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家裡有智障怎麼辦
每一個小孩都是家庭的寄託,不管樣貌優丑,只要平安健康。說起弱智兒童大家都有所耳聞,可能除了一些遺傳因素外有一些外在因素的影響,可能對孩子的智力有了很大的影響,於是可能不太了解情況會弄巧成拙,那麼家裡有弱智兒童怎麼辦?
家裡有弱智兒童怎麼辦
1、到醫院向大夫求教,是否需要服用一些健腦葯品(有的兒童服用後有一定效果); 2、盡早對孩子進行教育干預。許多早期教育干預的事實都證明是有效的。如果居住的地方還沒有開辦訓練機構,這類兒童的家長可以組織起來成立游戲小組,幾個年齡接近、弱智程度接近的孩子在一起,由家長或撫養人輪流對他們進行教育,會有很好的效果。當地社區可以在場地、訓練員方面提供幫助; 3、家長也可以自己對孩子進行教育,從生活自理能力和語言開始。也可以請當地社區派訓練員來幫助訓練; 4、不要把弱智孩子隱藏起來,這是絕對錯誤的。弱智不能由孩子負責,應該讓他接觸他人。可在節假日帶他到公共場所去,到大自然中去,讓他們認識社會,認識大自然。一方面讓他們增進知識,另一方面讓他們與人交往,這對他們回歸正常社會有極大的好處。
怎麼鑒定兒童精神有障礙
1、運動機能方面:弱智兒童的運動機能,從嬰兒期開始就和正常嬰兒有明顯差異,其主要項目為:正常兒童會坐年齡:0.58,會站年齡:1.01,會邁步年齡1.12,會走路年齡1.23。弱智兒童會坐年齡:0.97,會站年齡:1.68,會邁步年齡1.89,會走路年齡2.08。
2、智能方面:弱智兒童感知覺速度緩慢、范圍狹窄、辨別能力薄弱,感知覺過程的主動性、積極性消失,他們不會主動地仔細地觀察事物,而是漫無目標地東張西望,或者「無所用心」,呆若木雞。
弱智兒童個性方面的特點,是缺乏精神需要,沒有什麼求知慾望,對事物缺乏正常的好奇感,意志薄弱,甚至看不出有什麼意志行動。所以我們要保護好家裡的弱智兒童,不要讓他們受到傷害,只要他們平安健康就好了。
⑵ 智障兒童怎麼辦
1、增強智障兒童的生活自理意識
2、教給智障兒童生活自理的技巧
3、鞏固智障兒童的生活自理行為
1. 增強智障兒童的生活自理意識 家長無條件的包辦代替,使智障兒童形成一種錯誤認識:自己不願意乾的事情,父母會幫著干,如要喝水了,父母會端水來;要起床了,父母會給穿衣服??為此,我們要通過各種形式,讓孩子知道,自己已經長大了,雖然你有殘疾,但要不怕苦,不怕累,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①談話法:根據智障兒童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問答或交談,豐富知識。如通過談話「我是中班了」、「我學會了新本領」、「媽媽的小幫手」等活動,利用提問、討論、行為練習等形式,讓智障兒童意識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在練習中增強智障兒童的自信心,以提高他的動手能力和意識。②故事法:通過講故事「別說我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以及觀看有關的電視節目等,讓智障兒童知道自己的事情應自己做,激發智障兒童參與做的慾望。通過詩歌、看圖講述幫助智障兒童充分理解作品內涵,通過作品中角色的行為,使智障兒童受到感染、教育。③行為分辨:通過分辨不同行為(能自理的與不能自理的),鞏固智障兒童的生活自理意識。例如,為孩子准備不同行為表現的各種圖片、錄像帶等等,讓孩子在比較中提高對自理行為的認識。教師適當的講解圖片,然後問孩子哪個圖片上的寶寶最棒,我們要向他學習哪種好的行為?還可以舉例用班上的小朋友作比較,來激發智障兒童上進的意識。④集中教學:智障兒童的教育是在學中玩、玩中學的情況下進行的,特別是對於游戲和生活中的故事、兒歌等,智障兒童的學習興趣會更濃,教師要抓住課堂教育的大好時機,有意識地對智障兒童進行培養和練習,從而提高他們的自我服務能力。
2. 教緩猛給智障兒童生活自理的技巧 要讓智障兒童做到生活自理,必須讓其明確生活自理的方法。他們不會洗臉,就談不上把臉洗干凈;他們不知把玩具放到哪裡,就 談不上把玩具物歸原處??也就是說,即使孩子有了自理意識,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①游戲。游戲是智障兒童最喜歡、最愉快、最積極開展的活動。教師可以將生活技能的學習內容與操作練習融入游戲,使智障兒童在輕松的氣氛中鞏固生活技能。例如,玩角色游戲「娃娃家」中,通過給娃娃穿脫衣服、扣扣子、系圍裙、系鞋帶等來鞏固這方面的技能。在游戲「小飯店」中,通過發碗筷、打掃餐廳,培養智障兒童愛勞動和有序做事的好習慣;只要教師留心觀察,開動腦筋,智障兒童的許多生活自理能力都能再游戲中得以練習和培養。然後,再幫助智障兒童遷移到他自己的實際生活中。這種方法,符合智障兒童心理特點,自然親切,生動活潑,收效較明顯。②兒歌。智障兒童通過簡短通俗的兒歌形式及設計成饒有趣味的情節,提高智障兒童的興趣。比如在教智障兒童學習如何系鞋帶時,我們可以結合歌曲《系鞋帶》來進行:兩個好朋友,見面握握手,鑽進大洞口,用力拉耳朵,變成蝴蝶走。讓智障兒童在歌曲的愉悅里,輕松自主地學習系鞋帶的方法,在教會智障兒童自理技巧時,我們教師依照智障兒童的學習特點,遵循以下幾個原則:其一、寓教於樂。其二、因材施教。其三、秩序漸進。其四、品嘗成功。
3. 鞏固智障兒童的生活自理行為 技能的形成是一個反復的過程,還要注彎哪棗意以後的鞏固練習。教師要經常督促、檢查、提醒智障兒童,使智障兒童良好的習慣得到不斷的強化,逐步形成自覺的行為。①在生活活動中訓練智障兒童的自理行為。入廁、盥洗、餐點無處不體現著智障兒童生活自理的水平,我們教師要抓住這個關鍵時機,指導、監督智障兒童的自理行為,使其形成習慣。如入廁後自覺整理好衣褲的習慣,餐前便後自覺正確洗手的習慣,餐後正確漱口的習慣??②在區角活動中練習智障兒童的自理技巧。讓智障兒童在區角活動中掌握技巧、練習技巧、熟悉技巧。如在操作區有計劃的投放系鞋帶的方法圖解;投放各種豆豆,讓智障兒童練習使用筷子的方法;投放布娃娃,讓智障兒童練習扣紐扣的方法??③在比賽中提高智障兒童的自理能力。我們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有趣的比賽活動,以競爭促發展,例如在午睡起床時可以舉行穿衣比賽,在「六一節」時可以開展夾黃豆比賽等,使智障兒童在競爭中練習技能,並讓埋拆智障兒童由自我服務發展到為集體服務。④家校合作養成智障兒童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我們教師要加強與家長的合作,尤其是要告知家長:要有不厭其煩的精神,正確的方法教智障兒童,耐心幫助,鼓勵智障兒童獨立完成。另外,家校對智障兒童的教育要有一致性和一貫性,統一思想認識,講究方式方法,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總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智障兒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不是一兩次教育就能奏效的,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智障兒童還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給他創造鍛煉的機會,再施以言傳身教,教育家校同心,只有這樣,培養智障兒童較強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為現實。
⑶ 智障兒童的康復訓練方法
智障是永久的缺陷,既不是疾病,也不是精神病,不是葯物可以治癒的。但智障人士可以經過訓練而發展其有限的潛能,增加其獨立及正常生活的能力。下面,我為大家分享智障兒童的康復訓練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智力障礙兒童康復訓練的主要領域有運動、感知、認知、語言、生活自理、社會適應等六大領域。
常用的康復訓練器具主要有以下12類:
(1)各種規格的球類
應用:鍛煉智殘兒童大運動能力,上、下肢肌力,平衡反應和協調能力。
注意事項:直徑在8-25cm的比較合適,宜選擇耐用的橡膠質的,充氣的小皮球,乒乓球質地較薄,易碎,不應選擇。原則上應為小孩或智力差的孩子玩大球,年齡較大的兒童或智力較好的孩子玩小球。
局伍拿(2)穿孔珠子、繩
應用:質地塑料或木頭的均可,也可用大算盤珠。訓練精細運動,數的概念,加減法,對顏色的認識。
注意事項:珠子不能太小,以防兒童誤食。要著色均勻,不脫色。
(3)兒童用剪刀
應用:訓練精細運動,手眼協調能力。
注意事項:應選擇兒童用剪尖鈍圓的小剪刀,以確保安全,防止扎傷。
(4)積木
應用:質地為塑料或木頭的,可搭成圖案。訓練精細運動,手眼協調能力,空間知覺,數的概念,顏色形狀的認識,及對大小、多少的感知練習。
注意事項;積木塊不能太小,以防兒童誤食。要著色均勻,不脫色。
(5)布口袋(內橘迅裝軟硬、大小不同的物件)
應用:訓練觸覺分辨,及對大小、形狀的'認識。
注意事項:袋內物件不要銳利,防止扎、劃傷皮膚。
(6)彩色筆、紙
應用:精細運動,手眼協調能力。
注意事項:彩色筆尖要粗圓、鈍些。
(7)看圖識字的圖片
應用:訓練認知及分類配對能力。
注意事項:圖、字要鮮艷、醒目易於辨認。
(8)帶蓋的瓶子
應用:訓練精細運動和手指協調能力。
注意事項:為防止玻璃瓶口劃傷手指,應選用塑料瓶。
(9)家居玩具(鍋、碗、廚具等)
應用:訓練認知能力、精細運動。
注意事項:玩具最好是塑料的,要結實、耐用,以防易碎傷人。
(10)鍾或表
應用:認知訓練,認識時間。
注意事項:為了辨認方便表面應大,並要有1-12個數字。
(11)各種玩具娃娃(應有男有女,大小不限)
應用:訓練社會適應能力,知道性別、年齡及人身體各個部位的名稱。
注意事項:製作物要結實,不易損壞。
(12)日常生活用品(分別准備有尼龍桐搭搭扣的、拉鎖的、扣子的衣服;有尼龍搭扣的和系帶的鞋、毛巾、杯子、牙刷等)
應用:訓練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注意事項:拉鎖、扣子要釘牢,以免誤食傷人。
⑷ 家有智障孩子怎麼辦
家有智障孩子怎麼辦
家有智障孩子怎麼辦,每個孩子都是小天使。即便是智力有障礙的孩子也是有他自己的發光點的。若家中有智障的孩子,那麼父母要面對和遭受的壓力是常人無法理解的。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家有智障孩子怎麼辦。
家有智障孩子怎麼辦1
第一、需要服用一些健腦葯品,則需要到醫院向大夫求教;
第二、進行教育干預要盡早。早期教育干預證明是有效的。若是所在的地方沒有開辦訓練機構,那麼家長可以組織起來成立游戲小組,將年齡接近與弱智程度接近的孩子在一起,讓家長或者是撫養人進行輪流教育,會收獲好的效果。
第三、家庭成員間的聯系工作要做好,每個成員都要一致對孩子的教育、訓練工作,千萬不溺愛與歧視。
弱智有如下明顯的表現有哪些
1、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伴有多動,上課時在椅子上扭來扭去,且手腳不停。
2、沖動、攻擊與自傷行為:不明原因行為發生突然,有破壞性。這些嬰兒弱智則內向攻擊,會有自傷以及發泄不滿的行為。
家有智障孩子心理再無法運祥山接受,這也是事實了,那麼,只有父母只有做好調整。可以再生健康的孩子,但是關系處理方面以及教育方面都要有技巧。不要將智障的孩子特殊對待,要讓他正常的接受教育以及受,若是將孩子藏起來,這是錯誤的做法。
家有智障孩子怎麼辦2
什麼是智障兒童
它指的是智力有缺陷,智商低於正常值的兒童。這些兒童的大腦往往是受到過器質性的損傷,或者是發育不完全,所以在生活中他們會表現的非常遲鈍,認識和心理活動也有多方面的障礙。
如果在十八歲以前,被測出其智力大幅度低於正常人,那麼可認定為智障兒童。一般來說這類兒童的智商不足70,並且因為在各個生活范疇中,有2個及以上發展比同齡人遲緩,所以他們適應起來也有困難。這些生活范疇包括認路、餘暇、工作、健康、安全、自我照顧、家居生活、社交、社區資源的使用、認路、工作、健康、安全、日常的溝通以及工作。
智力障礙是一輩子的缺陷,它不是常規疾病也不是精神病,通常難以通過吃葯或者手術治癒。不過智障兒童在科學的訓練下也能開發出有限的潛能,讓他能和正常人一樣照顧自己。
智障兒童的表現
在不足一歲的時候,智障兒童和其他兒童沒有什麼明顯差異。但是等到一兩歲的時候,智障兒童往往還不會走路說話。再往後他們和正常兒童的差異化越來越大,比如學習能力差、觀察力差、思維能力差等等。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智障兒童的具體表現:
1、感知覺遲鈍、緩慢
對於周邊事物感知力很差,比如只有體積大、色彩鮮明並且長時間展現的醒目事物,才能被他們感覺到,所以在同樣的時間裡面,他們所能接受的信息量明顯少於同齡兒童。
2、注意力不集中
他們的注意力非常容易被分散,所以在學習的時候非常容易走神。比如其他聲音,或者是色彩鮮艷的事物都會引開他們的注意力,致使他們往往無法專心聽講。
3、機械記憶力尚可
機械記憶力其實就是不經過理解的死記硬背,這是他們最好的'心理能力。在學習一些需要理解的東西時,他們往往通過這種方式記憶。
4、語言能力薄弱
語言表達問題比較嚴重,基本上八成的智障兒童都有語言障礙或者是發音困難的情況,只明白幾句簡單的命令式語句。即使是一些輕宴兆度智障的兒童,他們能說的話大多是簡單的句子,而且往往還有語病,需要家長費心猜測才能知道他的意思。
智障兒童怎麼教育
1、教育重心在家長
家長必須要承擔起主要的教育責任,不然依賴於常規的幼兒園或者學校。智障兒的教育費心費力,家長們要有足夠的信心和耐心,並且要做好打持久戰的准備。
2、起點不要太高
要以孩子現有智力水平為起點,進行逐一訓練,因為智障兒童接受能力很差,所以要做到反復強調。比如訓練孩子認知能力,就要藉助實體道具或者是圖片,進行反復強化性的教學。
3、教育進度要慢,多次反復
最好把教育的內容分解為簡單易懂的章節,一步步地教。比如教孩子刷牙,要先告訴他各種細節,一步步來讓他慢慢學會。
4、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有智力障礙的孩子也有自尊心,家長和老師要旁中多有一些愛心和耐心,不要嘲笑或者是蔑視孩子。當孩子學會一些東西的時候,要及時給予鼓勵,如果沒學會也不要苛責,而要耐心地繼續教。
5、注意生活能力的培養
對於智障兒童的教育,側重點還是他的生活能力。比如自己吃飯、飲水、穿脫衣服、洗臉、洗澡、做簡單家務等等,讓孩子逐漸適應生活環境。
6、多出去走走
平常要多帶孩子出去走走,這可以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讓他主動去接觸事物。同時還可以藉此訓練一些基本社會技能,比如乘車、買東西、認路等等。
總的來說,智障兒童和其他孩子一樣有「童心」,好奇、活潑、愛玩是他們的天性。他們只是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比較差,並不是完全沒有發育潛力。事實上,科學的教育可讓他們的智力不斷提升,甚至逐步接近正常兒童的發展水平。
⑸ 孩子弱智怎麼辦
1、首先家長的情緒、心理健康很重要,也就是說在發現小孩弱智的時候,家長要學會調適情緒。護理弱智兒是長期性的工作,心態、情緒可影響患兒心態,在生活中要給他們提供有愛的活動空間。
2、家長們要具有極大耐心。弱智兒理解力、記憶力都不強,進而不可急躁,家長還要心平氣和患兒交流,幫助他們。因此要有具體、合理的護理計劃。
3、還要把事情簡單化。在孩子病情穩定的時候。 最好結合當地醫生及孩子身體狀態治療疾患,要注意不可盲目性治療,否則的話可能就得不償失了。
4、在發現孩子弱智的時候,家長要調節自己的情緒,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不要過於擔心孩子,到醫院及時進行全面系統性檢查很重要,及早治療疾患,小孩就可能早日恢復健康,再者就是注意飲食及生活健康了,多吃蔬菜、瓜果,讓小孩多休息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