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兒童古代叫什麼
擴展閱讀
經典軒逸是什麼款 2025-02-04 16:50:00

兒童古代叫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8-24 01:35:54

❶ 古時候的小孩子叫什麼

稱謂釋義

1、湯餅:出生三天,邀親友吃湯餅。

2、初度:周歲。後稱生日為初度。

3、生小:幼年。。

4、總角:總,聚束;角,小髻,意為收發結之,即兒童的發髻向上分開的樣子,俗稱小丫角,因此稱童年時代為「總角」。

5、垂髫:指童年。古時童子未冠,頭發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6、始齔:齔,兒童換牙,即脫去乳牙長出恆牙。按生理常規,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時換牙,「始齔」便成了童年的代稱。

7、教數:9歲。

8、外傅:10歲,出外就學。

9、束發:束,捆,結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時束發為髻,因以「束發」為成童的代稱,通常年十五歲始稱成童。

(1)兒童古代叫什麼擴展閱讀

古代兒童的童年稱呼總角,垂髫。

嬰兒生下三個月後,要選擇黃道吉日,剪一次頭發,只保留兩小撮。這兩小撮頭發,男孩留在左右兩邊,有如牛頭;女孩則一前一後,有如馬首,叫「羈」。也有按男左女右的方位只留一小撮的。 剪去的頭發長出以後,便不再剪,而是向兩邊分梳,長齊眉毛,叫做「兩髦」。

所以兒童又叫「童髦」。或者把「兩髦」總束起來,扎在頭上,一邊一束。男孩狀如獸角,叫做「總角」;女孩狀如樹椏,叫做「丫頭」。所以孩童時代又叫「總角之時」,年幼或地位低的女孩又叫「丫頭」、「女娃」。

男孩長到二十歲,女孩長到十五歲,就要舉行「冠禮」和「笄禮」。冠笄之前,要先用「筮法」來決定日期和加冠加笄的來賓,叫「筮日」和「筮賓」。屆時,來賓就在一定的禮儀程序中把規定的服飾授予該青年,並為他們取一個「字」。

❷ 中國古代對兒童的稱呼是什麼

總角:幼年的兒童,頭發上綰成小髻髻。《禮記·內則》「拂髻,總角。」鄭玄註:「總角,收發結之。」後來就稱兒童的幼年時代為「總角」。陶潛《榮木》詩序:「總角聞道,白者無成。」這里的「白首」代稱老年。
垂髫:也指兒童幼年。古時兒童未成年時,不戴帽子,頭發下垂,所以「垂髫」代稱兒童的幼年。陶潛《桃花源記》:「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這里的「黃發」也代稱老年。豆蔻:是指女孩的年齡段(十三四歲),文學作品中的豆蔻:詩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為十三四歲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這個比喻十分確切生動。
及笄:古時稱女子年在十五為「及笄」,也稱「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齡了,《儀禮·土昏禮》:「女子許嫁,笄而醴之,稱字。」《禮記·內則》:「女子許嫁,……十有五年而笄。」則又指出嫁的年齡。《聊齋志異·胭脂》:「東昌卞氏,業牛醫者,有女,小字胭脂,……以故及笄未字。」
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所以主以「弱冠」代稱20歲,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還要舉行大禮。左思《詠友》詩:「弱冠弄柔翰,舊犖觀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