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孩子在學走路時摔倒了,家長怎麼做
家長該如何引導寶寶學習走路 1.寶寶學走路從爬行開始 爬行可以鍛煉寶寶腿部肌肉的張力和力量,有利於學步。經常讓寶寶在地板或硬的墊子(太軟的平面不利於寶寶練習)爬行,可利用玩具進行誘導。 2.做做仰卧起坐 要練習寶寶的肌力,還可以與寶寶做仰卧起坐運動。寶寶仰卧,媽媽拉著他的雙手做以下動作;坐起--站立--坐下--躺下,如此反復幾次。注意、拉寶寶的雙手不能太用力,以防用力不當造成寶寶脫臼。 3.蹬蹬腿腳 雙手托住寶寶的腋下,托起寶寶,讓他做蹬腿彈跳動作,練習寶寶腿部的伸展能力。 4.抓拿玩具,攀攀爬爬 站立是走的前提,將寶寶喜歡的玩具放在與寶寶高度差不多的沙發或茶幾上,鼓勵他扶著站起來抓取玩具,還可以把玩具放在沙發上或拿在爸媽的手裡,鼓勵寶寶攀爬。 5.練習放手站立 寶寶開始會因為害怕不願意放手站立,爸媽可以遞給寶寶單手拿不住的玩具,如皮球、布娃娃等,讓寶寶不知不覺放開雙手,獨自站立。也可以把玩具放在另一邊,逗引寶寶轉動身體,獨自站立。 6.扶走訓練 讓寶寶在可以扶走的環境里活動,如讓他扶著牆面、沙發、茶幾、小床、欄桿、學步的推車、輕巧的凳子移步。爸媽還可以在寶寶身後,扶住寶寶的胳膊,帶動他向前邁步走,慢慢地過渡到握住寶寶的一隻胳膊讓他自己走,可以配合口令,以調動寶寶的興趣。注意不能牽拉或提起寶寶的前臂讓他行走,這樣容易造成寶寶脫臼。 7.蹲在寶寶的前方 當寶寶扶著會走後,爸媽可以蹲在寶寶的前方,展開雙臂或者用玩具,鼓勵寶寶過來,先是一兩步,再一點點增加距離。等寶寶敢走後,爸媽可以分別站在兩頭,讓寶寶在中間來回走。 8.少抱多走 不要把寶寶抱著不放,或者把他困在一個地方。應多給寶寶自由活動的機會,鼓勵他四處遊走,進行探索。清理雜物和容易發生意外的物品,給寶寶一個安全的空間。 9.安慰+鼓勵 寶寶學走路時,摔倒是不可避免的,爸媽不宜過度緊張,過度緊張反而會加劇寶寶對學步的恐懼。當寶寶學步跌倒時,媽媽應給予安撫和鼓勵,讓寶寶有安全感。 10.營養儲備 多給寶寶吃含鈣食物,保證寶寶骨骼的正常發育,為學步加分。 寶寶學走路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1、讓她愉快地獨自走路,不要硬叫她獨自行走。需知愉快的心境是學習所必須的,我們大人也一樣。她如果不想走,你硬叫她走,她不高興走,會產生逆反心理,索性蹲下不走了。 2、把走路不當一回事,在生活中,讓她在極短距離內拿來一樣東西,送一樣東西給爸爸,在拿的路上,可以扶東西,可以爬行,不批評,不硬拽,讓她輕松的情景中完成獨走的任務。 3、由於她摔過跤,所以她很怕再摔跤,以致不願獨自行走。這次一定要盡量小心,讓她在走路時不摔倒。可以牽她一隻手、可以讓她牽你一個指頭、可以讓她走一會兒扶東西、可以讓她蹲下,待她平衡掌握好了,再完全放手,只在一旁保護,就可以了。如果這次再學習獨走,不摔跤了,她就會有自信心,願意一個人走了。 4、孩子13個月,還不能獨走自如,也不必太著急,因為極大多數兒童要到15個月才獨走自如呢!很可能你會把這種焦急的心情向她表露,甚至還會批評,生拉硬拽,這就適得其反了。 5、孩子在短距離內走路時,沒有要扶,沒有要牽手,也沒有跌倒,完成一次任務(比如拿一樣東西、送一樣東西)後,要大大表揚,這可建立起她的自信心,她一定會願意試一試在較長的距離中獨自走路,這樣,慢慢地,她就會完全獨自走路了。 寶寶學走路的三大時期該如何保護 1、搖晃期 有時候媽媽拉著寶寶學走路,寶寶卻突然大哭起來,手臂也不能動了。專家說,這種現象在寶寶剛開始搖擺著走的時候很普遍,是因為牽拉的時候,手臂關節脫臼了。 專家提醒:寶寶手臂要是脫臼了千萬別轉,也別揉,找專科醫生將關節復位,很快就好。但是,如果一直採取這種牽拉的保護方法,造成手臂習慣性脫臼,就會嚴重影響寶寶肘關節的發育。 正確保護:媽媽對寶寶學走時的保護和鼓勵是最關鍵的,其實最好的保護是站在寶寶身後,扶住他的掖下隨著他走,但這樣半蹲著你會很辛苦,所以不妨用一塊布圍住寶寶的前胸,你從後面提著布來幫他找平衡,這樣就省力多了。或者,在寶寶初學步的時候,讓他在學步車里練習,車的四面都有保護,他想走想坐都可以,大人不但可以把自己解脫出來專心守著他,而且還不用擔心他會摔倒。 2、扶物行走期 寶寶慢慢找到了走的"感覺",兩條小腿兒開始用力抬高,向前邁步而不是蹭步。 專家提醒:寶寶能這樣走的時候,你可以把學步車撤掉,讓寶寶練著扶著床沿或扒著小車走,大人在邊上看著別讓他摔了就成。 正確保護:如果你不放心讓他扶著東西走,還可以把雙手放在他掖下,但要讓他獨立走,手勁兒慢慢變虛,直到慢慢鬆手。 3、獨立行走期 寶寶開始下意識地掙脫媽媽保護的手臂,自己獨自搖晃著走了。雖然走起來有點深一腳、淺一腳,但你完全不必擔心。 專家提醒:寶寶自己走需要一個心理過程,一開始有玩具逗他,他會很感興趣,但最怕的就是摔倒。倘若只是沒站穩坐在地上,那媽媽一定要鼓勵他自己爬起來,這樣他就會很勇敢地接著走,而且會很愛走;倘若摔得很嚴重,甚至受傷,他就會害怕,很長時間不敢走,這是很正常的防禦反應,最好是慢慢鼓勵他,緩一段時間再走。 正確保護:寶寶自己走也需要父母的保護,比如父母面對面蹲下,讓寶寶在中間來回走,距離要從近到遠一點點調整。或者,給他定個距離,像是從床走到沙發,父母最好跟著。一般,寶寶到2歲左右就都會獨立行走了,所以媽媽們不要著急,別強迫他走,但如果2歲還走不穩或不會走,就要帶他去醫院檢查了。
2. 請問寶寶幾個月是可以拍片查出脫胯啊
小兒髖關節脫位,又稱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出生時就已形成。主要原因是母親在懷孕2~3個月時,正逢胎兒髖關節形成時期,因孕媽媽的感冒、發燒或其他疾病導致胎兒生長停頓了一下,關節未正常發育,就出現了脫位。該病男女比例約為1:5,女孩兒出生時,年輕的爸爸媽媽必須注意檢查一下。 有一個簡單的檢查方法:寶寶躺著,將她的雙髖朝兩邊展開(膝蓋呈直角,大腿與身體垂直)。如果寶寶的雙腿硬硬的,不能展開,基本可肯定是此病;如果寶寶兩條大腿的條紋不對稱、腿有長短,也往往是此病。但由於有些輕度脫位、半脫位的很難靠手法檢查確診,而且寶寶腿上脂肪多、腿的長短也較難明確。因此,6個月以下的嬰兒可做超聲波檢查確診。要注意的是,由於6個月以內的嬰兒骨骼未鈣化、骨化中心尚未出現,拍X光片只有一片空白,因此不要讓寶寶白白遭受X光的傷害。10個月以上的寶寶可用X光確診。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非常重要。3~6個月的寶寶診斷明確後,可用專用吊帶固定,3個月後95%以上可治癒,這種治療方法不損傷關節、並發症少。1歲左右、開始走路的寶寶,則需要先將脫位的關節整復,然後上3個月的蛙式石膏,再用蛙式支架固定9~12個月,才能恢復正常。2歲以上的孩子則要動手術、再上石膏。4~7歲的孩子必須通過手術才能痊癒。做同樣的手術,寶寶年齡越小,效果越好;年齡越大,手術創傷越大且效果越差。 如果髖關節脫位不予治療,就會導致腿部殘疾,走路瘸腿,長大後腿部不能受力,走路時就會感覺酸痛難忍。 新生兒髖關節脫位對家長來說也好,對醫務人員來說也好判斷起來都有一定的困難。新生兒髖關節脫位有哪些症狀呢?首先是看皮紋 。雙下肢的皮紋是否對稱,如果兩側皮紋不對稱,一側又多又深,這屬於孩子髖關節脫位可能性較大。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皮紋不對稱 都是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據統計只有50%的雙側不對稱的皮紋患兒最後得出來是先天性髖關節脫位。這是第一個所要觀察的症狀;第二個呢就是觀察孩子兩條腿它的彈動情況。脫位一側一般彈動情況較差、力量較弱。健康的一側彈動較好。正常來說這個孩子兩條腿在蹬彈的時候它是一樣的。頻率和幅度都是一樣的。可是如果一側脫位,就脫位這一側它的彈動相對來說弱一些,這也是判斷嬰幼兒時期髖關節脫位的指標;再一個體格檢查怎麼查,就是說我怎麼去檢查這個新生兒是不是髖關節脫位?這時候做一個簡單的蛙式試驗,什麼叫蛙式試驗呢?就是患兒平躺在床上,然後將兩個下肢屈曲90度,然後進行外展。如果外展到90度,這一側能外展到90度,大腿的外側面接觸床面 ,這證明髖關節脫位的可能性很小。如果不能外展到90度,大腿的外側面不能接觸到床面,這說明就有可能是髖關節脫位。
3. 嬰兒脫胯,給她拖進去,偶爾會掉下來,這怎麼辦
1、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最早表現是髖的外展外旋受限制,即讓孩子平躺於床上,先將其膝蓋彎曲至90度,後將髖部緩慢外展,不能平置於床上。此外,如果單冊脫位的還可見到患脫位的下肢比另一冊短。因此,如果孩子學走路前見到這樣的症狀時,就要想到孩子是否患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可能,應該及時帶孩子到醫院檢查。 2、如果孩子已經開始學步,看到孩子行走時出現「鴨步狀態」,及孩子在走路時身體向兩冊一搖一擺,猶如鴨子在走路;而站立時可以看出孩子腰部向前凸出的特別明顯,就要考慮孩子有可能患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3、孩子1歲以上時發現有異常的步態。雖然沒有「鴨行」狀態,但在走路時一蹺一蹺的姿態,除了跛行外,孩子其他表現正常,沒有因疼痛哭鬧的表現,也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檢查。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治療越早效果越好。盡可能在孩子出生6個月內就給予治療。如果能在新生兒期發現,可以避免手術,用吊帶或手法復位再用支架治療;稍大一些則需要上「蛙形」石膏。一般1歲內的孩子一般需要麻醉,也不需要任何手法整復,只需要用夾板將患兒的髖部固定於某一部位。1-3歲的孩子則往往需要用手法整復或用牽引來整復。如延遲到4歲後進行整復,孩子需要進行手術,將遭受很大的痛苦,效果也不如早期的治療。 髖關節脫臼的嬰兒在換尿布時大腿根會嘎嘎響,你可以抓住她的兩膝把大腿放齊,往腹部方向彎成直角,然後再向左右分開,健康的嬰兒兩大腿能水平地打開,而脫臼的嬰兒在彎的過程中發硬,不能成120度角以上。這種病與遺傳有一定關系,如果直系親屬有髖關節脫臼時,你可要仔細帶她去醫院檢查一下。
4. 寶寶胯骨扭傷,現在已經不疼了,能走路,但是走路瘸,與平常不一樣,已經10天了,會不會落下什麼後遺症
必須正骨!否則後患無窮 我才看完病 腰胯骨都扭傷了 耽誤時間長了 受罪也大 快去帶寶寶看吧!!!
5. 寶寶胯骨掉了按上了為什麼走路還是瘸
問題分析: 你好:髖關節脫位,一般手法復位後就會好的,不過由於沒有完全復位,或者是復位不正也會出現腿瘸的。 意見建議: 也可能是由於局部發炎導致的,建議你最好是給寶寶拍片子檢查看是由於什麼引起的,如果復位不正最好是從新復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