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關愛留守兒童
隨著我國城市經濟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民不斷的湧入城市,成為城市的辛勤勞功者。這樣就產生了一種特殊群體,那就是留守兒童。大家也都知道,近幾年新聞媒體報道有關留守兒童的社會問題也越來越多。那麼怎樣更好的關愛我們的留守兒童也成了一個社會的熱門話題。 . 如何更好關愛留守兒童,讓他們也能健康成長呢?
4.學校的教育和長輩的教育 ' 對於正在上學的留守兒童學校的教育對他們身心起著主導作用,長輩的教育起著輔導作用。老師除了教授孩子知識外,也要更主動與這些孩子多交流,了解其內心的世界,幫助他們更好成長。
父母出去打工了,孩子留給了爺爺奶奶輩,教育方式肯定有所不同,所以長輩應主動多與孩子父母和學校溝通,對孩子的一些心身問題及時進行疏導和治療,促進其健康成長。當然對於留守兒童的關愛和幫助還有很多的方面,但父母的關愛是最重要的
2. 如何愛護幼兒
幼兒在成長過程中自我獨立是必不可少,那麼怎樣愛護幼兒自我獨立的意向呢?家長需做到幾個方面。
一:尊重孩子,注意對孩子說話的口氣和方式,要認真聽孩子講話,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孩子吃飯不要硬逼,讓孩子做事盡量不用命令的口吻。不要當眾斥責孩子「不爭氣」、「笨蛋」、「沒出息」等,這樣會深深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並非是嬌慣孩子。事實證明: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大多與父母非常合作,待人友善,懂禮貌,舉止大方,自我獨立意識強,心理學家認為這是孩子受到應有尊重的良好反應。
二:善於發現並珍惜幼兒自我獨立性意向
當幼兒的獨立活動的要求得到某種滿足或受到成人支持時,幼兒就表現出得意、高興,出現「自尊」、 「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態度,否則就出現否定的情感和態度。因此,珍惜幼兒的獨立性意向,給予熱情鼓勵和支持,使獨立性不斷發展。
三:重視孩子獨立性的培養,不要過度保護,在歐美國家父母非常重視推崇「個人奮斗」、而不是依賴父母和其他人,他們主張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孩子一出生就讓他獨宿一室,極少與父母同住。孩子剛學走路時,跌倒了,讓他自己爬起來。
四:從興趣上培養,讓孩子們做任何事情都要避免簡單的命令,防止他們對勞動產生對立情緒或厭惡心理。幼兒對游戲活動有強烈的興趣,讓幼兒做些象徵性的勞動時,要盡量游戲化,這樣他們就會以極大的興趣積極參加,如果能經常地堅持訓練,他們就會逐步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獨立性和勤勞、不畏艱苦是密不可分的,不愛勞動,害怕艱苦,怎麼能夠堅持獨立性和自主性呢。
五:慢速分解動作,盡管兩歲左右的孩子獨立意識已經萌發,但由於各項能力的發展並不能完全達到他自己想達到的水平,所以還需要成人的耐心幫助和指導。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水平決定提供何種程度的支持。比如吃飯,孩子可能在開始獨立進餐時並不知道怎樣拿勺,怎樣往嘴裡放,父母可以將吃飯的動作分解,一步一步地教給孩子。著名教育學家蒙特梭利主張,在針對孩子的教育活動中,動作一定要慢,要分解,也許一般人看起來有些誇張,但對孩子是非常必要的。
六:語言指導必不可少,SPAN>,但如果清楚的示範動作配以適當的語言講解,也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兩歲孩子也正處於語言發展的敏感期,直觀的形象動作是詮釋語言含義的最好工具。
兒童的獨立意識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出來的,它需要父母堅持不懈地努力。兩歲的孩子能跑、能跳、能說,有了生理上獨立的能力和心理上獨立的要求,那何不讓孩子的獨立生活從兩歲開始呢。
3. 怎麼保護兒童
1、放手的守護比不斷的庇護更重要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放手永遠要比庇護要重要得多。在孩子幼兒的時候,很多事情無法自己獨立完成,這時候父母就要好好保護孩子。但等到孩子長大以後,父母們就需要懂得讓孩子嘗試性地去解決問題,父母要陪同做好的總結,當孩子能力不足的時候,也要給予適當的幫助和鼓勵。
放手,並不是等於放棄保護,而是換一種守護的形式,讓孩子在獨自面對的時候,也能明白自己身後有父母的守護,勇敢地去成長。
怎樣保護孩子,是每個家長的必修課題,別讓「過度保護」毀了孩子
2、漸進式培養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
孩子的獨立成長也不是一兩天就能獲得的,在這之前,需要家長慢循序漸進的培養,可以先從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小事做起,例如穿衣、洗漱、吃飯等等,到了孩子年齡再大一些的時候,再讓孩子漸漸地去接觸和學習更多的生活技能。
在這種漸進式的培養過程中,孩子能夠更好的獨立成長起來,也不會因為家長保護的減少而受到傷害。
怎樣保護孩子,是每個家長的必修課題,別讓「過度保護」毀了孩子
重要提示:孩子們的成長,其實是一個漸漸獨立的過程,家長過渡的保護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因此家長們需要學習的就是如何來正確保護孩子。學會如何放手並且守護在孩子的身邊,循序漸進地讓孩子掌握好獨立自理的能力,讓孩子真正地成長起來。
4. 怎樣關愛特殊兒童這些方法教你關愛特殊兒童
1、怎樣關愛特殊兒童?
1.平時多關心一下孩子。對於特殊孩子來說,平時可以多關心一下。
2.多跟孩子溝通交流。平時多跟孩子溝通一下,看看有什麼困難。
3.對孩子要有耐心。對待孩子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要急躁。
4.讓孩子感受到大家對他的愛。一定要多給孩子一點愛,讓他感受到大家的愛和溫暖。
5.多去鼓勵孩子。平時如果孩子做的比較好的話,要多去鼓勵。
2、特殊兒童是指與正常兒童在各方面有顯著差異的各類兒童。這些差異可表現為智力、感官、情緒、肢體、行為或言語等方面,既包括發展上低於正常的兒童,也包括高於正常發展的兒童以及有輕微違法犯罪的兒童。
5. 關愛孩子的方法
可憐天下父母心。每個父母都是關愛自己孩子的。但是關愛的方式不一樣,最後,結果也不一樣!關愛孩子有秘訣,這個秘訣就是要科學性的關愛孩子。那麼這裡面有哪些科學性呢?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
關愛孩子要講規律。規律性的東西就是科學的東西哦。
第一,不同的年齡階段,要有相應的不同關愛方式。
這點非常重要!很多家長,不管孩子在什麼年齡階段,都幾乎是用同一種關愛方式和表現,比如有的小孩很小,剛出生,半歲甚至一二歲左右,你給他喂飯,穿衣那是必須的,因為他還不能自理,還不能獨立。但我們碰到過很多父母家,爺爺奶奶,公公婆婆,在孩子五、六歲,甚至有有些七、八歲左有還經常畏飯,穿衣服之類的,這樣不利於孩子自理能力培養。
總之,生怕孩子不會做,做不好,或做得慢,這樣,慢慢地養成一切喜歡包辦代替,孩子也漸漸地習慣享受接受包辦代替的模式。一旦有一天突然「斷奶」就會無所適從。人們大概不會忘記早些年的有關報道,一些天之驕子,考上名校,由於父母不在身邊,無法適應集體宿捨生活,最終退學的教訓!所以,該放手時要放手。從小要撫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獨立性。從小要培養孩子,要幫做一些力所能及家務,國外有研究資料表明,從小培養做家務的孩子更聰明,長大了更容易成才!甚至要適當的給他吃點苦,經歷一些挫折,這對孩子成長有利
第二,要講究關愛的方式。
關愛孩子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不一而足,而且個性不同,需要應用的關愛方式方法也不同。所以作為家長還是要懂點兒童心理學。要掌握兒童心理。總的來講,要善於因勢利導,教育孩子的方法既不能過於「弱愛」,時時事事一味迀就退讓,又不能太過「虎媽」、「虎爸」,太過威嚴,簡單粗暴,責罰,甚至拳腳相加!中國有句古話,「棍頭出好仔」,確實有它有效正確的一面,這肯定比不管不教,不理不問要好,但現在的孩子,與以前生活的時代有很大的不同,教育的方法也要講究,要因人而異。這樣才能夠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另外,關愛孩子,身教重於言教,讓孩子做到的,家長首先自己要做到,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你用良好的言行去影響孩子,比你苦口婆心或鞍前馬後的服務的關愛效果還要好。
又比如,現在的家長都很喜歡給孩子報興趣班,生怕輸在起跑線上,但也要適而可止,尊重下孩子意見。要循序漸進,要有耐心,孩子做的好的,就要及時發現他的「閃光」點,把它固化。做的不對的,就要及時指出,加以改正。不能讓不良的行為固化。這樣持之以恆,對形成孩子良好的品德,生活、學習習慣大有好處。你的關愛就會慢慢的看到好的效果。
所以,如果你能科學性的關愛孩子,你的孩子一定會成為他日棟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