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智障兒童有哪些表現
智力障礙的兒童一般有如下一些表現: 1、雙眼斜吊、眼距寬、鼻子塌、顎高,舌頭常往外伸。 2、頭顱呈方形、通關手,腦積小、頭圍特別大,小頭畸形的頭顱又特別小。 3、會俯卧、抬頭、坐、站、走的時間較一般孩子晚,會用手捏東西的時間也較晚 4、學說話晚,早期逗引無聲音反應,往往3~4歲才開始說話,個...別的甚至5~6歲 也不開口。 5、視覺困難,眼珠轉動不靈活,目光呆滯。 6、聽覺能力弱,聽到聲音沒有反應,6個月以後仍不能分辨母親和其他人的聲音。 7、注意力很難集中,不能安靜一二分鍾。 8、出生1~2個月還不能與大人眼睛對視,逗引時不微笑,不會主動用眼睛
2. 智力障礙的主要行為表現有哪些
智力障礙的主要行為表現有哪些
智力障礙的主要行為表現有哪些,作為家長,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可愛,可是有的孩子智力有問題,有的大人智力也有問題。這種事情其實很常見的,現在分享智力障礙的主要行為表現有哪些。
智力障礙的主要行為表現有哪些1
智障兒的關鍵特點
1、學習速率遲緩或欠缺,針對學習到的事情沒辦法類化或遷移到生活起居之中理解能力不太好,因此在學習抽象性的事情上帶艱難
2、記憶能力層面,見到東西非常容易忘,要她們在短期內記住一件事情也有艱難,並且要持續不斷學習才非常容易記住,不容易忘掉。
3、舉一反三的能力及用以往的工作經驗來解決困難的能力較差。
智力障礙的關鍵行為有什麼
智力障礙的關鍵個人行為反映有什麼?小孩生出來之後從來不又哭又鬧,吃點睡睡,非常少讓你找麻煩,你不要覺得這小孩很「乖」,實際上,這小孩將會有智商層面的難題。這類「乖」的反映是由於她們對周邊事情缺乏喜好,專注力和強烈反響才可以較弱的緣故。盡早一定要掌握智力障礙的反映立即的為小孩開展治療,那麼,智力障礙的關鍵行為有什麼?
智力障礙的主要表現
1、 很晚才出現笑容。一切正常寶寶2-3個月會笑容。
2、 視覺效果作用發育不全,不留意凝視周邊人與事情,目光不容易追蹤光亮或物塊。
3、 對響聲或響聲欠缺反映。
4、 吞咽晚,飼養艱難,當給固態食材時,易出現吞咽障礙和惡心嘔吐。
5、 會行走後兩腳仍然互相亂竄,到2-三歲仍有這類狀況。
6、 一切正常小孩在3-4個月時,常常在床上看自身的兩手。但智力障礙的小孩在6個月後不斷有那樣的個人行為。
7、 一切正常小孩在6-12個月後,常常將東西放入口中,當手的姿勢較為嫻熟時,就已不用嘴。但大腦發育落伍的小孩用嘴的姿勢不斷到很晚,有時候到2-三歲還把小玩具放入口中。
8、 一切正常小孩在15-16月後就已不把東西隨處亂丟,而語言發育遲緩的小孩不斷的時間更長。
9、 一切正常小孩在一歲時終止流囗水,有缺陷的小孩延遲時間更長。
10、 在保持清醒時,智力障礙小孩有磨牙齒姿勢,而一切正常小孩沒有。
11、 智力障礙的小孩有時候必須不斷或不斷刺激性後才造成哭鬧,哭時常常傳出喉音,有時候哭泣聲銳利或狂叫,有時候哭泣聲乏力。一切正常小孩的哭泣聲經常出現聲調轉變。
12、 對周邊事情欠缺興趣愛好或興趣愛好短暫性、精神實質不集中化、遲鈍是智力障礙少年兒童的關鍵特性。
13、 智力障礙少年兒童多主要表現為多睡和漫無目的注意力不集中。
智障兒的個人行為全球
智能化阻礙水平輕度的小孩子在人體、姿勢發展趨勢及表面都和一般少年兒童沒有顯著的區別。可是阻礙程度比較嚴重的小孩子將會會在人體、休重及人體骨骼發展趨勢較弱,發展趨勢的速度也較慢,完善較為晚。
並且在姿勢發展趨勢(如:爬、跑、跳)、手作用發展趨勢(如:抓、握)、生活起居解決(如:不能自己用餐、穿著打扮或解決自身的日常保潔有艱難)、在應用錢財層面,不明白怎樣花錢買東西、存放自身的錢等,都是比其年紀需有的主要表現,有顯著落伍或間斷狀況。
智障兒的語言全球
1、發音不清楚、不精確或有不正確的情況產生,
2、語言了解也較弱,對講故事並沒有興趣愛好,也不會和爸爸媽媽一起閱讀。
3、常見的.語匯較少、說的句子較短、較為少能講出抽象性內容的句子。並且一般 不容易相互配合情景適切地表述。比如,非常少積極和他人溝通交流、玩布娃娃的情況下也較為少跟布娃娃講話;來到四、五歲還不容易更有意義的叫「父親」、「母親」,看了電視機或電影之後,沒有辦法描述故事情節或小故事的內容。
智障兒的情感世界
智能化阻礙小孩子由於學習能力較差,並且常常遭受不成功的工作經驗,針對趣味性的學習或工作中,經常會主要表現出不自信、追求完美取得成功的想法低及預估不成功的心理狀態,通常都還沒試著就膽怯或太過依靠他人的幫助。
由於這種人格特質促使智能化阻礙小孩子在團隊里將會和同齡的小孩子不可以交往和睦,反倒較為喜愛和幼年的小孩子在一起。碰到事兒欠缺延展性及臨機應變的能力,不容易順應情景而調節自身的個人行為,因此也會用較初始的如回絕、膽怯、執著、壓抑感等個人行為來解決遭遇的矛盾。
身心健康母親為何長出智障兒
智力障礙的緣故許多 ,具體來說,只不過先天和非遺傳性二種。
先天:即在出世前就早已得上的病症。在其中有遺傳的,也是有非遺傳性的,關鍵包含:
非遺傳性:即在出世時和出世後導致的。出世時,比如有產傷、腦出血、氧氣不足、室息、感柒等而導致;出世後,由各種各樣大腦炎、腦顱外傷、中毒了、大腦缺氧、心腦血管病等導致的並發症。自然,還一些智障患者的發病原因模糊不清。
數據統計表明,在中國現有人口中,因各種各樣先、非遺傳性病症造成的智殘、智力障礙總數已達1300萬上下,在其中有一半是未成年。
探討輕中度智障兒童情境創設文化教育
做為第一線老師,在平時的教育科研工作上,人們依照文化教育方案一絲不苟的教,讓學員用自身喜愛的方式去學,可是一學期出來,能依照教學工作計劃把握專業知識的同學們屈指可數。
非常是近年來,招生數的智商水準愈來愈差,貼近於輕中度、中重度,她們對專業知識的把握更差。能把握專業知識同學們的父母也經常傳出哀嘆「小孩歷經學校德育,把握了一些專業知識,可是她們還是不可以獨立生活,一旦發生了火災事故,都不清楚跑」,這些。
智力障礙的主要行為表現有哪些2
智力障礙兒童行為探索
一、 智力障礙兒童行為的習得及所需的幫助一般情況下,正常兒童的行為在社會生活的潛移默化中就能習得基本的社會生活行為。
像吃飯、喝水等,並不需要專門的系統的訓練,但是這些行為也是通過艱苦的學習而得到的。可以這么說,一個初生的嬰兒及不會走路也不會說話,更不會寫字,這些技能都是通過後天的學習而得來的。搭乘公共汽車,吃飯穿衣等種種行為使人們從日常生活經驗中學習得來的。行為與環境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
正是因為弱智兒童對環境的注意力弱,學習困難以及弱智自身生活條件差等許多綜合的原因,才使弱智兒童的行為具有明顯的適應障礙。弱智兒童行為的習得需要系統的學習和必要的幫助,通常情況下,一個人做了一個特定的行為後,周圍的環境就會做出反應。
當你向某一個人微笑時,那個人也會向你微笑;當你按動電燈開關房間的燈就會亮起來;當你吃了飯喝了水肚子餓口渴的感覺就會消失等。周圍環境的這種反應如果能使行為人產生愉快地感覺,那麼行為人就會重復這一行為,以便可以再一次獲得那種愉快的感覺。
二、強化物的分類探討:各種各樣的事物都可以成為強化物,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況下,在不同的時間段,行為習得的強化物有所不同,其強化效果也完全不同.對弱智兒童來說,金錢並不能夠強化他們的行為,他們對食物很有興趣。
例如我們班黃雯欣對吃肉就有極強的慾望,於是畫畫時,畫上一碗肉丸子,畫上一個雞腿都能給她帶來愉快地感覺。有時候只是說說今天中午吃肉丸子,誰坐得好就給誰多一些,她就會立刻坐的好一些,嘴裡還說「我吃肉丸子」。
教她寫字的時候她不寫,我就說想不想吃糖?她說「想吃糖,我寫。」在她寫完後就給她一塊糖吃。有許多行為都可以在食物的強化下讓她習得。例如在寫完作業時,給他畫個小五星或者是一面小旗,她為了獲得五星、小旗就要努力的去完成作業。
弱智兒童的個體千差萬別,在強化物的選擇上也是在具體的教育活動中應該注意的問題。一個成年人對玩具不會感興趣,但金錢利益卻能加強他的行為,食物是飢餓時時強化物,但人們在飽餐之後就不是最好的強化物了。
3. 智障有什麼表現
智障有什麼表現
智障有什麼表現,兒童智障應該說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成長,弱智主要表現是在發育期內智力明顯低於平均水平,他們在一些知識上需要通過反復多次學習,以下分享智障有什麼表現。
智障有什麼表現1
1、多動、注意力缺陷
智障兒童大腦發育遲滯,自控能力差,大部分都表現有注意力缺陷,也有部分伴有多動症,以男孩為多見。主要表現為不能長時間地將注意力集中到某一事物上,特別需要他人督促集中精力;另外,容易分心,注意力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
做事不能堅持始終,有的弱智兒童甚至連3、5分鍾的不開小差也難以做到。伴有多動行為的智障兒童,多上課時在椅子上扭來扭去,手腳不停,不能靜坐,喜歡多嘴,甚至還常影響其他學生的課堂學習。
2、沖動、攻擊、自傷行為
智障兒童的沖動、攻擊行為男孩較女孩多見,表現為易激惹、沖動、破壞物品、踢打襲擊他人或者辱罵別人;幼小者則表現咬人、咬物、好打人,以發泄自己的情緒。
他們的攻擊行為往往找不出明顯原因,行為發生突然,常帶有破壞性。有些弱智兒童則內向攻擊,表現為自傷,如達不到要求或者願望受到約束時出現捶胸、打頭、咬自己的身體、撞牆等傷害自己的行為,以發泄自己的不滿。
3、退縮行為
退縮行為在學齡前期正常兒童中也較為常見,但隨年齡的增長而好轉。而較大年齡弱智兒童特別是程度較重學生也常表現有退縮行為,如膽小、害羞、低頭、說話聲音小、不敢與人交往、害怕見陌生人、害怕去生疏的地方、過分依戀親人等,有的則採取面牆獨處、躲避等方式。
如果是先天性的弱智,更多的.需要採取治療和康復訓練相結合的方法。治療一般採用葯物與針灸治療,而康復訓練就需要有一支專業的康復治療中心團隊來幫忙。
智障兒童的康復教育需要運用多方面的知識與辦法,社會學的、心理學的、教育學的、醫學的方法,多種方式結合起來,幫助他們,支持他們,他們的功能就會不斷改善、能力就會不斷提升,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也就隨之提高,學習的能力也會越來越強,與普通孩子的差距也會逐漸縮小。
智障有什麼表現2
兒童智障的特質
學習方面:
由於能力有限,他們的學習持續性較短,記憶力較差;應用能力較低;學習的動機少出於自發;欠缺抽象思維,領悟力和理解力薄弱;學習轉移能力不足,不能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
感情方面:
他們通常思想純真,性格率直。只要有人願意與他們談話、關心他們,他們便會很開心。
溝通方面:
他們的表達能力,特別是言語方面比較差,常常不能表達自己心裡想說的話。抽象及應變能力較差,未必能獨立處理問題。
行為方面:
有些弱智人士的行為可能出現問題(例如用發脾氣來吸引他人的注意),通常這與管教方法和社會人士對他們態度與期望有關。
智障人士往往能夠勝任一些智力正常的人可能覺得沉悶的工作,如用手作簡單及重復的操作等。
智障有什麼表現3
1、輕度弱智
精神病學稱愚笨。智商55~70。占弱智的大多數,約85%。在幼年期常與正常兒童不易區分,僅社交及交流技能似乎稍差。到學齡期一般可勉強完成小學學業。如果以後找到較簡單、較合適的工作,智能障礙可以被掩蓋。如果繼續升學,智能障礙就要暴露出來。
到了成年期,在順利的情況下可以獨立謀生,但碰到較復雜的處境則需別人協助。這類患者的性情脾氣特點大致可歸納為兩個類型,即穩定型和不穩定型。前者較安靜聽話,易於接受教育和訓練,能掌握一定的職業技能,較易得到別人的同情和照顧;後者則常蝶蝶不休,動作不停,缺乏自知之明,容易使人討厭或遭到戲弄。輕度患者體格檢查一般無明顯異常。
2、中度弱智
精神病學稱愚魯。智商40~55。約佔MR的10%。這類患兒在幼兒期雖可學會一般說話,但不能表達較復雜的內容,不能與同齡兒童建立合群關系。
進入小學後與其他學生一比,智能障礙就明顯暴露,其學業水平一般不超過小學二年級。經過適當的訓練可以學會自理生活和簡單的勞動技能,但經常需要別人的指導和照顧。中度MR患者軀體方面常有一些異常,如身材較小、面容較特殊等,在外表上就可以認出有智能問題。這類患者常可查出一些特殊的病因,不同的病因可有一些不同的軀體特徵。
3、重度弱智
精神病學稱痴愚,智商25~40。重度和極重度者約佔MR的5%。適應性行為重度缺陷。早年各方面發育遲緩。發音含糊,言語極少,自我表達能力極差。
抽象概念缺乏,理解能力低下。情感幼稚。動作十分笨拙。有一定的防衛能力,能躲避明顯的十分危險。經過系統的習慣訓練,可養成簡單的生活和衛生習慣,但生活需要他人照顧。長大以後,可在監督之下做些固定和最簡單的體力勞動。
4、極重度弱智
精神病學稱白痴,智商在25以下,極少見。適應性行為極度缺陷。對周圍一切不理解。缺乏語言功能,最多會喊「爸」、「媽」等,但並不能真正辨認爸媽,常為無意識的嚎叫。缺乏自我保護的本能,不知躲避明顯的危險。情感反應原始。感覺和知覺明顯減退。
運動功能顯著障礙,手腳不靈活或終生不能行走。常有多種殘疾和癲癇反復發作。個人生活不能處理,多數早年夭折。倖存者對手腳的技巧訓練可以有反應。
4. 兒童智力低下的10種表現
兒童智力低下的10種表現
兒童智力低下的10種表現,如果你的孩子和同齡的孩子在學習、語言、動作、自理方面相差甚遠的話,就要多加註意了,最好能夠帶孩子去醫院做一個檢查,看看是否患上了智力低下,下面是兒童智力低下的10種表現。
兒童智力低下的10種表現1
第一、多動、注意力缺陷
此病的典型症狀就是大腦發育遲滯,主要表現為多動、注意力缺陷,如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稍微大點的孩子還會出現上課時扭來扭去,手腳不停。
第二、動作笨拙
最常見的就是孩子6個月還不會玩手,而且學走路時經常兩腳相互亂踢,無目的性活動。
第三、退縮行為
多表現為害羞、說話聲音小、過分依戀親人等,有時候可能還會出現面牆獨處,不與人交流。
第四、眼睛功能發育不全
智力低下的兒童對周圍事物不感興趣,不會長期注視。
第五、異食行為
經常吞食非食物產品,如玩具、灰泥等,只要發現孩子有此異常就要提高重視,以免導致消化系統疾病。
第六、反社會行為
這一行為常見於學齡兒童,主要表現為欺騙、偷竊、說謊、逃學等。如果不正確引導的話,可能會出現損害他人生命、財產安全的行為。
第七、對聲音反應差
智力低下的兒童對聲音反應差,而且哭聲較少。千萬不要認為孩子不哭就是好事,可能是智力障礙的表現,需要格外注意。
第八、咀嚼晚,喂養困難
如果孩子已經1歲多,吃固體食物還是不易下咽,可能也是智力低下的表現,需要慎重。
第九、性行為異常
孩子的好奇心很強,可能會用手玩弄外生殖器,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行為慢慢會消失。如果是智力低下的兒童,就會出現至不管場地、時間的隨意玩弄,這一點一定要格外注意,只要發現就要幫助孩子做好醫治,避免出現更大的危害。
第十、不會笑或很晚才會笑
不會笑也是智力低下的表現,尤其是到1周歲還不會笑,患有此病的幾率較大。
兒童智力低下的主要表現就有這十種,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孩子有此異常就要提高警惕了,可能是智力發育缺陷,需要及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診治。一旦確診為智力低下就要幫助孩子做好科學醫治,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各種障礙康復訓練,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孩子智力水平,慢慢的實現健康恢復。
兒童智力低下的10種表現2
嬰兒智力低下有哪種表現
① 哭聲異常,即從刺激到引起啼哭的時間長,有時需反復刺激或持續刺激才能引起啼哭或者哭聲尖銳或哭聲細小無力。
② 睡眠過多不易喚醒。
③ 滿百天嬰兒豎頭不起或轉頭困難,單眼或雙眼持續向里或向外。
④ 3~4個月才有笑的表情,且表情呆滯,到6個月時沒有自然的笑容。
⑤ 注視手和玩手的動作在半歲時仍持續存在。
⑥ 反應遲鈍,6個月時不能注視臉面上方緩慢移動的物體,不能朝聲響的方向轉頭,不能向兩側的任一方向翻轉,無成人幫助不能坐穩。
⑦ 9個月後仍常流口水,清醒時有磨牙動作。
⑧ 到9個月時不能主動伸手拿東西,有大人扶時不能用雙腿支持重量。
⑨ 語言發育落後,到10個月時不能呀呀學語,發音也不清晰。
⑩ 對周圍人和環境缺乏興趣,不喜歡與人交往,缺乏情感依戀。
治療智力低下的方法
1、對症治療
精神發育遲緩患孩有時可有多動症狀,可按多動症治療。兒童智力低下要怎麼治療?市面上的「補腦葯」對提高智力是否有效不能肯定,但一般無嚴重副作用,故可試服。隨著患兒年齡增長智力亦可有所提高,這不一定是葯物的'療效。
2、葯物治療
對少數病因明確而又有有效的治療方法者,應及時進行病因治療。安全系數較高的益智葯物:γ-氨酪酸片、吡拉西坦片、阿尼西坦片、腦安泰、腦氨肽、神經生長因子、長春胺、環扁桃酯、腦復活、賴氨酸、核苷酸、一珍膠囊等。
3、康復訓練
對中度患者可進行康復訓練,目的是使病人能自理生活。兒童智力低下要怎麼治療?要加強語言訓練。智力的核心是思維能力,而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因而促進智力發展必須重視語言的培養訓練。
4、教育
對輕度的患者,主要「治療」是進行教育,擴大眼界、陶冶個性。見多識廣可以發展智慧、陶冶情操。應當和正常兒童一樣,帶他們出去欣賞自然風光,給他們講動聽的故事,讓他們學作能理解的游戲,敢於同別人對話和交往。
兒童智力低下的10種表現3
1、哭聲異常
嬰兒從出生起就伴隨著哭泣。一般來說,如果他們是智力低下的嬰兒,從刺激到哭泣的時間會很長。在許多情況下,哭可能需要持續的刺激。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家長發現孩子哭的時候反應遲鈍,不說孩子是不是笨。
2、睡眠過多
患有智能障礙的孩子往往睡得太多,根本不能醒來。一些家長覺得他們的孩子睡得很多,他們更放鬆,但這可能是因為他們的孩子智力遲鈍。
3、轉頭困難
百日後孩子可能站不起來,也可能難以轉頭、、
4、微笑時間
智障兒童要到三四個月後才能微笑,而且微笑是遲鈍的。到了六個月,他們可能就沒有自然的笑容了。
5、手腳動作
觀察手和腳的運動可能仍然存在於半年的年齡。
6、反應遲鈍
六個月大的時候,孩子可能無法專注於移動緩慢的物體,或者聽到聲音時無法轉頭。 沒有大人的幫助我們不能安靜地坐著。
7、流口水
九個月後經常流口水,醒來後運動磨牙、、
8、看錶現
至九個月時,它不能主動伸手拿東西,瘦腿不能支持正常,成人的幫助。
9、說話吃
一般來說,孩子們8-10個月就能學會說話。智力遲鈍的兒童在10個月時可能仍然不能說清楚話。
10、缺乏興趣
對周圍的食物缺乏興趣,也不喜歡與人交流,不會出現情感依賴。
5. 智障兒童的表現有哪些
智障兒童的表現與智力低下的嚴重程度有關系。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語言、運動、智力發育落後、情感障礙、交流能力差、反應遲鈍、行為異常、生活能力差、學習障礙,嚴重的智障兒童伴有大小便不能自理,部分伴有癲癇等疾病。
根據世界精神科分類手冊第四冊(DSM-IV),智障人士是在十八歲之前被評估出智力明顯低於普通人,即智商在七十或以下,並且在以下的生活范疇中有兩項或以上相對於同文化同年齡的人發展得遲緩而適應有困難的--溝通、自我照顧、家居生活、社交、使用社區資源、認路、學術、工作、餘暇、健康及安全。
6. 輕度智力障礙兒童的表現主要有哪些
對於智力低下的孩子,家長總是擔心孩子太小不能准確的判斷孩子的病情,接受治療怕孩子的身體承受不了,不接受治療又怕孩子長大後是個傻子。下面就讓我告訴你輕度智力障礙兒童的表現主要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
輕度智力障礙的表現
輕度弱智孩子在各方面發育都比較遲緩。尤其是語言發育很晚。在生活用詞上雖困難不大,但掌握抽象性詞彙極少,在理解、綜合和分析方面,缺乏邏輯性聯系。他(她)們能進行簡單的計算,但對應用題就難以理解。能進行成段的背誦,但不能正確運用。大多數在加強輔導下,可達到小學一二年級或再高些水平,但學會初中的課程目前來看還不太可能,他(她)們經過訓練和教育,可從事簡單工作。另外其語言比較粗魯,而且缺乏組織能力,反駁別人的語言水平較差。還有領悟遲鈍,缺乏推理判斷能力,識記速度緩慢,情感體驗簡單膚淺,自控力差,依賴性格,不成熟,有時會有刻板動作等。(能發展社會交往技能;感覺運動有輕度的發育遲緩;長大前難以看出有異常;幾乎到青年期才能學會小學六年級的課程,在指導下能適應社會,一般能獲得社會和職業技能,可維持個人最低的生活水平,但在不平常的社會或經濟壓力下,需要有人指導和幫助)。
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
1、感知速度減慢,接受視覺通路的刺激比聽覺刺激容易些;
2、注意力嚴重分散,注意廣度非常狹窄;
3、記憶力差,經無數次重復方能學會一些知識,若不重復學習,又會忘得一干二凈;
4、言語能力差,只能講簡單的詞句;
5、思維能力低,缺乏抽象思考能力、想像力和概括力,更不能舉一反三;
6、基本無數字概念,靠機械記憶能學會簡單的加減計算;
7、情緒不穩,自控力差;
8、意志薄弱;
9、交往能力差,難以學會人際間交往。
輕度智力障礙的治療時間
嬰兒時期是腦、心理和身體發育最快的時期。從新生兒開始,至7歲時,腦重已接近成人腦重量。大腦皮質細胞的分化從胎兒第5個月開始,7歲已基本完成(個別體質者例外)。出生以後,大腦皮質的神經細胞數不再增加,腦重量的增加主要與神經細胞體積的增大、突觸的數量和長度增加及神經纖維的髓鞘形成有關。根據有關數據顯示:在生下來三個月之內,有100%的治癒率;三歲之內,只有 65%的治癒率;六~七歲,治癒率低於12%,或著根本治不好了,所以對輕度弱智要早發現,早治療,才不至於悔恨莫極;不過,現在都普及產前檢查了,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福音!
智力障礙兒童早期8大表現
1、運動及神經發育落後,如生後1~3個月內異常安靜,少哭或多動,4個月對母親無反應;6個月尚不會笑;1歲尚不能坐;2歲尚不能走路和說話。
2、常有痴笑、張口、伸舌、流涎、磨牙、噘手指等無意識的表情、動作,或尖叫、哭鬧。
3、雙眼無神,不能有意識的視物和隨物轉移視力,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
4、對周圍事物反應能力差,情緒不隨外界條件改變而變化。
5、語言明顯落後於同齡兒而又無視聽障礙,或智差同時伴有視聽障礙。
6、運動障礙,俯卧抬頭、坐、站、走等動作的起始年齡都比正常同齡兒要晚。尤其走路更明顯,往往要到2—3歲或3—4歲才會自己走,而且走不穩。
7、學習困難或學習成績差(常見於年齡較大的輕度弱智患者)。
8、並發癲癇:弱智與癲癇關系密切,20%的癲癇患者有弱智,在弱智患者中,20%~ 50%有癲癇。
7. 智力障礙兒童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智力障礙兒童的病因有很多,那麼他們的主要特徵是什麼呢?今天我為大家帶來了智力障礙兒童的主要特徵是什麼,一起來看看吧!
智力障礙兒童的主要特徵
1.學習速度緩慢或缺乏,對於學習到的事物很難類化或轉移到日常生活當中理解力不好,所以在學習抽象的事物上有困難
2.記憶力方面,看到東西容易忘,要他們在短時間記住一件事情會有困難,而且要不斷不斷地學習才容易記住,不會忘記。
3.舉一反三的能力及用過去的經驗來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弱。
智力障礙的表現
1. 很晚才出現微笑。正常嬰兒2-3個月會微笑。
2. 視覺功能發育不良,不注意注視周圍人和事物,眼神不會跟蹤亮光或物體。
3. 對聲音或聲響缺乏反應。
4. 咀嚼晚,喂養困難,當給固體食物時,易出現吞咽障礙和嘔吐。
5. 會走路後兩腳依然相互亂撞,到2-3歲仍有這種現象。
6. 正常孩子在3-4個月時,經常躺在床上看自己的雙手。但智力低下的孩子在6個月後持續有這樣的行為。
7. 正常孩子在6-12個月後,經常將東西放進嘴裡,當手的動作比較熟練時,就不再用嘴。但智力發育落後的孩子用嘴的動作持續到很晚,有時到2-3歲還把玩具放進嘴裡。
8. 正常孩子在15-16個月後就不再把東西隨地亂丟,而發育遲緩的孩子持續的時間要長。
9. 正常孩子在1歲時停止淌口水,有缺陷的孩子持續時間要長。
10. 在清醒時,智力低下孩子有磨牙動作,而正常孩子沒有。
11. 智力低下的孩子有時需要反復或持續刺激後才引起啼哭,哭時經常發出喉音,有時哭聲尖銳或尖叫,有時哭聲無力。正常孩子的哭聲常有音調變化。
12. 對周圍事物缺乏興趣或興趣短暫、精神不集中、反應遲鈍是智力低下兒童的重要特點。
13. 智力低下兒童多表現為多睡和無目的地多動。
智障兒童的心理特點
1.感知覺遲鈍、緩慢 生活中,只有刺激物十分醒目、鮮明、體積大,並且呈現的時間長,他們才能感覺到,因而單位時間內接受外界信息明顯少於正常兒童。
2.注意力不集中 常常會被別的聲音、鮮艷色彩的事物所吸引,因而學習不能集中,常表現為不能專注聽講。
3.機械記憶力尚可 這是智障兒童最好的心理能力,許多需要思考來學習的內容,他們是靠機械記憶力學下去的。
4.語言能力薄弱 語言問題比較大,80%都有語言障礙、發語音困難,只懂幾個極簡單的命令。即使有極少數的輕度智力落後兒童會說話,但說的也是極簡單的句型,內容貧乏,往往詞不達意,需要家長費盡心思的去猜。
5.抽象思維能力極差。
6.比較容易興奮 智障兒童多動、一刻也不停,而且行為無組織;抵制型的兒童退縮、膽小、不合群。這兩類兒童適應環境的能力都很差。
7.意志力差遇見很小的困難都會哭或者去找老師,從來沒有看見過他們獨自努力去做有難度的學習,如折一個飛鏢,在白紙中間貼一個剪好的蘋果圖形等,毫無毅力。
8.情緒變化快 他們一會兒會嚎啕大哭,馬上又破涕為笑,容易被一件事情引起不相對應的情緒反應。
9.獨立生活能力差 有些家長心疼寶貝,不捨得訓練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因而四五歲的輕度、中度智力落後的兒童,許多都不會自己用勺吃飯、穿脫衣物、去廁所大小便等,甚至有的還要“把”尿。
10.有一定的好奇心 對陌生人感興趣,很容易趨近,不知害怕,客人來了會馬上圍上來, 有的還喜歡掏客人的提包,把裡面的東西全掏出來,扔在地上;對沒玩過的東西,如手機、小電筒等拿著擺弄個沒完,愛不釋手。
11.刻板的行為和語言 比如,自己喜歡滑滑梯,就老玩這一項,別的小朋友一來玩,他就嚷嚷,把別的小朋友推走;有的會講一點話的兒童,就總是說某一句話,如你幹嘛呢等。
12.喜歡音樂
一聽歌曲,就情不自禁地聽和靠近,甚至手舞足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