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在科學活動中引導幼兒主動探索
如何在科學活動中引導幼兒主動探索 幼兒科學教育的目標是科學知識的獲得,科學技能的獲得與科學態度的熏陶。科學教育是一個幼兒主體探索的過程,主動探索即幼兒主動地去接觸周圍物質,選擇感興趣的內容或主題,主動地去探索周圍物質,主動地去思考所發現的現象與問題,探索過程是幼兒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 一、培養幼兒主動探索精神的重要性。 幼兒學科學的活動開始於對周圍事物的好奇,並由此產生對周圍世界的探索過程。他們通過自己的活動,運用自身的感官去感知、探索、發現周圍世界。例如幼兒在感知聲音時,能過對不同材料(如易拉罐、瓷碗、響板)的敲擊,來發現怎麼會有各種聲音,不同的物體敲出的聲音是不一樣的。再結合原有生活經驗,分清了樂意和噪音。他們結合經驗進行思考,運用聽、觸摸、表達、分類的等方法,激起了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 人們越來越覺得幼兒的學習是一個主動獲得經驗的過程,而並非只是成人教學的效果。他們在自主狀態下主動建構知識和經驗的學習,往往是幼兒真正意義、有價值的學習。因此,我們引導幼兒「學會」比「會學」更重要。但是有的老師往往把知識獲得放在首位,而忽視對幼兒探索精神的培養,有的老師認為科學教育只是教給幼兒一些粗淺的科學知識,往往用講、演示,幼兒看的方法,幼兒缺少動手操作的機會。即使有也是材料甚少,而且時間、空間也不能保證。所進行的往往是練習性的操作,教師在不知不覺中剝奪了孩子的探索權利。 古語說:授之於魚,莫如授之於漁。科技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知識更新速度加快。現代社會對人的素質提出了高標準的要求,不光要掌握知識經驗,還要富有科學的探索精神。從小養成這種探索精神,將會推動他在以後的工作學習中更加努力的認識世界,促進自身的發展。 二、那麼,如何培養幼兒的主動探索精神呢? 1、以幼兒發展為本,創設豐富的物質環境。 《綱要》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索慾望。為了激發幼兒對活動主動探索的慾望,我們改變了以往教師一手包辦提供各種材料,搜集各種相關信息的做法,而是鼓勵幼兒從不同渠道收集材料,擴大信息。 蝴蝶是幼兒喜歡的一種動物,幼兒都認識它,但對它的了解又是初淺的。在〈蝴蝶〉這個主題活動中,我們鼓勵幼兒去搜集了有關蝴蝶的各種材料。短短幾天,我們的活動室成了「蝴蝶世界」,幼兒帶來了精美的蝴蝶標本,通過觀察精製的蝴蝶標本,幼兒認識了蝴蝶的對稱美和色彩美;牆壁貼滿了各種蝴蝶的外形圖片,還配有蝴蝶之最的文字說明;櫃子上擺滿了各種蝴蝶造型的物品:蝴蝶風箏、蝴蝶玩具、蝴蝶拼圖---;圖書角內有幼兒帶來的各種蝴蝶書籍;在美工區內,幼兒在製作蝴蝶玩具;還可以聽到有幼兒向大家介紹他的「蝴蝶新發現」。 幼兒的信息,不光是從書、電視,以及成人口中了解,還有從網上了解的。朱一飛小朋友就是在父母的幫助下上網查到了許多資料,還向大家介紹了有關網路的知識,擴大了幼兒的眼界,開闊了幼兒的學習思路。 這樣,不僅使幼兒對活動內容有了極大的興趣,而且也讓幼兒從小學習多渠道收集信息的現代學習方式,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將有利與培養幼兒發現問題,主動獲得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了〈綱要〉以人發展為本的精神。 同時,為了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教師要創設豐富的物質環境,提供多樣、適宜地操作材料,幼兒只有運用多種感官感知事物,不斷動手操作,主動探索,動腦思考,才能獲得知識。例如:品種豐富的自然角里,有動物、植物、種子、海洋里的生物等等,幼兒可以自由觀察、比較、討論。在科學區里有許多的動物圖片,幼兒可以認識特徵、分類等。 三、鼓勵引導幼兒自己去發現問題、尋找答案 幼兒對世界總是充滿好奇心,而好奇心是促使他們探索的內在因素。〈綱要〉要求: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因此,我總是鼓勵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讓他們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引導幼兒向同伴提問,向老師提問,可以提出異議,進行補充。什麼「星星為什麼會眨眼」?「鯨魚是魚嗎」?「人是怎麼來的」?等等越是好奇,問題越多。幼兒的提問是一種新的認識需要。對於幼兒的提問更應該認真對待。簡單的提問,老師可以適當反問,啟發他們進一步學習觀察和思考出答案,有一位教育家說過,應該引導兒童自己去探討,自己去推論,給孩子講得應該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應盡量多些。例如,有幼兒問:種子是怎麼了芽的?於是,我就帶幼兒做「種子發芽」的實驗,通過每天的觀察、記錄實驗找出答案。教師在活動中既是合作者,與幼兒一起提問,一起回答,一起討論,也是引導者,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更是活動的支持者,應創設寬松的心理環境,耐心地傾聽他們對探索的表達,進一步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 四、為幼兒探究提供條件,鼓勵幼兒去感知周圍事物 現代幼兒科學教育注重的是每位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活動,感受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因此,我們必須為幼兒探究提供適宜的條件。對幼兒的探索活動我們一般是放手讓他們自己去觀察、發現、思考,教師只是適當加以引導。例如:在一次非正規性科學活動中,第一組小朋友拿到了放大鏡。第一次玩放大鏡,幼兒個個很好奇,這里照照,那裡瞧瞧,有的還走到了室外,在陽光下照了起來,慢慢的,各種發現從幼兒的嘴裡吐了出來:「它可以把物體放大」「陽光穿過它會有一個小亮點」幼兒在自己的探索中認識了放大鏡的特點。幼兒階段是感知覺發育迅速時期,教師應當從發展幼兒的感知覺入手,引導幼兒通過看、聽、嗅、觸摸、嘗等獲得對事物的感性經驗,發展幼兒探索的能力。 同時,我們要善於發現幼兒的一些細小的閃光點,及時給予引導,引導幼兒走上科學之路。 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是科學教育的重要目標,在平時工作中我們應該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望,還給幼兒探索的權利,激發是探索興趣,成為科學活動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