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想用魚肉給寶寶煮粥吃,怎麼去除細小的魚刺
清除魚刺:將魚肉放在干凈的紗布內,隔著紗布用湯匙擠捏魚肉,如果有刺,會穿透紗布,媽媽可以把刺拔掉。如果用手擠捏,注意別讓魚刺刺到媽媽的手。 其實,即使寶寶的口腔真的被小魚刺戳傷,爸爸媽媽也不要太焦急。吃魚被刺,對很多人而言是很平常的經歷。喝醋對軟化魚刺、魚骨基本不起作用。醋的酸性弱,不能把魚刺變軟,...更不能使之溶化。這時,你應該讓寶寶張開口,仔細檢查魚刺所在。如果刺很小,可以鼓勵寶寶吞咽飯團把魚刺吞下。如果發現魚刺比較大,把手清潔後伸入寶寶的口腔幫助取出。 如果爸爸媽媽對寶寶口腔內的魚刺愛莫能助,那就帶他上醫院,請醫生處理。 還有的寶寶可能會不小心被魚刺刺進皮膚。最常見的是,很小的魚刺嵌入孩子的手或者腳。倘若是魚刺嵌入腳,刺痛可能比較輕。要是嵌入手指尖,疼痛就會比較明顯。 如果魚刺的末端露在皮膚外面,爸爸媽媽可以用一把鑷子放在酒精里消毒,或者放在火上燒過消毒,然後夾住魚刺的末端輕輕地全部拉出。然後用肥皂和水徹底清洗受傷處。 如果魚刺沒有露在皮膚外,但能清楚地看到它,這說明魚刺正好在皮膚表層下面。爸爸媽媽可以將一枚針放在火上或酒精里消毒後,使之冷卻,注意不要觸摸針尖。順著針尖的方向,用針把魚刺上面的皮膚輕輕地撥開,並且用針尖小心地把魚刺的一端挑起來,再用鑷子把它拉出,然後再徹底清洗傷口周圍。 如果非常細小的魚刺嵌入皮膚卻沒有疼痛,那麼可以不去管它,它遲早會自行脫落。 如果爸爸媽媽既無法把魚刺取出,而嵌入魚刺的部位在48小時後依然疼痛,並且發紅。那麼,應該把受傷的寶寶帶到醫院,請醫生處理傷口。 魚湯魚肉味道鮮美,吃魚卻總會有小小的危險。告訴寶寶吃魚要小心,但是不能培養他對食物的恐懼感。爸爸媽媽請記住,即使是寶寶被魚刺卡過、被魚刺刺過,依然應該鼓勵寶寶多吃魚。 少給寶寶吃魚松 魚松營養價值高,食用方便,而且很安全,不用擔心魚刺問題。您也許會認為這是寶寶最好的吃魚方式。有些爸爸媽媽讓寶寶大量食用魚松:拌稀飯、拌面條、給寶寶作零食。然而,有研究表明,魚松中氟化物含量比較高,寶寶食用後,對氟化物的吸收率也高。 假如爸爸媽媽每天給寶寶吃10-12克魚松,寶寶將從魚松中吸收氟化物8-16毫克,再加上每天從水和其它食物中攝入的氟化物,攝入量很容易超過安全值。氟化物在體內蓄積,容易導致寶寶食物性氟化物中毒。 很多兒童發生氟斑牙或氟骨症,都與過食含氟化物過多的食物相關。所以,魚松可以吃,但是不能當作營養補充品長期食用,更不能成為寶寶攝取魚肉的唯一來源。
㈡ 寶寶吃魚有刺怎麼辦
首先,在魚類的選擇上,可以多選擇鯧魚、扒皮魚等魚類,因為這些魚類肉多、刺少,因此比較適合嬰兒食用。其次,在製作方法上,先將處理好的魚洗凈,然後取魚腹部的肉約100克,經仔細檢查無魚刺後剁成魚泥,再加入少許鹽、細蔥末均勻攪拌,而後再將拌好的魚泥放入瓷碗或鐵碗隔水蒸熟即可。最後,處理剩下的、留待寶寶下次食用的新鮮魚最好不要冷凍,因為那樣就不新鮮了,而且冷凍後對幼兒的腸胃不好。此外,寶寶剛剛開始添加魚類輔食時,一般吃得都較少,因此家長也可以購買現成的魚泥給寶寶食用,等寶寶逐漸適應且食量增大時再自己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