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骨密度儀的兒童骨密度知識
目前國際醫學界已經達成共識,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兒童時期的疾病,即兒童時期(0~20周歲)因為種種原因,無法累積足夠的骨量,導致成年後因骨流失而導致骨量或骨強度低於某一水平,脆弱易折。
因此,預防骨質疏鬆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在兒童時期能夠保持正常的骨密度水平,達到足夠多的骨量累積。
T-Score不適用於解釋兒童骨密度測量的結果(兒童數據不能與成年後的骨量比較)
正確解釋兒童骨密度測量結果應使用Z-Score
兒童處於成長階段,骨疾病常常發生在皮質骨,所以有效的檢測部位應選擇前臂(前臂近端的1/3處)或全身。
近幾年新興的超聲骨密度測量方法,因其無創、無痛、無輻射的特性在兒科臨床得到了廣泛應用,在短時間內可對兒童骨密度情況進行連續的密集監測。保證兒童骨密度水平的正常發展。
兒童骨密度測評是一個綜合多個學科復雜專業問題:
從骨礦物質的積累和骨的生長發育、均衡營養等方面來說,屬於兒科學的研究范疇,因為兒童生長期內骨骼發育不良而影響身高的發育或將來成人後的形體的美觀,是父母最不願意看到的;
從鈣攝入多少及維生素D等是否缺乏與骨質疏鬆的關系而言,其屬於營養學研究的范疇;
規律的負重運動與陽光下鍛煉可減少和延緩骨質疏鬆的發生,這與運動醫學研究密切相關;另外,骨質疏鬆還與遺傳學、生物力學、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等有關。
通過對骨密度測評確定孩子當生長發育過程中成骨原料的吸收與攝取狀況,可以分析可能影響其生長發育的內外因素,以便及時制定有針對性營養、運動鍛煉計劃,確保孩子在骨骼生長發育的優勢,特別是關於需不需要補鈣,如何補鈣,是解決攝入的問題還是吸收的問題,通過精確的測評和專業分析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2. 上幼兒園查體中的骨密度,到底是怎樣一種檢查呢
該方法以前臂、腰椎和股骨近端作為最重要的測量部位,判讀需重視其中T值和Z值。絕經後婦女或者年齡≥50 歲男性多參考T值,70 歲後的男性或 65歲以上的女性還需參考Z值。進行骨密度檢查者,應該在檢查前24小時內不要服用鈣劑,穿著寬松、舒適的衣服,檢查時所有衣物避免有金屬扣子或拉鏈,金屬會干擾X線的傳導,影響檢查結果。密度下降則意味著骨頭變薄變松變脆。而慢慢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得上一種老百姓稱之為骨質疏鬆的疾病。
是好現象,不是補鈣的表徵。補鈣過多會增加腎臟等器官的負擔。而且骨骼過早硬化,會影響幼兒的發育。至於你家寶貝是否需要檢測,要看看情況:1.幼兒園的這項檢查是不是可選,也可以不選,換言之,如果是必選項,你反對也沒有用,那就一起做了吧。反映骨質疏鬆程度,預測骨折危險性的重要依據。定期為孩子做骨密度檢查可以預防孩子缺鈣,通過調整飲食及時幫助孩子補鈣,還是預防孩子成年後骨質疏鬆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