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發燒按摩哪個部位退燒這三大部位可以試試
發燒按摩哪個部位退燒?這三個主要的退燒穴位,平時多按摩,也能有效地防止感冒發燒。本文主要講述了普通感冒引起的發燒發熱,若非感冒引致的發熱,請在醫囑指導下按摩或者服葯。發燒按摩合谷穴助退燒
位置:合谷穴位於人體的手背上,五指並攏之後,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肌肉的最高點處。左右手各有一個穴位。
手法:用另外一隻手的大拇指指腹用力點按合谷穴即可。
功效:適用於感冒引起的發燒發熱、咳嗽哮喘、流鼻涕、鼻塞等不適症狀。
發燒按摩大椎穴助退燒
位置:大椎穴位於頸後的正中位置,突起的較大骨頭的下緣部位。
手法:用一隻手的食指、中指對大椎穴進行用力按壓即可。
功效:大椎穴能夠幫助防止感冒,特別是對於感冒引起的身體發熱或者是高熱不退。
發燒按摩湧泉穴助退燒
位置:湧泉穴位於人體的足底,在足底前部凹陷處。用力彎曲腳趾,足底前部出現的凹陷處。
手法:用大拇指指腹對湧泉穴進行點按即可。力度以感到微微的酸脹為宜。
功效:能夠幫助散熱生氣,對感冒引起的身體乏力、鼻塞、口乾等症狀有緩解效果。
另外還有一些次要的穴位可以幫助治癒感冒,從而幫助退燒。
發燒按摩十宣穴助退燒
位置:十宣穴位於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離緣0.1寸(指寸),左右共十穴。
手法:用拇指的指甲用力反覆重掐,以有酸痛感為主,至十宣穴變紅變熱。刺激總時間每次以不超過3~5分鍾為宜。
功效:十宣穴多用於急救,廣泛應用於熱病、癲癇、小兒驚風等高熱時。按摩十宣穴具有緩解中暑、昏迷、休克、高血壓、手指麻木等作用。
發燒按摩曲池穴助退燒
位置:位於胳膊肘橫紋的盡頭凹陷的地方。
手法:以指腹按壓或敲打1~3分鍾,次數不限。
功效:曲池穴為手陽明大腸經之合穴,主要具有散風止癢、清熱消腫、疏通經絡之功效。按摩曲池穴能治療肩肘關節疼痛、上肢癱瘓、高血壓、蕁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體炎、甲狀腺腫大、急性胃腸炎等。
發燒按摩風池穴助退燒
位置:風池穴位於後頸部,與耳垂平行位置的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凹陷處。
手法:張開雙手,用兩手的大拇指指腹放在風池穴處,其餘的手指緊貼枕後部,用力按揉使風池穴有明顯的酸脹感為宜。
功效:風池穴能夠幫助祛風,所謂的感冒也叫「傷風」,按揉風池穴對於感冒大有裨益。
發燒按摩迎香穴助退燒
位置:鼻翼外緣的中點處,微笑的時候鼻子與嘴唇的外側自然形成的淺溝交點處。
手法:用食指的指腹對迎香穴進行按壓2分鍾左右即可,力度以稍微有酸脹感為宜。
功效:能夠幫助清熱散風,特別是對於感冒引起的鼻塞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發燒按摩哪個部位退燒?這三個主要的退燒穴位,平時多按摩,也能有效地防止感冒發燒。本文主要講述了普通感冒引起的發燒發熱,若非感冒引致的發熱,請在醫囑指導下按摩或者服葯。
發燒按摩合谷穴助退燒
位置:合谷穴位於人體的手背上,五指並攏之後,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肌肉的最高點處。左右手各有一個穴位。
手法:用另外一隻手的大拇指指腹用力點按合谷穴即可。
功效:適用於感冒引起的發燒發熱、咳嗽哮喘、流鼻涕、鼻塞等不適症狀。
發燒按摩大椎穴助退燒
位置:大椎穴位於頸後的正中位置,突起的較大骨頭的下緣部位。
手法:用一隻手的食指、中指對大椎穴進行用力按壓即可。
功效:大椎穴能夠幫助防止感冒,特別是對於感冒引起的身體發熱或者是高熱不退。
發燒按摩湧泉穴助退燒
位置:湧泉穴位於人體的足底,在足底前部凹陷處。用力彎曲腳趾,足底前部出現的凹陷處。
手法:用大拇指指腹對湧泉穴進行點按即可。力度以感到微微的酸脹為宜。
功效:能夠幫助散熱生氣,對感冒引起的身體乏力、鼻塞、口乾等症狀有緩解效果。
另外還有一些次要的穴位可以幫助治癒感冒,從而幫助退燒。
發燒按摩十宣穴助退燒
位置:十宣穴位於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離緣0.1寸(指寸),左右共十穴。
手法:用拇指的指甲用力反覆重掐,以有酸痛感為主,至十宣穴變紅變熱。刺激總時間每次以不超過3~5分鍾為宜。
功效:十宣穴多用於急救,廣泛應用於熱病、癲癇、小兒驚風等高熱時。按摩十宣穴具有緩解中暑、昏迷、休克、高血壓、手指麻木等作用。
發燒按摩曲池穴助退燒
位置:位於胳膊肘橫紋的盡頭凹陷的地方。
手法:以指腹按壓或敲打1~3分鍾,次數不限。
功效:曲池穴為手陽明大腸經之合穴,主要具有散風止癢、清熱消腫、疏通經絡之功效。按摩曲池穴能治療肩肘關節疼痛、上肢癱瘓、高血壓、蕁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體炎、甲狀腺腫大、急性胃腸炎等。
發燒按摩風池穴助退燒
位置:風池穴位於後頸部,與耳垂平行位置的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凹陷處。
手法:張開雙手,用兩手的大拇指指腹放在風池穴處,其餘的手指緊貼枕後部,用力按揉使風池穴有明顯的酸脹感為宜。
功效:風池穴能夠幫助祛風,所謂的感冒也叫「傷風」,按揉風池穴對於感冒大有裨益。
發燒按摩迎香穴助退燒
位置:鼻翼外緣的中點處,微笑的時候鼻子與嘴唇的外側自然形成的淺溝交點處。
手法:用食指的指腹對迎香穴進行按壓2分鍾左右即可,力度以稍微有酸脹感為宜。
功效:能夠幫助清熱散風,特別是對於感冒引起的鼻塞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㈡ 寶寶發燒怎麼按摩寶寶發燒按摩穴位有效退燒
寶寶一般免疫力都會比較差,稍不注意就會容易發燒感冒。那麼不少媽媽們困惑,寶寶發燒怎麼按摩呢?關於,寶寶發燒怎麼按摩?寶寶發燒按摩穴位有效退燒。我來為您一一解答!
寶寶發燒怎麼按摩 1.推清天河水:握住寶寶的手,掌心向上,露出手臂,用媽媽右手食指、中指,自寶寶前臂內側腕部向肘部超快速的推,我當時手指蘸了涼水推的,速度要非常快,一分鍾要200-300下呢! 2.推清肺經(其實就是無名指):從指尖往指根推,勻速吧,200-300下,這個我蘸的是爽身粉,滑溜一點。 3.推脊柱:我拿個小毛巾包住食指和中指,蘸溫水(或者直接蘸爽身粉)沿著寶寶的脊柱,自上而下反復推,200下。 4.按壓足三里:勻速按1-2分鍾。 5.按壓湧泉穴:腳心偏上,勻速按1-2分鍾。
寶寶發燒按摩穴位有效退燒 1、清天河水
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內側正中,自腕橫紋至時橫紋呈一直線。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橫紋推向肘橫紋
約推100~500次。
主治:發熱,煩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瘡,驚風等一切熱證。
治療寶寶發燒的4個推拿法2治療寶寶發燒的4個推拿法2
2、清肺經
穴位:肺經(肺金)
位置:無名指掌面
操作:
①補肺經:在無名指面上旋推,約補200~400次。
②清肺經:面向指根方向直推,清200~400次。
主治:發熱,咳嗽,氣喘,胸悶,咽喉腫痛等。
治療寶寶發燒的4個推拿法2治療寶寶發燒的4個推拿法2
3、開天門
穴位:天門(攢竹)
位置:自兩眉中間至前發際呈一條直線。
操作:用兩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發際,約推30~50次。
主治:感冒發熱,頭痛,精神萎靡,驚風等。
治療寶寶發燒的4個推拿法2治療寶寶發燒的4個推拿法2
4、推坎宮、揉太陽
穴位:太陽
位置:在兩眉梢後凹陷處。有左為太陽,右為太陰之說。
操作:兩拇指或兩中指端分別在左右兩太陽穴上揉動。
向前揉為補,向耳後揉為瀉。揉30次。
主治:外感發熱,頭痛,頭暈。
小兒發熱推拿手法總結
小兒推拿療法,亦稱「小兒按摩術」,是在中醫兒科學和中醫推拿學的基本理論指導下,根據小兒的生理和病理特點,在其體表特定的穴位或部位施以手法,以防病、治病或助長、益智的一種中醫外治療法,也是中醫的一種獨特療法。小兒推拿是中醫學家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逐漸形成的一種專門用於防治小兒疾病,又自成體系的保健和治療方法。早在明代,小兒推拿即已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和臨床實踐。
小兒發燒推拿手法,以上就做了詳細的介紹,對於很多的家長來說,學會推拿,就能當孩子在發燒的時候,能通過推拿的這種方法,盡快的緩解自己孩子的發燒,所以作為家長,要對以上內容有一個了解,當孩子發燒的時候可以通過推拿,幫助孩子盡快治療改善。
㈢ 少兒發燒怎麼按摩退燒
孩子發燒多為外感引起的發燒,可以開天門、推坎宮、揉太陽穴、清天河水、清肺經,能夠起到清熱解表,發散外邪的作用。開天門,可以用雙手拇指交替推拿小兒天門穴,從兩眉正中推向發際。推坎宮,可以用兩手拇指外側面著力前額,自眉心向眉梢分推。揉太陽穴,是指兩拇指螺旋紋面緊貼於頭部兩側太陽穴,環旋揉動,其餘四指附於腦後。清天河水是以食指、中指螺紋面,沿小兒前臂正中向腕部推進。清肺經是指拇指指尖從小兒無名指根向其指尖方向直推
當兒童發燒的時候就要知道發燒的具體度數,如果超過了38度5的話,此時可以使用中醫的方法來進行按摩,可以使用清天河水的小兒推拿手法進行退燒,這種方法也是不可以盲目使用的,一定要到正規的中醫處進行使用。
天河水的穴位在前臂內側的正中線,就是從手腕橫紋起到手肘的一條直線,找好穴位以後利用食指和中指並攏在一起沾一些清水,從手腕的橫紋處一直推到手肘處,在按摩的時候方向千萬不能夠搞錯了,一般推300~500下,每推20次左右的時候就要沾水。
如果清天河水推了300下左右的時候,過了一段時間,兒童的體溫還是沒有任何的變化,沒有發生退燒的情況,或者是溫度也沒有在明顯的升高,那麼就要重復此方法,還應該再推300~500下,在推的時候要注意用力必須要均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