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如何確定兒童低燒
擴展閱讀
經典戶型是什麼樣 2025-02-08 03:43:09
哪個動漫進山洞開始唱歌 2025-02-08 03:40:51

如何確定兒童低燒

發布時間: 2023-07-17 00:34:55

A. 兒童發燒多少度為低燒

正常小兒的基礎體溫為36.9℃~37.5℃。一般當體溫超過基礎體溫1℃以上時,可認為發熱。其中,低熱是指體溫波動於38℃左右,高熱時體溫在39℃以上。連續發熱兩個星期以上稱為長期發熱。
意見建議:不超38度5可以不去醫院,在家裡給寶寶做物理降溫,多給喝點水,經常觀察體溫變化,如果出現異常,一定要帶去醫院,沒有超過38度的,屬於低燒,可以不用去醫院的,因為寶寶提問本來就比大人高一點,多給寶寶喂點水,注意觀察寶寶提問就可以了,超過38度,達到38.5度以上了就要及時去醫院看醫生,就屬於高燒了。要付退燒葯的。

B. 兒童低燒是多少度

您好
一般寶寶體溫低於37度均屬正常,如果在37.2到38.5之間屬於低燒,採取物理降溫即可,方法如下:
1.經常用溫水給寶貝擦身子,手腳心、額頭
2.可以額頭貼降溫貼(葯店均有賣,嬰兒版的)
3.多給寶貝喝溫開水,讓她排尿,可以帶走身體的熱量
如果超過38.5建議去醫院確診一下病因病症
祝寶寶早日恢復健康

C. 小孩兒多少度為低燒

小孩兒多少度為低燒

小孩兒多少度為低燒,我們人的正常的體溫大概是三十七度左右,發燒是生活中經常會出現的一個身體不適,孩子年紀小體質比較差很容易會出現感冒的情況,以下了解小孩兒多少度為低燒

小孩兒多少度為低燒1

一、嬰兒體溫多少度才算低燒

小兒低熱是小兒時期許多疾病的常見表現,引起低熱的原因很多,須積極尋找,方能正確診治。一般以腋探溫度37.5C— 38C稱為低熱,引起低熱的原因有功能性的,也有器質性的,所以必須注意鑒別。

正常小兒的基礎體溫為36.9℃~37.5℃。一般當體溫超過基礎體溫1℃以上時,可認為發熱。其中,低熱是指體溫波動於38℃左右,高熱時體溫在39℃以上。連續發熱兩個星期以上稱為長期發熱。長期低熱是指小兒體溫在37~37.4℃之間持續2周以上。導致小兒長期低熱的疾病很多,概括起來,有因為器質性疾病而導致,也有因功能失調所致。在小兒長期器質性低熱中,以慢性感染最為常見。

如小兒結核病、慢性腎盂腎炎、慢性鼻竇炎、某些寄生蟲病等。這些都是由於感染因素而導致的低熱,治療應該針對引起感染的病原體採取相應的措施。還有一些非感染因素也可以導致小兒長期低熱。如小兒貧血、惡性腫瘤、甲狀腺功能亢進、系統性紅斑狼瘡、風濕熱及類風濕病等。對這些非感染原因而發生的低熱,應該首先進行詳細的檢查,明確診斷,治療引起低熱的原發病。

二、嬰兒低燒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小兒低熱是指體溫在37.5~38℃持續2星期以上,往往伴有食慾不振、疲乏或其他疾病表現的一種情況。在夏天低熱的小兒較多見,一般的檢查沒有發現什麼異常,從而給診斷帶來一定的困難。正常人的體溫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所以有一定程度的波動,例如環境溫度較高或劇烈活動後均可使體溫略增。

一般來說午後體溫較清晨略高,但兩者的差別不超過1℃。年齡越小,體溫調節功能越不完善,所以早產兒、新生兒、體質虛弱者體溫容易有波動,如果沒有其他伴隨症狀,就不算是病理現象。對於體質虛弱者來說,往往採用中葯治療效果較好。

小兒低熱首先要考慮是否有慢性感染,如結核病、慢性中耳炎、慢性尿路感染、慢性活動性肝炎、病毒性心肌炎、風濕病等,個別要考慮白血病和其他惡性腫瘤。

小於3個月的嬰兒發燒以細菌感染最常見(如B型鏈球菌);其它如呼吸道、泌尿道、腸胃道受感染或中耳炎也會引起發燒。最嚴重的感染疾病是敗血症。所以新生兒發燒時,一定要帶給醫生檢查,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大於3個月的嬰幼兒發燒,

最常見的是感冒、中耳炎、泌尿道感染。中耳炎通常是因感冒的`細菌或病毒由耳咽管向上感染到中耳,除了嚴重的中耳炎可以看到膿流到耳朵之外,大部份是無法從外表看到異常現象。

此外,當小朋友有原因不明顯的發燒時,驗尿檢查也是很重要的。大小孩在泌尿道感染時可能出現頻尿、小便痛,甚至於有小便失禁、腰痛的現象。小嬰兒則可能只有厭食、吐奶、腹瀉、黃疸等現象,看不出泌尿道方面的症狀,所以非常容易誤診。少部份的泌尿道感染是因為泌尿器官先天發育畸型,例如腎臟的形狀不對、輸尿管進入膀胱的角度不對等等,需要以手術治療。

為了幫助醫生掌握更多的資料,以便明確診斷,就診前家長應詳細記錄小兒每日的體溫變化情況一般每4~6小時測定一次體溫,持續1星期以上,並記錄各種伴隨症狀,如食慾變化,有無乏力、面部潮紅、盜汗、咳嗽以及 尿頻、尿急、尿痛、關節痛等,以供醫生診斷時參考。

幾度算發燒:兒童的體溫在36.2℃~38℃為正常。一般定義:肛溫高於37.8℃,口溫高於37.3℃,腋溫高於36.8℃為發燒。現在用耳溫槍的機會較多,耳溫槍所量的溫度與肛溫相近,均稱為「核心溫度」。

三、嬰兒低燒的類型有哪些

生理性低熱

小兒體溫晝夜之間是有波動的,下午稍高,但波動一般不超過1℃;如小兒活動,哭鬧、衣著過厚、室溫過高等因素影響,使小兒分解代謝增加,產熱過多出現的一過性低熱,稱生理性低熱。

體質性低熱

體質性低熱屬於功能性低熱的一種。特點是晨間體溫比晚上體溫稍高,伴有多汗、乏力、納差等表現,全身無任何體征,胸片、血沉等項檢查正常,低熱時服用退熱葯物無效,但低熱可自退。這種體質性低熱一般不影響健康。

季節性低熱

多發生於夏令季節,是嬰幼兒時期的常見病。習稱小兒夏季熱。特點為體溫隨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夏季時體溫上升,多表現為長期低熱,口渴多飲,多尿、無汗、乏力等,季節性低熱屬功能低熱的一種,氣候好轉時體溫轉為正常,第二年同樣時間可出現同樣低熱表現。

感染性低熱

小兒患麻疹、白喉、百日咳等急【性】傳染病後或小兒感染性疾病痊癒之後出現的低熱,多與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小兒體溫調節中樞紊亂有關,進行各項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可正常。

慢性感染性低熱

這是由於病原體微生物刺激,引起小兒的發熱反應,是最常見的小兒低熱原因。各種慢性感染中以肺結核引起的低熱最常見,其次是扁桃體炎、中耳炎、泌尿系的炎症或慢性感染,各種細菌引起的敗血症、病毒感染、原蟲感染反應、立克次氏體感染等都可出現長期低熱。

非感染性低熱

小兒如果患了內分泌系統的疾病,結締組織疾病、慢性白血病或惡性淋巴瘤等情況可出現長期低熱。父母應予注意,如果小兒出現反復低熱,蒼白、消瘦、乏力及關節、肌肉和胸部疼痛等現象,須積極診治。

鏈球菌感染後狀態

個別兒童在患呼吸道感染後,出現持續性低熱,驗血時,抗「O」滴度增高,血沉加快,用青黴素、水楊酸和小劑量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症狀迅速緩解,這種現象的低熱稱為鏈球菌感染後狀態。

小孩兒多少度為低燒2

小孩感冒應該怎麼解決呢?

寶寶發燒38.5攝氏度以下:物理降溫

一般情況下寶寶發燒分3種:低燒37.5攝氏度—38攝氏度;中燒38.1攝氏度—39攝氏度;高燒39.1攝氏度—40攝氏度。通常來說,如果寶寶體溫在38.5攝氏度以下,且沒有特別不舒服、精神狀態良好,也就是說照常吃、照常睡及照常玩,媽媽就不必急於給寶寶喂葯,物理降溫更適合。

建議方法:

不要盲目「捂汗」:一些家長認為給寶寶「捂汗」發燒會好得更快。但事實上,這樣身體的熱量反而不容易散發,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天,更是容易「中暑」。對3個月以內的小嬰兒採取「開包」打開衣被、少穿衣服就可能有逐漸降溫的效果,一般來說發高燒的寶寶應該不要蓋厚被子,衣服也要少穿。

擦身降溫:媽媽可以用 75%的酒精,再加入適量的溫開水,給寶寶進行物理降溫,但需要注意的是,可以用酒精擦額頭、腋下、大腿根和頸部,千萬不能擦前胸。

當寶寶發燒在38.5攝氏度-39攝氏度左右時,在家中可首先採取以下物理降溫的辦法,媽媽同時考慮讓寶寶服用退燒葯。吃退燒葯以一次用一種葯為原則,以減輕寶寶的不舒服,並防止寶寶高熱驚厥的發生。

建議方法:

使用退燒葯:退熱葯的療效由大到小依次是:布洛芬、對乙醯氨基酚、安乃近、復方氨基比林和阿司匹林。使用最普遍的是含撲熱息痛的糖漿,該葯短期使用常規劑量副作用輕微,可作為首選退熱葯。如果孩子不能耐受口服葯物,可選擇直腸內使用的栓劑。

小孩兒多少度為低燒3

發燒以後到底應該要怎麼樣去治療的呢?

1、急救措施

(1)可用冷濕毛巾敷額,好可用不漏水的塑料袋盛冰塊外裹干毛巾敷頭、頸,還可加敷腋窩和腹股溝則效果更好。

(2)將75%酒精兌水一倍稀釋,用小毛巾蘸濕擦抹頭、頸、腋窩、胸背和四肢。若小兒四肢冷或擦抹後皮膚起「雞皮」,應改用稍低於皮膚溫度的溫水擦抹四肢直至回紅轉暖。

(3)在作物理降溫的同時還要服退熱葯,有高熱抽筋病史的同時加服鎮靜葯。當家離醫院遠而交通又不方便的,遇高熱最好不要不管一切往醫院跑,可以先在家中作上述緊急處理。

2、降溫方法

(1)傳統物理降溫法

將患兒置放於環境安靜、陰涼、空氣流通處。用冷溫毛巾或冷水袋,敷頭額、雙腋及腹股溝等部位,或用布包裹的冰袋枕於頭部或放置於上述部位。

亦可用冷水(28~30攝氏度)或酒精(30~50%)於四肢、軀干兩側及背部擦浴。擦浴時如患兒出現皮膚蒼白或全身皮膚發涼應立即停止。也可用冷生理鹽水(30~32攝氏度)灌腸,對疑為中毒型菌莉者更為適宜,既可降溫,又便於取糞便標本送檢。

(2)葯物降溫法

對未成熟兒,小嬰兒與體弱兒一般不用解熱劑降溫;0~23個月齡的孩子可服用幼兒百服嚀(退熱口服)滴劑,2~12歲孩子可服用兒童百服嚀(退熱)溶液或咀嚼片,每隔4~6小時服一次。這種退熱葯的優點是口服後吸收較快,30分鍾生效,沒有傳統解熱鎮痛葯對胃腸道的刺激,減少對白細胞、血小板功能的影響。

(3)針灸降溫法

3、對症治療

(1)高熱時,水分丟失增多,食慾減退,應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2)對於出現煩躁不安、反復驚厥或一般降溫措施效果不明顯者,可酌情選用氯丙嗪與異丙嗪。

4、針對病因治療方法

對於由感染引起的高熱,應根據病情選用有效抗生素治療。對局部感染病灶要及時清除。因非感染性疾病所致的高熱,也需根據不同病因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D. 兒童發燒幾度算是低燒

體溫位於37.4和38度之間時就是低燒。

E. 小孩多少度是屬於低燒

小孩多少度是屬於低燒

小孩多少度是屬於低燒,孩子的抵抗力比我們大家要弱很多,所以很容易就會生病,有時候父母的不注意就會導致孩子出現低燒,嚴重的孩子還會在低燒的時候抽搐,那麼小孩多少度是屬於低燒呢?

小孩多少度是屬於低燒1

兒童的低燒一般溫度在37.2℃到38.2℃就算低燒,兒童出現低燒最常見的原因就是上呼吸道感染導致,除此之外因為吃的太多導致消化不良引起的發熱在臨床上也比較多見,中醫稱之為食積發熱。

寶寶一直持續低燒大部分是由於病毒感染導致的,所以寶寶出現了持續的低燒,症狀進一步加重時還會出現別的伴隨症狀,比如咳嗽、打噴嚏、流鼻涕、食慾不振、精神不振等臨床表現,需要積極治療,否則病情有可能會進一步加重。

此時如果體溫超過了37.2℃,並出現了咳嗽、打噴嚏等症狀,可以給寶寶吃抗病毒的葯物,配合一些中成葯用來疏風解表,治療低熱。

除此之外,因為寶寶的胃腸能力比較低下,如果吃多了的話就會因為消化不良出現低熱的臨床表現,此時可以選擇給寶寶吃保和丸或者健胃消食片來治療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到醫院做做小兒推拿,孩子腹脹的症狀緩解後,低熱的表現也會緩解。需要密切觀察孩子的體溫,一旦超過38.2℃應該口服退熱葯物。

小孩多少度算低燒

孩子的正常體溫是在36.5~37度,體溫在37~38.5度之間算是低燒,超過38.5度屬於高燒,體溫測量通常以腋窩溫度為准。針對於孩子發燒的情況,若是低燒通常不採用葯物進行治療,多採用物理方法進行科學降溫以免對孩子身體產生副作用。

孩子發燒通常是因為病毒感染或是細菌感染引起的免疫反應,建議家長在給孩子服用葯物治療的同時要注意孩子補充維生素,和多喝些溫開水。

也可以通過用溫水擦拭身體、使用降溫貼、多喝熱水等等方式促進發汗。若是高燒通常會採用葯物進行治療,比如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美林、泰諾林等葯物進行治療。

小孩多少度是屬於低燒2

發現孩子不舒服,家長不必過於擔心,及時治療沒事的,人體正常體溫平均在36~37℃之間(腋窩),超出這個范圍就是發熱,38℃以下是低熱,39℃以上是高熱。

小月齡的孩子,由於新陳代謝比較快,體溫可能會稍高一點,一般情況下,寶寶體溫超過37。3度就算是發熱了。寶寶體溫變化會很快,升高很快降溫也很快,如果寶寶感冒了,需要隨時給寶寶測量體溫。

小孩子低燒是多少度

孩子低燒的范圍如果測的是口溫、耳溫。正常范圍在38.5攝氏度以下,如果測的是肛門,低燒就是在39攝氏度以下,如果測的是腋下,則在38攝氏度以下。 給孩子測量體溫不同的部位,正常溫度的范圍是不一樣的,如果長的'是口溫正常溫度在36.3攝氏度到37.2攝氏度,耳溫與口溫相同。

如果測得肛溫,正常范圍在36.6攝氏度到37.8攝氏度,如果測的是腋下,則在36攝氏度到37攝氏度。這幾個部位,腋下測出來是最低的,肛門溫度是最高的,口溫或耳溫是中間,他們各有各的優缺點,如果測肛門是比較准確的,但是有些孩子可能不配合,比如已昏迷或驚厥的患兒。

口溫或耳溫腋下都比較方便,但是需要的時間相對長一點,有可能會受到外界環境溫度的影響,尤其是腋下溫度。

小孩多少度是屬於低燒3

孩子發燒多少度算低燒?

有的家長帶著孩子去醫院看病,醫生說是低燒,低燒是指體溫在37.3℃~38℃。長期低燒是指持續發燒兩周以上,不包括間斷發燒。

正常人口腔溫度(又稱口溫)為36.3℃~37.2℃,腋窩溫度較口腔溫度低0.3℃~0.6℃,直腸溫度(也稱肛溫)較口腔溫度高0.3℃~0.5℃。一天之中,清晨2~5時體溫最低,下午5~7時最高,但一天之內溫差應小於1℃。另外,女子體溫一般較男子高0.3℃左右。

多少度算低燒?記住,低燒是:37.3℃~38℃,高燒是:38.1℃~40℃

人體的體溫需要調節到多少度才算正常,這就是大家所常說的攝氏37度.但是這個答案並不正確,因為人體的體溫並不是固定在攝氏37度上,只是內臟溫度變化不大,差異較小;

表麵皮膚可在攝氏20~40度范圍內的變化而不受到傷害;就是我們的血液溫度也不是同溫,在末稍血管里血液的溫度,如暴露於寒冷氣溫中,可由攝氏36.5度降到攝氏21.5,所以我們測量體溫時要特別注意。

一般測量體溫的部位有三:肛門、口腔和腋窩。測肛溫是小兒科最常用的一種,因為量起來方便,時間較短,大約一二分鍾就夠了。如果部位不適當,正好碰到冷的靜脈迴流的部位,會有攝氏0.1~0.9的差別。

肛溫代表內臟的溫度,比口腔所測得的溫度要高出攝氏0.65度,大孩子量口腔比較安全,把體溫計放在舌下,不說話,不用嘴呼吸,不然量的不會准確,時間大約3至5分鍾就夠了。

腋窩測量體溫要緊閉起來才准,時間則要五分鍾以上,腋窩可代表皮膚體溫。現在的新生兒及病兒測量體溫,多半用自動顯示,而且可繼續一直監視下去,用不著那麼費事地量了又量。

體溫夜晚較低白較高。有人說這是因為人們夜晚睡眠全身絕對休息而白天操勞活動的關系,可是有些夜晚工作而白天睡大覺的人,也是晚上體溫低而白天體溫高。正常人的體溫因為活動狀況、精神情緒、衣著多少、天氣冷熱變化等因素的影響,也有巨大的差別。

在劇烈運動後,體溫可升到攝氏40度,不過這種全溫升高,因為有調節中樞的有效管制,一出汗大約幾分鍾就復原了,所以這不能算是發燒。

這說來,到底體溫多少度才算正常呢?

專家說:一般所謂正常體溫攝氏37度再減攝氏0.8度,在這個范圍內就算正常。小兒的肛溫攝氏36.2~38度,而口溫在攝氏35.8°~.4度的范圍內,都是正常體溫,超過這個范圍,我們就把他當成發燒病兒了,而多少度算低燒就限於37.3℃~38℃左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