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怎麼調整兒童狀態
擴展閱讀
成人教育屬於什麼制 2025-02-07 11:04:08

怎麼調整兒童狀態

發布時間: 2023-07-25 21:56:58

A. 如何幫助孩子控制情緒,調整狀態

#家庭和教育# 有的孩子天生愛動,總是追求變化,這些孩子人緣很好,可是情緒容易失控。別人順著他的時候他就開心高興,稍不如意就會大發脾氣,令人頭疼不已。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穩定情緒呢?

第一、父母要以身作則,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讓自己的情緒被孩子情緒牽著走,不要和孩子形成對抗;

第二、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父母要用有趣的事情轉移他的注意力,用冷靜的態度去糾正孩子,等孩子情緒穩定再告訴他發脾氣的害處,還可以引導孩子換位思考,引導他對自己亂發脾氣造成的後果感同身受,理解自己的情緒給別人帶來的不好的感受;

第三,父母還要關心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如果是合理的訴求,應該及時滿足;

此外,多吃蔬菜和聽舒緩的音樂,也可以幫孩子平復情緒。

我是一名媽媽,孩子四周多,也曾遇見過孩子情緒失謹前控,說說我的處理方式。

我的宗旨就是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的人,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處理問題。

我們經常在商場、超市或者游樂場等一些公共場合,看見一些情緒失控的孩子,跟著媽媽或者爸爸屁股後面邊哭邊喊,情緒同樣失控的爸爸媽媽只顧自己往前走。甚至有些娃直接躺在地上不起來,這時候很多爸爸媽媽也會當場奔潰,放下狠話,「你在這鬧吧,我自己走了」,這些場景很熟悉吧。

我也曾經遇見過,也當場發過飆,如果雙方都失控,那就是誰比誰厲害,最終家長會以武力解決問題,速戰速決,避免在人群中「丟臉」。

後來我調整了處理方式,在眼看孩子馬上要情緒祥笑清失控時,趕快找到孩子到底糾結在什麼點,然後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處理問題。

比如,有一次,我閨女想買零食,站在零食區不肯走,見我不理她要走,馬上撇嘴,抬頭,准備哭,我迅速走到她面前,蹲下來,抱住她,真的就是抱住她,給她一個大大的擁抱,然後說,媽媽知道你想吃零食,可是最近你零食吃的有點多,今天不能給你買了,等隔一段時間,媽媽再帶你來超市,我們一起買,媽媽也能跟你一起吃。

雖然也有點不情願,但是至少現場沒失控。

多數時候,孩子真的不是熊,不是不懂事,是我們家長太心急,並沒有給子正確的情緒出口,引導和幫助他們妥善處理自己的情緒。

沒什麼大道理,也沒什麼方法論,就是我們把當下那一刻的自己,換成那一刻被情緒困擾的孩子,你設身處地的感受下,如果當下情緒失控的是你,你希望你怎麼被引導,這樣一轉換,很多家長從此就不再肝鬱了。

此刻我的娃娃正在甜甜的睡著,睡之前她還說了一句,媽媽我愛你。孩子們真的都是天使,需要我們家長多換角度去替他們著想。


當然,我們家長平時也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天生是觀察力好手,他們更需要知行合一,心手相印的家長,如果你嘴上說,你要做一個開升讓心快樂不亂發脾氣的孩子,那家長也要這樣做才行。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幫助孩子調整情緒狀態,家長首先要讓自己的情緒狀態回到平靜狀態。非常遺憾的,不太客氣的告訴大家孩子不好的情緒狀態,包括一些不良的情緒反應模式,是從自己的爸爸媽媽那裡學來的。而且孩子是在6歲之前基本上就學到手了。父母自身的情緒狀態,包括不良的情緒狀態,也是在6歲之前就從自己的爸爸媽媽的原生家庭裡面學到了。幫助孩子調整情緒狀態,這樣一個話題看上去很簡單,實在是非常非常的難。難得有的時候猶如扔著自身的頭發提高自己一樣。

調整情緒狀態,包括技巧和功力兩個方面。技巧使別人可以告訴你的,網上書上都有。功力必須下定決心去修煉。提升自身的情緒基準水平。

這里有8句話,先送給大家。

我的情緒我做主,經常保持好心情。

孩子哭鬧,我鎮定

家人生氣,我鎮定,愛人生氣我鎮定。

為了孩子,我甘願改變自己去成長

我愛我家振興家族,從我做起。(這句話是開門儀式,每次拿出鑰匙,打開家門之前提示一下自己,把消極情緒,盡量多拋掉一點,再進家門。)

為了孩子,我甘願改變自己去成長。

我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人。(重要的人是不輕易發脾氣的)

微笑在臉上,喜感在心中,喜上眉梢。(這句話每天念個10次20次,平復自己的心情。)

靜氣輕聲慢語說,營造家庭好風水。(說話有口氣,說話有口水,這就是家裡的風水,輕聲說,慢點說,家裡的風水慢慢就會好起來。)

輔導作業,被氣到心梗;責罵孩子,被氣到血壓飆升;孩子叛逆,被氣到頭懵。

很多家長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就會到處尋求教育孩子的方法,認為只有方法才能解決一切問題。

但是,你是否問過自己:「你的教育情緒 健康 嗎?」

這大概是絕大多數家庭教育的現狀——急躁、焦慮、情緒化。


教育的情緒雷區

教育基本靠吼,溝通幾乎沒有。

想一下,你什麼時候會說出令孩子特別難以接受的話?應該都是在生氣的時候。

那你為什麼會生氣呢?是工作不順?是家庭矛盾?是生活壓力?還是心中的執念?

你想用情緒告訴孩子:我很生氣,這都是因為你造成的。只有你改變了,我才不會這么生氣,才會對你有好臉色。

孩子也許確實變得聽話了,但暫時的聽話只是因為恐懼,以後孩子可能會變本加厲。

當你把心裡積壓的淤泥傾倒在孩子身上的時候,你的心情就很好嗎?然而並沒有因此輕松,反而還多了一份內疚和自責。

情緒化的表達是把雙刃劍,傷害的不僅是孩子,還有父母。你辛苦維系的親子關系,就是在這一聲聲吼叫中分崩離析的。


聽到沒有?不要再玩手機了!

作業寫完了嗎?還看電視!

這么晚了,還不去睡覺!

你怎麼這么笨!

……

你這樣要求孩子的時候,你是不是正在玩手機、看電視、熬夜或者做不好事情?

你可能會說:「我是大人,我可以這么做,但孩子不能這么做。」連大人都無法自製的事情,你認為孩子會比你做的更好?

父母最常對孩子說的一句話恐怕就是:「我們是不行了,就看你的了。」這恐怕也是孩子們最討厭的一句話。你自己都不行,憑什麼孩子就一定要行?

這句話表達的並不是父母對孩子的愛、信任和鼓勵,更多的是將自己完成不了的夢想寄託在孩子身上。你自己得過且過,不想努力,喪失了自我,卻對孩子如此苛刻。

這就是我們的家庭教育,父母總拿著自己也做不到的事情去要求孩子,還那麼理直氣壯。


每當孩子的表現達不到父母預期的時候,父母的負面情緒就像火山爆發一樣,瞬間噴薄而出。

不分青紅皂白,揪著孩子一頓數落:父母為了你才買那麼貴的學區房、為了你花那麼多錢報培訓班、為了你失去了很多發展機會……父母為你犧牲那麼多,你還這么差勁,你太對不起父母的付出,太給父母丟人。

這么用 情感 綁架孩子,會讓他們感覺,自己的學習和生活都是伴隨著父母的焦慮而發生的,這些都是父母想要的東西,不是我自己想要的。

父母的這種焦慮感主要源於愛的自私,認為對孩子付出就要得到相應的回報。因此,你付出的越多,期望值就越高,要求的回報就越多。

這種過分有條件的愛會給孩子造成更大的壓力,讓孩子對學習感到可怕,對父母的教育感到可怕,從而導致孩子的焦慮、抑鬱或者叛逆。


控制教育的情緒

動畫片《獅子王》的開頭有一段父子的互動:辛巴因為好勝而惹了很大的麻煩,險些喪命,但父親卻沒有批評他,只是說:「我很害怕,我害怕失去你。」接下來他又告訴辛巴該怎麼做:「只有在必要時、在別無選擇時,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否則就是冒險。」

將情緒化表達,變為表達情緒。

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你應該先把自己的情緒調整好,然後再面對問題。平靜地與孩子坦誠交流,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和期待,相信孩子也能以坦誠相待。

「只有平靜的內心,才有可能沉澱和吸收教育的理性思考。」父母們只有將內心平靜下來,對孩子的教育才是有效的。


你知道嗎,現在的孩子送給父母們一個「教主」的封號,意思就是「說教的最厲害」。

所有父母,都想在孩子面前樹立一個權威的形象,成為孩子眼中的超人。但是中國父母往往是「言傳的巨人,身教的矮子」,教育的大道理說了一籮筐,孩子根本就聽不進去。

父母們只看到別人家孩子的優秀,卻忽視了這些優秀孩子的背後,始終有以身作則的父母,為自己的孩子樹立了優秀的榜樣。

你想讓孩子專注地寫作業,可你自己在寫一份方案時還要時不時地刷手機;你想讓孩子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可你自己每天抱的不是書本而是手機;你想讓孩子堅持練習舞蹈、繪畫、鋼琴,可你自己卻連每天半個小時的健身都堅持不了……

希望不在下一代身上,而在你自己身上。你想讓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人,首先你必須自己先成為那樣的人。要記住,你的行為舉止都會成為孩子的標桿。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所有的愛都是有條件的,包括父母對孩子的愛。

你愛自己的孩子,因為他能給你帶來快樂,因為他能陪伴你的老年生活,因為他能給你帶來希望和驕傲。

有條件的愛,並不可恥,這才符合一個人真實的心理。但是,如果你不願承認自己對孩子的愛是有條件的,一直感覺心理很不平衡,就會產生強烈的焦慮感。

坦然承認有條件的愛,想想你為孩子而變形的身材、錯失的升遷機會、耗費的大把時間……這些能換來的是孩子的陪伴,是孩子的健全人格,是孩子的幸福快樂等等。

如果把教育變成焦慮,那麼教育就成了一種負能量。 承認愛的自私,平衡自己的內心,大家都會更好過一些。

愛是有條件的,但教育不需要犧牲。

孩子的情緒有時候難以控制,是因為孩子的上層腦,大腦皮質層沒有發育好,這個需要在25歲左右才可以發育好。孩子有時候處於情緒失控大人理解一下,因為就算成人也會偶爾處於失控狀。那麼孩子的失控情緒是不是就應該放任呢,其實我們父母可以在孩子情緒來的時候訓練孩子的上層大腦。

人的大腦分為上層腦和下層腦,下層腦是用來處理人的本能反應和情緒反應,上層腦是用來做理性決策,例如語言能力。 孩子情緒失控的時候可以通過調動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讓其用語言表達出來。傷心?難過?傷心難過的原因是什麼?希望家人如何做?還有自己該做什麼可以緩解這些情緒。這適合孩子可以溝通的狀態。

通過描述剛才發生的事情描述孩子的情緒狀態,沮喪?還是傷心?父母描述的情緒越准確,孩子下次情緒來的時候就會調用大腦思考自己的情緒狀態用語言描述,在孩子調用語言的時候上層腦就在轉動,孩子就在慢慢的理性思考。

如果孩子的情緒很激烈那麼就讓他自己呆一會,等平靜下來再和他談談剛才發生的事情,自己怎麼了,以及剛才的行為值得鼓勵的和需要改進的。

「剛才你很生氣,寶寶選擇了通過玩玩具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來調整自己的情緒,後來自己的情緒也慢慢的平緩了,寶寶學會了轉移注意力來控制自己的情緒,媽媽覺得你做的好棒,你為自己的進步感到自豪嗎?」

「剛才你很生氣,把玩具弄到地上,媽媽知道寶寶不知道該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才這樣,媽媽很理解你的情緒,同時這個扔東西的行為是不對的,我們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玩玩具,或者深呼吸讓自己情緒緩解一下,和媽媽談談你的感受。」

父母一定要記得和孩子溝通的時候情緒是要被認同的,行為是值得鼓勵或者有待改進。每次他可以慢慢接受自己的情緒並調整自己的行為,值得鼓勵的行為能得到肯定或者得到好的結果,那麼他就會在下次情緒時調整自己的行為。

在孩子調整自己行為的同時,父母也要言傳身教。因為情緒腦要先於理性腦發育,所以在面對事情時情緒腦的處理速度快於理性腦,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把理性腦調動起來。

我覺得首先要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得家庭氛圍、環境 。

大量事實證明,一個好的家庭環境,一對和睦得夫妻,容易培養一個活潑可愛開朗得孩子,遇到事情也會更加積極面對,控制自己得情緒,自己主觀得調整情緒,家長輔助幫忙調整狀態。

情緒可能是最能影響孩子成長同時又是最容易被忽視得東西,孩子對情緒得正確了解和有效運用對每一個孩子,它是一份能力,可以學習提升運用得能力。

所以如何管理情緒呢?

1.父母要接納孩子得負面情緒。

2.父母要估計孩子們認識接受和承認自己得負面情緒。

3.家長們要教導孩子們以安全得方式表達負面情緒。

4.父母及時引導孩子學會如何處理人生中得慾望及每次得得失。

5.家長不要害怕在孩子面前表現自己得情緒,告訴孩子們原因,有這些情緒自己是如何解決得,聽聽孩子們得想法,共同面對。

6.佛系家庭給孩子灌輸佛性思想觀,事事想開看開,不壓抑。

這么寬泛的問題,可能父母自己對情緒的感受,理解和表達也是寬泛的,那可能就有無處下手的感覺,對不了解的東西,我們都會這樣,如果父母對自己的情緒也無處下手,那麼孩子也會如此,因為孩子是從父母的臉上看到自己的情緒,並學習如何處理情緒。

所以父母可以試著從接納和了解自己的情緒開始,並向孩子學習,這個學習可能是很多父母難以理解的,需要把自己放低,和孩子一個高度,聽孩子說他的感受,然後接納這個情緒,之後再從現實的規則出發,告訴孩子哪些可以哪些不可以,原則是"不含敵意的堅決",你可以堅決的阻止,但不要兇巴巴的傷到孩子,孩子會慢慢明白哪些是可以的,哪些是不可以的,給孩子時間,也是給親情時間。

想要幫助孩子控制情緒,調整狀態,首先作為家長的你得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我是海豚媽媽Amy,研究兒童青少年身心 健康 十幾年時間。

人的情緒分很多種,孩子也是一樣。無論哪一種情緒都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孩子情緒失控,父母就要注意。

小孩子情緒的發育,從一出生就與營養攝入的足夠,否有絕對的關系。甚至母親在懷孕的時候,是不是攝取到足夠的營養,也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出生之後情緒的變化。

如果兒童出現某些異常情緒或者是行為排除某些疾病之後,不妨從調整飲食和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入手,來調整改善兒童的情緒。

兒童如果情緒多變,愛激動,喜歡吵,鬧情緒暴躁,可能是甜食吃的過多,誘發了這些情緒。父母應該限制兒童食糖的攝入量。

如果兒童性格憂郁,反應遲鈍,表情麻木,可能是缺乏蛋白質,多種維生素等等營養,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貧血,智力低下等等。這個時候應該補充肉類,奶製品等高蛋白食物,以及給兒童吃些含有維生素豐富的西紅柿,蘋果,青菜等蔬菜水果類。

如果兒童經常憂心重重,驚恐不安或者是健忘,可能是缺乏B族維生素,可以適當在食物中補充些粗糧,蛋黃,豬肝兒,堅果,奶製品等等。

在我接待的來求助的父母當中,很多反應的都是孩子的性格,情緒等等問題。這些父母已經看過很多醫生。但是問題並沒有解決。很多父母都在期待著孩子哪一天能自己好起來,其實這間接造成了很多孩子後來的問題。只要在孩子養育過程中,正確的補充一些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很多孩子的情緒都是可以好起來的。

目前很難,因為我我首先的先控制好我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