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孩子發燒怕冷怎麼辦
孩子發燒怕冷怎麼辦
孩子發燒怕冷怎麼辦,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被社會所重視,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解決問題是為孩子的發展掃清障礙,家長們應當抓住每一個可以教育好孩子的機會。現在分享孩子發燒怕冷怎麼辦。
孩子發燒怕冷怎麼辦1
孩子發燒怕冷怎麼辦
多數寶寶發燒是因為受涼感冒引起的,寶寶發燒的時候就會出現手腳冰涼,臉色蒼白的現象,此時可以喝生薑紅糖水,可以在紅糖水裡加點蔥白,發汗的。2歲以上的寶寶發燒,父母給按摩。把腳心搓熱,把熱往腳下引,把腳搓熱了再搓小腿,一直往上搓,最後是小兒的耳朵。
孩子發燒要蓋被子嗎
發燒會造成孩子的體溫升高,這樣就會使孩子非常的難受。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最好給孩子少穿點衣服,讓孩子的熱量盡快散發。在氣溫較高的季節,我們最好不要給孩子蓋太厚的被子,因為這樣不利於散熱,很容易導致孩子的體溫進一步升高,我們可以給孩子蓋一層輕薄的毯子或者床單,這樣既利於熱量的發散,也能夠避免孩子感冒著涼。但是在天氣寒冷的季節,我們最好還是要給孩子蓋被子,因為不蓋被子很容易讓孩子感冒著涼,那樣會對病情的治療造成不利的影響。
在這里提醒家長,要是孩子出現發燒的情況,不要太著急了,可以先測量一下體溫,看是哪種發燒,如果是38.5度以下,可以使用物理退燒方法。如果要是發燒超過38.5的話,可能就需要通過葯物來降溫。所以對發燒要合理處理。
孩子發燒怕冷怎麼辦2
心慌場景一:孩子一發燒全家著急上火
很多新手父母由於經驗不足,一遇到孩子發燒就非常緊張,生怕孩子會因發燒有什麼閃失,擔心物理降溫不管用,又怕上醫院打點滴對身體不好,總之一講到發燒就如臨大敵。
醫生解答:
發燒不是一種病,而是疾病的一種表現。孩子發熱涉及到200多種疾病,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發熱。呼吸道感染是小兒發熱最常見疾病之一。
家長要擺正一個觀念,發燒並不完全是壞事。首先,發熱是機體對致熱源產生的一種防禦反應,屬於正常的免疫反應;其次,發熱可以抑制某些致病因子的生長和致病能力,在正常體溫一些病原菌能正常生長,但在稍高的溫度條件下,一些致病菌的酶可能會失活。第三,孩子出現發熱症狀,可以讓一些忙碌或粗心的家長發現自己小孩生病了,能引起家長重視,有利於及時診治。
一句話准則:孩子發燒是兒科臨床常見的.症狀之一,是機體對致熱源產生的一種防禦反應。
心慌場景二:用了退燒葯沒效果
一般來說,很多家長都會在孩子體溫到達38.5℃以上時使用退燒葯,但是有些家長發現,孩子在使用退燒葯之後並沒有明顯退燒。
醫生解答:
孩子發熱建議首先採取物理降溫,在物理降溫後體溫仍然在38.5℃以上可以使用退熱葯,一般建議家長給孩子口服布洛芬或對乙醯氨基酚,不提倡肌肉注射退燒針。如果孩子使用退燒葯後沒有退燒,可能是退燒葯的劑量不夠,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口服退燒葯用葯量應參考體重而不是年齡。如果孩子不配合口服退燒葯,可以通過退熱栓塞肛的方式退燒。
家長給孩子服葯時務必遵循以下四點:1.參照葯物說明書上要求的劑量、服葯頻率和間隔時間進行服葯;2.同時可輔以物理降溫;3.不應超劑量服用;4.無需交替使用不同品牌的退熱葯。
此外,孩子用葯後並不會立即退熱,一般30分鍾後才開始出汗退熱,要注意在服葯10分鍾後多給孩子喝水,有利於補充水分,發汗退燒。
一句話准則:孩子吃了退燒葯沒用可能是劑量不夠,吃退燒葯劑量要參考體重。
心慌場景三:看醫生吃葯後又反復發燒
上午才去醫院看過醫生,也已經吃了退燒葯,結果到了晚上孩子又開始發燒,病情似乎反反復復,為什麼孩子會退了燒又再燒呢?
醫生解答:
疾病的恢復需要一個過程,使用退燒葯可以減輕持續發熱給人體帶來的不適感甚至減少高熱驚厥的發生,屬於一個治標的過程,只要病因未完全控制,發熱就會繼續。因此,使用退燒葯過後,一般4~6小時或8~12會再度發熱。
我們衡量葯物有沒有效果,不能以孩子會不會再次發燒為依據,看熱峰的高度和熱峰的間隔時間會客觀一些。所謂熱峰的高度,我們可以這么理解:比如今天孩子發燒最高溫度是40℃,明天發燒的最高溫度是38~39℃,這就說明熱峰高度在降低,葯物是有效的。而熱峰的間隔時間,可以理解為:原本需要4~6小時吃一次退燒葯,慢慢地需要8~12小時才吃一次退燒葯,這說明熱峰間隔時間在延長,葯物是有效的,病情也相應地朝著好的方向發展,這時可以繼續用葯觀察。
只要孩子的病情是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的,不建議頻繁上醫院看醫生,發燒期間好好休息比路上折騰更有利於恢復。
一句話准則:退燒葯只能臨時退燒,評價治療效果要看熱峰高度和熱峰間隔時間。
心慌場景四:體溫一有小波動就緊張
有些家長非常關注孩子的體溫,孩子體溫的上下波動都牽扯到家長的每一根神經,害怕一個不留神孩子會燒壞了腦子,要用耳溫槍、額溫槍、水銀溫度計統統測量過才安心。
醫生解答:
嬰幼兒的體溫出現波動是非常正常的,比如一天里凌晨的體溫最低,傍晚的體溫最高,而一些其他因素比如衣著過多、體力運動、進食、哭鬧等體溫也會升高。一般來說,36~37.4℃是正常體溫,37.5~38.5℃屬於低熱,38.6~38.9℃屬於中度熱,39~40℃屬於高熱,40℃以上屬於超高熱。
雖然醫學上會用體溫來劃分發熱的程度,但並不表示體溫跟病情有完全對應的關系,並不是說體溫越高病情越重,也不是說只要體溫不高病情就不嚴重。家長不宜只關注體溫,更不能過度關注體溫,關注孩子的行為表現或精神狀態比頻繁量體溫更加重要。
如果孩子體溫39℃但精神狀態很好可以繼續觀察,如果孩子發燒只有38℃但精神狀態很差或煩躁不安、嗜睡那麼就要引起重視。
通常低於41℃的發熱不會造成腦損傷,除非發熱是由腦部疾病引起的,比如腦膜炎。在這里特別提醒一下,患有嚴重感染性疾病的嬰兒可能表現為低體溫而非發熱。
一句話准則:發熱程度跟疾病的嚴重程度不一定完全對應,重點關注孩子的精神狀態而不是頻繁跑醫院。
⑵ 寶寶發燒怕冷怎麼辦
寶寶發燒怕冷怎麼辦 ,對於這個問題,相關人士表示,數寶寶發燒是因為受涼感冒引起的,父母可用生薑紅糖水為其祛寒,在水裡再加2~3段一寸長的蔥白,蔥白有發汗的效果。
寶寶發燒怕冷怎麼辦多數寶寶發燒是因為受涼感冒引起的,如果寶寶發燒時手腳冷、舌苔白、面色蒼白、小便顏色清淡,父母就可用生薑紅糖水為其祛寒,在水裡再加2~3段一寸長的蔥白,蔥白有發汗的效果。
2歲以上的寶寶發燒,父母可以幫其按摩。先搓小兒的腳心,把熱往腳下引,把腳搓熱了再搓小腿,小腿搓熱了再搓手、膀子、後背,最後是小兒的耳朵。按摩時要輕、要慢、要多喂寶寶喝水。如果寶寶還持續發燒可用溫水幫他擦身,用毛巾把寶寶身體擦熱、擦紅,給寶寶的身體散熱;如果寶寶還是手腳發涼,說明寶寶受寒較重,可連續給寶寶多喝幾次生薑紅糖水。需要提醒各位父母的是,喝蔥姜紅糖水加按摩治療的順序是先喝蔥姜紅糖水再按摩。
如果孩子發燒達38。5度以上用美林退熱比較快,如果38到38。5之間用泰諾林比較好。如果是低燒這兩種都不要用,用一般的感冒葯就可以。像一般酚黃那敏等寶寶感冒葯也都有退熱效用的。
寶寶發燒腹瀉護理1、及早補充身體丟失的水分:很多媽咪只要寶寶一腹瀉,便急著往醫院跑。其實,寶寶在腹瀉一開始時,多為輕度脫水。只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完全可在家裡進行治療。這樣既及時又方便,還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對寶寶恢復病情很有利處。那麼,媽咪首先要做的是判斷寶寶是否是輕度脫水。輕度脫水的寶寶有口渴感,口唇稍干,尿比平時要少,顏色發黃,並且表現出煩躁、愛哭。
然後,在最初4小時里,按寶寶的每公斤體重給予20—40毫升液體。此後,隨時口服,能喝多少喝多少。2歲以下的寶寶可每隔1—2分鍾便喂上一小勺,大一點的寶寶則可用小杯子喝。如果寶寶嘔吐,待10分鍾後再慢慢地喂;一旦寶寶出現眼瞼浮腫,表明補液有些過量,應暫時改喝白開水或母乳。
2、給寶寶豐富的食物以防止營養不良:傳統的腹瀉治療方法,主張讓患兒禁食一段時間。然而,這樣有礙於身體的營養補充,容易發生營養不良。現在主張不要讓腹瀉的寶寶禁食,但需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則,每日至少進食6次。
母乳喂養的寶寶繼續吃母乳,但媽咪的飲食含脂量要低些,否則會使腹瀉加重;6個月以內人工喂養的寶寶,可按平時量喝奶;6個月以上已經添加離乳食品的寶寶,可進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爛面條、魚肉末、少量蔬菜泥、新鮮水果汁或香蕉泥,直至腹瀉停止後2周。
精彩推薦:
新生兒大便次數 新生兒肺炎 新生兒濕疹 母乳保存時間 新生兒體溫 寶寶便秘能吃獼猴桃嗎 治療嬰兒濕疹的葯膏 嬰兒能玩毛絨玩具嗎 新生兒能用吸鼻器嗎
⑶ 寶寶兩周四今天發燒又怕冷怎麼回事
問題分析: 你好,發熱的過程是:寒戰時期,這時體溫會很快上升,因為此時肌肉收縮產熱,此期寶寶的手腳都是冰涼,怕冷;高熱持續期,體溫上升到高峰會持續一段時間,這是身體漸漸溫暖甚至滾燙;體溫下降期,體溫慢慢降至正常。 意見建議: 建議去醫院進一步檢查,查明發燒的病因,針對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多喝水,口...服安瑞克,祝寶寶健康。
⑷ 寶寶發燒額頭燙身上涼涼的怎麼回事
寶寶發熱的常見表現 怕冷:怕冷是發熱前期的一種表現,測量體溫時可能還不到38℃。但此時孩子會出現皮膚蒼白、乾燥無汗、畏寒、有時伴寒戰、肌肉酸痛、無力等。 體溫升高:體溫攀升,皮膚發燙,表示孩子可能已經發燒了。此時孩子可能會出現皮膚潮紅、灼熱,呼吸淺而快,心跳加速,頭痛、頭暈,食慾不振,全身不適。 出汗:當孩子因受到感染而發燒時,體溫會自動升高以保護人體,這時為了降低體溫、排出熱量,人體就會排汗,以降低體溫。 發燒38度以下,如果寶寶精神好,只需多喝水,補充維生素C含量多的水果,優先使用物理退燒地方法,例如用冷毛巾外敷,使用退熱貼。一般當寶寶在體溫達38.5℃以上時才考慮使用退燒葯,而且每次服葯中間一定要間隔4--6小時,多飲水,為避免胃腸刺激,宜在飯後服用。退熱葯治標不治本,可能掩蓋病情,應密切觀察寶寶的病情變化。不同的退熱葯最好不要隨意互相並用,退熱葯也不可自行增加使用次數或增加劑量。用葯時間不要超過3天。
⑸ 小孩發燒怕冷怎麼辦
小孩發燒怕冷怎麼辦
小孩發燒怕冷怎麼辦?小孩子發燒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見的情況,在發燒的時候有些孩子會很怕冷的,對於這種現象很多家長就不知道該怎麼護理,下面我分享小孩發燒怕冷怎麼辦,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小孩發燒怕冷怎麼辦1
小孩發燒怕冷怎麼辦
根據病因不同找到具體的對症醫治方法:
1、病毒感染
病毒性感冒是所以感冒的70%到80%,而且常常發生春秋季節,主要表現就是畏寒發熱是非常常見的症狀。情況嚴重時需要到醫院做血常規等檢查,待醫生依據檢查結果做進一步的診斷以及治療。
2、機體調節
畏寒的發熱通常是表皮毛細血管收縮。它與在寒冬時節,身體表皮毛細血管收縮現象極像,這個生理情況改變刺激了機體的一些感覺神經,讓人感覺到寒冷還會發抖,因此高熱的患者就會有這種情況發生,而且因為體溫高於正常,比較正常人會自然更能感覺到寒冷。
小孩發燒怕冷飲食注意什麼
1、牛奶。牛奶能夠提供給孩子一定量的蛋白質,再加上適量米湯供給孩子一些碳水化合物。
2、米湯。米湯能給孩子碳水化合物,因為它的水分充足,利於病兒腸胃的吸收。需要將大米煮爛然後去渣得來米湯。
3、綠豆湯。綠豆是涼性的,有清熱解毒消暑的功效。
小孩發燒怕冷怎麼辦2
小孩感冒發燒應該怎麼解決
寶寶發燒38.5℃以下:物理降溫
一般情況下寶寶發燒分3種:低燒37.5攝氏度—38攝氏度;中燒38.1攝氏度—39攝氏度;高燒39.1攝氏度—40攝氏度。通常來說,如果寶寶體溫在38.5℃以下,且沒有特別不舒服、精神狀態良好,也就是說照常吃、照常睡及照常玩,媽媽就不必急於給寶寶喂葯,物理降溫更適合。
建議方法:
不要盲目「捂汗」:一些家長認為給寶寶「捂汗」發燒會好得更快。但事實上,這樣身體的熱量反而不容易散發,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天,更是容易「中暑」。對3個月以內的小嬰兒採取「開包」打開衣被、少穿衣服就可能有逐漸降溫的效果,一般來說發高燒的.寶寶應該不要蓋厚被子,衣服也要少穿。
擦身降溫:媽媽可以用 75%的酒精,再加入適量的溫開水,給寶寶進行物理降溫,但需要注意的是,可以用酒精擦額頭、腋下、大腿根和頸部,千萬不能擦前胸。
當寶寶發燒在38.5℃-39℃左右時,在家中可首先採取以下物理降溫的辦法,媽媽同時考慮讓寶寶服用退燒葯。吃退燒葯以一次用一種葯為原則,以減輕寶寶的不舒服,並防止寶寶高熱驚厥的發生。
建議方法:
使用退燒葯:退熱葯的療效由大到小依次是:布洛芬、對乙醯氨基酚、安乃近、復方氨基比林和阿司匹林。使用最普遍的是含撲熱息痛的糖漿,該葯短期使用常規劑量副作用輕微,可作為首選退熱葯。如果孩子不能耐受口服葯物,可選擇直腸內使用的栓劑。
⑹ 寶寶發燒手腳冰涼該怎麼辦
寶寶發燒手腳冰涼該怎麼辦
寶寶發燒手腳冰涼該怎麼辦。有很多寶寶都有發燒的情況,但是寶寶發燒手腳冰涼的話,家長們就需要注意了,是會造成身體有其他損害,那麼寶寶發燒手腳冰涼該怎麼辦。
寶寶發燒手腳冰涼該怎麼辦1
寶寶發燒手腳冰涼其實就是一種假冷真熱現象,主要是因為寶寶年齡小,四肢血量少於內臟,發燒期間由於四肢供血不足,就會出現手腳冰涼的情況,這種多發於3歲以下的寶寶,家長們應注意。
既然人真發燒,所以家長們切不可因為寶寶手腳冰涼而過分添衣,這不利於孩子退燒。
寶寶發燒手腳冰涼怎麼辦?
1、可以給寶寶補充點溫開水,這樣可以幫寶寶手腳回暖一些。另外,家居室內環境應保持通風,不宜過高也不宜過冷。
2、寶寶發燒手腳冰涼,但額頭是燙的,這個時候若發燒不超過38.5攝氏度,建議給寶寶採取物理降溫的方法,可以用退熱貼或者冷敷寶寶額頭。
3、寶寶發燒時任然要注意適當減衣服,這樣可以幫助身體皮膚快速散熱,有利於寶寶退燒。
4、如果寶寶發燒超過了39度,千萬不要拖延了,應看醫生。
5、寶寶發燒期間飲食應吃半流質的,可以多補充點維生素,新鮮瓜果非常適合。
注意:當寶寶發燒出現手腳冰涼情況,應先辨別真寒還是假寒真熱,不要盲目給寶寶穿衣服哦。
寶寶發燒手腳冰涼該怎麼辦2
小兒四肢含血量少於內臟,四肢的供血不足,較成年人容易發涼。此外,小兒神經系統的發育尚未完善,負責管理血管舒張、收縮的植物神經易發生紊亂,導致高熱初發時四肢末端的小血管處於痙攣性收縮狀態而發涼。
不少家長不了解這種情況,一發現寶寶四肢發涼,就誤以為寶寶受寒怕冷,馬上將寶寶緊緊包裹起來,結果使得寶寶的體溫得不到及時散發而越升越高,甚至發生高燒、抽搐。
其實孩子發燒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爸爸媽媽們應該理性對待,不要盲目給寶寶吃葯或是悶壞寶寶。如果寶寶還有其他的不適,建議去看下醫生,看下有沒有炎症什麼的,根據醫生的叮囑服用醫生開的葯為宜。
寶寶發燒手腳冰冷正常嗎
寶寶發燒手腳冰涼是一種假冷真熱現象,多見於3歲以下的嬰幼兒。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寶寶四肢血量少於內臟,由於四肢的供血不足,因而較成年人容易發涼。
寶寶神經系統的發育尚未完善,負責管理血管舒張、收縮的自主神經易發生紊亂,導致高熱初發時四肢末端的小血管處於痙攣性收縮狀態而發涼,這是正常的病理表現。
此外,環境溫度也會導致寶寶手腳冰涼。由於寶寶的中樞神經發育尚未成熟,調節體溫的能力不完善。如果周圍環境的溫度偏低,孩子的手暴露在外面的時間較多,就會出現手腳冰涼的情況。
綜上所述,寶寶發燒手腳冰涼是正常的現象,爸爸媽媽們不必過分擔憂,但是要注意科學照顧好寶寶。
寶寶發燒手腳冰涼怎麼辦
寶寶發燒手腳冰涼的情況,許多爸爸媽媽都遇到過,那麼,這種時候要怎麼辦呢?具體來說,寶寶發燒手腳冰涼,爸爸媽媽可以這么做:
1、爸爸媽媽可用體溫表測量寶寶的體溫,也可用手摸摸孩子的腋下,或面對面地感覺一下寶寶呼出氣體的溫度;哺乳的媽媽還可以在哺乳時,通過胸部感覺寶寶口腔的溫熱來判斷寶寶是否發熱。假如寶寶手足冰冷,而腋下、額部、口腔等部位灼熱,應及時採取退熱降溫措施,並到醫院找出發熱的病因。
2、用頭部冷濕敷法或用頭部冰袋幫寶寶降溫是最常用的方法,其中,頭部冷濕敷接受度最高。如果寶寶不願意在頭部放冰袋,可以用冷濕巾敷用。需注意的是,要經常更換冰袋或冷濕巾。
3、在頸部、腋下及腹股溝置冰袋:這些部位有比較大的`血管,將冰袋放在這些地方降溫效果較好。
4、給寶寶洗溫水澡或溫水擦浴:這樣做可以收到良好的降溫效果,但冬天的時候不建議這么做。
5、另外,針對寶寶發燒,家長還需要了解如何選擇退熱葯。在寶寶體溫處於38.5℃以下,除了物理降溫,可以配合一些醫院兒科常用中成葯,更有利於寶寶身體的恢復。
寶寶發燒手腳冰涼吃什麼葯
兒科醫生表示,寶寶發燒不超過38.5℃,建議只用物理降溫,但如超過38.5℃或孩子有驚厥史,要及時用退燒葯。父母最好選用對乙醯氨基酚(百服寧、泰諾林等)、布洛芬(美林等)這兩款兒科醫生使用最廣,臨床安全性較高的葯物。我們一起來看看寶寶發燒手腳冰涼吃什麼葯吧。
1、前面說到的這兩類退燒葯雖然屬於兩種不同類型,但作用都是解熱鎮痛。服用時,需注意兩者劑型的差別:對乙醯氨基酚類的百服寧、泰諾林等有滴劑、口服液、咀嚼片三種劑型;布洛芬類的美林,對兒童只有滴劑和口服液兩種劑型。1歲之前的嬰兒,最好用滴劑,因為滴劑葯物濃度小、刺激性小。
2、在滴劑的用量上則要按體重選擇。一般6~11個月的嬰兒,對應體重為5.5~8公斤,用1滴管的退燒葯。12~23個月的嬰兒,體重在8.1~12公斤左右,吃1.5滴管。
3、2歲以上孩子,最好服用口服液的退燒葯。再大一點的孩子可用片劑,這種像餅干一樣的水果味咀嚼片,孩子不會拒絕服用。此外,阿司匹林、撲熱息痛等退燒葯,對患兒刺激性和副反應較大,吲哚美辛(消炎痛)類葯,對胃部刺激較大,不建議使用。
4、用葯過程中,家長要注意給孩子服用一類退燒葯的時間別太長,發燒超過兩天最好換用另一類葯。服用泰諾林和百服寧,一天不能超過4次,每次間隔最少4小時。
⑺ 寶寶晚上發燒白天有點怕冷是怎麼回事啊
怕冷的情況是因為發燒引起的,一般小兒發熱的話考慮是受涼引起的多見。主要表現就是體溫升高比較快,伴有咳嗽,流涕等症狀。建議平時注意保暖,避免受涼。多喝水,體溫沒有超過38.5度的話可以適當的物理降溫,超過的話適當吃點退燒葯物緩解下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