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孩子考試的錯題,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讓他記住並不再錯呢
序言:對於很多孩子來說,在考試時容易犯錯,那麼錯題是孩子成長最好的方式。家長可以讓孩子把這些錯題積累下來,隔一段時間拿出來看一下,也可以將這些錯題重新整理成一張卷子,考察一下孩子對錯題的掌握程度。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如果想讓孩子記住這些錯題應該怎麼做?
三、重視錯題
如果想讓孩子重視錯題的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提高對錯題的認識度。有一些孩子覺得錯題自己已經會了,可是等到下次再遇見的時候,又錯。家長就可以告訴孩子:如果總是在一道題上犯錯的話,說明根本沒有了解這裡面的知識點,我們一定要學會利用錯題將錯題重視起來,這樣才能夠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B. 怎麼測小孩智商(3-6歲兒童智商測試題)
你知道自家孩子的智力是多少嗎?
一起來看看下面這幾個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小測試吧,家長們可以陪著孩子一起來做下,了解孩子當前的智力發育程度,判斷孩子智力發育超前或是遲緩,然後作出相應改變,真的超準的~
3歲年齡智力測試
測試內容:指出身體各部位
測試方法:先問孩子:「你的鼻子在哪裡?指給我看看。」如問了3遍孩子仍不懂或不回答,就指著孩子的耳朵或下頜問:「這是你的鼻子嗎?」如回答「不是」,再問他:「你的鼻子在哪裡呢?」其他部位的測試方法相同。
成績:孩子只要指對3個算通過。
測試內容:說出自己的姓名
測試方法:問:「你叫什麼名字?」如不肯回答,則假設一個別人的名字問:「你是不是xxx?」如回答:「不是」,再問:「你叫什麼名字?」
成績:孩子只要說對算通過。
測試內容:說出自己的年齡
測試方法:問:「你幾歲了?」如不回答,再問:「你今年幾歲了?」
成績:孩子只要說對算通過。
測試內容:說出常見物品的名稱
測試方法:依次問剪刀、書、鉛筆、表、手機、本子、月亮、太陽等物各自名稱:「這是什麽?」每種物品只問一遍。
成績:能答對3件算通過。
測試內容:比較線的長短 測試方法:在紙上畫兩條長短不一樣的線段,問:「你看這兩條線哪一條長?你把長的那條指給我看看。」如答對,則把紙上下倒置,重復提問。如仍答對,可再把紙倒置過來問一遍。
成績:3次全答對算通過。
測試內容:重復四位數字
測試方法:如選幾組四位數字:6478214639等,然後對孩子說:「一個數字,我說完了,你照著我說的說給我聽。」數字「6475」要讀成「6-4-7-5」,中間相隔一秒,其他數字讀法相同。
成績:重復一個數字算通過。
4歲年齡智力測試
測試內容:按要求做事
測試方法:要求兒童依次連續做3件事:如給兒童一支筆,說:「你把這支鉛筆放到那張椅子上,,放好後,再去關上那扇門,門關好後,再把那個桌子上的書拿給我。一定要先放好鉛筆,再去關門,關好門後再把書拿給我,不要做錯。」在兒童按要求做時,不要再說話或暗示。
成績:做對2件通過。
測試內容:摹畫方形
測試方法:令兒童依樣摹畫2—3厘米見方的方形,連畫3次
成績:畫成有四條邊四隻角的算得;對2個通過。
測試內容:說明常見,物品的用途
測試方法:問:「椅子做什麼用?」桌子、床、鋼筆、杯子、鍋子等問法相同。
成績:說對4樣通過。
測試內容:辨別視覺形式 測試方法:在紙上畫10種幾何圖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梯形、球形、菱形、正八邊形、橢圓形、任意五邊形、半圓,然後在另一張紙上畫一個相同的三角形,問:「這個圖和那張紙上的哪一個圖是一樣的?」其他9種圖形測試法相同。
成績:說對9個通過。
測試內容:用手指指著數4個物體
測試方法:拿4個相同的物體(如4個錢幣、4粒豆4顆扣子等令兒童用手指指著數,問共有多少。
成績:數對通過,不用手指指著數而直接回答的不算。
測試內容:重述10個字,組成的句子
測試方法:先說一句由10個字組成的句子,如「明天和爸爸一起去公園」,馬路上汽車、電車非常多「,幼兒園老師教我們唱歌」等,然後令兒童重述,共重述3句。
成績:說對一句通過。
5歲兒童智力測試
測試內容:分辨左右
測試方法:依次令兒童指出右手、左眼、右耳、,若兒童指錯一個,則重新指一遍。指對要改為左手、右眼、左耳。
成績:3個全指對通過。
測試內容:三角形拼成 長方形
測試方法:兩張同樣大小的長方形紙片,其中一張按對角線剪開,成兩個三角形,然後要求兒童將此兩個三角形拼成與另一張未剪開的長方形一樣,如有疑惑可在說明一次。
成績:1分鍾內拼對,三次的通過。
測試內容:用手指數
測試方法:先讓兒童伸一隻手,問:「你這只手有幾個手指頭?」再讓兒童伸出另一隻手,問:「那隻手有幾個指頭?」然後問:「兩只手一共有幾個手指頭?」如兒童要數,則加以制止。
成績:三問全對通過。
測試內容:數13個物體
測試方法:令兒童用手指指著數13個物體,數兩次。
成績:對一次通過。
測試內容:區別上下午 測試方法:問:「現在是上午還是下午?」(如在下午,測驗應倒向問。)再問:「你每天早晨睡醒起床後是上午還是下午?」「快吃晚飯是上午還是下午?」
成績:三問全對通過。
測試內容:說明性別
測試方法:對男兒童說:「你是男孩還是女孩?」(對女孩應倒向問。)如不回答,則問:你是女孩子嗎?(對女童應倒向問)如回答「不是」,可再照第一次那樣問一遍。接著指著自己問兒童:「我是男的還是女的?」(女主試問應倒向問)
成績: 二問全對通過。
6歲兒童智力測試
測試內容:辨別整缺
測試方法:在紙上畫5個殘缺不全的物體,如鞋子、汽車、凳子等。少畫了哪些部分。
成績:全對的通過。
測試內容:區別兩種物體
測試方法:令兒童說出一隻鳥與一條狗、一塊石頭與一個雞蛋、一雙拖鞋與一雙皮鞋等的差別。
成績:說對兩組通過。
測試內容:倒數20--1
測試方法:問:「你能倒著數嗎?3要倒著數成1,現在你從20開始倒著數,一直數到1,要20、118這樣數,你數吧!」
成績:數對或漏掉一個數算通過。
測試內容:在迷宮圖(自備)上找出正確的通道
測試方法:可出示簡單的不同迷津圖,兩張迷津圖各畫有一個兒童和一間房子。第一張迷津圖從兒童到屋子標有黑線,告訴兒童:「這個小孩要走回家去,必須走這一條路(指黑 線),要是走別的路(指一迷路),就會碰到牆上,過不去。」然後指著第二張迷津圖說:「現在這個兒童也要回家去,應當怎樣走呢?你指給我看,要小心指,不要碰到牆。」
成績:1分鍾內找到通過。
測試內容:解說圖畫
測試方法:可出示一張有一定意義的圖畫,令兒童說出圖里畫的是什麼。
成績:說出圖畫中物體的名稱及動作,或說出圖畫中的意思均算通過。
測試內容:指出謬誤
測試方法:說一句有明顯錯誤的句子,令兒童指出錯誤處,並問理由。共三句,每句至多半分鍾。如「從昨天早晨下雨,到今天今天已經下了3天,」「他穿著白襯衣、藍裙子、白襪子、白球鞋、渾身上下一片白」,「從自己屋裡到街上也要上樓梯」等。
成績:只說出錯誤,不算對,要求改正過來才算對。答對兩問通過。
智力測試步驟
①第一步是要測孩子的智力年齡。無論孩子幾歲,他能夠答全幾歲組的題目,智力年齡就是幾歲。答不全的,每個小題算兩個月的智力年齡。如一個孩子能夠答全4歲組的全部題目,還能答對5歲組的兩個題目和6歲組的一個題目,那麼他的智力年齡就是:4歲 + 4個月 +2個月 =4歲6個月,即4.5歲。
②第二步是算出孩子的智商。算智商的公式是:智商 = 智力年齡 / 實際年齡 x 100 。按此公式計算,假如剛才的孩子的實際年齡是3歲,那麼他的智商就是:(4.5÷ 3 )x 100 =150 。
每個家長都希望有一個聰明可愛、健康快樂的孩子,但是也沒有必要把智力開發看的那麼高深,畢竟每個孩子的智力發育狀況和時間點是有所不同的,以上測試題,僅供家長參考,希望可以幫助您的寶寶越來越好。
C. 如何命制一份好的小學數學試卷
命制小學數學試卷應做好哪些工作
縣實驗小學 岳福蘭
在新課程理念下,怎樣命制一份能適應我市城鄉學生的數學試卷?我認為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制定詳細的命題計劃。
命題計劃做好試卷命題的首要環節,對於命題的科學性,提高數學考試的信度和效度有很大影響。它包括:
1、試卷編制的原則要求。具體說明考試的目標和內容範圍、考試的方法和試題的類型等。
2、編制雙向細目表。表中要寫清試題分布的規定,各部分考試內容的數量和評分標准。雙向細目表的編製程序有:
第一:列出教學目標清單。命題人一定要仔細研讀《教師教學用書》中的教學目標。了解本次檢測范圍中的教學目標是什麼,各個知識點的重點是什麼,難點在哪裡,哪些知識點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哪些是只需學生了解的.老師首先必須做到心中有數.
第二、列出教學內容要點。內容要點包含的細節數的多少是由命題教師主觀確定的,但必須足夠詳細,做到對每一部分內容都充分取樣,知識覆蓋面廣。
第三、填寫細目表。准備一個含有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分數分布的表格,每出一個知識點就畫上相關的數據。
二、確定合理的試題「四度」。
1、信度。指多次考試的結果一致性,是反映考試結果免受誤差影響的程度。
2、效度。是反映考試實現其既定目標的成功程度,是衡量考試有效性的指標。
3、難度。是衡量考試難易程度的指標,計算公式:全體學生該題的平均分除以該題滿分分數。理想的難度一般在0.3——0.8之間。難度要遞增排序。簡單的題型放在前面,比較復雜的試題放在後面,填空、選擇、判斷、計算的類型放在前,應用題、開放題、拓展題放在後。
4、區分度。是表示試題區分能力大小的指標。試題的區分度D=成績最高的27%學生的得分率—成績最低的27%學生的得分率來計算。D>0.40的試題最好。D<0.20的試題要淘汰。
三、把握命題的基本原則。
1、基礎性和差異性原則。
基礎性是中小學教育最重要的最本質的屬性。小學數學知識領域包括: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運用。數與計算、量與計量、百分數、比和比例、應用題、代數初步知識、幾何初步知識、統計初步知識八大部分,囊括了小學數學基礎知識的核心部分。命題時要著眼基本要求,基礎知識和能力的命題做到簡而不略,
實中有活,避免機械訓練,不出難題、偏題、怪題,把枯燥的基礎知識學習賦予鮮活的人文情感。
由於學生的認知程度不同,命題時既要達到《課標》和《教材》的雙基要求,找准大多數學生能達到的合格水平,同時又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可以從同一組習題中讓學生選擇不同的題目進行練習,或者在試卷上設臵附加題,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是數學教學改革新的理念。數學教學必須因材施教,既要關注後進生和中等生,又要關注優秀生,滿足差異發展,從而使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保護,個性得到張揚,不同層面的學生數學能力都得到展示。我市的單元試卷都用智力沖浪等形式來滿足學有餘力的學生。
2、全面性原則。從學生全面發展的角度考慮,該原則應包含三個方面內容即:基礎知識考察、能力考察和學習習慣考察。命題中對於基礎知識的考察是必然的。而能力的考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是導向,也是今後教學的指揮棒,這里需要明確是,考察能力不等於出難題,能力題應該是活而不難,注重知識的靈活運用。學習習慣的培養,是當前的薄弱環節,如學生的書寫是否規范、卷面是否干凈、整潔,以及草稿的使用習慣、驗算習慣等,今後要在命題中體現出來。
3、科學性原則。命題科學、准確,無知識性錯誤。表述簡煉、專業,突出學科特點。答案准確、無異義。拿不準有爭議的命題,寧可不出。要和學生的年齡特徵、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基礎相適應。要清楚地說明每一道試題的解答要求,使所有學生都能理解完成試題內容。避免出現含糊、深奧的詞語,復雜的句式,如果難以避免,也要加以解釋說明。增強信息呈現的清晰性。
4、導向性原則。傳統的數學習題為了鞏固數學知識,往往在某一現實問題的原型上經過高度加工而成,因而拉大了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學生沒這方面的經驗,對這樣的問題感到枯燥乏味。我們設計習題時不能局限於書本,要在學生的身邊找,甚至讓學生自己找,將一些現實的題材改編成有新意的試題。通過命題這根指揮棒要把數學教學引到重視雙基、培養興趣、培養能力,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上來,特別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進行命題,促使學生愛數學、喜歡數學、渴望學數學。
5、發展性原則。發展性評價考試改革中的命題應該著眼學生的發展。命題要能喚起學生主體意識,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給學生提供發展的空間。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著眼學生的發展和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建構一個開放的命題考試系統。
A、關注學生思維的開放性。
傳統的試題,比較偏重考察記憶知識的再現,思維含量少,忽視了對教學方法、過程的檢測,運用這樣的試題考察的頻率越高,學生的能力越低。而數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要著力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培養自覺發現新知、發現規律的能力。
試卷的命題應多角度地讓學生去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體現不同學生不同的解答方式。這種命題理念也正是新課程所需要的。
例1:用「2、3、6、4」四個數,添上加、減、乘、除號後可以得到什麼數?(二年級上冊)
分析:這是一道比較開放的計算題,是學生學習完表內除法後的一道單元試題。學生可以有多種思考角度:可以是①6÷2=3 3+3=6 6×4=24;②6×4=24
3-2=1 24×1=24;③3×6=18 18+2=20 20+4=24;④6+4=10 10-2=8 8×3=24;⑤3×4=12 2×6=12
12+12=24,學生想出了5種方法,既保持鞏固了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的基本知識,又使學生在思維上得到很好的提升,為學生探索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例2:(1)請你求出圖中三角形的面積。(2)你能畫一些與圖中三角形面積相等的三角形嗎?請你試一試。(五年級上冊)
分析:第一小題求出圖中三角形的面積,大部分學生根據三角形面積公式都會計算,答案也是唯一的,但第二小題比較開放,關注學生思維的開放性,學生要畫與圖示面積相等的三角形,必須先計算原圖形的面積,然後根據底×高=12,再進行畫圖,這個條件是統一的標准,只要滿足這個條件學生可以畫出三個、四個,甚至十個、二十個,目的考查學生的空間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思維,它給了學生思維上的開放性,讓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思考方法,可以是一種方案,也可以多種,有些學生不拘泥於一種方法,喜歡嘗試著用各種方法創造性的解決問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看到自己的進步,思維上提升發展,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了學習動力。
B、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數學知識不僅要包括數學的一些現成結果,還包括這些結果的形成過程,學生通過這個過程,初步理解一個數學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一個數學概念是怎樣形成的,一個數學結論是怎樣獲得和應用的,要在一個充滿探索的過程中學習數學,從中感受數學發現的樂趣,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形成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從而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因此,我們的試卷命題要充分體現學生知識的形成過程。
例3:二年級上冊:根據「二六十二」這句口訣你能列乘法算式嗎?會用圖來畫一畫,表示它的含義嗎?
分析:這道試題試圖通過口訣、算式、圖形三者的結合,幫助學生理解口訣的來歷,以及口訣所表示的含義,不僅僅是讓學生知道「二六十二」代表2×6=12,而且能用圖來畫一畫,表示其中的含義,這樣的試卷命題不僅教給學生數學知識,同時也揭示和掌握知識與技能的形成過程,對學生能力的發展更為重要。
C、突出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
試卷命題在注重基礎知識考查的同時,還應突出體現試卷命題的發展性。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由於學生的認知起點不同,思維發展也不一致,對於一些思維層次比較高的學生來說,應給他們提供一些深層次思考的問題,鼓勵他們向知識更深、更廣處發展。為孩子們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間。
例4: 「我用積木搭了個長方體,一共用了多少塊積木呢?看看我的不同解法吧!」旁邊一幅積木圖長是3,寬2,高
4.同時呈現了三種不同的解法:①3×2×4或3×4×2
②(2×3)×4或2×(3×4)③6×3+6×1或6×(3+1)。再提出一個問題:你有什麼啟發?還能想到什麼方法?
分析:學生在求積木塊數的過程中,不僅探究了不同的解題策略,而且通過直觀的圖形來理解乘法的結合律、交換律、分配律的意義。當然,這些習題有時憑個人的想像是很難編制,我們在平時要多翻閱相關的教學雜志,積累典型素材,爭取在每張試卷中有一二道較能體現學生探究過程的經典題型。
D、注重學生審題能力的考察。
為什麼學生在考試中明明會做的習題也要失分呢?除了因計算粗心外,更多的是因為他們在看題時走馬觀花。當教師要求學生多讀一遍時,學生卻恍然大悟。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們一定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新教材在問題的呈現過程中是豐富多彩的。在命題過程中,也要採用新的呈現方式,提供給學生有一定價值的問題情境,從而挖掘知識中的潛在因素,引導學生學會選擇信息、處理信息、整合信息。
例5:孫老師要用100元買一些文具作為年級運動會的獎品.他先花22.8元買了4本相冊,並准備用剩下的錢買了一些鋼筆,每枝鋼筆2.6元.孫老師還可以買幾枝鋼筆?
分析:這道試題的目的就是考查學生能否根據問題情境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試題呈現的情境含有多餘信息,一些學生已經形成思維定勢,往往認為提供的信息不多不少,個個有用,但是在實際解決問題過程中,有些信息是多餘的,
如試題五「4本相冊」就是一個多餘信息,大部分學生都用22.8×4,結果違背題意。
E、要加強動手操作,體現實踐性。
喜歡實踐是兒童的天性,命題時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給學生提供動手操作和實踐活動的機會。
例6:07年春四年級單元試卷「位臵與方向」有道課處拓展題:請你根據我市的紅色旅遊景點設計一個「紅色之旅」,畫出一幅示意圖,並描述各個景點的位臵,再設計一個參觀路線,說說怎麼走。要是現在畫不出來,你可以在課後調查各個景點名稱,了解它的實際距離。並加以激勵「你要是能去調查設計,我獎你一顆智多星。」
分析:這道實踐題既引導了了學生參加課外調查,弄清參觀路線,並畫出示意圖,又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位臵與方向」這一知識點解決問題的能力,滲透了「知我家鄉,愛我瑞金」的德育教育。
6、人文性原則。依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命題應體現對學生的關愛、鼓勵,通過人文關懷,讓學生增強自信、感受命題的親和力,勇於迎接挑戰。徹底改變以往命題過於嚴肅、生硬、呆板的面孔,逐漸消除學生對考試的恐懼心理。
四、科學合理的編排試卷。
1、要合理安排分值。此次試卷卷面總分為96分,書寫4分,合計100分。數學基礎知識約佔65%,綜合能力的檢測約佔25%,拓展題約佔10%。
2、了解常見題型的適用范圍。一般來說,填空題對於檢測簡單的學習結果(如具體的數學知識、數學概念、數學規律)、數字或符號表示的數學技能效果會更好;判斷題常用來考查學生對數學概念、性質等的理解與辨析能力、對數學觀點和事實的區分能力、數學因果關系的認識能力簡單的推理能力;選擇題適用於考察學生對概念細致差別的辨別能力、判斷力、推理能力及運用原理解決問題的能力。應用題則用來評價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運用水平,邏輯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認真對稿,科學排版。每道試題都要有一個合理大方的解答區域。每一種類型的試題的編號都要保持連續,一道試題不要排在不同的版面上,以免學生造成閱讀上的困難。當試卷出好後,命題人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認真做答案,避免因缺少條件無法解答等科學性錯誤。低年級的試卷版面設計要活潑生動,體現童心童趣,信息的呈現方式要靈活多樣,小動物、童話故事中的卡通形象均可使用。中年級的也要圖文並茂,情趣並重。高年級則以文字轉述和圖表呈現為主,適當穿插圖案。但也要避免過於花哨,干擾學生的認知過程。
總之,試卷命題要體現數學學科的特點,注重考查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突出數學思想方法的理解與應用,努力創造探索思考的機會與空間。同時注重考查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獲取數學信息的能力。在命題的創新上要有所作為,既利用各種傳統題型,又適當採用新穎的題型,使三維目標更多融入試卷之中,使小學數學命題能充分發揮考試的導向作用,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