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兒童遭遇意外傷害的急救處理方法
兒童遭遇意外傷害的急救處理方法
兒童遭遇意外傷害的急救處理方法,小孩子都活潑好動,屬於容易遭受意外傷害的弱勢群體,那麼如果在他們不小心受傷後該及時採取哪些急救措施呢?接下來我就為大家分享兒童遭遇意外傷害的急救處理方法。
兒童遭遇意外傷害的急救處理方法1
1、創傷的急救處理
對大量出血的患兒,應首先止血;對切割傷及刺傷等小傷口,可游碧宏擠出少量血液,以沖洗掉傷口上的細菌和塵垢;對傷口宜用清潔的水清洗;對無法徹底清潔的傷口,須用雙氧水或碘酒消毒;對於較大的傷口,止血後應用清潔的布覆蓋並立即送醫院處理;凡是貓、狗咬傷,千萬不要急著去醫院,首先應立即、就地徹底地沖洗傷口,而且水量要大、水流要急,最好是對著自來水龍頭急水沖洗,傷口不可包紮,經過反復沖洗後再送醫院進一步做傷口處理,並在24小時內接種狂犬疫苗。
2、嚴重創傷的急救處理
搬動患者時,應頭、頸、軀干一起移動;頸椎、脊椎要固定,可利用頸托、硬板等工具;骨折部位應固定;局部傷口壓迫止血;轉送三級醫院。
3、中毒的急救處理
緊急處理需要催吐:用手指刺激小兒的咽喉部,促進嘔吐,反復進行,直到吐出液變清無味為止;有些毒物,如腐蝕性的酸鹼中毒、汞中毒、汽油中毒等,可給患者喝牛奶、蛋清或豆漿;口服含鹽溶液,可利於從尿液中排出安眠葯、抗精神病葯、避孕葯、退熱葯等。
4、氣道吸入異物的急救處理
嬰兒胸外按壓、背部叩擊法;兒童腹部推擠法。
5、消化道異物的急救處理
誤吞小的、光滑的、圓形的異物,無特殊表現,可從大便排出;誤吞較大的、尖銳的異物,需及時到醫院就診;魚刺或雞鴨的小骨頭卡在消化道,應立即去醫院交由醫生處理,切勿使用吞飯團或喝醋的辦法,以免異物進入深部,損傷黏膜和血管。
6、溺水的急救處理
岸邊急救:立即倒出呼吸道積水,清除咽、鼻腔中的泥沙和污物,必要時應做人工呼吸,邊搶救邊設法轉送附近醫院。
7、燒傷、燙傷、化學性灼傷的急救處理
盡快消除致傷因素:火焰燒傷,應立即脫去著火衣褲;酸鹼燒傷,應迅速脫去沾有酸鹼的衣物,用大量清水沖洗:四肢燙、燒傷,可將肢體浸入冰水或冷水中用干凈毛巾覆蓋傷口處,迅速轉送醫院。上述處理對面積大、燙傷嚴重的患兒不適用,嚴重燙、燒傷應迅速送往醫院。急救要不妨礙創面引流和醫生診治,不要隨便在創面塗抹香油、牙膏或紅汞、紫葯水等。
8、觸電的急救處理
迅速脫離電源,應使用木頭、竹竿、塑料製品等絕緣物。為防止自身觸電,決不能用手或濕的物品去分離電源。
9、煤氣中毒的急救處理
迅速脫離中毒環境;開窗使現場空氣流通、轉移患兒到空氣流通處;立刻松開衣領,平卧時頭側位,以免吐後窒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通暢;及時供氧;對呼吸停止者進行人工呼吸,立即送醫院治療。
10、中暑的急救處理
立即將患者轉移到通風陰涼處或有空調的地方,頭、頸、腋下等處放置冰袋,用冰水、冷水浸濕毛巾全身擦浴;用電風扇向患者吹風;若患者已清醒,應給患者飲用含鹽冷開水或冰的含鹽汽水;病重者須送醫院補液治療。
兒童慧好遭遇意外傷害的急救處理方法2
1、燙傷急救
首先要第一時間讓孩子脫離熱源,把燙傷部位放在潔凈的涼水中沖淋,時間是15—20分鍾。如果燙傷的部位沒有辦法放在涼水中沖淋(如面部燒傷),可用冷濕的毛巾覆蓋在局部,然後每隔1到2分鍾更換一次毛巾,有條件的話最好在毛巾上面放置一塊冰塊以保證毛巾冷濕而持續降溫。這樣有助於及時散熱,減輕孩子的疼痛感及燙傷程度。在冷卻燒傷局部後,可用寬松而合身的衣物覆蓋在燙傷局部,以防止創面感染。
當然,燙傷嚴重的孩子還是應該盡快送去醫院,以得到專業的處理。
2、意外窒息急救
若有超過1歲的幼兒發生窒息,首先要柔聲詢問孩子是否還能說話。假如他可以說話、咳嗽或呼吸,就要引導他自己設法把梗塞物咳出來;反之,就必須馬上用腹部推壓法進行急救,具體做法是站在孩子後面,一手握拳頭,放在孩子肚臍上方、胸骨下方,使孩子神冊緊緊貼近救助者,用握緊的拳頭快速向上、向內推壓孩子的腹部,連續地推壓直到120急救人員趕到、或見到異物排出、或孩子出現意識不清了才停止推壓。
對於1歲以下的孩子,萬一發生窒息以外,應使用背部拍擊、胸部按壓法進行急救,具體是先5次背部拍擊,然後5次胸部按壓,反復交替進行急救。
而當孩子意識不清、沒有呼吸或有那樣的趨勢時,則馬上要給予呼吸急救。具體是先開放孩子的氣道,觀察孩子是否有呼吸的起伏。如果孩子口腔里有容易取出的異物,則小心的將異物取出來,但切不可盲目地用手指在口腔里亂摳,這樣有時反而會把異物推入氣道內。倘若急救者沒有看到孩子口內有異物,在開放氣道後也未見孩子有呼吸,馬上給予2次人工呼吸(每次人工呼吸吹氣的時間是1秒鍾),並且按照胸部按壓30次、人工呼吸2次的比例交替進行,直到孩子能夠進行自主呼吸或者急救中心專業人員趕到為止。
3、動物咬傷急救
首先,千萬不要恐慌,要安慰受傷的孩子,使他盡可能的安靜、放鬆。隨後應立即使用
肥皂徹底清洗被咬傷的傷口,以減少感染風險。然後隔著紗布冷敷以保護皮膚,並快速就醫。
孩子的抵抗力相對較差,所以在被動物咬傷後,無論那些小傷口看上去多麼的輕微,都要去就醫。醫生會檢查孩子是否接受了合適的破傷風免疫,或者判斷是否需要注射狂犬疫苗。
4、中毒急救
如果孩子是誤食毒物中毒,應立即用軟布、一次性毛巾或面巾紙包住手指,取出剩在孩子口中的毒物。同時保持孩子的左側卧位,這樣可以延緩胃內容物的`排空,也可保持氣道通暢,有利於嘔吐物的排出。對於接觸毒物中毒的孩子,要立即用肥皂及流動的水沖洗局接觸部位,以清除植物的汁液。對於吸入毒物中毒的`孩子來說,應立即把孩子帶離中毒現場,假如孩子已經失去意識,就要立即按照意外窒息的應急措施進行搶救。
5、觸電急救
一旦發生觸電,千萬不要去拉觸電的孩子或電線。一定要先迅速切斷電源,不要用手直接拉。否則不但無法救孩子,還可能傷及大人。
最重要的是在接觸孩子之前一定要先關掉電源,如果關不了,則可用厚而乾的衣服、木棒或用干毛巾繞在孩子腳上推開或拖開孩子。在孩子脫離電源之後,要盡快將孩子移到通風較好的地方,然後送醫院進一步治療。
6、穿刺傷急救
首先,要盡快用鑷子取出容易夾住的小物體,如果是不容易取出的小物體,或物體過大,或是插入過深,則需要求助醫生或通知120急救中心,千萬不要勉強地取出或移動這些物體。有需要的話,也可以用綁帶固定物體防止它旋轉、活動或造成進一步的傷害。然後可以用干凈的水來給孩子沖洗傷口。有些時候穿刺的物體雖然已經取出,但是其實已經造成了內出血,甚至感染。
7、鼻出血急救
一旦孩子鼻子出血,要及時幫他止血。首先,讓孩子坐下來,安撫他的情緒。然後用大拇指和另一手指完全夾住鼻子的柔軟部分,向面部骨頭方向輕輕地捏壓住鼻子。按壓姿勢要保持5分鍾,並且期間不要停止壓迫而察看出血是否停止。在壓迫5分鍾後,輕輕松開鼻子以防止再次鼻出血。鼻出血停止後,要讓孩子保持至少30分鍾的安靜活動或輕微活動,當然,記得提醒孩子不能擤鼻子,以防止再次出血。
8、骨折和關節脫位急救
萬一孩子發生了骨折和關節脫位的情況,千萬不要隨意地移動或搬動孩子,因為可能會引起受傷處進一步的錯位,以及血管因壓迫而破裂出血。首先要問他受傷的部位是否能夠移動,如果他說可以,只是感覺稍微有一點疼,那通常說明受傷並不嚴重。
⑵ 兒童常見的急救方法有哪些
導讀:面對稚嫩的孩童,這個世界顯然是危機四伏的,尤其是當危險來臨時,該怎樣正確急救,抓住最重要的黃金急救期,挽救一個鮮活生命。
重要提示:預防兒童發生意外,以及意外真的到臨時的緊急救治都是十分重要的,每個家長都應該學習,並且教給孩子這些緊急意外知識,防患於未然的同時,也要儲備好緊急救治知識。
⑶ 幼兒急救措施
磕碰
(1)青、腫、淤血
處理方法:
切不可用手揉傷處,應讓幼兒試著慢慢活動,確認有無大礙。如無大礙可為幼兒傷處塗些蘆薈膠以去瘀消腫。
(2)傷處破皮
處理方法:
對傷處進行消毒,拿葯用棉簽蘸些許碘酒或消毒水(碘伏)輕擦傷處進行消毒,應從傷處向臟處擦,避免細菌進到傷處引起傷口感染。
(3)流血
處理方法:
遵循一捂二按三包方法,先將傷處捂住,再用力用手按住止血,之後用紗布包紮並送往醫院。
異物進耳、吞入異物
(1)異物進耳
處理方法:
可以用手電筒照明用具照耳朵使異物飛出,也可往耳朵里倒些許油,使異物滑出。
(2)吞入異物
處理方法:
將幼兒從身後抱住,用力按壓其胃部,使氣流將異物顛出,並撥打120。
燒傷、燙傷
(1)燒傷、燙傷
處理方法:
首先要第一時間讓孩子脫離熱源,把燙傷部位放在潔凈的涼水中沖淋掉皮膚上的殘留物,防止燙傷范圍擴大,如果燙傷部位沒有辦法放在涼水中沖淋,可用冷濕的毛巾覆蓋在局部,然後每隔1到2分鍾更換一次毛巾,最好在毛巾上面放置冰塊以保證毛巾冷濕而持續降溫,這樣有助於及時散熱,減輕孩子的疼痛感及燒傷程度。
在冷卻燒傷部位之後,可用寬松而合身的衣物覆蓋在燙傷部位,以防止傷面感染。
燙傷面積大而且深或已經出現水泡伴有劇痛,不要弄破水泡,立即送去醫院處理。
摔傷、扭傷
(1)摔傷
(指幼兒不小心從高處掉或滾落下來,分為頭部有傷口,頭部無傷兩種情況)
處理方法:孩子摔下或滾落後馬上哭起來,冷敷前額,讓孩子安靜下來,觀察四小時,在這種情況下,保持安靜就是最重要的應急措施,若孩子發生痙攣、嘔吐、頭痛、眼、耳、鼻周圍有出血,有過意識喪失現象,立即送醫。
(2)扭傷(踝關節扭傷多見)
處理方法:
1、立即脫下褲子,舉起傷腳,如足部腫脹無法脫鞋時就用剪刀剪開脫掉。
2、迅速冷敷,用毛巾或冰袋放在傷部或將傷處放進名盛滿冰塊的桶內,其效果會更好,千萬不要在冷敷前擦揉或按摩傷口,否則會使傷部變大。
3、固定,冷敷後用彈力綳帶扎緊扭傷部位,方法為先在足踝處繞一圈,接著繞至足背和腳底後,繞回足背,在再足踝處多繞一圈扎緊,如果傷部疼痛劇烈,說明有骨折的可能,應及時送往醫院處理。
4、將傷部抬高,減輕疼痛的並保持安靜。
5、經過24小時,腫脹和疼痛過後,沒有發現骨折徵象,可用熱敷,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以利於血腫及時吸收。
事故的善後處理
(1)幼兒方面善後處理
1、幼兒受到傷害,往往容易產生恐懼心理,教師應及時幫助幼兒消除恐懼,給與更多的撫愛,鼓勵幼兒勇敢面對。
2、抓住教育契機,幼兒出現了安全事故,作為教師應不失時機抓住教育契機,引導幼兒討論事故發生的原因及避免事故的做法使全體幼兒得到活生生的安全教育,同時,還應引導班級幼兒給與受傷孩子關心、愛護。
⑷ 幼兒園十二種急救常識
幼兒園十二種急救常識
一、燒傷
應為燒傷的兒童做以下工作:
1、兒童燒傷時有衣物附著在患處,要剝去附著物。如衣物貼在兒童的皮膚上,千萬不能強行撕下。
2、用冷水沖洗冷卻患處15分鍾左右或用冰塊敷患處。
3、不要用任何葯膏或葯水去塗患處,只能用無菌紗布覆蓋所有的患處,避免感染。
4、將兒童的燒傷部位抬高,使患處的血流減少。
5、如果傷較嚴重,就要將兒童平躺在床上,並抬高兒童的下肢,讓兒童的頭部傾向一側,以保證血流嚮往內的重要器官,防止兒童休克。
二、碰傷
應為碰傷的兒童做以下工作:
1、兒童受到的碰擊不是很嚴重,患處沒有出現腫脹或活動困難等症狀,牧~童@園~服可以在皮膚的淤血斑處進行一小時左右的冷敷。
2、如果傷口出血,要用一塊消毒的棉墊或衛生紙壓迫傷口十分鍾以上。如果傷口不大,在止血後,用冷開水洗干凈患處,用創可貼蓋住患處。
3、如果傷口較大,或碰擊物可能帶有破傷風桿菌,應當馬上帶兒童去醫院對傷口進行處理,必要時要注射破傷風抗毒素,以防止破傷風的發生。
4、如果症狀較重,患處出現腫脹或活動困難,或碰傷的部位是頭部或胸部,尤其是出現了頭暈、嘔吐、意識喪失、耳鼻有淡黃色的液體或血流出時,必須立即將兒童送去醫院救治。
三、燙傷
家長應為燙傷的兒童做以下工作:
1、應立即用冷水沖洗15分鍾以上,降低局部溫度,減少創面的進一步損傷,減少疼痛。
2、如果起泡,小泡可以不做任何處理。對黃豆大小的水泡,如果創面也比較淺,可以用消毒剪刀剪開水泡,用消毒棉球或紗布蘸干。
為避免感染,最好還是到醫院做進一步治療。
3、由於小孩皮膚特別嬌嫩,耐受力較差,燙傷後往往比較嚴重,更容易發生感染引起合並症。因此,最好不要自行用葯,應盡快到醫院就診。
錯誤處理:
1、用麻油、醬油塗抹傷口。
2、用牙膏塗抹傷口。
3、在沒有醫生的指導下,塗抹葯膏。
七、昆蟲進入耳道
昆蟲等生物性異物,多在兒童睡眼時進人外耳道。昆蟲類異物因爬行騷動而使兒童產生難忍的疼痛和不知,兒童表現為哭鬧、煩燥不安,偶爾可引起眩暈及耳鳴,嚴重者可致鼓動膜損傷,影響聽力。
家長應為昆蟲進入耳道的兒童做以下工作:
1、可用酒精或油類液體滴入外耳道內,將進入的昆蟲淹死,再固定兒童善用耳鑷將其取出,然後用棉簽擦凈耳道即可。
2、用此方法難以取出昆蟲時,應立即送醫院處理。
八、眼內有異物
家長應為眼內有異物的兒童做以下工作:
1、仔細觀察異物是否植入眼內。
2、如果異物沒有植入兒童的眼睛,媽媽可以翻開兒童的眼臉,讓兒童向下看,用消過毒的棉簽輕輕地將異物撥去。
3、如異物植入眼內,千萬不要去動它,新童服裝用一塊消毒的紗布墊蓋在兒童受傷的眼睛上,並用紗布或布條加以固定,並立即就醫。
九、鼻內有異物
兒童鼻內有異物,如不及時取出,可能會導致兒童的呼吸發生困難,甚至窒息。
家長應為鼻內有異物的兒童做以下工作:
1、動物性異物進入時,可能1%地卡因將其麻醉後再用鼻鉗取出。
2、較大異物進人時,應立即送入醫院急救。
十、休克
休克是一種很危險的症狀,如果患者未能得到及時的救治,可以致命。
家長應為休克的兒童做以下工作:
1、必須盡快設法與醫院取得聯系,或請醫生來急救。
2、讓兒童平躺著.除頭部外傷者外,要注意讓他取頭低腳高位,以增加腦部有足夠的血液供應,否則一旦腦部缺氧3—4分鍾,就會對腦部造成永久性的損傷。
3、注意保證兒童的呼吸道暢通。千萬不要給兒童熱敷,因為會使血液迅速從體內的器官中流出,造成危險。
4、隨時檢查兒童的脈搏,密切注意兒童病情的變化。
十一、驚厥
驚厥是由於大腦反應性異常引起的一種突然發生的症狀,患者短時間的全身抽搐或局部肢體抽搐。驚厥發生前兒童可能大聲哭鬧,接著意識喪失,全身發紫,同時屏氣,幾秒鍾後四肢開始節律地屈曲抖動,可能伴有大小便失禁發生。這種症狀可能持續幾分鍾之久。
家長應為驚厥的兒童做以下工作:
1、讓患兒平卧,頭惻向一邊,以防舌後墜和口腔分泌物反流而堵塞氣管。
2、在上下牙齒間可填墊毛巾或手帕,防止咬破五義。
3、給予頭部物理降溫。
十二、誤服葯物
兒童誤服葯物可表現為:用葯後數秒或數分鍾內發生灼熱感、胸悶、心慌、面色蒼白、口唇發紫、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甚至神志昏迷。用葯數分鍾或數小時內發生固定性紅斑(紫紅色圓形或橢圓形,中央常有殖),兼有發熱。突發生惡心、嘔吐、腹痛、嗜睡等症狀。
正確的處理原則是迅速排出、減少吸收、及時解毒、對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