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寶寶身上起紅點是怎麼回事
發不發燒,先前吃沒吃過什麼葯,伴有哭鬧症狀嗎?你都沒說啊。我給你列舉一些出疹的症狀表現以及常見的處理方法,你自己對症施治吧。還有,如果數天後病還沒好,就要帶孩子去大醫院檢查治療了,孩子無小事,事事需當心。 嬰兒一出現發疹就應該請醫生檢查,因為有的發疹伴有發燒,而有些不發燒。伴有發燒的發疹,有猩紅熱等法定傳染病(必須住進特定的醫院)、麻疹、急熱性的皮膚粘膜、淋巴結癥候群(川崎病)等嚴重疾病。不發燒的發疹中最常見的是濕疹,這些在治療方面,外行人是承擔不了的。 一)伴有發燒的發疹 伴有發燒的發疹是麻疹,麻疹對孩子來說是重病,與麻疹相似的發疹疾病還有好幾種。 麻疹的皮疹形狀很復雜,一開始是紅色,有時是紫紅色,漸漸變成褐色,幼兒急疹和風疹也會出現這種皮疹,怎樣鑒別這些疾病,我們將在後面講到。猩紅熱也是一種伴有發疹疾病,與麻疹一樣,對嬰兒來說是可怕的疾病。 麻疹的皮疹一個一個呈復雜的形狀,猩紅熱的皮疹呈單純的小點狀。在麻疹的皮疹之間,可以看到相當程度的健康皮膚,而猩紅熱的皮疹由於非常集中,乍看,見不到健康的皮膚,使人感到像塗了紅墨水似的。 (二)麻疹 從皮疹出現前2—3天就持續出現38。C左右的熱度,在剛剛覺得熱度下降的時候,出現皮疹,熱度此時再升高,這就是麻疹。 麻疹患兒從初次發熱開始,就出現流鼻涕、咳嗽等症狀,即嚴重的卡他狀(粘膜的表層炎症)。如果不清楚受感染的時間,在皮疹出現以前很難診斷(潛伏期約11天左右)。 如果自發熱2。3天起,頰粘膜上出現白色小斑點(費科氏斑),這是醫生診斷的重要依據。 麻疹的皮疹自耳下的脖筋開始出現,擴展至全身,在出現皮疹的時候,常有眼睛充血,流鼻涕等現象發生,使人感到孩子臉上不幹凈。 麻疹的發燒一般在5~6天後開始下降,皮疹逐漸消失,留下暗褐色的斑痕,並可有糠狀脫皮。 現在因為有了胎盤球蛋白,支氣管炎和肺炎等可怕的並發症,也可以用抗生素來預防和治療,所以麻疹並不是那麼可怕了。 但是,對於來自母體的免疫已經消失,而自身還未具備對疾病抵抗力的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來說,還是盡量不要使他們患麻疹(嬰兒在出生後滿4個月以前,由於具備免疫功能,所以不會患麻疹)。此外,心臟病患兒,營養狀況不良的孩子,也要避免患麻疹。 預防麻疹有麻疹疫苗,如果突然流行麻疹的時候:注射胎盤球蛋白,可以取得很好的預防效果。另外,麻疹在皮疹出現4天以前,就有傳染性,所以當周圍麻疹流行時,應考慮到麻疹傳染的特性,採取相應的對策才有效。 如果患了麻疹,當然必須接受醫生的治療,按照舊的風俗,過分強調不要使患兒著涼,給本來就發燒得很難受的患兒過度保溫的做法,效果並不好,溫度只要適當,使患兒感到舒服就行了。 只要不使身體受涼,即使使用冰枕也沒有關系。 麻疹患兒的飲食,如果是嬰兒,只要根據患兒的食慾,喂牛奶就行了。在發燒期間,患兒的食慾會極度減退,大人愛給孩子吃粥和腌的梅子等食品,可是,與疾病作斗爭需要充分的營養。我們知道,患麻疹期間,特別容易引起維生素A缺乏症,對於開始吃斷奶食品的嬰兒和幼兒,只要食慾許可,可以給他們吃一些容易消化的,孩子愛吃的食品。 嬰兒患了麻疹,一般病情較嚴重,但是一旦得了麻疹,就可獲得終身免疫,超過了周歲的健康幼兒如果沒有結核病,單純患了麻疹,雖然也不要緊,但如果提前進行預防注射,就不會有患麻疹這種麻煩了。 容易和麻疹弄錯的疾病,有德國麻疹和幼兒急疹,這類出疹在發燒的同時,還會出現麻疹的皮疹,熱度較低,咳嗽、噴嚏也少。皮疹的顏色為淺紅色,數目又比較少的是德國麻疹。 (三)德國麻疹 德國麻疹沒有麻疹那樣的前兆發熱,其它症狀與病情輕微的麻疹相似。全身淋巴結腫大,是德國麻疹的特性。 我們這樣說,好像德國麻疹很容易和麻疹相區別,可是在醫生鑒別時,還必須進行血液檢查d因為不典型的病例有可能是麻疹,也有可能是德國麻疹,所以必須仔細進行鑒別。 未滿6個月的嬰兒很少患德國麻疹。德國麻疹一般發生在幼兒期,而且一般可獲終生免疫。。這種疾病,不是那麼可怕的。只是懷孕3個月以內的孕婦,如果患了德國麻疹,所產嬰兒容易出現畸形。對於女性來說,最好是兒童時期就出德國麻疹,到了中學二年級,女學生應接受法定的預防接種。 (四)幼兒急疹 幼兒急疹是一種很容易與麻疹弄錯的疾病。但是幼兒急疹沒有麻疹的那種卡他症狀,皮疹出完後,熱度就下降了,而且只發生在l歲半以前的小兒身上,從這幾點上比較容易與麻疹區別。 這種幼兒急疹,發病前沒有前兆,患兒突然發熱至38。C以上,無論採取什麼措施,不經3天,熱度不會下降,但是從第四天開始,熱度就自然開始下降了,與此同時,在胸部、腹部、後背等處出現麻疹的皮疹,如果是麻疹,在出現皮疹時,熱度會再次升高,但幼兒急疹不會再出現熱度。到第五天,嬰兒就有精神了,經過2~3天,皮疹就退盡了。 (五)猩紅熱 關於猩紅熱的發疹情況,前面已經講過,患兒驟然出現高熱,咽頭和扁桃體出現嚴重炎症,應請醫生診治,醫生將參考舌頭的狀態進行診斷(初發病時,舌面可見厚舌苔,舌苔剝掉後,舌面出現莓狀紅色顆粒,稱為草莓舌)。 此病多見於5~10歲的學童。嬰幼兒很少發生此病,由於現在葯物比較有效,法定傳染病一般都能治好,但是如果治療不當,可引起中耳炎和腎炎等並發症,所以猩紅熱仍然是一種嚴重的疾病。 (六)丹毒 患兒突然出現近40。C的高熱,仔細檢查一下就可看到腫起的較大紅色斑塊,觸之有發熱感,丹毒的皮疹有向周圍擴展的傾向,中央部位的紅色淺,周圍看起來像一個紅圈。 丹毒是由於鏈球菌侵入小的傷口引起的,常見於新生兒的臍部及嬰兒濕疹抓破的部位等,過去曾在初次種牛痘的並發症出現過,有時盡管不是並發症,因為初次種牛痘反應嚴重,局部紅腫,出現高熱現象不少,很難區別是單純的牛痘反應還是丹毒反應症,如果不種牛痘,丹毒就能相應減少。 如果持續出現高熱,皮膚上出現環狀紅色疹塊時,也應考慮到急性風濕熱的可能性。如果膝蓋和腳部關節發熱並腫起,則風濕熱的可能性更大,此病在嬰兒中已經少見。 丹毒現在已經是很容易治療的疾病了,但如果置之不理,則可能在心臟上留下終生損傷痕,所以如果症狀可疑,應請醫生診斷。 (七)急性熱性皮膚粘膜淋巴結癥候群(川崎病) 患兒全身出現復雜多樣的皮疹,與痱子、麻疹、猩紅熱、蕁麻疹中的某一種相似,也可以說與每種相似,但不變成水皰,患兒手掌和腳底發紅,手足腫脹,單憑這些還很難診斷為川崎病。到此時,38。C以上的高燒已持續5天以上,一般是會請醫生檢查的,不然,會出現眼白充血、嘴唇紅腫、裂口出血,舌呈草莓樣腫、口腔粘膜通紅、頸部淋巴結腫大,這用外行的療法是處理不了的,不久患兒的手指尖和腳指尖的皮膚像薄膜似地剝落了,這是本病的特徵,本病多見於4歲以前的幼兒,是比較嚴重的疾病,請母親們記住。 (八)手足口病 口腔、四肢,特別是手和腳上,出現直徑3ⅡⅡn左右的紅色皮疹,在口腔內部和手掌、腳底變成鑲紅邊的水皰。如果口腔內的水皰潰破,看起來像鵝口瘡。此病由於症狀大多集中在手足口上,所以誰都能診斷。但也有不發生口腔炎的病例和口腔炎是唯一症狀的病例等比較難診斷的現象。即使不能確診,由於半數不伴有發熱,有點像長期感冒的樣子,所以也沒什麼問題。 (九)傳染性紅斑(蘋果病) 本病與內疹很相似,最先在雙側臉頰上出現紅色皮疹,使人覺得小孩臉像蘋果,這是本病的特徵,有的人好像挨了耳光似的,面部以外的皮疹為紅色斑點或丘疹,有的甚至一個多星期不退,本病即使發燒,熱度也不高,潛伏期為2個星期左右,這點與風
② 小孩身上起這么多小紅點是什麼原因
皮膚出現紅色皮疹的原因有很多,很多炎症性皮膚病都能引發紅色丘疹,丘皰疹。例如各種感染性疾病的麻疹、風疹、毛囊炎及真菌感染性皮膚病等;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病,例如濕疹、丘疹性蕁麻疹等;皮膚血管性疾病,例如過敏性紫癜等等。所以具體是哪種疾病,要到醫院進行咨詢治療。
1. 濕疹:濕疹是嬰幼兒常見的一種過敏性皮膚病,可能是接觸了花粉、塵蟎或者衣服材質較差,就會導致身體產生過敏反應,從而引起長紅色皮疹的症狀,同時會伴隨著瘙癢、脫皮等症狀;
2.風疹麻疹:這兩種病都是急性傳染病,由於感染病毒引起的,麻疹主要症狀有發熱、咳嗽、流涕、眼紅、流淚,在口腔兩頰處出現小白斑,面部及全身出現斑丘疹;風疹患者會出現皮疹,常以低熱或中度發熱,輕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和眼發紅等上呼吸道症狀。
3.體蘚:體蘚是由於感染真菌引起的,會出現一些皮疹、紅斑、丘疹、水皰等,然後會出現脫屑症狀。
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衛生,平時多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清新,可以防止病毒在人群中傳播,也可防止屋內滋生細菌等;如果身體易過敏,就要遠離花粉,不吃海鮮類產品等。
需要注意的是:
皮膚出現紅疹應立即去醫院進行診斷治療,切忌不能私下隨意服葯,因為病因不同,治療方法完全不同。
例如:
猩紅熱是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性疾病,感染猩紅熱的孩子,也會出現身體發熱,皮疹也會在24小時內出現,逐漸漫布全身。
但猩紅熱的疹子是鮮紅色充血的疹子,摸起來像砂紙的感覺,在腋窩、肘窩等地方呈密集線性排布;有的孩子還會出現眼睛紅、舌乳頭腫大等現象,俗稱「楊梅舌」。這種疾病要及時治療,不能耽誤。
③ 4歲小孩腰部以下出現一小塊的紅色斑點,分布不均,有些癢,身體其它沒什麼不適!求[專業]的解釋一下
應該是過敏。我也是過敏體質,身上會時不時出現這種紅斑,不嚴重的話沒事,嚴重就要去醫院看。不要讓小孩去撓過敏的地方,會破皮感染。 常見過敏原: 食物:海鮮、貝殼類、花生、雞蛋、牛奶、咖啡等含高異蛋白質食品及辛辣食物。 植物:花粉、蘆薈、橘科、桑科、海藻等。 葯物:阿斯匹林、青黴素、止痛劑、鎮靜劑、抗生素、避孕葯等。 化學物質:染發劑、殺蟲劑、油漆、防腐劑、防曬劑、酒精、香科、人工色素、冷燙劑、橡膠、汽油等。 金屬物質:金、銀、銅、汞、鉛、鎳。 其它:動物皮毛、皮件、纖維、蚊蟲叮咬。 過敏性體質的人應該注意飲食,不要吃油膩、辛辣的食物,也要少吃甜食,這些食物也許會加重過敏症狀。多吃含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可加強機體免疫能力。椰菜和柑橘可抵抗過敏症,日常生活中應該多吃。多吃熱量高的食物,絕對不能吃冰冷的食物 洗臉、刷牙要用熱水,經常換洗衣物。經常引起皮膚過敏的枕頭、床單、被褥等要經常清洗且晾曬。不要處在花粉濃度高以及刷油漆的地方。要從日常生活中避免接觸過敏原。 過敏性體質的肌膚異常敏感,因此在選擇護膚品時一定要慎重。不要使用含有香料、酒精和果酸的產品,對肌膚刺激大,容易引起過敏。 過敏性體質人群常見的食物過敏症狀如下:呼吸系統出現鼻炎、氣喘、咳嗽症狀;眼睛瘙癢或紅腫;皮膚出現風塊疹、濕疹、血管水腫、紅斑、瘙癢現象;消化系統則可能產生腹痛、惡心、嘔吐、腹瀉、消化道出血、口咽部瘙癢有異物感等不適。 可能引起過敏的食物有:牛奶、黃豆、花生、蛋和魚、核果類、甲殼類海鮮(如蝦蟹)、麵粉等。現代食品工業發達,也有一些人因為食品添加劑而過敏,例如色素、抗氧化劑、防腐劑等。這類含有添加劑的食物,如蜜餞、金針和一些糖果,過敏患者還是少吃為妙,以免誘發哮喘。此外,有些食物不一定要食用,即使只有接觸,也可能造成皮膚發癢、紅腫的過敏反應,例如香蕉、酪梨、奇異果、栗子、木瓜等。 過敏性體質患者家居衛生注意: 1、消除室內塵蟎,可每周用55℃以上的熱水洗滌床上用品,並在陽光下曬干,使用高支棉被套。 2、保持室內乾燥通風,不要使用厚窗簾。不要讓屋內充滿煙霧。 3、家長或客人不在室內吸煙,避免帶孩子到吸煙的公共場所。 4、定期清潔空調過濾網。 5、減少家中的植物裝飾。盆栽植物中潮濕的土壤是理想的黴菌繁殖地,易導致孩子真菌過敏。 6、不用填充的或長毛絨玩具,不鋪設地毯和掛毯。 7、避免飼養小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