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兒童意外傷害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是
我國兒童意外傷害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是溺水。根據查詢相關資料顯示,截止2023年1月6日,我國每年約5.7萬人死於溺水,其中少年兒童溺水死亡人數占總溺亡人數的56.04%,且14歲以下的佔比高達56.58%。
2. 我國1-14歲兒童意外傷害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是什麼
我國1-14歲兒童意外傷害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是車禍。
3. 我國1-14歲兒童意外傷害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是什麼
這是一道簡答題,答案是溺水。
暑假以來,各地溺水事件頻發,尤其是在有江河湖海的區域,每年夏天都有很多孩子在野湖游泳溺水的新聞。但是,兒童溺水並非都發生在游泳池、河湖之中。
據調查,家中是溺水發生的常見地點,其中以低齡兒童居多。王醫生表示,對小嬰兒而言,只要5厘米深的水即可發生溺水。
若發現孩子溺水,應趕緊救出孩子並查看意識是否清楚,若神志清楚,可先將孩子呈右側卧位,擦乾身體,撥打急救電話等待專業人員來,必要時還可採取保暖措施,在等待過程中應嚴密監護孩子的情況。
(3)兒童意外傷亡第一位是什麼擴展閱讀
若孩子意識不清,除盡快撥打急救電話外,還應評估孩子的呼吸、脈搏是否消失,如果呼吸、脈搏消失,應立即開始心肺復甦。
但要注意的是,溺水的心肺復甦與其他疾病的心肺復甦流程有所不同,應先打開氣道,檢查口鼻腔是否有異物,然後進行2-5次人工呼吸,且每一次人工呼吸都應看見胸廓有明顯起伏,再進行胸外心臟按壓。
4. 我國少年兒童每年溺水死亡的人數大概有多少
我國每年8萬多名兒童死於傷害。溺水是導致兒童傷害致死的首位原因,溺水不到2分鍾就導致死亡或大腦受損。
1、從溺水死亡的年齡段分布來看,0歲嬰兒溺水人數最少,僅佔全部兒童溺水死亡的1.82%;1-4歲幼兒溺水比例最高,佔全部兒童溺水的37.58%;5-9歲少兒溺水佔全部兒童溺水的28.18%,10-14歲溺水佔32.42%。
2、從原因上分析,0歲嬰兒溺水多發生於游泳池或自家浴缸里,由於監護人看護不周導致;1-4歲幼兒發生的溺水,多是由於父母、親戚或大孩子帶著在水域附近玩耍,照顧不周導致;而5-14歲的兒童溺水則往往是與年齡相近的小朋友一起結伴前往開闊水域遊玩,遭遇各種突發狀況而發生溺水意外。
尤其是現在即將進入夏天,氣溫逐漸變熱,大部分兒童開始放暑假,而父母則仍需上班,無暇照看這些兒童,導致溺水又將進入高發季。
(4)兒童意外傷亡第一位是什麼擴展閱讀:
兒童預防溺水:
1、無論水性多好,到水域附近遊玩也應攜帶應急救生設備如游泳圈等,嚴防事故發生。
2、不在無家長或親戚朋友帶領的情況下,獨自或與他人結伴到開放水域游泳。
3、家長和大年齡兒童切記不要讓其他幼兒靠近沒有防護措施的水邊。
4、不會游泳的兒童應盡量避免在水域附近玩耍,不可獨自從事釣魚、抓螃蟹、玩沙和鵝卵石等娛樂活動,以防不慎掉落水中。
5、無論大人小孩均不應在沒有當地人陪同下,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5. 少兒車禍的處理方法是什麼
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及公共交通事業的發展,汽車已經逐漸進入尋常百姓家,路上行駛的各種汽車越來越多;再加上現代人們生活節奏加快,高速公路的普及,各種汽車行駛速度也越來越快。因此,交通事故已成為現代社會最主要的殺手。小兒由於自我保護能力和判斷能力差,尤其是在穿越馬路時,更容易發生嚴重的車禍。據北京市兒童保健所統計,特別在效區農村地區,因車禍而傷亡的兒童已列為小兒意外事故死亡的第一位。
發生車禍後,由於巨大撞擊力使小兒身體各系統都可能受到嚴重損傷,如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及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往往可以立即威脅生命,導致死亡;也有的損傷只傷及軟組織、骨骼,不致於立即死亡,但也可能並發其他重合並症或致殘。一般講,侵犯系統越多,其致殘率和死亡率越高;而且有否臟器損傷及嚴重程度往往直接決定傷員的預後。
不論任何情況,發生車禍後,應立即送受傷小兒去醫院檢查。如周圍無其他救助汽車或人員,司機責無旁貸應先送患兒,然後再向公安交通部門自首。如同時有其他人員在場,責任者應留守出事地點,報警後等待公安人員現場勘察,以確定交通事故性質及責任者。而其他人員應立即攔截車輛送患兒去醫院,切不可延誤治療。
急診醫師或外科醫師遇到送來的傷員,應立即進行現場搶救。
首先,要清除傷員口、鼻、咽喉部的異物、血塊、黏痰、嘔吐物等,保持呼吸道通暢。在確認沒有頸椎及顱腦損傷後,可將患兒頭向後仰,迅速予以吸氧,確保生命重要器官得到充分氧供應。
其次,要立即制止出血。可小心拆開原來包紮物,對傷口進行消毒後,觀察有否出血部位,如出血較多,可先在傷口上方用止血帶束縛,然後局部加壓包紮止血,並可注射止血、凝血葯物。止血帶止血應每半小時松開1次,觀察有否繼續出血、滲血。
接下來就要處理傷口,可用外用鹽水局部清洗,去除壞死。嚴重污染的組織,用清潔紗布、綳帶重新包紮。如有骨折或內臟損傷,應立即送手術室在麻醉下進行復位或內臟修復處理。由於處理傷口會給患兒帶來劇烈疼痛,應同時給止痛劑及鎮靜劑,保證手術順利進行。
其他要做的工作還有固定傷肢,防治休克,防治感染,積極預防和治療合並症,針對不同部位的外傷進行不同處理。
總之,發生車禍後,要首先進行現場急救和處理,根據傷情將傷員安全、迅速地運往附近醫院,首診醫師要妥善對傷員進行復甦,採取各種穩定病情的措施,根據病員病情嚴重度和復雜度,由一組包括內科、外科、急救科、放射科醫師組成的小組集體會診並聯合處理,力求將傷亡人數減至最低。
預防車禍,根本在於做好安全宣傳,要經常教育家長、老師、托幼人員照顧好孩子,不要單獨讓小兒自行橫穿馬路。對較大兒童也要經常進行安全教育。交通部門要教育司機在學校及居民區附近不要開快車,密切注意來往行人,尤其是小孩和老人。交通部門也要對道路標志和各種路口加強管理。只有全社會重視,才能減少各種交通事故和車禍的發生。
15.事故造成的死亡
兒童因事故死亡的死亡率與日益減少的疾病死亡率相比,仍然是很高的,幼兒和學齡兒童占第一位。事故的危險嚴重威脅著兒童的生命,父母應引起充分的注意。
意外的事故種類包括:汽車事故、火車事故、自行車事故、意外中毒、意外墜落、火災引起的意外事故、天災、意外的溺死、意外的窒息、落下物或機械引起的意外事故等,其中,父母特別要注意的是窒息、溺死、燒燙傷、交通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