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如何解決留守兒童問題
擴展閱讀
你是什麼同學嗎 2025-01-25 08:25:18
兒童速演算法有哪些 2025-01-25 08:25:10

如何解決留守兒童問題

發布時間: 2022-04-29 03:10:38

㈠ 作為普通人,我們該怎麼幫助到那些留守兒童

如何解決留守兒童問題

留守兒童問題的最初出現距今快40年了,這40年來,中國和世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有的問題均由發展中產生,也必將在發展中得到解決。留守兒童問題也概莫能外。讓我們來看看具體有哪些解決辦法。

1、充分利用現代網路,父母實現有效監管



不管怎樣還是希望父母們都盡自己最大的力量,讓孩子都能在父母身邊長大,因為你再不陪伴,孩子就大了。那時候他已經不需要你的配飾了。

㈡ 我國留守兒童存在什麼問題以及對策

我國留守兒童存在什麼問題以及對策:

問題:

(一)人身安全存在隱患

青少年主要是在家庭與學校的雙重監護下成長的,只有雙方相互配合,他們才能獲得一個相對健康的成長環境。由於留守兒童的年齡普遍較低且大多膽小孤僻,自我保護意識淡薄、安全防護能力有限,加之父母遠在他鄉,學校監管受到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於是社會上的「混混」常把他們作為獵物,有的伺機敲詐錢物(大多為吸毒者所為),有的教唆甚至逼迫他們尋釁滋事,還有的社會青年對留守女童實施性騷擾,性侵犯的事件發生在留守女童身上的並不是少數。同時近年來,關於留守兒童溺水、中毒、車禍、等意外事故的相關報道比比皆是。

(二)學習成績不理想 根據一項調查顯示:留守兒童中成績優秀者僅佔10%,絕大多數的成績都處於中等偏下。

留守兒童很少有全面發展的,本來孩子是生性好動、自製力差的一個群體。在遠離父母的日子裡,由於臨時監護人監護不夠,使得這些留守兒童出現學習觀念淡薄,這嚴重影響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有些留守兒童因學習成績差被老師忽視或被同學譏笑,由此倍感受到冷落和打擊,對學習失去興趣,甚至對學習感到厭惡和害怕,經常逃學,被老師和同學批評後更加不喜歡學習,由此形成惡性循環。部分留守兒童甚至出現早戀、不遵守規章制度,不服管理,說謊騙人,小偷小摸等現象,「雙差生」絕大部分產生在留守兒童中。

(三)不良習性易沾染

留守兒童在成長發育、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得不到積極有效的指引,受年齡因素、社會經驗的影響,對於一些復雜的社會現象缺乏判斷,非常容易受到不良社會文化的影響和被不法分子利用,校園周邊網吧、游戲廳,對於缺乏父母管教的留守兒童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誘惑,一些原來學習、思想品德等各方面都還不錯的學生,就會不自覺地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由於在我國農村地區,社會文化相對單一和落後,孩子缺少必要的青少年活動場所及公共設施,有些留守兒童開始沉溺於網路,沾染了不良習性,以致道德和紀律意識滑坡,嚴重的會影響他們人格的正常發展,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四)與監護人的情感交流溝通存在問題

農村留守兒童與監護人的情感交流溝通很少。監護人作為農村留守兒童生活中的密切聯系者,自身也受到了家庭成員外出打工的諸多困擾 且監護人大多數是老年人,年紀較大,文化層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們不知道從心理上關心孩子、照顧孩子,不能在學習上給與幫助和指導,在教育態度、教育方法上還是老一套,與孩子交流溝通上存在困難。年齡相差的懸殊,使得他們之間存在著越來越大的認識和心理代溝。祖輩監護人對後輩的心理和思想觀念不理解,後輩也不願意跟老人溝通和交流。有調查表明,83%的留守孩子與祖輩監護人關系緊張有時候甚至頂撞祖輩、我行我素。[2]同時農村留守兒童很難在親朋家中產生歸屬感,感覺總是寄人籬下,與親友監護人存在著巨大的心理距離。更多的兒童都是從同齡夥伴處尋求安慰,部分兒童選擇封閉自己,造成了性格上的孤僻或心理上的壓抑。很多農村留守兒童有心事時不太願意與監護人訴說,一方面是因為他們認為監護人不能理解自己,另一方面是因為監護人忙於家務,無瑕顧及他們的需求和感受。

(五)日常生活質量下降 留守兒童的生活問題,特別是父母雙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兒童,其生活狀況是不容樂觀的。

首先表現在飲食方面,留守兒童的父母之所以拋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是因為家庭務農的收入無法讓自己的家庭過上穩定的生活,否則如果有一點辦法,他們都會想法設法與孩子呆在一起的,所以生活困難是留守兒童家庭的普遍特徵。雖然他們出去打工可以掙到一些錢,但其付出與收入相比依然是極不平衡的,有時因為制度等方面的缺陷,自己掙到的錢還不能及時拿到手,所以他們在家庭生活方面及其節儉。父母離開後,留守兒童及其監護人在節儉方面表現的更為突出,吃好是不敢奢求的,只求填飽肚子,營養搭配往往跟不上。兒童時期正是長身體的時期,合理的飲食結構和營養搭配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十分重要的,而農村留守兒童只能在極度節儉的狀態下過著維持溫飽的生活。

其次表現在身體健康方面,這些兒童在生病的時候,通常沒有能力和條件去醫院救治,只能採取一些簡單的、傳統的方法治療,或者乾脆硬「扛」,導致病情加重。同時,父母離開後,留守兒童的衛生狀況也令人堪憂,筆者在實習期間發現,多數留守兒童不注意個人衛生,不勤洗澡換衣服,蓬頭垢面。這些都給留守兒童的身體健康埋下巨大的隱患 。

再次,家務負擔變重。眾所周知,目前中國的農業被稱為「老弱病殘」農業,優秀的勞動力大部分都離開鄉村去城市打工了,老弱病殘成了農業的主要勞動力。留守兒童在其稍有一點力氣的時候,也不得不加入到勞動者的隊伍中去,即使他們不去干那些高強度的體力活,也要承擔各種家務勞動,過早的分擔家庭負擔對他們的健康成長的影響也極大。

(六)家庭成員受教育水平和社會環境使得留守兒童九年義務教育難以保證 留守兒童所處的經濟、家庭和學校的環境制約直接導致其接受教育的水平普遍不高。在貧困地區農村,留守兒童父母受教育水平低導致打工收人偏低,父母收入水平低致使子女教育投入不足,最終不利於子女享受教育機會和資源。社會和學校教育針對留守兒童的特殊需求投入不足,難以對其家庭教育缺失形成有效補充和替代,導致留守兒童群體的低教育水平結構。由此,「低教育水平」在留守兒童及其家庭內部形成代際惡性循環。絕大部分留守兒童對外界新事物基本沒有接觸機會。同時在打工文化盛行的山區充斥的「讀書無用論」使大部分留守兒童在沒有長輩或老師正確引導的情況下抱有中斷學業與父母走上打二道路的想法。山區的農村學校受限於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育水平等因素,難以針對留守兒童群體提供有成效的教育和特別關愛,難以補足留守兒童學業發展的條件缺陷。因此,在農村地區學校流失的學生中間,父母雙方或其中一方在外打工的占很大比例。

對策:

1、把孩子帶在身邊共同生活。如果家庭條件允許,要把孩子帶在身邊共同生話。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所起的積極作用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和諧家庭的氛圍可以最大限度的彌補孩子曾受傷的心靈,父母的閱歷直接影響孩子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形成。因而,作為父母要對自己的責任有充分的認識,同時也要意識到教育孩子的重要性,要進最大的可能給孩子一個完整的、有自己的爸爸媽媽的屬於自己的家。把曾留守的孩子帶在身邊生活,讓他們時刻都能感受到來自於父母的關心與照顧,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彌補孩子受傷的心靈,也能及時關注孩子的心理波動,糾正孩子不正確的行為傾向,把孩子的不良行為扼殺在搖籃之中。

2、增強溝通。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群體之間思想與感情的傳遞與反饋的過程,溝通的目的在於尋求思想和情感的通暢。[10]農村的家庭安裝電話後,會給父母提供更多的與孩子溝通的機會,使父母在有限的條件內對孩子有更多的了解。同時父母也可以選擇書信的形式與孩子溝通。有些話、有些想法孩子在電話中可能無法說出口,但他們可以藉助書信的形式表達。書信可以增進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溝通、可以鍛煉孩子的語文寫作能力、也可以緩解孩子內心的焦慮,是一個值得提倡的應對策略。父母在與孩子溝通時切忌每次只關心孩子的學習,要了解孩

子的內心世界,給孩子提供說出內心想法與願望的機會,正確的指引、教育孩了的思想,把不良行為的種子扼殺在搖籃里,要把分離帶給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3、創造與孩子團聚的機會。美滿的家庭對留守兒童來說是最渴望得到的。作為父母應盡力創造和孩子團聚的機會。父母中的雙方或單方可以利用法定的節假日回家與孩子團聚,可以和孩子共同慶生,也可以在寒暑假時把孩子接到城裡生活。這樣可以減少與孩子長期分離的時間,減少孩子的被拋棄感,同時也可以讓孩子提前感受城市裡的生活。

4、可以多寄些禮物給孩子,但不要給孩子寄太多的錢。 調查發現,77.3%的孩子希望在過生日時收到來自父母的禮物,[11]說明他們內心最渴望來自父母的關愛,所以,在一些特殊的日子裡,給他們買件禮物, 孩子會體會到父母的濃濃思念之情, 當然就不會有被遺棄感。在調查中,筆者發現,不少家長為了在感情上補償小孩,只知道給小孩寄很多零花錢,他們中很多錯誤地認為只要給孩子寄更多的錢, 讓孩子生活得更好, 就是對孩子負責相反, 這種做法會養成小孩好逸惡勞, 大手大腳花錢的不良習慣, 這對小孩的健康成長是很不利的。

5、尋找合格的「代理家長」。有的父母可能由於所從事職業的特殊性,必需兩人同時出外。這時候,父母不要圖省力、省心,甩給老人照顧了事,父母應該就孩子的托養問題認真仔細地考慮,因為這可能關繫到孩子將來的命運前途,一定要慎重!建議在自己的親戚中,可以將家庭和睦溫馨,托養家庭的孩子性格良好,學習上進,家庭中成員能輔導孩子的作業的家庭作為首選對象。條件好的也可以尋找孩子的老師為代理家長。父母要定期(最好一周內一至兩次)與托養家庭及孩子聯系,詢問孩子的生活學習情況,讓孩子真切地體會到來自遠方父母的關心。同時。父母要適時對托養家庭表示感謝,及時將孩子的生活費寄給托養家庭。

6、在孩子的幼小階段和發展關鍵期,父母盡可能不要長期外出,或者至少留一方照顧撫育孩子。因為年齡越小越需要父母的呵護,對父母的依戀越強烈。雖然年齡很小的孩子還不會表達自己的願望,但更能感覺到父母遠離後的親情缺失,更容易因此出現一些心理問題,而且兒時的痛苦經驗會影響其以後的成長,這種傷痛甚至會伴其終生。處於一些發展關鍵期的孩子特別需要父母的教育和關懷,比如由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階段,由小學到中學的過渡階段,孩子即將參加高考等這些關鍵時期,父母應盡可能地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共同起去面對人生的重要轉折。

7、父母應增強自身的教育責任感和教育意識。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根本對策,就是要給他們提供心靈的慰藉,即建立穩定的親子依戀關系,而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起著關鍵的作用,而且這個作用其他人是無法完成的。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還是要從留守兒童的父母身上入手。要轉變留守兒童的父母的教育觀念,讓他們知道教育不單單是學校和老師的責任,家長也是教育的責任人,孩子的教育需要學校和家庭互相配合形成合力。要增強農村留守兒童父母的教育教育責任感和教育意識,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在孩子成長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並且必須在防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上起主要作用。

㈢ 留守兒童問題解決措施

1.加大各級政府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力度,搞好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


2.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為農村留守兒章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3.加快戶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鄉差別。


4.適應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需要,積極開展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的研究。

我國中西部留守女童在整體上呈現出五大特點並正面臨著十大社會風險。特點方面,留守女童同比非留守女童具有整體劣勢;在心理方面的劣勢最大;面臨的照顧風險高於資金風險;劣勢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動消失;初中階段留守因素產生的影響最為嚴重。

面臨的風險方面,留守女童的獨自居住比例顯著上升;生活照顧細致程度顯著下降;課業輔導情況顯著惡化;衛生習慣整體不佳,單親留守女童尤為突出。

營養保障狀況顯著下降;壓力紓解效果明顯不足;初中及以下留守女童的疾病看護水平顯著下降;心理健康狀況明顯弱化;初中及以上留守女童的日常侵害風險有所增長;家務負擔顯著增長。

(3)如何解決留守兒童問題擴展閱讀:

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現象的產生來自於家庭和社會兩個方面。一方面,家庭的貧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農村到城市務工;另一方面,中國長期的城鄉二元制以及社會對「農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廣大農民沒有辦法及能力帶著孩子一起走進城市。

中國留守兒童約6683萬人,包括城鄉流動兒童和農村留守兒童。

中國進城務工的農村勞動力約1.3億人。根據2005年中國1%人口抽樣調查的抽樣數據推斷,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約5800萬人,其中14周歲以下的農村留守兒童約4000多萬人。

和2000年相比,2005年的農村留守兒童規模增長十分迅速。在全部農村兒童中,留守兒童的比例達28.29%,平均每四個農村兒童中就有一個多留守兒童。

2012年9月 教育部公布的《2011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1年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中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共1260.97萬人,這較之於2010年增加了93.79萬。

1、農民工在城市從事的一般都是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長的工作,他們在工作之餘根本就沒有時間和精力照顧自己的孩子。

2、農民工的工資和福利水平無法與城市工人相比,差距很大。以他們的工資收入水平很難支撐一個家庭在城市的生活。

3、由於戶籍的限制,農民工的子女在城市的學校上學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學校接收,其父母也很難承受高額的費用。而城市中那些面向農民工子女的學校基本上都是民間興辦的,其教學質量不僅無法和城市學校相比,也無法和農村學校相比。

「留守兒童」在心理上的問題更多的暴露出性格上的缺陷,如自製力差、自我中心、金錢主義、自私、自卑、孤僻、任性、暴躁、逆反等。有心理問題的 「留守兒童」,在日常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就會表現出以下一些症狀:

1、「留守兒童」容易違紀,叛逆心理苗頭出現。在農村學校違紀學生中,「留守學生」占絕大多數,低年級及學前兒童一般表現為逃學、遲到;不完成作業;小偷小摸;不誠實,經常說謊;高年級「留守兒童」開始出現叛逆心理,攻擊意識很強,與老師頂撞,不服從管教,更有甚者還盲目沖動、打架斗毆。

2、「留守兒童」普遍厭學,自卑心理十分嚴重。大多數「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較差、對學習沒有興趣、不願參加活動、自卑心理嚴重、生活無聊而空虛。小學低年級「留守兒童」中,膽小怕事、課堂不敢回答問題的佔75℅以上;高年級「留守兒童」中,由於對學習失去信心,開始沉迷於網路游戲之中。

3、「留守兒童」缺乏溝通,性格內向孤僻。由於缺乏父母親情的滋潤,許多留守孩子長期處於自我封閉的狀態,「代管監護人」的缺位溝通使他們長期看電視。

並模仿局中人,自言自語或與小狗小貓說話。長期的自我封閉,導致一些「留守兒童」出現了人際交往敏感,口頭交際能力減弱;長期的自我封閉,導致部分留守兒童的性格內向孤僻冷談。

㈣ 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如何解決

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一體化的產物,勞動力的流動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城市裡的教育資源有限,而且每個孩子都隨父母進城就讀也不現實。

現在的留守兒童絕大多數是鄉鎮以下的學生,這些孩子的教育問題是國家的大事,關繫到今後國家整體的發展。

第六,是要疏導好留守兒童的心理,要讓孩子知道留守兒童不是貧困兒童,不是什麼不光彩的事情。我校一開始開展活動時,有很多學生不樂意參與,但經過疏導後,消除了孩子的顧慮,效果很好。

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是全社會都需要關注的教育問題,不是只靠某個學校,某個人能做好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否則這些孩子的成長會成為今後社會的大問題。讓我們都來關注留守兒童,付出一份支持與幫助!

㈤ 如何解決留守兒童問題

留守兒童問題是伴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和勞動力轉移產生,並將長時期存在的社會問題,解決好這個問題,關繫到未來人口素質和勞動力的培育,關繫到農村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也關繫到社會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堅持以人為本,認真貫徹中央《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和《關於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精神,就必須從法律、制度層面整體地加以考慮和解決。 (一)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門應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合理調整學校布局,加大寄宿制中心學校建設,讓留守兒童盡量住在學校。 (二)建立多種形式的留守兒童的保護網路。比如建立以父母,親屬為主體的家庭監護網路,以基層組織為主體的管理網路,以學校老師為主體的學校幫護網路等,對留守兒童給予對口的幫助。 (三)調整人口管理制度,逐步取消戶籍差別,並將解決留守兒童問題與城市民工子女入學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實行農民工「市民待遇」,從根本上解決留守兒童問題。 (四)各級政府特別是教育部門應該給予一定的扶持和幫助,政府應合理分擔留守兒童的教育成本,取消所謂的借讀費和擇校費。

㈥ 留守兒童與迴流兒童群體,他們面臨的問題該如何解決

留守兒童是指外出務工連續三個月以上的農民托留在戶籍所在地家鄉,由父、母單方或其他親屬監護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迴流兒童群體是指因某種原因從原來就讀的學校回到戶籍地上學的特殊流動兒童群體。留守兒童面臨的問題是父母不在身邊,父母不在身邊的主要原因是當地的產業無法給予父母的工作資源,也就是當地的經濟發展起來,工作崗位足夠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迴流兒童群體也是這樣,只要父母出外打工,就不會產生迴流兒童這個群體。

三、調整招生標准可以解決迴流兒童問題

義務教育是以戶籍為准,所以產生了很多跟著父母出來在外地的學生不得不回到自己戶籍所在地區讀書的情況。這里的根本原因是,父母打工的地方學位不夠。如果學位增加到中小學一樣多的話,那麼九年義務教育就不會產生迴流兒童。

㈦ 很多人都去外地打工,有很多留守兒童的問題,該如何解決

因為疫情,這個假期特別漫長,這對於大部分留守兒童來說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能夠這么長時間和父母在一起。有一位留守兒童說,從記事起,我第一次能夠長久地感受父母的溫暖,太好了!現在不少家庭,年輕父母外出打工、經商,孩子丟給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這部分孩子成了一個特殊群體——留守兒童。我們學校處於城鄉結合部,留守兒童約占學校學生總數的1/5左右,而一部分農村學校留守兒童達到1/2以上

再提一個概念,學區房;外來戶來城裡上學,沒房沒戶口,公立不能上,義務教育上不了,得花錢上私立。

針對專家解決留守兒童的方案,我只能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誰不想和老婆孩子在一起,誰不想給孩子更好的教育,歸根結底,還是沒錢,也許只能怪自己太沒用了。

但,無論如何,我們必須正視問題,解決問題,付出會有回報,加油吧,少年!

㈧ 如何有效的解決農村群體留守兒童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從政府層面來說

1、督促留守兒童相關法律法規的建立,使留守兒童的問題有法可依留守兒童數量在城市化進程中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由於他們與父母長期分離,在一定程度上是兒童中的弱勢群體。政府部門有責任、有義務改善他們的生活、學習條件,為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在這其中法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個法治化的國家,一切事情應以法為據。因而留守兒童有關法律法規的建立,能更好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為他們的生活與學習提供良好的保障。

三、從家庭層面來說

監護人應注重與留守兒童平時的交流。在外務工的父母要保持與孩子聯系。在聯系時注意談話內容不能只局限於學習與生活,還要進行情感上的交流與溝通,學會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此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盡量多回家看看孩子,及時給予孩子精神上的慰藉。而在平時還可以購買一些生活學慣用品郵遞給孩子,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關愛。

㈨ 留守兒童問題令人憂心,如何解決他們的教育問題

留守兒童的問題令人擔憂,尤其是他們的教育問題,更是令政府頭疼的一件事情。對於留守兒童,我們應該引起重視,只有這樣才能給他們一個健康童年,如果留守兒童的問題不能夠解決,這是社會的一大難題。

現如今的社會壓力是特別的大,很多父母為了家庭能夠更加的幸福,就會選擇外出打工,但是打工的時候又不能把孩子帶著,就把孩子留在了老家,讓爺爺奶奶照顧,這就造成了留守兒童。對於父母,他們也是不忍心把孩子扔在老家,但是被生活所迫,他們不得不這樣去做。對於孩子們,他們也特別的期望父母能夠陪伴著自己,但是父母不得不離開家庭去外地打工,目的就是能夠給孩子一個幸福的生活。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作為父母一定要懂得陪伴孩子的成長,只有這樣才是對他們最好的呵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