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兒童畫的評價與分析
如何欣賞和評價幼兒繪畫,無論對成人或是孩子都應該加以重視。對於家長來講,要評價、欣賞幼兒繪畫首先應該了解、理解幼兒的各個方面的特點。不要用成人畫的審美觀來要求幼兒畫,以成人畫的標准評價幼兒畫,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來看待幼兒畫。成人的態度和評價對孩子會有相當的影響。如果評價不好,可能會打擊、挫傷幼兒繪畫的積極性。幼兒怎樣才能更好地判定幼兒繪畫作品的差別呢?下面我們可以從這幾方面來看看。
方法/步驟
1/8 分步閱讀
一、是否真實地反映了幼兒的生活經驗
幼兒也有自己的生活經驗。很多幼兒繪畫的內容空泛,形象概念,構思和表現內容雷同。比如:畫「和平」就一定要畫和平鴿或者各國小朋友手拉手站在地球上;畫 「愛祖國」就一定要畫天安門等等。繪畫中表現的內容應該體現出自己對生活的認識和感受,體現出幼兒自己的態度。不能只注重技法、技巧的學習而忽略觀察、感受生活的這一重要環節。
2/8
二、能否較好地表達和抒發幼兒的情感
幼兒繪畫情感表現的培養也是情感教育的一種有效途徑。幼兒畫是孩子自我思想表現的一種方式,內涵著他們情感的變化,反映著他的經驗和感受,體現著他與周圍事物的情感關系。
3/8
三、是否較好地表現了作品的美感效果
幼兒畫出的線條、色彩、形象等繪畫構成因素有著自己的特點。對於繪畫的效果也有著自己的審美態度。不同的幼兒畫,畫面的形式語言是否統一,是否表現獨特的視覺效果。可以通過繪畫表現出來的審美規律來看看不同作品的差異。比如:色彩的構成、韻律、節奏等。
4/8
四、作品是否有明確的主題或情節
很多的幼兒畫表現的內容是有一定的主題和情節的。幼兒在作畫的時候身心很投入,不斷地去描繪自己的內心世界,繪畫成為幼兒心靈的一面鏡子。這樣的繪畫作品在製作過程中能使幼兒在心理、情感、智力等多方面得到鍛煉。有主題或情節,就需要有較強的想像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對生活的感受力。是有較高的創作水平的一種表現
5/8
六、作品表現與幼兒年齡是否和諧
在眾多幼兒繪畫作品中,不同年齡的幼兒,繪畫表現也不同。並不是很小的孩子能畫出成人所畫的形象就是水平高。因為繪畫水平的高低標准並不完全是看誰臨摹的像。作品的表現應該是與幼兒的年齡相適應的,和諧成長有利於幼兒繪畫水平的提高和發展。幼兒的繪畫水平的提高也不止是繪畫技巧的提高。其它方面的整體能力沒有提高,技巧的學習也是會受到限制,特別是創作水平是難以提高的。從幼兒繪畫中可以體察到幼兒的洞察力、想像力、概括能力、歸納能力、分析能力等等能力的強弱。幼兒繪畫的發展就是自身的整體發展。
6/8
六、能表現出對生活的觀察感受,是否有獨到的發現 觀察力訓練是也是重要的一部分,是繪畫學習的第一環節。
幼兒在繪畫學習過程中應該不斷地培養觀察能力。有了敏銳的觀察力才能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形象和事物。在繪畫作品中看看是否能夠表現出自己的感受。是否表現出別人沒有發現的東西,表現出別人沒有表現過的內容。
7/8
七、作品是否有個性特點,表現出一定創造力
幼兒的繪畫作品應該有自己的特點,用自己獨特的繪畫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是不是獨立思考來完成作品,是否表現出新的創意。從點點滴滴做起,培養創造、創新能力。開發智力的角度出發,創造力的體現也是評價幼兒繪畫的一個重要方面。
8/8
八、看看是否有豐富的想像力
繪畫學習是幼兒素質培養的一種有效的手段,可以有效地促進幼兒的智力發育。其中,想像力的培養又是幼兒繪畫學習中的重要方面,是創造型人才必備的能力。在繪畫過程中幼兒可以通過這種活動鍛煉和發揮自己的想像力
② 少兒美術和少兒畫畫我們應該怎麼理解
一、兒童喜歡畫畫,這是出自兒童自身生理需要而產生的一種心理需要。我們從事兒童美術教育,必須研究兒童繪畫的心理與特點,否則,就不能正確地評價兒童畫,也就難以輔導兒童繪畫。小學階段應按兒童的年齡分為三個時期來研究:圖式期6-8歲、寫實傾向期9-11歲、寫實期12歲以後(相對而言,有的會提前或退後)。美術教師應根據兒童不同時期繪畫的心理與特點,培養他們的興趣,才能提高他們的繪畫水平。
二、6、7歲兒童處於幼兒期向兒童期轉變的階段,大腦的發育已達成年人的90%,但在心理方面卻仍保留著幼兒期的狀態,想像力十分發達。他們把畫畫看成是一種游戲常把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東西混淆在一起。一過7歲,幼兒的這種特徵就逐漸減少或削弱,漸漸能客觀地、實事求是地認識客觀世界,在想像的同時,能按照自己所熟悉的那樣去畫。隨著他們參加社會活動增多和知識面的不斷擴大,繪畫創作達到高潮,進入兒童繪畫創作的黃金時代。他們依靠直覺,加上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和想像,根據頭腦中對物象特徵形成的概念,憑自己的記憶表達心緒和意象,造型的模式是這一階段兒童畫的一般特徵,故稱之為圖式期。這個時期,特別要求教師和家長千萬不能以成人的眼光來評價兒童畫作品,也不能讓兒童一味地去模仿成人的作品或技法,要順其自然充分給孩子自由,讓兒童用自己喜歡的表現方式畫自己喜歡畫的內容,這樣才不會把兒童喜歡畫畫的天性給扼殺了。
可以參考參考達芬奇美術,現在好像是可以免費試上M/http://www.dfq.com/shaoer/
三、由於兒童年齡的增長,生理的變化,觀察能力的提高,判斷能力的增強,思維能力的發展不同於前一個階段,他們開始以客觀的態度去觀察現實生活中的環境並進行探索,對幼兒時期深信不疑的童話、夢幻開始發生懷疑。對以前自己常採用「古怪」的、「不合邏輯」的表達方式持否定態度,對過去畫的那些不合比例、不真實的畫表示否定。他們對兒童畫表現的天真、幼稚並不喜歡,更羨慕比自己大的孩子以及成人的繪畫,對繪畫的空間知覺有了較大進步,開始由平面的空間思維向立體的空間思維過渡,故稱為寫實傾向期。由於這一階段的兒童畫開始追求真實,致使他們那些感人的童趣創作逐漸消失,對繪畫的興趣趨於淡漠,個別甚至視畫畫為額外負擔。這個時期要使兒童的繪畫興趣如同圖式期時那樣濃郁,這就需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提高他們的繪畫能力和審美意識,選擇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使他們畫出的作品能抒情達意,這樣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才會有增無減。
③ 如何讀懂孩子的畫
兒童畫是人的生命中的一個階段。它屬於美術的范疇。但它絕不是美術中的一個畫種,也不是美術中的一個流派。不能簡單地用美術的標准去衡量,對兒童畫的評價更應注重它的育人功能。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兒童畫也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對兒童畫的評價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大多數評價都忽略了兒童畫作者——兒童的心理特徵,忽視了兒童畫的育人功能,只在純美術的層面上分析、評價兒童畫,與兒童美術教育的目的大相徑庭。因此,下面就常見的一些兒童畫評價方式以及形成這些評價方式的原因,作一點分析。 一、以成人的眼光評價兒童畫 兒童畫雖然屬於美術的范疇,但它是一種由兒童創造的特殊的繪畫形式,與成人美術有著極大的區別。許多成人並不了解其中的差異,把自己的評價標准強加於兒童畫上,違反了兒童畫自身的特點,不利於兒童畫教育的發展。 成人評價兒童畫的標准基本上有以下幾種: 1.以「像不像」來評價兒童畫。 人們贊揚一幅畫時,常常用「畫得真像!」「簡直和真的一樣」之類的話,以為是對畫作者的最高褒獎。許多人在看到兒童繪畫時同樣以「像不像」來評價,畫得比較「像」的自然是好的,不太「像」的自然是不好的了。 其實,用「像」與「不像」來評價一件作品的好壞是片面的,無法全面、深入地詮釋作品的含義,如西方的「立體主義」「達達派」的作品,顯然無法用「像不像」來評價。 2.以「合理不合理」評價兒童畫。 「合理不合理」是指兒童畫中的事物是否符合客觀現實和客觀規律。兒童由於自身知識、經驗不足,認識水平不高,他們描繪的事物往往與客觀現實並不相符。他們會把人的頭畫得很大,手卻畫的很小;上山的人的身體垂直於山的坡面;人在太空與外星人游戲;在森林裡與動物們聯歡……如果要找一找兒童畫中不合理的地方,幾乎是俯拾即是。於是大人們「熱心」地為兒童尋找畫中的錯誤,用自己的知識、經驗深入淺出地解釋什麼是合理的、什麼是不合理的,直到兒童的畫符合自己的意願。 3.片面以「拙」來評價兒童畫。 兒童畫中的「拙」是在無意中產生的,是因為兒童的生理、心理還沒有發育成熟時無意識的行為,或者受自身技能的限制,還不能如實再現客觀事物的緣故,並非是其有意追求的結果。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拙」的味道也將慢慢消失。而藝術家的 「拙』是歷經數十年的追求和艱苦練習才達到的境界,是大巧若拙。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如果因此欣賞兒童畫,其實不得要領,就算你給小孩評了個金獎,可能連他自己也莫名其妙。這樣的評價,仍舊脫不了技法的框框。 二、以「完成品」評價兒童畫 目前,教師對學生作業的評價大多分為「優」、「良」、「及格」、「不及格」四個檔次,由於學生在表現能力上的差異,一部分學生的作業比較整潔,畫面效果好看,往往博得教師的歡心;一部分學生的作業比較臟、不漂亮,使人產生厭惡的情緒。於是,教師就憑完成品的質量判定成績。結果,某些學生經常得不到優秀,誤以為自己能力不夠,天生不會畫畫,灰心喪氣,學習積極性降低,作業草草完成,失去了美術的興趣。 我們的教師往往吝嗇於給學生打一個「優」,從純美術的角度來看,可能有些學生的作品確實夠不上「優」的條件,但是如果我們僅僅以完成品作為評價兒童畫的惟一依據,就喪失了兒童畫的主要功能———育人。一張完成的作品並不重要,它僅僅是兒童學習的終端物質體現,重要的是兒童創作這張作品的學習過程。如果一個平時作業質量較低的學生,某次作業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即使它還無法達到教師心目中的「優」的檔次,但是他的本次學習過程難道不應該得到表揚嗎?那麼,為他打一個「優」又未嘗不可呢?!又如,某學生繪畫表現力不強,但想像力很強,思維很活躍,那麼即使畫面的效果再差,是否可以為他的創造力打一個「優」呢?因為,我們不是為了培養畫家,我們的目的是育人,通過美術教育培養兒童的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創造力,培養兒童美的情操和陶冶他們的完美人格。當然,教師應該讓學生清楚這個「優秀」的真正含義。實踐中,發現兒童的優點比尋找他們的缺點更有利於兒童美術教育。 三、以同樣的標准看待不同年齡段的「兒童畫」 兒童繪畫的發展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即「塗鴉期」(約2~4歲)、「符號期」(也稱樣式化階段)(約4~9歲)、「寫實期」(約9~13歲)。(不能以年齡為惟一依據,因為兒童的心理發展存在個體差異。)兒童在各個年齡段的心理發展是不一樣的,隨著年齡的增長,認識世界的能力逐漸增強,知識經驗逐漸豐富,在繪畫形式上由幼稚趨向寫實。處在「塗鴉期」和「符號期」的兒童普遍喜歡畫畫,對自己的作品總是非常滿意。當他們逐漸過渡到「寫實期」時,就不再滿足於以前的作品,總是努力追求真實。如果這時硬要他去畫一些形式上非常幼稚的東西,實在是強人所難。事實上他們也畫不出來。既然他們已經開始追求寫實,教師不應該橫加指責,應該幫助他們、鼓勵他們去嘗試。因為這些兒童所畫的「兒童畫」已不再是真正的兒童畫。評價者應充分認識到這一心理變化,才能比較客觀地評價兒童在不同時期的繪畫活動。據說有的教師會畫兒童畫且畫得很好,讓人哭笑不得。不知這位教師是怎樣「創作」兒童畫的,是故意把透視畫錯呢?還是故意改變事物的形狀、比例?更不能理解的是為什麼要畫「兒童畫」? 綜上所述,對兒童畫的評價應尊重兒童的心理特徵,不應以成人的角度看待兒童畫,因為兒童畫是生命中的一個階段,也不能僅從完成品去評價兒童畫,更應注重兒童畫的創作過程,因為兒童畫教育的目的是育人。 目前,美術教育流派眾多,兒童畫評價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不管怎樣評價兒童畫,首先應該明確評價的目的,明確兒童美術教育的目標,現代教育應該培養適應未來社會、改造未來社會的人才。美育本著育人的原則,才能從更高的層次上俯視兒童畫的教育,才能正確對待蹣跚學步的兒童美術教育。
④ 什麼是兒童美術兒童美術有哪些本質特點
兒童美術是指兒童所從事的造型藝術。兒童美術反應了兒童對周圍世界的認識,情感與思想。
兒童美術的本質特點有:
1、兒童美術是兒童本身的生命活動。
2、兒童美術是兒童把握世界的一種方式。
對於兒童來說,一定的美術訓練能夠培養他們良好的審美標准,鍛煉動手能力,在早期養成美學意識,有助於兒童的智商發育和大腦發育。在許多兒童學家,例如陳鶴琴的著作中,都強調了一定的美術訓練和美術繪畫給兒童帶來的積極的影響,所以在兒童發育的早期,提供適當的美術訓練和美術實踐很有必要。
(4)如何理解兒童繪畫藝術擴展閱讀: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最重要的是給幼兒自由表現的機會,給予幼兒親身體驗的機會,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
在藝術活動中面向全體幼兒,要針對他們的不同特點和需要,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養,對有藝術天賦的幼兒要注意發展他們的藝術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