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嬰兒正常體溫是多少
正常小兒的基礎體溫為36.9℃~37.5℃。一般當體溫超過基礎體溫1℃以上時,可認為發熱。其中,低熱是指體溫波動於38℃左右,高熱時體溫在39℃以上。連續發熱兩個星期以上稱為長期發熱。 上述基礎體溫是指的直腸溫度,即從肛門所測得,一般口腔溫度較其低0.3℃~0.5℃,腋下溫度又較口腔溫度低0.3℃~0.5℃。 注意環境溫度是否過高。在炎熱的夏季,氣溫很高,嬰兒自身調節體溫的能力又差,媽媽抱著嬰兒時熱氣不易散發,使體溫升高。但是這種發熱一般時間不會太久,再給孩子放在涼爽的地方,稍微扇一扇,給孩子飲一些清涼的水果汁,或給孩子洗個溫水澡,幾小時後體溫就會降到正常。在冬季,如果室內溫度過高,嬰兒又包裹得過多,也會使嬰兒體溫升高。
Ⅱ 寶寶的正常體溫是多少度到多少度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發燒 發熱是指寶寶體溫的異常升高,媽媽的手不是體溫計,不能准確測量寶寶的體溫;而寶寶的正常 腋下體溫應為36℃~37℃,只有超過37。4℃才可以認為是發熱。但是,寶寶的體溫在某些因素的影響下,也常常會出現一些波動,例如在傍晚時,寶寶的體溫往往比清晨時要高一些.發熱是指寶寶體溫的異常升高, 寶寶進食、哭鬧、運動後,體溫也會暫時升高;如果衣被過厚、室溫過高等,寶寶的體溫也會升高一些。如果寶寶有這種暫時的、幅度不大的體溫波動,只要他的一般情況良好,精神活潑,沒有其它症狀和體征,通常也不應該考慮是病態。 正常體溫參考值 口腔體溫范圍36。7℃~37。7℃之間 腋窩溫度范圍36。0℃~37。4℃之間 直腸溫度范圍36。9℃~37。9℃之間 寶寶發燒應急3要素 第 一,少穿衣服,給孩子散熱。 傳統的觀念就是孩子一發燒,就要用衣服和被子把小孩裹得嚴嚴實實的,把汗「逼」出來,其實這是不對的。小孩在發燒時,會出現發抖的症狀,父母會以為孩子發冷,其實這是因為他們體溫上升導致的痙攣。 第 二,幫孩子物理降溫,有以下常用方法: 1.頭部冷濕敷:用20℃-30℃冷水浸濕軟毛巾後稍擠壓使不滴水,折好置於前額,每3-5分鍾更換一次。 2.頭部冰枕:將小冰塊及少量水裝入冰袋至半滿,排出袋內空氣,壓緊袋口,無漏水後放置於枕部。 3.溫水擦拭或溫水浴:用溫濕毛巾擦拭孩子的頭、腋下、四肢或洗個溫水澡,多擦洗皮膚,促進散熱。 4.酒精擦浴:適用於高熱降溫。准備20%-35%的酒精200-300毫升,擦浴四肢和背部。 第 三,補充充足的水分,不要隨便吃葯。高熱時呼吸增快,出汗使機體喪失大量水分,所以父母在孩子 發燒時應給他充足的水分,增加尿量,可促進體內毒素排出。
Ⅲ 兒童正常體溫是多少 兒童體溫多少才是正常
1、小孩的正常體溫為36℃到37.5℃之間,並且一般以耳溫和肛溫為標准。
2、一般測量口腔、腋下、肛門、耳內溫度,正常體溫范圍:口腔36.2℃到37.3℃之間;腋窩處為35.9℃到37.2℃之間;肛門處和耳溫為36.5℃到37.5℃之間。
3、口腔溫度測量法:先將溫度計度數甩到35℃以下,將體溫計/片置於舌下,至少量3~5分鍾,體溫片量2分鍾,取出體溫計,讀取溫度數據;體陪旦溫片取出後靜待10秒,讀取度蘆拍擾數後,正常口腔處體溫為36.2℃到37.3℃之間。
4、腋溫測量法:使用溫度計前,必須先將水銀甩至35℃以下,並將腋下的汗擦乾,持續測腋窩中央5~10分鍾,所測得溫度一般比體溫要低,故腋溫所測溫度+0.5℃=當時體溫,正常賀慎腋窩處為35.9℃到37.2℃之間。
5、肛門測量法:酒精消毒溫度計後,抹上少許凡士林,緩緩插入肛門約3厘米,持續測溫3分鍾,正常體溫在肛門處為36.5℃到37.5℃之間。
6、耳溫測量法:只需1秒即可測得比較准確的體溫。耳溫槍測得溫度=當時體溫(不需再加減溫度),正常為36.5℃到37.5℃之間。
Ⅳ 寶寶的正常體溫是多少度到多少度
測量體溫一般常用3個部位,即口腔、腋窩及肛門: 正常體溫在肛門處為36.5℃~37.5℃之間; 在口腔處為36.2℃~37.3℃之間; 在腋窩處為35.9℃~37.2℃之間。 通過測量後,凡超過正常范圍0.5℃以上時,稱為發熱。不超過38℃稱為低熱,超過39℃者為高熱。 1、 寶寶的正常體溫也有波動 不是所有身體正常的孩子的體溫都會相同,每個寶寶的體溫都是獨特的。媽媽可以在 寶寶的身體狀況良好的時候測量一下,以掌握自己孩子的體溫到底是多少。一般來講,正常體溫在36~37度之間;如果體溫達到或高於37.7度時,你要想到寶寶是不是發燒了。但有時寶寶的體溫在一天當中的不同時段也會發生變化,或者在劇烈運動之後體溫也會有所上升。 2、 選擇一個好的體溫計 體溫計的種類多種多樣,有簡單易用的頭部溫度測量條,也有高級的數字體溫計,還有放在外耳道的,只需幾秒鍾就可測出體溫的紅外體溫計。不同的體溫計測量出的溫度或許會有偏差。 3、 定期測量 發燒是人體自身與疾病斗爭的一種典型表現,寶寶也不例外。當寶寶發燒時,定期測量和觀察寶寶體溫的變化十分重要。也許需要每小時測量一次或兩次,同時結合其他症狀觀察寶寶的情況。如果發燒還伴有咳嗽或流鼻涕,有可能是傷風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如果發燒的同時寶寶還有使勁拉扯耳朵的現象,則有可能表明寶寶的耳朵已經發炎了。 4、 需要尋求醫生幫助的徵兆 出現以下情況之一時,請盡快帶寶寶去看醫生: (1) 高燒(體穩高於38.5度)持續24小時以上。 (2) 體溫高於40度(務必先服用退燒葯在上路,以免發生高熱驚撅)如果高燒並伴隨以下任何一種症狀時,請撥打120急救電話。 1) 呼吸困難——可能是喉炎、支氣管炎或肺炎。 2) 脖子僵硬、嘔吐或出現皮疹——可能是腦膜炎。 3) 惡心並有腹瀉,嬰兒口乾舌燥,或者幼兒的眼睛凹陷——可能是脫水的表現。 5、 寶寶身體的不同部位測量體溫 這取決於測量時用的是哪種體溫計。我們可以在寶寶的額頭、腋下或耳朵里測量體溫,但是盡量不要將體溫計插到寶寶的肛門里去測量,一般腋下測量出的溫度更准確。看病時告訴醫生你的測量方式,以幫助他估計測量結果上的微小差別。 6、 常見的降溫措施: ◆除去寶寶的衣物直到只剩尿布; ◆給寶寶服用撲熱息痛等; ◆用溫水(而不是冷水)海綿擦浴。 感覺腹部溫度 幼兒的體溫調節功能還沒完善,所以你必須特別留意寶寶的體溫變化。手和腳並不是體溫的良好反映部位,因為正常情況下小孩的手腳往往感覺較冷。因此,你最好觸摸寶寶的腹部和頸後部,如果這些部位發燙,你可以嘗試除去寶寶的毯子和衣物。 不要給寶寶包裹過多 過熱,是一歲以內寶寶在襁褓中夭折的高危因素。所以,當寶寶仰卧於嬰兒床上時,你要特別注意選擇適當的被褥和衣物。 建議: ◆如果嬰兒房溫度在18℃上下,給寶寶包上尿布,穿上一件背心或嬰兒睡袍,然後再覆蓋一條床單或棉質多孔羊毛毯就已夠了。 ◆決不允許讓寶寶睡在暖氣管、加熱器或火爐旁邊。 ◆帶寶寶外出回家時,一進房間就應除去寶寶的帽子、手套或任何其他的額外包裹。 驚撅只持續幾秒或十幾秒鍾,並且很少會對寶寶有長遠的影響。但驚撅一旦發生,馬上讓孩子平卧,若出現嘔吐,讓他側卧,排出口內嘔吐物,同時呼叫急救車,在醫生護理下送往醫院。 7、 摸摸寶寶的肚子 寶寶不能控制和調節自己的體溫,因此需要你仔細觀察他。因為嬰兒手、腳的體溫較低,所以不能很好的反映體溫的變化。相反,摸摸寶寶的肚子和頸後,感覺一下他的溫度,如果溫度較高而且濕呼呼的,你就要為寶寶換一床薄一點的被子,或者減少他的穿著。(不要在寶寶發燒的時候,給他蓋很厚的被子,這樣只會使他的體溫升的更高。) 8、 別蓋的太多 如果你和寶寶同蓋一床被子,請注意:溫度過高是導致嬰兒致死的危險之一。如果你將寶寶面朝上放在兒童床的一角時,你要留心衣服和毯子不要掩住寶寶的臉。 (1) 如果寶寶的房間溫度在18度左右,根據寶寶睡覺時所穿衣服的厚薄選擇合適的被子或毛毯。 (2) 冷天切勿將寶寶放在暖風口、暖氣或火爐旁睡覺。 (3) 冷天當你抱著寶寶從戶外進到屋裡或車里時,盡快摘掉他的帽子、手套。 9、 檢查寶寶的卧室 寶寶睡覺的房間適宜溫度在16~20度之間。用室溫計測量一下,看看寶寶的房間溫度是否超過20度。 10、寶寶的體溫不能過低 如果寶寶的體溫低於35度,他就有體溫過低的危險(雖然這種情況並不常見)。你可以用毛毯把他包起來,抱在懷里,幫助他緩和過來。 體溫是身體健康的晴雨表,每分每秒它都在發生改變。當寶寶看起來明顯異於往日時,你首先就應該想到測量體溫。 體溫「正常值」因人而異 每一個寶寶都有他自己的體溫正常值。在寶寶健康時應多次測量體溫,對其平常體溫值有大致估算。 ◆范圍約36-37℃ ◆體溫≥37.7℃,表示發燒,但在一天的不同時段或者體力運動後這個值會有所改變。 其他參考: ▲選擇合適的降溫方法 寶寶發熱,臨床上常用的降溫方法主要有兩種:物理降溫、葯物降溫。不管採用何種方法幫助寶寶降溫,要根據寶寶的年齡、體質和發熱程度來決定。 新生兒期寶寶發熱一般不宜採用葯物降溫;嬰幼兒一般感染所致的發熱最好先採用適當的物理降溫措施。但對麻疹等出疹性疾病的患兒不宜採用冷敷和酒精擦浴降溫,以免刺激皮膚,影響皮疹透發。 如果使用葯物降溫,要注意劑量不要太大,以免使寶寶出汗過多而引起虛脫或電解質紊亂。兒科常用的退熱葯物種類很多,不管使用哪種退熱劑,都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家庭實用物理降溫法 ▲頭部濕冷敷:將濕毛巾敷於發熱寶寶的前額,2~3分鍾換1次。 ▲冰枕:把冰塊搗碎,與水一起裝入冰袋(或熱水袋)內,排出空氣後,擰緊袋口,放在發熱寶寶的枕頸部。 ▲溫水浴:讓發熱寶寶在30℃左右的溫水中沐浴20~30分鍾 ▲擦浴:用30%~50%的酒精或冷水浸濕紗布,洗擦發熱寶寶的上肢、下肢、額部、頸部、腋下及腹股溝等處。 家用葯物降溫注意事項 ▲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葯。 ▲給發熱寶寶用葯不可操之過急,如果服用一次後,熱度不退,再次服葯需間隔4~6小時。 ▲給寶寶服用的退熱葯用量不可太大。例如,常用葯撲熱息痛,患兒每公斤體重服用10~15毫克。如過寶寶服用撲熱息痛一日量超過3克,即可發生急性中毒,甚至引起致死性肝損害。 ▲不宜在短時間內讓寶寶服用多種退熱葯,降溫幅度不宜太大、太快,否則寶寶會出現體溫不升、虛脫等情況。 ▲退熱葯只是在寶寶發熱時才有退熱作用,寶寶不發熱時,服用退熱葯並無預防發熱的作用。 ▲在給寶寶服用退熱葯後,如果寶寶出汗較多,要及時給他補充水分,以免發生虛脫。 寶寶發熱吃什麼 寶寶發熱時,身體新陳代謝加快,對營養物質的消耗會大大增加,體內水分也會明顯消耗。同時,由於發熱,寶寶體內消化液的分泌會減少,胃腸蠕動減慢,消化功能會明顯減弱。所以,爸爸媽媽一定要注意寶寶發熱時的飲食調理,高熱量、高維生素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是最佳的選擇。另外,少食多餐,寶寶每天進食以6~7次為宜。
Ⅳ 兒童正常體溫是多少°c
兒童的正常體溫一般是腋溫,就是用大多數水銀體溫計監測的地方就是腋溫,36-37℃為正常體溫,如果是測量的口溫或者肛溫會偏高一點,當然現在也有家長用電子體溫計測量耳溫,體溫也會是偏高一點,給孩子測量體溫的時候,要注意迴避幾個階段:
第一、孩子剛吃完東西半個小時之內,或者嬰兒剛喝完奶半個小時之內體溫是偏高的。
第二、孩子剛剛劇烈哭鬧或者活動完以後,體溫也是有偏高。
第三、孩子剛起床,剛從溫暖的被窩里出來,體溫也會偏高。
如果測出來體溫是在37℃以上,可以讓孩子安靜半個小時,把身上的汗給擦乾凈,然後再復測體溫來判斷體溫有沒有改變,來判斷孩子是真的發燒了還是測量的誤差,一般體溫不超過37.3℃,就不診斷為發燒。如果體溫是在37-37.3℃之間稱為體溫偏高,但是達不到發燒的診斷標准,可以給孩子過半個小時再復測一下體溫。
小孩子體溫在36-37.2℃之前之間是正常的。如果低於這個范圍是屬於體溫過低,高於這個范圍是屬於發熱。孩子的體溫測量分為三種方式,肛溫、腋溫和口溫。
如果體溫過低,有可能是和室內溫度過低有關系,也有可能是和服用了退燒葯物有關,多給孩子喝點溫開水,注意保暖,應該可以恢復。如果體溫高,需要根據導致體溫升高的原因做相應的治療,如果是感冒導致的體溫升高,需要服用感冒葯。
Ⅵ 兒童的正常體溫是多少度
孩子正常體溫是36.9-37.5度,由於孩子體溫波動較大,在這個范圍內均屬於正常體溫,孩子早上起床後體溫會低些,白天活動的時候體溫會高些,這個范圍內的體溫均屬正常。
(6)早上起來兒童的體溫是多少擴展閱讀:
腋下測溫
解松小孩衣服露出腋窩,把體溫表水銀端放在腋窩中央,將同側手臂靠軀干挾緊體溫表,將其固定,持續測溫5分鍾。正常為36.0℃~37.0℃之間。
口腔測溫
要把體溫計的探測體溫的部分放入孩子的舌下,往孩子緊閉口腔,勿用牙咬,不要說話;3分鍾後取出。正常為36.3℃~37.2℃之間。
肛內測溫
先用酒精棉球消毒肛表水銀端,再抹上少許食用油(煮沸後冷卻),加以潤滑,緩緩插入小孩肛門約3厘米,持續測溫3分鍾,所測體溫正常值36.5℃~37.5℃之間。肛門測溫較皮膚測溫為合適,但方法較麻煩,常引起小兒哭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