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古代的兒童讀物大致有哪幾種
各個時代是不同的,總體來說叫蒙學。
最著名的就是「三百千」了,就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一般私塾「開蒙」則必先學這三種。
另外再學就是《弟子規》、《幼學瓊林》、《朱子家訓》、《千家詩》《古文觀止》《唐詩三百首》《聲律啟蒙》《文字蒙求》《增廣賢文》等等初級讀物。
這些都算是兒童啟蒙讀物。每個私塾所教授的各不相同,但「三百千」卻是幾乎所有的私塾開蒙的必讀書。
(1)私塾兒童學哪些文章擴展閱讀
蒙學,是對我國傳統的幼兒啟蒙教育的一個統稱。與小學、大學並列,是我國傳統教育中的一個重要階段。
目前,學術界所稱的蒙學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廣義上講,泛指古代啟蒙教育,包括其教育體制、教學方法、教材等內容;狹義上講,專指啟蒙教材,即童蒙讀本。
古代,兒童「開蒙」,接受教育的年齡一般在四歲左右,現在也有一種觀點認為,四歲恰好是兒童學習漢字的最佳年齡段。
蒙學教育的基本的目標培養兒童認字和書寫的能力,養成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能夠具備基本的道德倫理規范;並且掌握一些中國基本文化的常識及日常生活的一些常識。
另外蒙學也指蒙館,啟蒙的學塾,相當於現在的幼兒園或小學。吳沃堯《歷史小說總序》:「吾曾受而讀之,蒙學、中學之書都嫌過簡,至於高等大學或且仍用舊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