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兒童肺功能檢查能查有沒有哮喘嗎
不能查哮喘,在功能檢查是呼吸系統疾病的必要檢查之一,還需要進行支氣管激發試驗以及支氣管舒張試驗,還要結合兒童的症狀體征,以及臨床表現來確診哮喘。
2. 小兒哮喘的病因、臨床表現與診斷治療方法有哪些
支氣管哮喘是小兒常見的變態反應性疾病,是一種以肥大細胞、嗜酸粒細胞為主的呼吸道慢性炎症,對易感兒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可逆性呼吸道阻塞症狀。哮喘具有遺傳性,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的小兒,但多始發於4~5歲以前,佔70%~80%,約50%始於3歲以前,10歲以下男孩多於女孩,接近2:1。
一、病因病機中醫認為小兒素體肺、脾、腎三不足,痰飲留伏,是發病的主要內因。小兒肺臟嬌嫩,脾常不足,腎常虛,或因先天稟賦不足,或因患病,易使三臟功能失調,津液代謝障礙,而致痰濕內盛是發生本證的主因。外因如氣候突變,寒溫失調、接觸異物、過食生冷酸咸等。本病的發病機制,主要在於痰飲久伏,一遇即發,反復不已。
發作時痰隨氣升,氣因痰阻,相互蘊結,阻塞氣道,肺管因而狹窄。
氣機升降不利,以致呼吸困難,氣息喘促。同時,氣體的出入,又復引觸停積之痰,產生哮鳴。
二、臨床表現與診斷
1.臨床表現發病為急性或隱襲性,急性發作可有暴露於刺激物(如冷空氣、有害氣體、未乾的油漆等)或接觸過敏源(如室塵、蟎、花粉等)
的病史。急者呼吸道梗阻征很快出現,可在數分鍾內發生,主要是由於氣道平滑肌痙攣所致。由呼吸道病毒引起的發病較緩,數日內咳嗽、喘鳴次數和程度逐漸加重。易於夜間發作。哮喘的症狀及體征包括咳嗽(早期乾咳),喘鳴,呼吸急促,具有呼吸延長的困難,三凹征,發紺,肺部過度膨脹,心動過速及奇脈。有的患兒只有咳嗽而無喘鳴,或只有喘鳴而無咳嗽,呼吸急促亦可能不伴有喘鳴。
患兒在極度呼吸困難時,一般常見的哮喘症狀如喘息、喘鳴可能不出現,氣道緩解梗阻緩解之後才出現喘鳴。呼吸困難可使患兒活動困難,甚至說話困難。嚴重梗阻時患兒表現為抬肩、端坐。
一般患兒呼氣較吸氣更為困難。在嬰幼兒,呼氣延長不明顯,因此區別吸氣性及呼氣性呼吸困難不容易。一些小兒可出現腹痛,這是由於腹肌及膈肌過度用力之故。由於肺的過度膨脹,可能觸及肝、脾。
哮喘持續狀態:哮喘發作嚴重時出現嚴重的呼吸困難,吸氧後仍有發紺,應用氨茶鹼類擴張支氣管葯物3次或用皮質激素,症狀仍不見緩解,持續6小時以上者稱為哮喘持續狀態。
2.診斷根據詢問病史及典型哮喘發作,診斷一般並無困難。
(1)腎上腺素試驗:1‰腎上腺素每次0.01ml/kg(亦可用喘樂寧、博利康尼、氨哮素等定量氣霧吸入試驗)皮下注射,10~15分鍾後哮喘鳴基本消失為4分,順息症狀消失為3分,喘息症狀減退為2分,積分在6~8分者診斷為「疑似嬰兒哮喘」;積分大於8分者診斷為嬰幼兒哮喘。
(2)兒童哮喘:①年齡在3歲以上;②主要症狀和體征:包括喘息、氣短或胸悶,陣發性咳嗽;肺部有哮鳴音,必須反復發作3次以上;③喘息發作往往有一定好發季節、時間及相應的誘發原因;④使用平喘葯物(支氣管擴張劑)可使喘息症狀減輕和緩解;⑤經0.5%舒喘靈霧化吸入後1秒用力呼氣量(FEV1)增加15%以上;⑥往往有個別或家族(指
一、二級親屬)過敏史。
其中第②、④條為必要條件,第③、⑥條為參考條件。第⑤條為輔助條件。
(3)過敏性咳嗽:某些哮喘患兒的臨床表現極不典型,反復咳嗽為惟一的主訴,常被診為「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氣管炎」而長期濫用抗菌葯物,症狀卻遷延不愈。其診斷標准:①小兒任何年齡皆可發病,但學齡前兒童多見;②咳嗽反復發作1個月以上,其特徵為夜間或清晨發作,乾咳少痰;③臨床無感染徵象或經長期應用抗生素無效;④使用平喘葯物可使咳嗽發作緩解。
(4)輔助檢查:小兒哮喘的診斷一般不需特殊實驗室檢查,但需進一步辨別屬於外源性、內源性或混合性哮喘以及進一步了解其病因及發病機制,並考核療效、評估預後,因此針對性地作一些實驗室檢查是必要的。
(5)肺功能檢查:肺功能檢查對估計哮喘嚴重程度及判斷療效有重要意義。一般包括肺容量、肺通氣量、彌散功能、流速一容量圖和呼吸力學測驗,但均需較精密的儀器,也不能隨時監測。
(6)血氣分析:血氣分析是測量哮喘病情的重要實驗室檢查,特別對合並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嚴重病例,可用來指導治療。
(7)其他實驗室檢查:包括吸入不同濃度的乙醯甲膽鹼或組胺,對疑似哮喘而肺功能檢查正常患兒可用運動試驗,以及應用放射免疫吸附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組胺釋放試驗、嗜鹼粒細胞脫顆粒試驗等體外試驗來檢測過敏原。有報告證實哮喘患兒存在微量元素鋅的缺乏。
(8)鑒別診斷:應與毛細支氣管炎、喘息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淋巴結核、支氣管擴張症、呼吸道內異物、熱帶嗜酸粒細胞增多症相鑒別。此外,小兒支氣管哮喘還需與先天性喉喘鳴,咽後壁膿腫,胃食道反流等相鑒別。
三、辨證施治
1.發作期
(1)熱性哮喘型
【辨證】呼吸急促,喉中有哮鳴聲,胸高,氣粗息促,咳嗆陣作,痰濁稠黃膠黏,咳吐不利,胸膈滿,煩悶不安,面赤口渴,口苦喜飲,身熱汗出。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施治】清熱宣肺,滌痰降逆。
【方葯】越婢加半夏湯:麻黃6g,石膏15g,生薑3片,半夏9g,甘草3g,大棗5枚。
【加減】痰多者加膽南星9g,瓜蔞9g;發熱者加金蕎麥9g,板藍根9g,魚腥草15g;肺陰已傷,痰熱未清者去麻黃加沙參9g,玉竹9g,川貝母6g。
(2)寒性哮喘型
【辨證】呼吸急促,喉中有哮鳴聲,痰清稀而少,色白呈泡沫狀,胸膈滿悶如窒,面色晦滯帶青,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舌苔白滑,脈象弦緊或弦滑。
【施治】溫肺散寒,豁痰利竅。
【方葯】射干麻黃湯加減:麻黃6g,射干6g,生薑3片,細辛3g,紫菀9g,款冬花9g,五味子3g,半夏9g,大棗5枚。
【加減】痰多者加橘紅9g,白芥子9g;吐痰少而喘甚者加三子養親湯(蘇子9g,白芥子9g,萊菔子12g)合葶藶子9g;肢冷脈弱者加制附子9g,乾薑6g;咽癢打噴嚏嚴重者加辛夷9g,蒼耳子9g;惡寒鼻塞流涕者加蘇葉、桂枝、川芎各9g。
2.緩解期
(1)肺氣虛弱型
【辨證】面色白光白,氣短懶言,語聲低微、倦怠乏力,自汗怕冷,四肢不溫。苔薄質淡,脈細無力。
【施治】清熱化痰,宣肺平喘。
【方葯】黃芪12g,防風6g,白術9g,桂枝6g,白芍9g,甘草3g,生薑3片,大棗5枚。
【加減】咳喘反復者加當歸9g,訶子6g;白痰咯吐欠爽者加半夏9g,陳皮9g,蘇子9g;短氣汗出加人參9g,麥冬9g,五味子9g;心悸少寐者加百合9g,茯苓9g,遠志6g;哮喘穩定時可服參蛤散6g(人參、蛤蚧)益氣養肺以扶正。
(2)脾氣虛弱型
【辨證】咳嗽痰多,食少脘痞,面黃無華,大便不實,肌肉消瘦,倦怠乏力。苔少色淡,脈緩無力。
【施治】健脾益氣,肅肺化痰。
【方葯】黨參、白術、茯苓、半夏各9g,陳皮6g,甘草3g。
【加減】便溏形寒肢冷者加肉桂6g,乾薑6g,淮山葯9g,肉豆蔻6g;腹脹胸悶納呆者加木香9g,白芥子9g,乾薑6g;少氣而面色白光白乏力者加黃芪12g,當歸9g,白芍9g,龍眼肉6g。
(3)腎虛不納型
【辨證】面色咣白,形寒怯冷,下肢不溫,腳軟無力,動則心悸氣促,大便澄清,或夜間遺尿。舌淡苔白,脈細無力。
【施治】溫腎納氣。
【方葯】熟地黃24g,山茱萸、淮山葯各12g,茯苓、丹皮、澤瀉、胡桃肉、補骨脂各9g,紫河車粉3g(吞服),附子、肉桂蛤蚧各3g。
【加減】形寒肢冷,動輒喘甚加紫雲英15g;喘甚則遺尿加五味子6g,益智仁9g,澤瀉9g,煅龍骨15g,煅牡蠣30g;大便溏薄加乾薑6g,肉豆蔻9g,白術9g,茯苓9g;喘甚汗出如油者加人參6g,五味子9g,代赭石15g。
四、輔助治療
1.成葯方
(1)散劑:紫蛤散、芍葯甘草散、降氣定喘散。
(2)丸膏劑:曼陀羅丸、寒喘丸、牡荊子丸、珠貝定喘丸、消喘膏、治喘固本糖漿。
(3)片劑:哮靈片、喘嗽寧片、溫陽片、海珠喘息定片。
2.驗方
(1)人參(黨參加倍),蛤蚧(去頭足)等份研末,日服15g,白蜜調服。
(2)紫河車2具烘乾,研末裝膠囊,日服1~2g,開水送服。
(3)炙麻黃3~6g,杏仁6~9g,生甘草3~4g,生薑3~5片,水煎服。
(4)白果4~6g,炙麻黃3~4g,杏仁6~9g,甘草3~4g,蘇子6~9g,桑白皮6~12g,黃芩6~9g,半夏6~9g,款冬花6~9g,水煎服。
(5)半夏25g,黃芪、柴胡、黃芩各20g,桂枝、白芍、五味子、苦參、蟬衣各15g,麻黃、甘草、川細辛、地龍各10g,乾薑6g,水煎服。
3.外治方
(1)白芥子12g,延胡索12g,細辛21g,甘遂12g,麝香0.15g,共研細末,用生薑汁調和做成小圓餅外貼,分3次用,在夏季伏天,中午前後貼敷肺俞、膏肓俞、大椎三穴,約2小時撕去,3次為1個療程,堅持數年有效。
(2)白芥子、延胡索各30g,甘遂、細辛各15g,製成葯餅,納入丁香、肉桂,敷於定喘、肺俞、膏肓三對穴位,每次貼敷2小時,在患兒發病期間敷貼,隔5天貼1次,共3次。
五、調護
(1)居室宜空氣流通,陽光充足。冬季暖和,夏季要涼爽通風。
避免接觸特殊氣味。
(2)飲食宜清淡而富有營養。忌食生冷油膩,辛辣酸甜以及海鮮魚蝦等容易過敏食物,以免誘發哮喘。
(3)注意心率、脈象變化,防止哮喘大發作產生。
(4)重視預防復發,避免各種誘發因素,適當進行鍛煉,增強體質。
(5)注意氣候影響,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冬季外出應戴口罩。
尤其氣候轉變或換季時,要預防感冒誘發哮喘。有外感病證要及時治療。
(6)防止活動過度和情緒激動,以免誘發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