用成人世界的規則和標准去判斷,兒童繪畫有其獨立的一套欣賞方法。
一、作品是否真實地反映了兒童的生活和情感經驗。
1、看待兒童繪畫要結合兒童具體的生活經歷和情感經驗,很多兒童繪畫的內容單一,畫畫內容呆板程式化,構思和表現內容悔殲嫌枯燥乏味,且大多雷同。
2、這時候就應該注意,豐富孩子的生活經歷,引導孩子多觀察生活,畫自己身邊的事物,幫助孩子養成觀察生活的好習慣,充實繪畫題材,豐富繪畫內容。
三、兒碧手童繪畫的技法是否運用正確。
兒童繪畫的類別種類繁多,繪畫作品的構成元素也是多種多樣,作畫材料、技法、技巧學習是完後一幅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創作不同的繪畫內容要應用不同的繪畫技法和技巧、選擇應用不同的繪畫材料,只有將這些元素有機的結合運用,才能取得較好的繪畫效果。
四、是否呈現出了兒童繪畫的美感效果。
兒童在不同的年齡段,畫出的線條、色彩、形象等呈現出不同的階段性狀態,兒童在繪畫的過程中,融入了自己的審美態度,具有鮮明個人特點。
E. 如何欣賞,評價兒童畫
對幼兒繪畫作品欣賞、評價,對於教師來講是對幼兒繪畫作品進行分析講解和提出看法的一種美術教學方法,它既是對本次作業的總結,又是對下次作業的指導。因為幼兒繪畫教學是以「促進幼兒身心發展」為目的,決定了我們對幼兒作品的評價標准必須建立在幼兒創作意圖和繪畫心理的基礎上,只要是幼兒能夠解釋作品都應給予肯定,凡是能夠體現出幼兒的創作思想、純真天性、大膽手筆、積極情感的作品,即使其中只有一個細小的閃光點,就可以認為是好作品而給予贊賞。對於家長來講,要評價、欣賞兒童繪畫首先應該了解、理解兒童的各個方面的特點。不要用成人畫的審美觀來要求兒童畫,以成人畫的標准評價兒童畫,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來看待兒童畫。成人的態度和評價對孩子會有相當的影響。如果評價不好,可能會打擊、挫傷兒童繪畫的積極性。怎樣才能更好地判定兒童繪畫作品的差別呢?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評價、欣賞繪畫作品的:
一、評價幼兒作品的標准
現在大多數家長、老師都把模仿作為評價幼兒美術作品的標准。「像真的」就是優秀作品;「不像」就認為是水平不高,這些都阻礙了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抑制了幼兒的積極性,創造性。所以,評價幼兒作品首先應當從理解幼兒的角度出發,借孩子的眼睛,借孩子的一顆童心去看作品,不應用「像」與「不像」、「對」與「錯」成為評價幼兒作品的標准,更不應用專業眼光或教師主觀的眼光去評價這些特殊的作品。評價是一種導向,肯定幼兒作品,有利於樹立孩子的成就感,從而激發他們再創作的信心。
二、成人要有愛心和細心
成人評價時要有愛心和細心,應該經常用鼓勵的話語:「你畫的真不錯」「真好」來肯定幼兒的成果。曾經有一次,我教幼兒畫太陽時,有個孩子畫了一個綠太陽,我一見就想說:「世上哪有綠色的太陽?」可又一想,還是聽聽孩子的話。他說:「我的媽媽天天在地里幹活,讓火辣辣的太陽都曬黑了,而且滿頭大汗,我就想讓太陽變成綠色的,給媽媽一片綠蔭,媽媽就不會熱了。」多美好的願望呀!多大膽的想力呀!如果老師不分清紅皂白地去說:「哪能有綠色的太陽?」那麼結果就是幼兒失去了想像的翅膀,失去了創造的空間,所以適應的鼓勵是培養幼兒自信心、增強想像力的重要方式。
三、是否真實地反映了兒童的生活經驗
我們兒童也有自己的生活經驗。很多兒童繪畫的內容空泛,形象概念,構思和表現內容雷同。比如:畫「六一節」就一定要畫歌舞表演,畫「祖國」就一定要畫五星紅旗等等。繪畫中表現的內容應該體現出自己對生活的認識和感受,體現出兒童自己的態度。不能只注重技法、技巧的學習而忽略觀察、感受生活的這一重要環節。應該提示兒童描繪具體的生活,畫自己熟知的事物,表達內心的情感。逐漸養成觀察生活的好習慣,使自己的繪畫內容更加充實、飽滿。
四、作品是否有「童趣」
評價幼兒繪畫應著眼於「童趣」。老師對幼兒繪畫作品的評價,可以用富有童趣的獎品來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提高幼兒的繪畫技能。在教學中,我常常用一些富有童趣的印章或顏色鮮艷的剪紙作為獎品,不同的獎品代表不同的繪畫水平,讓幼兒自選。如布局飽滿、色彩鮮艷、想像力豐富的作品,就可以讓幼兒選擇最喜歡的一種獎品。
五、要給幼兒創設互評與自評作品的機會
幼兒互評美術作品是一個提高幼兒審美能力、集思廣益的過程,要讓幼兒人人參與,積極地發表看法。每一次畫完可把全班幼兒的作品一張一張貼出來,讓幼兒互相審視、交流,同時還可以讓孩子們向大家介紹自己是怎樣想和怎樣畫的。有的孩子就會像講故事一樣述說自己有趣的構思,這時教師不要給幼兒的作品打分,不要對任何幼兒的作品下結論,避免造成幼兒的恐懼心理。
孩子們經過審視、互相觀察,他們心裡明白,誰的顏色搭配的好,誰的畫構思有主次,誰的畫想的新鮮有趣,自己的畫有哪些不足……通過大家品評,幼兒的自信、自強、自愛逐步增長,他們的創造性會更強,畫面更有動力。
同時,幼兒在這個過程中的任何一個有價值的想法,都是他們進行再創造的靈感之源。幼兒對作品的評價即使很稚嫩、很不專業,但只要能找到自己的不足,發現其閃光點,表達出他們自己的真實感受就足夠了。
兒童繪畫讓我們發現另一個美妙的世界。我們應該始終以欣賞的目光注視著孩子,用積極的態度激勵孩子。在評價幼兒繪畫作品時,要尊重幼兒繪畫特點,善於對不同幼兒的繪畫作品給予恰當的評價,不輕視和忽略任何一位孩子的作品,准確找出其中優點和成功之處,引導幼兒的繪畫表現逐漸走向完美。
F. 如何欣賞兒童繪畫作品
一、兒童喜歡畫畫,這是出自兒童自身生理需要而產生的一種心理需要。我們從事兒童美術教育,必須研究兒童繪畫的心理與特點,否則,就不能正確地評價兒童畫,也就難以輔導兒童繪畫。小學階段應按兒童的年齡分為三個時期來研究:圖式期6-8歲、寫實傾向期9-11歲、寫實期12歲以後(相對而言,有的會提前或退後)。美術教師應根據兒童不同時期繪畫的心理與特點,培養他們的興趣,才能提高他們的繪畫水平。
二、6、7歲兒童處於幼兒期向兒童期轉變的階段,大腦的發育已達成年人的90%,但在心理方面卻仍保留著幼兒期的狀態,想像力十分發達。他們把畫畫看成是一種游戲常把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東西混淆在一起。一過7歲,幼兒的這種特徵就逐漸減少或削弱,漸漸能客觀地、實事求是地認識客觀世界,在想像的同時,能按照自己所熟悉的那樣去畫。隨著他們參加社會活動增多和知識面的不斷擴大,繪畫創作達到高潮,進入兒童繪畫創作的黃金時代。他們依靠直覺,加上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和想像,根據頭腦中對物象特徵形成的概念,憑自己的記憶表達心緒和意象,造型的模式是這一階段兒童畫的一般特徵,故稱之為圖式期。這個時期,特別要求教師和家長千萬不能以成人的眼光來評價兒童畫作品,也不能讓兒童一味地去模仿成人的作品或技法,要順其自然充分給孩子自由,讓兒童用自己喜歡的表現方式畫自己喜歡畫的內容,這樣才不會把兒童喜歡畫畫的天性給扼殺了。
可以參考參考,現在好像是可以免費試上M/http://www.dfq.com/hualang/
三、由於兒童年齡的增長,生理的變化,觀察能力的提高,判斷能力的增強,思維能力的發展不同於前一個階段,他們開始以客觀的態度去觀察現實生活中的環境並進行探索,對幼兒時期深信不疑的童話、夢幻開始發生懷疑。對以前自己常採用「古怪」的、「不合邏輯」的表達方式持否定態度,對過去畫的那些不合比例、不真實的畫表示否定。他們對兒童畫表現的天真、幼稚並不喜歡,更羨慕比自己大的孩子以及成人的繪畫,對繪畫的空間知覺有了較大進步,開始由平面的空間思維向立體的空間思維過渡,故稱為寫實傾向期。由於這一階段的兒童畫開始追求真實,致使他們那些感人的童趣創作逐漸消失,對繪畫的興趣趨於淡漠,個別甚至視畫畫為額外負擔。這個時期要使兒童的繪畫興趣如同圖式期時那樣濃郁,這就需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提高他們的繪畫能力和審美意識,選擇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使他們畫出的作品能抒情達意,這樣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才會有增無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