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花舌頭是怎麼回事
問題分析: 您好,是地圖舌,脾胃虛弱造成的,地圖舌常常反映了孩子反復感冒及脾胃功能失調.西醫可用谷維素 復合維生素B 媽咪愛 葡萄糖酸鋅 多酶片等治療地圖舌
意見建議:驗方一:黃芪10克,南沙參10克,五味子5克,枸杞10克,仙鶴草10克,紅棗5克,甘草5克.這張處方適宜用於易反復感冒的地圖舌患兒,一般連續服用10—15天為一個療程. 驗方二:太子參10克,白術10克,茯苓10克,淮山葯10克,白扁豆10克.功勞葉10克,雞內金10克,甘草5克,適用於脾胃虛弱的地圖舌小兒,其中雞內金有良好的消食開胃作用,也可單獨研粉吞服. 吃中葯同時,還應注意飲食和生活起居.每天要有足夠的水分和水果蔬菜供給,少去公共場所,減少感冒發生,多吃一些蛋白含量豐富的食物.如牛奶,雞蛋,魚肉,瘦豬肉等,其中鋅含量較多,對地圖舌的好轉也有幫助.
㈡ 3歲的寶寶舌頭的舌胎掉圈圈花舌頭為什麼
你好;孩子的情況可能是地圖舌,地圖舌其發病原因不明,在兒童與消化不良,腸道寄生蟲,維生素B族缺乏有關.中葯方劑治療平時注意口腔衛生消除刺激因素注意飲食及消化功能可用2%碳酸氫鈉液或2%硼酸鈉液含漱。
㈢ 嬰兒花舌頭是為什麼
您好!您說的「花舌頭」是否是這樣的?這樣的話是地圖舌,又叫做遊走性舌炎。;地圖舌發生的原因並不十分明確。有人認為與腸道寄生蟲或胃腸功能紊亂有關;也有人認為與兒童神經系統發育不健全,情緒波動有關。一般地圖舌多見於兒童,特別是體弱的嬰幼兒。由於B族維生素缺乏時可能導致舌炎,所以平時飲食需要均衡,不要偏食,注意讓小孩多休息。如果母乳喂養的母親的飲食應該均衡些。網路上有詳細的對策,就不復制了,給您個鏈接,您可以看下。關於用葯方面,由於寶寶比較小,如果沒有明顯的不適症狀的話,建議還是不要用葯。
㈣ 寶寶的「花舌頭」是怎麼回事麻煩告訴我
「花舌頭」專業術語叫「地圖舌」。它是一種淺表性非感染性的舌部炎症。地圖舌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病,但多見於幼兒期和少兒期。 02020202寶寶的「花舌頭」表現為舌部出現一個或數個圓形或不規則形紅斑,像舌黏膜剝脫掉一片似的。一般無疼痛等不良感覺,但合並真菌、細菌感染等可能有燒灼樣痛或鈍痛。「花舌頭」發作有自限性,一段時間後可能自行恢復正常。 1、伴念珠菌或細菌感染者,應局部進行抗炎治療,可用對症葯物含漱,如3%~5%碳酸氫鈉溶液,西吡氯銨含漱液等,保持口腔清潔,控制感染。 2、積極消除不良因素,如口腔病灶;注意合理飲食,及時添加輔食,防止孩子偏食、挑食,以免胃腸功能發生紊亂和營養不良。 3、保持寶寶口腔清潔衛生,每天早晨可用軟毛刷從舌背向外輕輕刷1-2次,保持舌背干凈。平時寶寶吃完東西喝點清水或漱漱口。02020202南京市兒童醫院口腔科 湯根兄
㈤ 寶寶有地圖舌是怎麼回事
地圖舌是兒童時期常見的舌病,往往在檢查咽部或牙齒時才被發現。正如一位家長所說:「我孩子生得蠻可愛的,哪知舌頭伸出來這樣難看.讓我大吃一驚。」 人的舌頭表面覆蓋著一層白色的絨狀物,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舌苔,它由數量很多的「絲狀乳頭」組成,高1—3毫米,其間還散落著一些紅色蕈狀顆粒,叫「菌狀乳頭」,這是一種有味覺的組織。地圖舌是部分絲狀乳頭脫落造成的,一般呈圓形或橢圓形,但不規則,邊緣常有一圈灰白色隆起,粗看很像一幅地圖,如圖1,圖2。 中醫看病有四診:望、聞、問、切。「望」為首位,其中,看舌苔必不可少。因此,中醫對這種舌病早有認識,稱之為「花剝苔」,民間則更形象地叫它為「花舌頭」。不要小看這種舌病,有人作了調查,在正常兒童中竟有4%左右的發病率。中醫一貫重視舌體和舌苔的變化.素有「舌為心之苗」、「舌為脾胃之外候」的說法,因為舌頭和人的體質及內臟關系密切。 小兒地圖舌常常反映了孩子反復感冒及脾胃功能失調。用中葯修補地圖舌,則須從這兩方面切入,方能奏效。易反復感冒的小兒,體質較虛弱,平時很容易疲勞,夜間出虛汗,大便乾燥,二三日一次,面色雖有些蒼白,但口唇卻十分艷紅,像塗了口紅一樣,感冒月月有,肺炎常光顧,有時還會出現低熱,用中醫理論去歸納,結論是氣虛陰虧。而脾胃功能失調的患兒,體質羸弱,面色發黃,胃口不好,挑食、偏食很明顯,飲食稍不注意會引起腹脹腹痛,有的還有貧血,白天一活動就會滿身是汗,以上都是屬於脾虛胃弱、消化吸收不好的表現。兩者的中葯治療是有區別的,前者以補氣。養陰、清熱為主,重在提高機體免疫力,減少呼吸道感染,身體強壯了,剝脫的舌苔就會長復。而脾胃功能失調的小兒,治療的重點應放在健脾開胃、消食導滯上,消化吸收一好,胃氣也就旺盛了,地圖舌悄然退去。 治療地圖舌的中葯,實際上多數是調理體質的葯物,如具有補益元氣的黃芪、太子參、黃精。健脾開胃的白術、茯苓、淮山葯、扁豆,養陰清熱的南北沙參、石斛、麥冬等。在眾多葯物中,黃芪、淮山葯、功勞葉、仙鶴草對修補地圖舌的功效值得稱道。 我摸索用中葯修補地圖舌已多年,今介紹兩張驗方供參考使用。這些中葯葯性平和,略帶甜味,每日煎服,一般不會令小兒生厭拒服。 驗方一:黃芪10克,南沙參10克,五味子5克,枸杞10克,仙鶴草10克,紅棗5克,甘草5克。這張處方適宜用於易反復感冒的地圖舌患兒,一般連續服用10—15天為一個療程。 驗方二:太子參10克,白術10克,茯苓10克,淮山葯10克,白扁豆10克.功勞葉10克,雞內金10克、甘草5克,適用於脾胃虛弱的地圖舌小兒,其中雞內金有良好的消食開胃作用,也可單獨研粉吞服。 吃中葯同時,還應注意飲食和生活起居。每天要有足夠的水分和水果蔬菜供給,少去公共場所,減少感冒發生,多吃一些蛋白含量豐富的食物.如牛奶、雞蛋、魚肉、瘦豬肉等,其中鋅含量較多,對地圖舌的好轉也有幫助。 說到底,中葯修補地圖舌,實際上是一次對患兒體質的合理調整,只要辨證用葯得當,家長堅持給孩子服葯,地圖舌是完全可以治好的。 帶孩子的母親可能偶爾會發現寶寶舌面上的舌苔出現了不均勻的剝脫,好像地圖樣的舌苔。這時家長就開始不放心,不知道孩子怎麼了?還有的家長不把這個現象當做一回事而不去管他。北京中醫醫院主任醫師王應麟提醒家長,不要忽視孩子的地圖舌。 據王醫師介紹,地圖舌是在4~5歲的孩子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症狀表現。地圖舌出現後,一般無大的痛苦,但常伴有納食不好,面黃肌瘦,盜汗夜驚,便溏或便秘,易感冒等症狀。產生地圖舌的原因應該是維生素缺乏或是舌炎。中醫認為:舌苔的顏色、厚薄可以反映邪氣的盛衰,病情的輕重,而舌苔的有無則反映胃氣的盛衰。脾胃為後天之本,因此舌苔的有無也就反映了人體正氣的情況。小兒舌苔上出現剝脫,說明小兒的脾胃之氣衰弱,正氣不足。有病的孩子,舌苔出現地圖舌,都表明有脾胃陰虛及脾胃氣虛。 當看到舌苔剝脫如地圖狀,剝脫片大小不等,邊緣隆起,剝脫面為紅色,與舌質有別,多屬於脾胃陰虛;若剝脫面邊緣無隆起,剝脫面光滑如鏡,其顏色與舌質顏色大體相同,多屬於脾胃氣虛。有地圖舌的孩子大多是與脾胃消化功能疾病有關系,所以治療地圖舌,要在治療、調理脾胃消化功能時,結合治療地圖舌。 家長看到孩子有了地圖舌,要在飲食和護理方面多注意。首先地圖舌的出現和孩子的營養狀態有關,有時是因為維生素、微量元素缺乏所造成的。這時就要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以及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魚、肉、蛋、豆等。 有地圖舌的孩子不宜吃煎炸、熏烤、油膩的食物,如:油餅、煎蛋、煎餅、烤羊肉串;辛辣食物,如辣椒、芥末、胡椒、乾薑、羊肉、狗肉及其他肥肉亦應忌口。 對於脾胃陰虛的孩子,會表現為:雖有飢餓感而不思飲食,口渴喜冷飲,大便干,夜眠出盜汗,有地圖舌的孩子,應該多吃一些具有養陰生津的食物,如:小米、麥粉及各種雜糧和豆類及豆製品;吃牛奶、雞蛋、瘦肉、魚肉,這些食物含蛋白質高,各種微量元素多,而脂肪含量少,營養豐富而不生內熱;水果、蔬菜應多吃,特別是蘋果、甘蔗、香蕉、山楂、烏梅、西瓜等含維生素種類多的果類。 對於脾胃氣虛的孩子,會表現為:食慾減退,消瘦,肢倦乏力或活動後氣喘,或稍一活動則出汗甚多,少氣懶言,大便稀溏或成形而次數較多,睡時露睛,流口水,面色蒼白或萎黃,兼有地圖舌者,應給孩子吃一些能夠健脾益氣的食品,如粳米、薏米、山葯、扁豆、蓮子、大棗,既能健脾益氣,又能和胃,這些食品可以做成粥服用,一方面小兒服用方便,容易接受,另一方面可以溫養脾胃,健脾益氣。 王醫師提醒家長,一定要保持寶寶的口腔衛生,飯後要漱口,晚上睡覺前用淡鹽水漱口;脾胃功能不好的孩子飲食要注意忌口,不吃辛辣刺激,不好消化的食物;少吃零食,不吃膨化食品,不吃冷飲冰凍的食品;適當增加水果的種類和量,多吃蔬菜,尤其是深綠色、紅色等顏色深的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