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抗生素對人體的危害和解決治療辦法,江浙滬千名兒童58%尿檢出抗生素
近日, 復旦大學 公共衛生學院有關「江浙滬兒童普遍暴露於多種抗生素」的研究引起很大關注。相關課題組歷經1年多,通過監測上海、江蘇和浙江的1000多名8到11歲在校兒童人群的尿液,證實樣本兒童體內確實存在低劑量的抗生素成分。
化驗結果表明,這1000個兒童中,至少有58%的兒童尿中檢一種抗生素,四分之一的兒童尿中檢出2種以上抗生素,有的尿液樣本中能檢出6種抗生素。如果這類成分長期存在於體內,將對兒童的生長發育造成不良影響。這次監測還發現,金黴素、恩諾沙星、泰樂菌素等三種一般只限於畜禽使用的抗生素,在兒童體內均有檢出。澎湃新聞記者查找有關資料後發現,在飼料中添加金黴素被廣泛運用於養殖業,它可抑制飼料中的微生物生長,控制肉雞盲腸中大腸桿菌的數量,顯著提高肉雞生長速度。另外,金黴素還能防止豬類發生腹瀉,並能顯著提高母豬繁殖能力。抗生素排出後,可能通過生物鏈構成潛在危害。
該課題組成員向澎湃新聞表示,他們研究發現,此次從這1000名江浙滬兒童體內檢測出了臨床上早已不推薦兒童中使用的抗生素成分,並且,這些抗生素成分在我們生活的環境和食品中也能經常發現。換言之,不僅是臨床治療,環境與食品也可能成為抗生素的重要暴露源。
「正如我們的研究論文所陳述的,我們分析了泰樂菌素、金黴素、恩諾沙星等三種抗生素,一般情況下它們限於畜禽用。但這些抗生素在兒童體內均有檢出。」
此次監測顯示,18種抗生素在樣本尿液中均有檢出,檢出頻率在0.4%到19.6%之間,存在明顯的地區差異;一種以上抗生素在尿中被發現的頻率為58.3%,至少2種及以上抗生素或抗生素類別在尿中同時發現的頻率分別為26.7%和23.5%,而且在一份尿中最多同時能檢測出4類6種抗生素;尿中抗生素總濃度之和在每毫升0.1-20納克之間的尿樣佔47.8%,部分尿樣抗生素濃度超過每毫升1000納克。該結果表明我國兒童普遍暴露於低劑量抗生素。
那麼這些兒童體內的抗生素源於何處?現有的研究發現,抗生素被機體攝入吸收後,絕大部分以原形通過糞便和尿液排出體外,對土壤和水體等環境介質造成污染。這些環境中殘留的抗生素又會通過生物鏈對人體和其他生物體構成潛在危害。
課題組告訴澎湃新聞,目前還不知道這1000名被檢兒童體內抗生素的具體暴露來源,「這些抗生素是如何通過環境或食品進入人體的,需要做進一步的細致研究,這樣才能採取措施減少來自環境食品中的抗生素暴露。」
「抗生素在環境中容易降解至一個無害的范圍,不必過多擔心。」課題組老師說,但對公共衛生來講,他們依然關注廣泛的低劑量的抗生素長期暴露問題。研究表明,中國兒童普遍暴露於多種抗生素的狀態可能加重細菌耐葯,從而威脅重要的臨床治療,也可能成為兒童生長發育與健康的潛在危害。
在課題組去年發表的《環境中抗生素污染及對人群健康的影響》論文中稱,兒童特別是嬰兒由於其生理結構和功能發育的不完善,更容易受到環境中抗生素的不良影響。食源性感染調查顯示20%的彎曲桿菌感染和超過1/3的非傷寒沙門菌感染發生在10歲以下的兒童身上,這些食源性耐葯菌株的出現與農業上大量使用抗生素密不可分由於嬰幼兒和低齡兒童暴露於環境中抗生素誘導的耐葯菌的風險顯著高於一般人群。所以說,除了臨床抗生素的濫用外,環境中抗生素的污染也值得重視。
抗生素該吃得吃,但濫用或過度使用有危害
抗生素的發現結束了傳染病幾乎無法治療的時代。二戰期間,抗生素的研製還曾處於和研製原子彈同等重要的地位。但之後,人們發現重復使用抗生素可能會使病菌產生抗葯性,又提出杜絕濫用。
據中新網消息,就在去年4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報告稱,抗生素耐葯性細菌正蔓延至全球各地。助理總幹事福田敬二在日內瓦舉行記者會時強調:「不僅是一部分貧困國家,已經蔓延至所有國家。情況極為嚴峻」。
當時,世界衛生組織根據114個國家的數據進行調查,在日本、法國和南非等地的淋病治療中發現了頭孢菌素類抗生素無效的病例。報告顯示,對強力抗菌葯碳青黴烯耐葯的克雷伯氏肺炎桿菌也呈全球性蔓延,在部分國家,碳青黴烯甚至對半數以上感染患者無效。報告還估計,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患者與非耐葯性感染患者相比,死亡率可能要高出64%。
然而,另一方面,我國公眾對抗生素普遍認識不足。2012年,中國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的一份公眾安全用葯現狀調查曾指出23.9%的居民選擇感冒之後馬上使用抗生素。此外,抗生素是很多中國家庭的常備葯,線下調查顯示,有36.6%的居民家中常備抗生素葯品,線上調查中則有61.4%的居民家中常備抗生素葯品。
澎湃新聞在互聯網上搜尋有關抗生素的吃法,相關問答能達上千萬。抗生素如何使用才能更安全,更是具有一定知識儲備的年輕家長們疑慮重重的問題。比如,兒童發燒後該不該吃抗生素呢?對此,課題組老師告訴澎湃新聞,這還是應該聽從醫生建議,「該吃的得吃,治病為先。」但過度使用或者濫用抗生素的行為不提倡。
那麼,兒童服用抗生素後,抗生素會不會一直殘留在體內?課題組老師表示:「抗生素在人體內代謝速度快,大多數抗生素半衰期為數小時至十幾小時,不會在人體內殘留。」
事實+
抗生素是把「雙刃劍」
抗生素,又稱「抗菌素」,作用是殺滅導致疾病的細菌,因而對細菌引發的疾病有治療作用。總體來說,抗生素就是用於治療各種細菌感染或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葯物。它對病毒引發的疾病是無治療作用的。我們常用葯中的抗生素有沙星類、黴素類、頭孢類和磺胺類等。
人們治病時使用抗生素,同時也「鍛煉」了細菌的耐葯能力。這些細菌及微生物再次傳染給其他病人的時候,就對原來應用的抗生素產生了一定的耐葯性,如此反復傳播,最終的某個時候,它們將對這種葯物不再敏感。
國外如何管制抗生素?
美國:買抗生素比買槍支還難。目前,在美國買抗生素,要過醫生、葯店、監管三道關,比買槍支還難。醫生亂開處方會受到處罰。比如一旦發現醫生有違規開處方的行為,會立即給予警告乃至吊銷行醫執照的處罰。美國醫生為門診病人開口服抗生素處方時,葯量最多一周,如果症狀仍不見好,需要進一步診斷,而不是無限制吃葯。
歐盟:連動物使用抗生素也受管制。由於關繫到抗生素抗葯性快速成長對人類及動物健康的影響,歐洲共同委員會要求科學指導委員會評估目前抗葯性的發展與流行趨勢對人類和動物健康的影響。為防止不必要的抗生素處方,歐盟制定了治療人類與動物疾病時抗生素的使用原則。研究可改善抗生素處方的方法,包括評估治療感染的最佳抗生素處方療程,還重點研究醫生改變處方的動機。
英國:全國性宣傳活動中重點關注抗生素。在英國,80%病患使用的抗生素生物制劑來自社區醫療處方,因此,英國在全國性的「抗生素使用宣傳活動」中,宣傳重點包括:簡單的咳嗽及感冒,勿用抗生素;因過濾性病毒感染引起的喉嚨痛,勿用抗生素等。
台媒稱,大陸一項針對江蘇、浙江、上海逾千名兒童尿液檢驗研究顯示,58%檢出1種抗生素,1/4檢出逾2種抗生素,有些樣本甚至有6種抗生素。
據台灣「中央社」4月17日報道,上述研究主要針對8至11歲的兒童,結果還發現金黴素(Aureomycin)、恩諾沙星(Enrofloxacin)、泰樂菌素(Tylosin)3種只限於畜禽使用的抗生素,在上述兒童尿液中均有檢出。
報道稱,金黴素被廣泛運用於添加在飼料中,它可抑制飼料中的微生物生長,控制肉雞盲腸中大腸桿菌數量,顯著提高肉雞生長速度。金黴素還能防止豬發生腹瀉,顯著提高母豬繁殖能力。
不過,研究人員尚不清楚這些抗生素是如何透過環境或食品進入人體的,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報道稱,大陸民眾對抗生素普遍認識不足。2012年一項調查曾顯示,23.9%民眾感冒後選擇馬上使用抗生素,而且抗生素是很多家庭的常備葯。
世界衛生組織(WHO)曾發布報告表示,抗生素耐葯性細菌正蔓延至全球各地。
台媒稱,大陸一項針對江蘇、浙江、上海逾千名兒童尿液檢驗研究顯示,58%檢出1種抗生素,1/4檢出逾2種抗生素,有些樣本甚至有6種抗生素。
據台灣「中央社」4月17日報道,上述研究主要針對8至11歲的兒童,結果還發現金黴素(Aureomycin)、恩諾沙星(Enrofloxacin)、泰樂菌素(Tylosin)3種只限於畜禽使用的抗生素,在上述兒童尿液中均有檢出。
報道稱,金黴素被廣泛運用於添加在飼料中,它可抑制飼料中的微生物生長,控制肉雞盲腸中大腸桿菌數量,顯著提高肉雞生長速度。金黴素還能防止豬發生腹瀉,顯著提高母豬繁殖能力。
不過,研究人員尚不清楚這些抗生素是如何透過環境或食品進入人體的,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報道稱,大陸民眾對抗生素普遍認識不足。2012年一項調查曾顯示,23.9%民眾感冒後選擇馬上使用抗生素,而且抗生素是很多家庭的常備葯。
世界衛生組織(WHO)曾發布報告表示,抗生素耐葯性細菌正蔓延至全球各地。
Ⅱ 家裡小孩尿中紅細胞15—20個
兒童尿常規中紅細胞偏高,一般考慮是跟炎症感染有一定關系。另外也需要考慮跟尿路結石有一定關系,其中炎症感染的發生率相對來說比較高一些。發生炎症感染的誘發因素主要是,由於喝水比較少,吃的蔬菜水果也比較少等原因所導致的。除了觀察尿液中的尿常規紅細胞偏高之外,還需要觀察尿常規中的白細胞是否偏高。如果白細胞也偏高,那麼就可以確認為尿路感染。
Ⅲ 給孩子做尿常規的原因兒童尿常規檢查結果分析
如今,作為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孩子們的身體 健康 。由於腎臟一旦出現問題,最早能從 尿常規 中反映出來。因此在 兒童 系統健康檢查時,為2歲以上兒童每年查一次尿常規,這是一項兒童受益終身的實事。給孩子做尿常規的原因有哪些呢?本文是我整理的給孩子做尿常規的原因資料,僅供參考。
給孩子做尿常規的原因
腎病是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 疾病 ,兒童一旦患有腎病就要嚴重影響正常的生活、學習,甚至影響到一生的前途。因此中康 體檢 網提醒廣大父母要定期帶孩子去體檢中心做體檢,兒童尿檢很重要,可以及時發現腎病症狀並及時治療。
如果當能進行常規尿液檢查,就能夠及早發現一部分孩子有蛋白尿、血尿等 腎臟病 常見症狀,並對這些孩子進行長期的隨訪、早期治療、早期干預、保護腎臟,可以減少慢性 腎衰竭 的發生。
兒童常規進行尿的檢查,與檢查孩子的生長發育、 營養 狀況,心、肺功能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然而,由於以往缺乏普查,而又很少有家長自己帶孩子去檢查尿液,加上腎病早期身體沒有明顯的不適,尤其是孩子,不太會表達,以至於很多患兒在發現疾病時,已進入 腎功能 不全階段,失去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最佳機會。
各位家長注意您的小孩出現 感冒 ,發熱,繼而出現眼瞼,面部浮腫;尿色異常,尿檢異常;小孩全身出現皮疹, 紫癜 或膿皰瘡並有眼瞼浮腫時,同時尿檢異常,應及早帶孩子到醫院就診。
兒童體檢不能忽視尿常規
一般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能吃能喝,沒病沒痛,都不需要做定期體檢,更別說是尿常規了。多數家長都認為小孩子 泌尿 系統的感染機會少不足以重視,其實不然。
一、「打工一個月小伙患上尿毒變賣家當老父捐腎救兒」「一家四口都染上 尿毒症 無錢醫治」??一說起「尿毒症」、「腎衰」,病人聞之無不色變。據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腎臟研究所所長、中華腎臟病學會常務委員劉伏友教授跟記者介紹,慢性 腎臟疾病 已成為威脅全世界公共健康的主要疾病,且醫療費用十分高昂。
血液 透析費用每次為400多元,一年一個患者需要約40000餘元。目前,患病者只有10%在接受血液透析,還有90%需要治療的患者由於各種原因放棄了治療。單手術費用,腎移植需7、8萬元,術後的抗排異葯物一年要2萬至3萬元,這些都不是普通的家庭可以承受得了的。
世界 國際 腎臟病學會與國際腎臟基金聯盟共同提議將每年3月份的第二個星期四確定為世界腎臟病日,就是想喚起全社會對慢性腎臟病的重視,實現早期發現,早期診斷。今年世界腎臟病日主題為「早期發現和預防慢性腎臟病」。記者在采訪兒童腎臟專業博士後、湖南省兒童醫院腎 內科 主任__輝時,專家表示,小兒腎臟病大部分可以治癒,必需重視檢測腎臟的早期「損害信號」,兒童的「尿篩查」是發現腎臟早期「損害信號」最簡便的方法。
二、目前,我國有300萬兒童患有不同類型的腎臟疾病,其中慢性腎衰的病例數正在以每年13%的速度遞增。小兒腎臟疾病是常見疾病,發病率較高。但小兒腎臟病大部分可以治癒,由於有一部分兒童家長對腎臟的一些輕微的損害症狀不以為意,因此延誤治療或 治療方法 不當使病情遷延、反復,最終發展為慢性腎功能衰竭。
記者在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血液凈化中心采訪時就看見一位來自常德的小夥子靠透析維持生命已經有1年多。據醫生介紹,這個小夥子兩歲時就患有腎臟疾病綜合征,一直沒治癒,一感冒病情就可能復發。去年他突然暈倒昏迷了4天,被送入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診斷為尿毒症,從此靠每星期兩次透析來維持生命。據悉,小夥子的家裡已經花掉30餘萬元,現在還需四處籌措一大筆錢為孩子做腎臟移植手術。
三、兒童腎臟專業博士後、湖南省兒童醫院腎內科主任__輝介紹,兒童常規進行尿的檢查,與檢查孩子的生長發育、營養狀況,心、肺功能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但是家長們經常缺乏這樣一些普通的健康常識,極少有人帶自己的孩子去檢查尿液。以致許多患兒在發現疾病時,已進入腎功能不全階段,失去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最佳機會。事實上在國外一些比較發達的國家,他們常規對幼兒園小朋友,中、小學生每年進行尿液檢查,這樣可以發現一部分孩子有蛋白尿、血尿等腎臟病常見症狀,對這些孩子進行長期的隨訪、早期治療、早期干預、保護腎臟,可以減少慢性腎衰竭的發生。
除此以外,家長對孩子的早期症狀必需重視。腎臟病起病、發展常非常隱蔽,早期身體沒有明顯的不適。特別是孩子,不太會表達。當您的小孩出現感冒,發熱,繼而出現眼瞼,面部浮腫;尿色異常,尿檢異常;小孩渾身出現皮疹,紫癜或膿皰瘡並有眼瞼浮腫時,同時尿檢異常,應及早帶孩子到醫院就診。腎病高危人群一定要定期尿檢,尤其是得過扁桃腺炎、猩紅熱等疾病的兒童,在兩周內一定要做尿檢。過敏性紫癜患兒3個月內要反復尿檢,此後也要長期追蹤檢查。
兒童尿 常規檢查 結果分析
尿通例檢查說明什麼問題
尿通例對診斷泌尿系統疾病是一項簡略又准確的篩選性檢查,常可提供泌尿系統疾病的線索,對早期診斷有輔佐。例如尿常規不但能夠反映尿中的酸鹼度、比重等,如有紅細胞、白細胞、管型更能進一步揭示該患兒需進行有關其他泌尿系統疾病的實驗室檢查及追蹤、隨訪,免得延誤病情。剖析尿液成分的變化為腎臟病變和功能狀態以及一些代謝性疾病(如 糖尿病 等)診斷提供根據。
呈現紅細胞、白細胞、蛋白有何意思
除發熱外,尿常規中出現紅細胞、白細胞、蛋白尿均揭示腎臟泌尿零碎存在疾病可能,在首次尿通例檢測異樣者應進行第二次尿液檢查,如先後二次檢查均有異常,應赴有關醫院腎臟專科咨詢或就診。尿中呈現紅細胞增多常說明泌尿零碎有腎臟疾病如IgA 腎炎 等;白細胞增多說明有炎症(尿路感染),尤其女孩更應重視。大量蛋白尿如伴有高度浮腫,可能有腎病綜合征存在,不可忽視。
蛋白尿、血尿定性及定量
尿中蛋白含量超過正常范圍稱為蛋白尿。正常人也有微量蛋白,但不易覺察。 目前比較公認為尿蛋白>150mg/日或>100mg/m2/d為異樣。目前血尿的檢測方法也有改進,如運用鏡下檢測其結果「+」相當於紅細胞50個,須進一步檢查。
看了「給孩子做尿常規的原因」的人還看了:
1. 寶寶尿路感染原因及解決方法
2. 五歲小孩尿頻的原因
3. 7歲多小孩為什麼老是想想小便
4. 3歲寶寶尿頻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