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兒智障,該如何進行家庭訓練呢
1
堅持6項基本訓練原則
(1)建立良好的家庭康復訓練環境與氛圍;
(2)有目標、有步驟、分階段地進行;
(3)循序漸進、逐步引導;堅持一貫要求、持之以恆;
(4)小步遞進、適當協助;
(5)多給孩子表揚和獎勵,幫助孩子成功;
(6)充分利用生活情景進行訓練。
2
制訂好家庭康復訓練計劃
根據孩子能力制訂計劃,具體到訓練的時間、場地選擇、物品准備、訓練內容等,盡可能利用現成的玩具和生活用品;情境訓練活動是家庭康復的主要訓練方式,如起床、如廁、盥洗、吃飯、購物和社區活動等生活情境,按計劃在一定的階段有意識地安排必須達到的目標。
3
家庭康復訓練內容或方法
以基礎的、基本的功能或能力訓練為主,力求方便、簡單易操作,重點做好以下4個方面。
(1)感知能力訓練a、有目的的注視物體5秒鍾以上。b、目光追隨移動的物體,目光在人與物之間轉換。c、分辨酸甜咸苦辣等常見味道。d、分辨3種以上經常聽到的聲音。
e、觸摸物體,分辨冷熱、干濕、軟硬。
(2)認知能力訓練a、認識3種以上常見蔬菜、水果等。b、分辨3種以上的顏色。c、認識圓形、方形、三角形等形狀。d、認識眼前的物體,說出從眼前消失的東西。e、將相同的物品種類歸在一起。f、認識物體之間的常見關系,分辨大小、長短、高矮等。g、分辨容器中有無東西,明白肯定與否定的差別,。h、分清里外、上下、前後等方位。i、知道晴天、陰天、雪天、雨天等天氣。
j、知道吃了臟東西會肚子痛,知道天冷了要多穿衣服,知道餓了要吃東西,知道下雨天出門要打雨傘等簡單因果關系。
k、唱數,點數,報數1到10.l、知道上午、下午、早、中、晚。m、認識錢幣,知道用錢買東西。(3)語言能力訓練a、聽到叫自己的名字時有反應。b、明白別人的手勢或語言表達的意思,有恰當的反應。c、用簡單語言、手勢、體態,交流板或用圖畫指出等方式表達想法或提要求。d、正確說出5個常用的詞語和3個簡單的短句。
e、有問有答,簡單對話。
f、看圖說話,用2-3句話復述或描述一個事件。g、持筆,畫線、畫簡單的圖形、寫自己的名字。(4)生活自理能力訓練a、拿著食物送到口中咀嚼、咽下。b、使用兩種以上常用餐具,如筷子、勺。c、學拿著杯子喝水,端著小碗吃飯。d、訓練如何表達要小、大便,到指定的廁所排尿、排便,便後自己擦乾凈。
e、脫衣:摘帽子、解圍巾、脫衣服、脫鞋襪。
f、穿衣:分辨衣服上下、前後、穿好。先穿一條胳膊,再穿另一條胳膊,按順序系好扣子。g、穿鞋襪:認識自己的鞋襪,對准左腳與右腳,先穿一隻腳,再穿一隻腳。h、刷牙:用杯子盛水,含一些漱口,把牙刷蘸濕,擠上牙膏,上下刷遍每一顆牙。i、洗臉:將毛巾在水中洗洗,擰干,用毛巾擦臉。j、洗手:把手蘸濕,擦些肥皂,反復搓洗,洗掉肥皂沫,擦乾。
k、洗腳:坐在矮凳上,把兩腳泡在水中,先洗一隻腳,再洗另一隻腳,分別擦乾,穿上鞋。
l、蓋被子:認識自己的床和被子,躺在床上,打開被子蓋住身體。m、疊被理床:疊好被子,放好被子,放到指定的位置。n、認識家庭的內部環境:認識房間、廁所、廚房的位置。智力障礙這類特殊兒童的康復訓練是一項長期、艱苦而繁雜的工作,不僅需要大家學習掌握豐富的康復知識,更要有十足的耐心與愛心,百折不撓的信心和決心。希望以上的介紹能對各位家長有所幫助。
2. 智障兒童應該如何教育
對於教育智障兒童,應該根據他們的能力和需求進行個性化的教育和培養。以下是一些建議:
建立良好的溝通返盯悉和交流能力。智障兒童通常存在語言和社交技能方面的困難,因此教師和家長應該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交流能力,以便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提供適當的支持和幫助。智障兒童可能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幫助來獨立生活和學習。教師和家長應該為他們提供適當的支持和幫助,例如提供個人衛生用品、監督他們的飲食和穿衣漏乎等。
培養自尊心和自信心。智障兒童通常存在自尊心和自信心方面的問題,因此教師和家長應該幫助他們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讓他們感到自己是有價值的和重要的。
制定個性化的教育計劃。由於智障兒童的特殊需求,教師和家長應該制定個性化的教育計劃,以便根據他們的能力和需求進行教育和培養。
鼓勵積極參與活動。智障兒童可能存在學習困難,因此教師和家長應該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各種活動,例如藝術、音樂、體育等,以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總之,教育智障兒童需要耐則扮心和細心,教師和家長應該根據他們的能力和需求進行個性化的教育和培養,為他們提供適當的支持和幫助,讓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並融入社會。
3. 特殊教育:智障寶寶早期教育該怎麼做
育兒是人生的一大難題,更別說教育智障兒。在教育智障兒時,早期的教育非常重要。作為孩子的父母,在早期應該如何教育智障兒呢?小面就隨著我一起來看看如何教育智障兒。希望對智障兒的教育越來越輕松。
一、獎勵寶和侍貝是關鍵
具有智力缺陷的寶貝可能對很多事情無法理解。所以,爸爸媽媽對寶貝要求不要太高。當寶貝們做出一點點成就時,就應該及時的鼓勵寶貝。除了言語上的誇贊外,父母還可以給智障兒一些物質上的鼓勵。可以為智障兒買一些他們喜歡的食物,當孩子有進步時,就把食物獎勵給智障兒。
二、降低對智障兒的要求
智障兒有智力問題,他們的智力一般都低下。父母不要以正常兒童的標准來評判智障兒童。要用更多的耐心和細心來教育智障兒童。正常兒童一遍可以學會的事情,應該給予智障兒童多次機會。
三、要讓智障兒童適當做家務
智障兒童只是存在於智力問題,並不代表他們就不能把簡單的事情做好。父母應該從小就教育孩子進行生活自理。讓孩子學會穿衣、吃飯、端茶倒水、拖地等大答。孩子們自己學會了事情也會感覺到高興。所以應該給予孩子舞台,讓他們展現自己。
四、依據智力的不同教授孩子不同的事物
有的孩子可能只是輕微的智障,所以父母們應該適當的教會孩子更多的事情,還可以開發孩子的智力。父母可以讀書給孩子聽,讓孩子看電影、電視。對於嚴重智障的孩子,父母們一般來說可以教會孩子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當智障兒學會了新事物時,要記得不斷的教授新的知識,在教授新知識時,記得復習已經教過的知識。
五、注重教育的方法
智障兒可能更喜歡玩樂,所以在教授智障兒時,一定要以幽默風趣的方式呈現。不然呆板、無趣的事情,智障兒可能沒有興趣學習。
六、記錄智障兒的突破
父母在教授孩子事物時,把孩子學習的現狀和取得的成就就記錄下來。以便下次更好的教育孩子。如果需要,還可以根據孩子的現狀,咨詢相關醫學的幫助。希望對智障兒的突破有幫助。
七、同智障兒交流很重要
雖然孩子有智障,但是他們同滾棚慧樣希望有人說話,希望可以交流想法。所以父母一定不能忽視智障兒的心理。要掌握智障兒的喜怒哀樂,以便更好的教育智障兒。
4. 患有智障的兒童應該如何教呢
(2)→帶他(她)們去野外郊遊,認識大自然,使其心靈受到陶冶和啟迪。
(3)→誘導他(她)們去說話,交流思想,提高認識。
(4)→讓他(她)們去勞動,鍛煉手腳的靈活性。
(5)→用鮮艷的圖片或動聽的音樂(古典音樂比較好)或有趣的玩具培養他(她)們學習和欣賞的能力。
(6)→多給孩子繪聲繪色地講一些歷史故事,讓其分析裡面的內容(適用於有了相當進步的孩子)
(7)→讓男孩子和女孩子多交談,交流心事,這一點在傳統治療弱智上認為具有重要意義!(用於有了相當進步的孩子)
(8)→培智學校的老師應多帶孩子出去接觸社會,認識現實,辨別是非。(注意:輕度弱智的孩子建議不要進培智學校,因為培智學校里的孩子多是中度90%和重度10%所組成;培智的老師水平一般,沒啥好方法,也就是日常生活管理,讓孩子聽聽歌曲,教孩子識字與勞動等;輕度弱智的孩子進去之後得不到很到位、具有針對性的教育、訓練和治療,白耽誤時間;最好是由家長帶著或自己多去外面闖盪,以增加見識!)
(9)→教孩子一些日常生活技能,讓他(她)們日後好自食其力。
(10)→老師和家長要想方設法表現出巨大的關心並讓他(她)感受到一種親情的滋潤和愛護,因為純粹的愛的力量是巨大的。
(11)→對孩子的進步應給予真誠的贊美。
(12)→全面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努力促進與其交流溝通的能力。
(13)→消解他(她)們的一些不正確和混亂的想法(比如妒嫉、仇恨和一些科學問題等),給予正規的解釋,讓他(她)們學會看淡或正確的處理方法(這個難度極大,得費相當長的時間,效果也不一定好)
(14)→對孩子進行相似物體的對比訓練,以增強其判斷能力。
(15)→想方設法讓他(她)們樹立正確而堅定的信仰,培養其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觀念形成。
(16)→家長自己在家教孩子時,可以教語文和數學;教語文要設法激發孩子的想像力,教數學要設法培養其邏輯思維。
(17)→多帶孩子看日出、日落和在家看一些傷感的電視劇,以激發孩子的情感反應。
(19)→安排孩子一定的學習時間(特指學習課本的文化知識),游戲時間,思考時間(思考大自然中的某些問題或者一些幻想)★注意:這里幻想加引號是指幻想時要依據現實情況所做出的想像,家長一定要引導有方,盡量不要讓孩子產生一些混亂的想法,因為這樣容易引起一些人格歪曲現象!
(20)→對於有了相當進步的孩子(進入邊緣智力,智商75~85,正常人智商90),家長應給孩子看一些哲學啟蒙書(注意:一定是翻譯外國的哲學書,中國的少看或不看,要看的話推薦孔子的《論語》和老子的《道德經》),最好家長本身是教師或請老師給予指導;這里介紹兩本比較好的且簡單一些的哲學啟蒙書:《蘇菲的世界》和《豕與自以為是的豬》;孩子不耐煩時,家長應想方設法繪聲繪色地講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1)→晚上睡覺時,一定要讓其手壓迫心臟部位,這樣孩子就會做夢,等其夢醒了之後,家長在重復讓孩子這樣做,實在不行,就同床進行監視,因為科學研究表明,夢對大腦某些功能的復甦和人的心情有著特殊作用。
(22)→既要培養廣泛的興趣,又要養成專一的精神。
(23)→家長可給孩子看些畿米的書,因為這裡面的所表現的卡通人物情感很豐富,具有深刻的現實性,能潛移默化地讓孩子保持一種敏感和思考及釋懷的心靈(用於有了相當進步的孩子)。
(25)→讓孩子的飲食合理。
(26)→給孩子營造一個寬松、歡樂的環境,切記以嫌棄、打罵、冷落或譏諷的態度對待孩子,但也不能過於溺愛遷就導致因怕或其它原因無法學習、逃避訓練而失去改善病情、提高智力的機會。
(27)→讓孩子回歸大自然,比如可讓孩子玩泥巴等,使其心靈可以得到塑造。
以上就是關於患有智障兒童的教育方法,相信通過以上的教育,您應該有所了解了,希望能給您帶來幫助,事實上,治療是解決兒童智障的關鍵所在,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關於智障的兒童的治療方法,目前,治療弱智兒我們會選用最新的治療方法幹細胞移植治療弱智兒。幹細胞是一種未分化未成熟的細胞,其細胞表面的抗原表達很微弱,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對這種未分化細胞的識別能力很低,無法判斷它們的屬性,從而避免了器官移植引起的免疫排斥反應及過敏反應等,使同種異體移植神經幹細胞變得非常安全。臨床研究中,經過大量的臨床病例研究表明,幹細胞治療除了極少數病人有輕微的發熱、頭痛外,無嚴重不良反應發生,表明其臨床應用是安全的。
5. 對智障兒童教育對策
智力缺陷,一般指的是由於大腦受到器質性的損害或是由於腦發育不完全從而造成認識活動的持續障礙以及整個心理活動的障礙。 下面就是我給大家分享的對智障兒童教育對策,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對智障兒童教育對策
正確認識智障兒童。魯賓斯坦研究認定:“不管兒童智力落後的原因是什麼,也不管兒童神經系統疾病的嚴重程度如何,他的發展如何落後,但總是在發展”。他還指出在組織得好的教育和教養條件下,“就能消除或減少這些神經過程的機能障礙”。作為家長或教師必須認識到智障兒童有極大的發展的可能性與可塑性,克服消極的態度,積極地去推動這種發展。
1、重點抓好生活技能和行為習慣的培養。智障兒童的智力缺陷限制了他們認識活動與個性的發展,只有結合他們的日常生活,授之以正確的行為方式,使之知道什麼可以做,應該怎樣做,經過反復實踐訓練,形成習慣,才能初步適應社會生活。
2、必須從小訓練他們多種多樣的生活技能,生活自理能力,從事簡單勞動的能力,社交技能等。泰爾福特和紹里指出:“很多工作非常簡單,使它們很容易被掌握。如果他們懂得敏捷、態度大方、良好的儀表和可信賴的價值,就能沒有困難地做好很多工作”。他們強調指出:“發展這些特徵所需要付出的社會訓練應盡早開始,以便發展那些到成年時將變成自己能應付環境的社會形式”。
3、思想性、科學性、實用性、差異性是進行智障兒童教育必須遵循的原則。思想性是指教育時要注意提高智障兒童的思想認識水平,讓他們逐步建立起是非、善惡、好壞的道德觀念,遵循社會的行為規范,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的好公民。
實用性指教育內容要選取與智障兒童關系密切,並與將來社會生活、從事簡單的生活勞動有關的內容,在矯正和補償他們的智力和適應行為缺陷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為他們今後適應社會生活,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打下基礎。差異性是指智障兒童各自的身心特點差異很大,形成智力落後的原因不一。因此,教育時要特別強調根據個體不同的情況因材施教,加強教育的針對性。
4、喚起學習興趣,幫助智障學生取得成功。智障兒童認知積極性差,抱負水平低,但渴望得到表揚。作為老師,對他們要給予特別的關心與幫助,要看到他們的點滴進步。智障兒童自己沒有判斷進步大小的標准,對他們來說,走了一步似乎就跨了一大步,教師應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為了使他們對自己的進步結果有真切的感受,對於競賽優勝者除了出光榮榜,發獎狀外,還應發給適當獎品。哪怕是一塊橡皮、一支鉛筆,價值雖然微薄,但對智障兒童卻能其到很大的增力作用。同時,還應提倡把智障兒童帶到大自然中去,帶到火熱的社會生活中去,增加他們的經歷,擴大他們的視野,從而豐富他們的感性知識,引導他們去觀察和認識自然和社會,激發他們產生了解周圍事物的願望與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使智障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才有可能幫助他更好地走向成功。
培養智障兒童良好的學習方法和行為習慣策略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吉諾特博士曾說:“在經歷了若干年的老師工作之後,我得到一個令人惶恐的結論:教育的成功和失敗,‘我’是決定因素”。通常情況下我們發現,只要教師重視意志教育和學生興趣愛好的培養,學生才能做得很好。
營造家庭和社會教育環境,共同維護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延伸。國內外教育學家普遍認為,如果沒有家長的積極參與,智力障礙兒童教育工作不可能有良好的效果。這就要求學校要加強與家庭的聯系、溝通工作,為學生健康發展營造更好的教育環境。一方面,我們調查發現,智力障礙兒童家庭的“完好率”比正常兒童要低得多,比如父母離婚、“爺爺奶奶”託管、多人殘疾、過於貧困等不利於他們心理健康發展的因素普遍存在。所以,學校要盡量把這些不利因素補充完整,比如成立家長學校開展活動、要求家長常常到校看望子女、扶貧助學等等。另一方面,向家長傳授智障兒童教育的基本知識和缺陷補償矯正方法,布置教育任務,讓他們切實承擔教育的責任。智力障礙兒童對親情的依賴與渴望是非常強烈的,家長更多的關心能使他們獲得情感的豐富和情緒的穩定,起很好的心理平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