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嬰兒期語言的發展包括哪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0~3月) 簡單發音階段 寶寶1個月內偶爾會吐露ei,ou等聲音,第2個月發出m~ma聲,第3月出現更多的母音和少量輔音,比如a,ai,e,ou,m,h等。 第二階段(4~8月) 連續發音階段 這時發出的輔音更多了,而且出現了連續的音節,比如,ba~ba,da~da,na~na等,大人常誤以為這時的ma~ma,pa~pa是寶寶在叫媽媽爸爸。 第三階段(9~12月) 學話階段 這時寶寶開始模仿大人發音,開始把詞和對應的事物聯系起來,開始對詞義產生理解。 大約從2~3個月開始,當寶寶吃飽了而且身上舒服的時候,就發出一種咿咿呀呀的聲音,象ai~ai,ei~ei,a~a~a,e~e~e,ou~ou~ou,hei~hei等等,約到半歲左右,寶寶能發出更多的語音,比如,ma~ma,ba~ba,da~da,na~na等等。 寶寶的這種咿呀語,很多的時候並不是在模仿大人,他們這樣做是為了聽到他們自己的聲音,他們還用不同的聲音表示不同的情緒。咿呀語和真正的語言不同,它不需要去教,但父母可以通過微笑和鼓勵增加寶寶咿咿呀呀的次數。 大約在寶寶7~8個月的時候,開始對特定的詞發生反應。比如,大人常常一面拍手,一面說「拍手、拍手」,經過不斷重復後,只要大人一說「拍手」,寶寶就會做拍手的動作。如果當著寶寶的面指著貓說「貓、貓」,經過多次重復後,只要大人說「貓呢?」寶寶就會轉頭去看貓。實際上,這時的寶寶並不能了解這些詞的意義,只是經過大人反復刺激後建立了詞和物的一種聯系。 當寶寶不僅能聽懂詞,而且還能在聽懂詞的基礎上會說出詞,這時語言才開始成為他與外部交往的工具,一般要到1歲左右出現。而這時寶寶說話的積極性不高,也只能理解20個左右的詞。 在嬰兒期,父母應該如何去做,來幫助寶寶語言的發展呢?父母要把寶寶當成羽毛豐滿的談伴,耐心並經常同他們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