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兒疳積
疳積是小兒時期,尤其是1~5歲兒童的一種常見病證。是指由於喂養不當,或由多種疾病的影響,使脾胃受損而導致全身虛弱、消瘦面黃、發枯等慢性病證。疳證與麻疹、驚風、天花並稱為兒科四大證。 目錄 簡介 病因 症狀 治療 簡介 古代所說之「疳積」已與現代之「疳積」有了明顯的區別,在古時候,由於生活水平的限制,人們常常飢飽不均,對小兒喂哺不足,使脾胃內虧而生疳積,多由營養不良而引起,也就是相當於西醫所講的「營養不良」。而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且近來獨生子女增多,家長們又缺乏喂養知識,盲目地加強營養,反而加重了脾運的負荷,傷害了脾胃之氣,滯積中焦,使食慾下降,營養缺乏,故現在的疳積多由營養失衡造成。 病因 為什麼小兒時期易生疳積呢?這是由於嬰幼兒時期臟腑嬌嫩,機體的生理功能未成熟完善,而生長發育迅速,對水谷精微的需要量大。因此,產生了生理上的「脾常不足」。而很多家長生怕孩子吃不飽,就像填鴨一樣喂哺飲食尚不能自節的嬰幼兒。俗話說:「乳貴有時,食貴有節」絕不是吃的越多就能長的越好。孰不知,哺食過早,甘肥、生冷食物吃得太多,會損傷脾胃之氣,耗傷氣血津液,就會出現消化功能紊亂,產生病理上的脾氣虛損而發生疳積之證。 症狀 小兒面黃肌瘦,煩躁愛哭,睡眠不安,食慾不振或嘔吐酸餿乳食,腹部脹實或時有疼痛,小便短黃或如米泔,大便酸臭或溏薄,或兼發低熱,指紋紫滯,此為乳食積滯的實證。 治療 治療應用消乳消食,導滯和中之法。方葯可用砂仁3g,神曲10g,生麥芽10g,陳皮6g,萊菔子6g,白術6g,茯苓6g等葯物治療,中成葯可用化食丸、消乳丸等。簡單的方是指由於喂養不當,或由多種疾病的影響,使脾胃受損而導致全身虛弱、消瘦面黃、發枯等慢性病證。疳證與麻疹、驚風、天花並稱為兒科四大證。但古代所說之「疳積」已與現代之「疳積」有了明顯的區別,在古時候,由於生活水平的限制,人們常常飢飽不均,對小兒喂哺不足,使脾胃內虧而生疳積,多由營養不良而引起,也就是相當於西醫所講「營養不良」。而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且近來獨生子女增多,家長們又缺乏喂養知識,盲目地加強營養,反而加重了脾運的負荷,傷害了脾胃之氣,滯積中焦,使食慾下降,營養缺乏,故現在的疳積多由營養失衡造成。
② 孩子脾胃不好好幾年了 還能調整嗎
小孩調理脾胃主要可以吃健脾益氣類、消食導瀉類的中葯和益生菌,根據不同症狀可以選擇不同葯物,具體情況如下:
1、健脾益氣類:如果孩子脾胃不好屬於脾胃氣虛的情況,常常表現為身材比較瘦小、精神比較疲倦、乏力、少氣懶言等情況,有的孩子還會出現貧血等伴隨症狀。家長可以給孩子吃健脾益氣的葯物,比如黨參、茯苓、白術等,也可以選用當歸補血、四物湯等。
2、消食導滯類的中葯:如果孩子的脾胃不好屬於脾胃積熱、積滯導致的,可以給孩子吃保赤丸、保和丸等葯物,這些葯物具有消食、導滯、開胃的作用,對於孩子的積熱型脾胃不好具有明顯的改善作用。
3、益生菌:可以調整孩子的腸道菌群,使腸胃內環境得到凈化,如含酪酸梭菌、雙歧桿菌等成分的葯物。過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推拿按摩、口服葯物等方法,給孩子調理脾胃都比較好。具體內容如下:
1.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孩子如果平時飲食過於辛辣油膩,或者有暴飲暴食、挑食等不良飲食習慣,都會對孩子的脾胃造成損傷。家長要注意孩子的日常飲食,保證營養均衡,飲食要做到定時定量,並減少孩子的零食供應,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平時要避免給孩子吃冷飲、油炸類食物,可以適當吃一些芋頭、山葯等食物,對脾胃都有一定的好處,能起到較好的調理作用。
2.推拿按摩:家長平時也可以通過給孩子捏脊來調理脾胃,一天兩次,還能促進消化。還可以多給孩子按摩足三里,也具有調理脾胃的作用。通常長期堅持推拿按摩,對於孩子消化不良、面黃肌瘦等症狀,也會得到一定改善。
3.口服葯物:除此之外,還可以選擇口服葯物給孩子調理脾胃,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復方太子參顆粒、小兒七星茶顆粒、醒脾養兒顆粒等葯物,具有開胃化滯、生津健脾的作用,也能有效給孩子調理脾胃。
③ 小兒疳積···咬人
頭發扎手是疳積有那麼嚴重的一個症狀呀!他手指螺紋有沒有向上突呀!最好趕快治療呀!開始的時候是偏食,不吃飯呀!一般的中葯都不起什麼作用的,你的小孩有多大了呀!我建議你用中草葯吧!那效果很好的,大概3劑就好了,而且不苦,小孩應該會吃的,
④ 幼兒疳積的飲食調理秘方大公開
幼兒疳積主要是因為孩子腹瀉、腹痛、脾胃損傷導致的,對於這樣的情況,父母是非常擔心的,因為孩子大多會表現出來精神不佳、萎靡不振、食少乏力等症狀,而且孩子在晚睡期間還 不斷的踢被子、翻身、出汗等,讓家人擔心不已。對於這樣的情況,家人一定要及早發現,給予孩子及時的治療。同時飲食調節也是非常好的一種治療幼兒疳積的方式,那麼幼兒疳積吃什麼好呢?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
幼兒疳積的飲食調理秘方大公開
幼兒疳積吃什麼好呢?這個問題是很多父母都會想要了解的,寶寶生病了肯定還是要在飲食上注意一點,這樣有益於疾病的及早恢復。那麼寶寶有疳積吃什麼好?我們知道,孩子如果因為腸胃功能受損導致的疳積病症,就需要通過飲食來進行調理,幼兒疳積治療周期及注意事項:
1、幼兒疳積是一種兒童慢性疾病,成因與長期的飲食習慣有關,故治療周期較長,以改善脾胃功能,增強吸收能力為根本目的,大致需3個月以上時間,1周復診1次進行處方調整。幼兒疳積的治療分為增加食慾、增進食量、促進吸收三個階段。
2、治療幼兒疳積,除了一些必要的服葯之外,一般治療小兒疳積的葯物葯量較小、葯性較為平和、偏溫補,甚至很多葯物是我們生活中常見食物,比如山楂、山葯等等,並且從長期大量病例來看,未發現一例不良反應,如若心存疑慮可定期做肝腎功檢查。幼兒疳積外治法的配合治療也是病情康復的關鍵,如挑疳及小兒理療等。
3、幼兒疳積主要是因為一些不良的喂養習慣造成的,所以,孩子如果出現疳積病症,還是要注意調整飲食結構的,不當的飲食習慣是該病形成的關鍵,故在治療中,同時需要配合調整飲食習慣,才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白蘿卜粥——改善小兒消化不良、腹脹
適用范圍:可以吃輔食的寶寶。
材料:白蘿卜1個、大米50克、紅糖適量。
做法:白蘿卜洗凈切片,先煮30分鍾,再加大米同煮,煮至米欄湯稠,加入適量的紅糖,煮沸即可。待溫度合適後給寶寶引用。
消食健脾粥——健脾養胃、消食化積
適用范圍:可以吃輔食的寶寶。主要用於寶寶面黃肌瘦、神煩氣急、手足心熱、納呆腹脹等症。
材料:蓮子、芡實、炒麥芽、扁豆各15克,焦山楂10克,神曲6克(用紗布包),白砂糖適量,粳米15克。
做法:共放鍋內,加入適量的水煮30分鍾,去渣,再加入粳米15克熬粥。粥成後,加入少許白砂糖調味,讓寶寶趁溫熱喝。
參芪鵪鶉湯——健脾益氣
適用范圍:適合3-6歲的小朋友食用。適用於小兒疳積、瘦弱、面色少血。
材料:鵪鶉肉300克,黃芪15克,黨參15克。
做法:鵪鶉去毛及內臟。將黨參、黃芪放入鵪鶉肚內,加水、油、鹽適量,隔水燉2小時,除去黨參、黃芪即成。
幼兒疳積是一種常見的發生在1-5歲孩子身上的慢性疾病,家長在發現孩子的這些病症的時候,不要著急用葯治療,當然了,必要的吃西葯治療是見效快的一種方式。但是,幼兒疳積還是需要通過飲食等多方面配合來改善的,比如用白蘿卜粥可以幫助孩子改善消化不良、腹脹的情況,消食健脾粥具有健脾養胃、消食化積的功效,參芪鵪鶉湯有健脾益氣的功效,都是非常適合患有疳積的幼兒食用的。
⑤ 小兒疳積是怎麼回事啊該怎麼辦
疳積是疳症和積滯的總稱。疳症是指由喂養不當,脾胃受傷,影響生長發育的病症,相當於營養障礙的慢性疾病。積滯是由乳食內積,脾胃受損而引起的腸胃疾病,臨床以腹瀉或便秘、嘔吐、腹脹為主要症狀。 小兒消化不良的表現多種多樣,以下都是小兒消化不良的表現: 1、對於小嬰兒,常表現為溢奶,稍大孩子常有嘔吐,一般不嚴重,嘔吐物有酸味。 2、患兒食慾減退、腹脹、腸鳴音亢進,甚至不用聽診器也可聽到肚子的「咕嚕」叫聲。 3、口臭。乳食積滯於胃脘,往往先發生口臭,特別是晨起口臭口酸為乳食停滯的表現,臨床稱此為高位停食。有這種現象時,可減食或停食一頓,以利於腸胃功能的恢復 4、大便惡臭。伴隨少許不消化食物殘渣時,雖未稀泄,已有傷食泄之先兆,此時應馬上減少飲食量,予以調整,可避免泄瀉的發生。 5、拒食。當小兒偶然有一頓食慾減退、拒食或食不香甜,不必勉強進食,而讓其減食一頓。 6、腹瀉、嘔吐時常伴有腹痛,小嬰兒表現為哭鬧不安,大孩子則會訴說腹痛。腹痛不劇烈者,可自行緩解。 7、 夜卧不寧。煩啼、手心熱、踢被揭衣,剛入睡時頭汗多,為飲食過多積滯腸胃而產生內熱,正如俗話說「若要小兒安,常帶幾分飢和寒」,「胃不和則夜不安」。當小兒隨著年齡的增長尤其添加輔食後,要注意晚餐不能過飽。1歲左右的小兒更不要臨睡前飽飲飽餐。 問題二:引起小兒消化不良的原因是什麼呢? 1、給的食物不太易消化 由於嬰幼兒的消化能力差,父母要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給孩子吃能消化吸收、願意接受的食品。一方面,父母要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 特點,飲食逐漸由流質向半流質(如米湯、糊狀食品、稀飯)以及固體食物(如軟飯、麵包等)轉變。3個月內的嬰幼兒,其消化液與成人不同,對澱粉的消化比較 差,需要特別注意。而對於2歲以下的嬰幼兒,所添加的副食品,一定要爛、細、軟,比如,可將青菜切碎,弄爛,做成菜泥。而對於2-3歲的嬰幼兒,因為已經 有16-20顆乳牙,食品可以稍微粗一點。同時,像整顆的瓜子、豆子、花生米、果凍這些食品對於嬰幼兒都十分危險,可能會被吞到器官里,所以必須小心,要 磨成粉,弄碎了才能吃。 2、給太多新的食物 比如:有的孩子第一次吃蝦,覺得味道很好,就一下子吃許多,結果造成消化不良。因此父母在讓嬰幼兒嘗試吃一種新的食物時,要讓他慢 慢適應。一次量不能給太多,要逐漸地增加,讓孩子有個適應的過程。 3、食品搭配不合理 嬰兒4個月過後,父母就需要給孩子增加奶類以外的輔助食品,要注意給予孩子營養平衡的飲食。平衡的飲食就是指嬰幼兒吃進去的食物能 滿足他這個年齡和身體發展的需要。孩子的生長需要各種各樣不同的營養,其中包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纖維素等營養素。糧 食是最基礎的食品,而肉、魚、奶、蛋、蔬菜、水果等等都是身體所必需的。因此,父母需要細心搭配孩子的飲食做到多品種,多樣化,避免偏食、挑食、食物過於 單調。 問題三:小兒如何選擇消化不良葯物呢? 1、由胃腸功能或器質性疾病所致的消化不良,應請醫生論斷清楚,給予綜合性治療,不可自作主張,盲目服用消化葯。 2、如因過食肉、蛋、豆類等高蛋白食物引起消化不良或疾病後恢復期消化功能減退者,應選服胃蛋白酶片、胰酶片等功能幫助蛋白質消化吸收的葯物。 3、因吃米、面、紅薯等含澱粉較多的食物引起消化不良者,應選用多酶片、胖得生等含澱粉酶的葯物,促使澱粉盡快分解。 4、如因小兒貧血或腸內菌群失調引發發酵性消化不良、腸脹氣、腹瀉等,可選服乳酶生、稀鹽酸等控制腸內異常發酵的葯物。但應注意,使用乳酶生治療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時,不能與抗生素合用,也不能與鞣酸蛋白吸附劑合用。 5、中葯焦三仙、雞內金,成葯參苓白術散、王氏保赤丸和小兒喜食沖劑等對兒童食積停滯、消化不良均有較好療效,可對症選用。 備注一點:大多數助消化葯都含有消化液的主要成分,都有有效期,如超過有效期則不宜再用。 問題四:如何從飲食方面應對消化不良呢? 1、6月到1歲嬰兒階段,消化器官尚未發育完善,消化適應能力較差,由於飲食喂養不當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不定時餵奶造成喂養 量過多,飲食成分搭配不合理,牛奶濃度太大或者突然改變飲食品種,對過多地添加輔食不適應,以及斷奶期食物營養量過高等都會使嬰幼兒消化器官不能適應,從而造成消化不良,出現大便異常。表現是量多,泡沫多、粥樣、蛋花樣、稀水樣並伴有特殊的酸臭氣味等,對於這些消化不良的症狀只要調節好奶量、種類、輔助食品等即可。 2、1歲以上幼兒,如果出現大便量多、泡沫多、糞質粗糙、含食物殘渣或未消化的食物現象,大多是由於進食多或食物中含糖量過高所致。對這種幼兒要控制飲食量或降低食物中含糖量, 給幼兒喂些米湯,藕粉糊等易消化的食物就可以恢復正常。 3、1歲以上幼兒,如果出現大便呈黃褐稀水樣或夾雜有未消化的奶瓣,且伴有刺鼻的臭雞蛋氣味,表示對蛋白類食物消化吸收有障礙,對這樣的嬰幼兒應減少輔食中蛋白類食量。母乳喂養 的幼兒可在餵奶前多喝些水,以降低奶中蛋白濃度。 4、1歲以上幼兒,如果出現大便量多呈糊狀,外觀油潤內含較多奶瓣和脂滴,臭氣大,說明脂肪消化不良。應該及時降低含脂肪較多的食物成分即可。(含脂肪豐富的食品:動物油脂、肥肉、蛋黃、乳及乳脂、植物油、大豆、花生、芝麻、葵瓜子等。)
⑥ 小兒疳積是什麼怎麼辦
疳積是由於喂養不當,或其他疾病的影響,致使脾胃功能受損,氣液耗傷而逐漸形成的一種慢性病證。臨床以形體消瘦,飲食異常,面黃發枯,精神萎靡或煩躁不安為特徵。本病發病無明顯季節性,5歲以下小兒多見。古代疳證被列為兒科四大要證之一。新中國成立後,隨著人們生活的不斷改善和醫療保健事業的發展,疳證的發病率明顯下降,特別是重症患兒明顯減少。 1.推拿療法 (1)清補脾經,揉板門,推四橫紋,揉中脘,摩腹,揉天樞,按揉足三里,捏脊。適用於疳氣證。 (2)推脾土,揉板門,摩腹揉臍,捏脊,揉足三里。適用於疳積證。 (3)補脾經,推三關,揉外勞宮,運內八卦,掐四橫紋,分推腹部,揉腹,點中脘,揉足三里,捏脊。適用於干疳證。2.葯物外治法(1)芒硝、生大黃、生山梔、杏仁、桃仁。共為細末,加麵粉適量,用雞蛋清、蔥白汁、醋、白酒各少許,調成糊狀,敷於臍部,外用紗布覆蓋、膠條固定。1日1次,連用3~5日。用於疳積證。(2)萊菔子適量研末,用水調和,貼敷於神闕穴,外用紗布覆蓋、膠條固定。1日1次,7日為一個療程。用於疳積證。具體用葯,一定要謹遵醫囑,不要自行用葯,以免發生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