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寶寶七個多月了到現在不長頭發怎麼辦
頭發雖然常被比喻為「三千煩惱絲」,但若頭頂上只長著稀疏的毛發,卻也令 人十分煩惱。在爸媽眼中,自家小寶貝的任何身體特徵、行為舉止都是他們十分關 切的事,尤其是看著小寶貝那光溜溜的西瓜皮,或長得東一撮、西一叢,有些部位 偏不長毛,抑或稀稀疏疏長不了幾根毛的小腦袋,在在都令爸媽們耿耿於懷。 頭發的形成 對於頭發的問題,首先要了解頭發的形成過程。馬偕醫院小兒遺傳科主任林炫 沛表示,毛發是由毛囊所產生,而毛囊又是皮膚組織的重要成員,與皮膚的形成息 息相關。最初始的毛囊基質於胚胎發育三個月出現在上皮層,剛開始只見於眼瞼、 眉部、下巴及鼻子等部位,之後才逐漸出現在背部、腹部和四肢等處。同時日漸成 長為較成熟的次發性毛囊基質,並且有了周期性成長的現象。此時毛囊細胞已埋藏 於真皮層,並開始形成柔細的毛發,皮脂腺、立毛肌及血管叢等也依附過來,組成 了一個較完整的毛發結構,頭發當然也在這個時候開始出現了。 到了胚胎七個月大之前,整個頭皮部位的毛發,除了後腦勺之外,全都處於快 速生長期,頭部後方部位的毛發則相對處於較緩慢成長的狀態。 寶寶的頭發生長過程 新生兒毛發的發育階段會經過胎毛、柔毛,最後才會演變成永久毛,時間快慢 不一。一般而言,胎兒在母體內4個月大時便會長出胎毛。足月出生後,每位新生 兒都經歷了至少一次(頭後部)及兩次(中央部)的頭發自然脫落,並長了新的毛 發。半歲以後,頭發的生長又進入了另一個階段,會脫胎換毛,長出永久毛,開始 了穩定的頭發生長周期性。有些嬰兒在母體內,胎毛會慢慢脫落;如果胎毛脫落較 少,出生時嬰兒的頭發就會顯得較多。 寶寶的頭發生長,通常是從額頭顱頂部分開始,各區域頭發生長速度不一,因 此常讓人感覺稀稀疏疏的。民間習俗盛傳,在幼兒出生滿一個月時將頭發及眉毛全 數剃掉會促使這些毛囊受到刺激,就會長得又濃又密,其實這個觀念不太正確。出 生2、3個月,頭發的生長仍處於遲緩階段,家長其實不需太過於緊張。通常在出生 後半年左右,頭發就會逐漸陸續生長;若超過一年而頭發仍未有成長的跡象,則需 要詢問醫師。 發色的深淺 頭發的深淺與基因遺傳有密切的關系。以東方人而言,頭發的顏色為黑色,嬰 兒出生後因為已進入永久毛,發色應該呈現黑色,但也有少數寶寶的頭發呈暗褐色 或較淺的棕黑色,大都正常。若有些頭發呈現白發狀態,可能是因為一些毛囊呈現 衰老階段,並無大礙。但若某區塊之頭發呈現大量白色狀態,則可能是受疾病影響 。 結語 在以上介紹頭發的形成過程後,相信家長也可以對自家寶貝的頂上毛發有了更 深一層的了解。而針對各種掉發、禿發的原因也能夠進一步的掌握,若孩子遇上了 類似的狀況,應該更能坦然面對、減少擔憂,協助孩子尋求病因,得到適當的指導 及治療。
2. 六個月的寶寶頭發不怎麼長怎麼辦
如果所有的頭發都長得稀、軟、黃,那就是缺鋅的表現。 那你可以給寶寶試試"葡萄糖酸鈣鋅口服液",這裡面鈣鋅都有了,我的寶寶從10個月開始吃的,效果不錯。吃這個就不用再另補鈣了,這也需要和魚肝油一起吃的。 其實,頭發稀少對於這么大的寶寶很正常,只是一個暫時的生理現象,不會永久這樣。同時,與媽媽懷孕時的營養好壞、疾病情況、妊娠反應及情緒都無關。通常,寶寶到了1歲左右,頭發就會逐漸長出,不過就是稀疏一些,待到第2年就會多起來,5—6歲時頭發就會逐漸變得濃密而烏黑,但需媽媽按以下四法精心打理: ·第一法 勤洗頭 剛出生的小寶寶由於生長發育速度極快而新陳代謝非常旺盛,因此頭皮上的油脂分泌得很多,如果媽媽總不給寶寶洗頭發,頭皮上的油脂、汗液等分泌物以及污染物就會刺激頭皮,反而引起頭皮發癢、起皰,甚至繼發感染,這樣倒時頭發容易脫落掉。只有經常為寶寶洗頭,保持頭發清潔衛生,使頭皮得到刺激,才能促進頭發生長。洗頭時,應選用嬰兒專用洗發液,才能促進頭發生長。洗頭時,應選用嬰兒專用洗發液,洗時輕輕按摩頭發,不要用力揉搓頭發,以防止頭發糾結在一起。然後用清潔的溫水沖洗干凈。 ·第二法 勤梳發 為寶寶梳理頭發時,應使用橡膠梳子,這種梳子有彈性,很柔軟,不會損傷寶寶的頭皮。需按寶寶頭發自然生長的方向梳理,不要強梳到一個方向。 ·第三法 營養充足 充足而全面的營養,對寶寶的頭發發育極為重要,所以應及時按月齡給寶寶添加富含蛋白質、維生素A、B、C及富含礦物質的食物。這樣,可以通過血液循環供給毛根,使頭發長得結實、更秀麗。 ·第四法 多曬太陽 適當的陽光照射和新鮮空氣,對寶寶頭發的生長大有裨益。紫外線的照射不僅有利於殺菌,還可以促進頭皮的發育和頭發的生長。以上護發方法對頭發濃密的寶寶同樣適用。必須指出的是,有些嬰兒出生時頭發頗多,但幾個月之後枕部頭發逐漸磨掉、脫落、同時還伴有多汗、煩躁、哭鬧等症狀,則可能是身體內鈣和維生素D缺乏所引起的佝僂病的表現。出現這種情況,應及時到醫院就醫。 護發妙點子 1.給寶寶洗發之前,先用小梳子將頭發理順,這樣可防止頭發纏結在一起而難以梳理開。 2.給寶寶梳子頭發的小梳子的齒距最好寬一些,梳齒的頂端不要過尖,如果有塑膠薄套包著最好,以防洗濕的頭發不好梳開,且劃傷寶寶的頭皮。 3.梳理時媽媽一隻手要抓住寶寶發梢,尤其是頭發很亂時,這樣可減少寶寶頭皮受力的程度和疼痛。 4.給寶寶束發時,不要將寶寶的頭發使勁扯拉,然後用橡皮筋捆紮,這樣很容易損傷寶寶的發根,經常被拉扯的部位會因此變禿。 5.用吹風機給寶寶吹發時,以低溫和熱風較適宜,防傷害寶寶脆弱的發絲和敏感的頭發。 6.不要以為將寶寶的頭發剃光,便可加速頭發生長,這種方法不可取。通常2個月左右給寶寶剪一次發較適宜。 7.如果媽媽最是喜歡給寶寶頭發分縫,應每隔幾天換一個部位,不然的話,總是分縫的部位會頭發會很稀少。 原因 1、脫發 胎兒在媽媽子宮內5~6個月時,全身就有了濃密的胎毛,其頭部的胎毛在胎兒7~8個月時,會發生一次大的脫落。在寶寶即將出生時,又會陸續長出新發;而後方枕骨部的頭發並不掉落,會在寶寶出生後才開始掉落。所以,寶寶出生後到6個月出現少量的脫發現象是正常的。 2、遺傳 寶寶頭發數量的多少主要取決於遺傳因素,存在著個體差異。頭發的遺傳傾向比較明顯,數量、色澤、曲直等均與遺傳有一定關系。如果爸媽頭發好,則寶寶的頭發較好;爸媽頭發差,寶寶的頭發也會差一些。 3、生長 寶寶頭發的生長和身體長高一樣,有早有遲,有快有慢。只要沒什麼疾病,大部分寶寶的頭發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生長發育,漸漸由稀到密,由黃到黑,與出生時頭發多少無關。 4、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寶寶頭發稀少與疾病有關。如有些寶寶出生時頭發很多,但幾個月後,枕部頭發逐漸磨掉、脫落,出現「枕禿」,同時還伴有多汗、煩躁、易激惹、哭鬧等症狀,則很可能是體內維生素D缺乏所致佝僂病的表現;某些微量元素如鋅、鐵缺乏症和遺傳代謝性疾病等也會表現為頭發稀疏。因此,如果寶寶1歲左右頭發稀疏的情況仍無明顯改善,應及時做微量元素檢測和其他相關檢查,以便對症治療。 護理誤區 有些寶寶頭發稀少,爸爸媽媽為了讓寶寶早日長出濃密的頭發,四處打聽治療方案,或者想當然地採取「有效」措施,因此走入了一些誤區: 誤區1 :減少洗發次數,防止僅有的頭發被洗掉。 洗發時脫落的都是衰老的頭發,不洗也會掉;而且,如果長期不洗發,油脂及汗液的刺激會引起繼發感染,反而影響新頭發的生長。 誤區2 :在寶寶的頭皮上擦生薑,塗「生發精」、「生發靈」等。 給頭皮擦生薑,是想促進毛囊周圍的血液循環,加速頭發生長,其實這種做法既無益也沒有科學依據;塗擦各種名目的「生發精」、「生發靈」之類的葯物,則純屬畫蛇添足,因為寶寶頭發稀少並不屬於禿發症,而且也不適宜寶寶幼嫩的皮膚。 誤區3 :在少數地區的風俗習慣中,寶寶滿月要剃滿月頭,以為剃了滿月頭,將來頭發長得多、長得黑,有的還要把剃下的胎發做成小發團掛在床前,認為可以「壓邪」,或者做成胎毛筆,留作紀念等。
3. 兩周歲的寶寶頭發不長怎麼辦
兩周歲的寶寶頭發不長,一方面考慮是由於個體的原因。本身頭發稀少。另一方面考慮可能是由於缺乏維生素D和鈣劑都引起的。還要考慮是不是有貧血、營養不良造成的,可以去醫院化驗一下血常規和電解質。平時要讓寶寶多吃一些水果蔬菜等,如果不愛吃,可以煮成水、榨成汁等。還需要多曬太陽,補充一些維生素D和葡萄糖酸鈣等。
4. 寶寶不長頭發怎麼辦
不用著急,寶寶的頭發會長出來的。小毛頭的頭發長得比較慢,沒有關系的,放心好了。相信我,我的工作就是和小寶寶打交道,見的多了。正常喂養注意合理營養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