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兒童情商教育
兒童情商教育
兒童情商教育,近幾年隨著情商重要性的大肆渲染,「EQ」的價值不斷攀升,在成功學里以80%的絕對性優勢壓倒只佔20%的智力因素。情商教育受到重視是好事,但是不可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正確的兒童情商教育應該怎樣?
兒童情商教育1
人的情緒和情感是不能獨立於事件而存在的,因此與人的語言、思維是分不開的。比如,我們要培養寶寶的自信心,我們不讓寶寶頃拿做有挑戰性的智力活動,或不給予寶寶正確的鼓勵,寶寶如何接納自己獲得自信呢?又比如,我們要培養寶寶的溝通能力,寶寶如果沒有足夠的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又談何溝通呢?再比如我們要培養寶寶的愛心,我們不幫助寶寶設定幫助他人的任務,寶寶又如何從這種愛心奉獻中獲得自我滿足呢?……所以,如果情商教育只以所謂的「情緒管理」「樂觀」「自信」等為教育內容的話,必定會流於空洞的說教,讓寶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最終陷於行為層面,情商並不能得到實際的提高。
情商教育不是單靠「課程」就能培養起來的,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我們可以引導寶寶在真實的社會交往中去體驗並提高。比如在寶寶與小朋友交往過程中,引導寶寶學會必要的等待、分享,鼓勵寶寶大膽地介紹自己,培養寶寶良好的交往習慣;比如對寶寶的塗鴉作品給予恰當的准確的贊美,讓寶寶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的動力;比如在寶寶鬧別扭的時候,通過講故事、樹榜樣、平等溝通、轉移寶寶注意力等方式打破僵局,讓寶寶的情緒以平和的方式得到宣洩,並體驗到與人溝通才是解決之道。
兒童情商教育貫穿在日常生活當中,與語言、思維、溝通等方面的能力息息相關。以課程模式培養情商最好是在4歲之後,因為這時寶寶的思維、語言和社會性的發展水平才能幫助他們更好地做到認識自己和他人的情緒、管理自己和他人的情緒、自我激勵、遵守規則、用社會性手段解決實際問題。
兒童情商教育2
情商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
1、情商不僅跟未來的成功密切相關,也跟孩子現階段的學習成績密切相關。我們注意到,那些學習成績優異的孩子,許多並非智力超常,而是因為他有較高的情商。
2、孩子大都有強烈的責任意識,把學習當作自己的事情認真對待;有很強的上進心,把學習當作充滿樂趣的事情去做;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基本不需要家長去提醒督促。
3、有些孩子頭腦聰明過人,但是學習成績平平,甚至處於落後的狀態,原因就在於他們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把學習當作沉重的負擔,當作痛苦的事情,被動地應付。從表面上看這是學習上的問題,其實根源在於情商的缺乏,健康人格的缺失。
情商決定孩子是否成才
1、也許有的人會提出疑問:難道那些學習成績優異,考入名牌大學的孩子都有很高的情商嗎?不一定。
2、情商不高,人格不健全,也一樣考入名牌大學的,的確不乏其人。可能有人認為這畢竟是個案,不能代表大多數。
3、在生活中有大量的事實證明,情商對一個人有著多麼重要的作用。
情商需要「教」
1、現在家長越來越重視情商,但是在情商的培養上,還是存在很多誤區。最大的誤區,就是認為--「情商不用教」。其實,情緒管理與社會交往,同樣是一門科學,正如數學、閱讀、音樂一樣,盡管少數人在家裡也能學會讀寫、算術,但是,我們還是會把孩子送去學校,他們在校園里完成雀櫻搭這些知識和學習。
2、情商能力的高低,取決於是否能獲得關於情緒與社會的正確的價值觀、態度和技巧。系統的情商課程,能夠幫助兒童建立一個准確必備的知識框架,這就是為什麼在歐美發達國家,社會情緒課程早已成為學生必修課的原因。
情商幫助孩子樹立自信
1、父母親對孩子的評價,對其自信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若平時只是批評而極少給予表揚,父母親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塑造了孩子心目中不佳的自我形象。
2、建議父母親可以坐下來,寫下孩子值得欣賞的優點。而在這想特別提醒家長的是,頌隱這些優點不該是孩子和別人比較的成果,而是孩子他本身所具有的特質。
3、多鼓勵和肯定孩子,不要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對自己有著合適的自信,會讓他的情商能力大幅度提高。
情商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1、即使二胎時代已經到來,但還是有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所以父母應該要多安排些機會,歡迎孩子的玩伴來到家裡和孩子一起玩耍,學習,以及共同度過生命中的重要時刻。
2、重視情商的父母親在孩子參加這些團體活動時,關注的焦點不會是孩子與他人的比較結果,父母親該觀察的是,孩子在和別人的互動當中,孩子的反應和適應能力如何。也應鼓勵孩子學會分享,還要鼓勵孩子主動向他人提供協助,這是團隊協作能力中很重要的一個特質。
3、父母親該多鼓勵孩子觀察別人的'需求,而主動提供幫助。而在孩子提供他人協助時,則該立刻給予及時的表揚,如此一來,孩子就能夠培養出團隊意識及協作能力。日後無論對工作還是生活,皆會大有助益。
情商培養孩子樂觀積極的態度
1、要懂得對事情做正面的思考,有了正面思維能力,就是樂觀特質的精彩展現。
2、要知道怎麼在任何環境中看到事情的優點面,從而避免了負面情緒的不當干擾,而找到激勵自己的動力。
兒童情商教育3
加強幼兒情商教育是當務之急。
幼兒期是建立身體與心理特質的基礎階段,是情商發展的迅猛時期。幼兒到達學齡時,其人格的模式已經可以區分了。但目前幼兒情商教育的現狀不盡如人意。作為二十一世紀的主人,當今的幼兒從小智商可能就比較高,家庭、社會對他們從小就進行了繪畫、音樂、語言、計算機等智力教育,他們從物質上也較為豐富,可他們身上存在的自私、無情、膽小、任性、孤僻等弱點仍很突出,有的孩子可以母親般地摟抱玩具熊,呵護小雞小鴨,卻對自己的父母、同伴聲色俱厲、膽大妄為。
筆者在翻閱幼兒家園聯系冊時發現,絕大多數家長關心的是孩子們在園吃飯如何、學了哪些兒歌、認識了多少數字等,極少數家長談到孩子的任性、不合群等問題,希望得到老師們的幫助。在觀摩大班教師設計的親子活動時,談到「媽媽如何愛你」的問題時,孩子們回答問題非常踴躍,答案的內容也很豐富,而談到「你是怎樣愛媽媽的」問題時,回答的孩子較少,而且答案僅僅是:「我幫媽媽擦桌子」等簡單幾項,最優秀的答案是:「媽媽病了,我給媽媽倒水喝」。對於老師的勞動:提飯、拎水、擦玻璃、疊被子、掃樓道、洗衣服、梳頭等等,孩子們也常常熟視無睹。在觀摩中班教師設計的音樂創編活動《加油干》中,無一孩子將老師們日常繁重的勞動創編成歌詞。坦然地接受他人的愛,而無愛別人的意識,已成為較普遍的幼兒心理品質。顯然,這是教師和家長都忽視了孩子的情商發展的不良後果。令人不安的是大多數家長包括部分教育者,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們仍存有錯誤的觀念和做法,因此,加強幼兒情商教育已刻不容緩。
『貳』 如何培養孩子的情商
首先,幫助孩子辨識自己的情緒。 先來做個測試吧! 孩子放學回來告訴你:「今天在學校有同學打我!」 身為父母的你,這時候的反應會是…… 答案A——「這種小事別放在心上。」 答案B——「你不會也教訓他嗎,你有沒有打回去?」 答案C——「我現在很忙,晚一點再說。」 答案D——「還好嗎?有同學打你,所以你很委屈?」 你的答案會是什麼呢? 讓我們公布正確答案吧!重視孩子情商的父母親之答案,會是最後一個——D。 原因是什麼呢?因為情商高手的基本功,就是察覺自己的情緒狀態,也就是說,要能很快了解自己的當下情緒。因此父母在這個情況下,應先幫助孩子辨識出現有的情緒狀態:「所以你不開心了?」,「所以你感到委屈了?」。 幫助孩子辨認自己的情緒狀態,會帶來兩個天大的好處。 首先,孩子可以從中明瞭,接下來要處理的,是自己的情緒,而不是那個「對方」。 也就是說,現在真正該做的事情,不是因自己感到委屈而找對方理論,而是應該意識到,真正的困擾其實是自己的情緒反應,那麼隨後該努力的,就是如何調試情緒,做出合適反應。 其次,孩子可以從中學會換位思考的能力。這次挨打,心理難受,以後就知道了,若去打別人,別人也就會有這樣的感受。這個深刻的情緒體會,有助提升孩子換位思考的能力。所以從情商教育的角度而言,這會是個一舉兩得的做法。 在協助孩子辨識情緒之後,接下來,爸爸媽媽就可以再問:「你要不要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這是個很重要的親子溝通方式,當父母學會發問及傾聽,孩子就會願意開口說話,培養良好的親子溝通習慣,會讓彼此的溝通暢行無阻。 第二,幫助孩子發展負面情緒的管理技巧。 在美國有些中小學,在課程中加入冥想的練習,讓孩子坐下,閉上眼睛,意念集中靜坐20分鍾。而最近的實驗發現,靜坐冥想有助降低一個人的焦慮感,而且能夠強化注意力的集中,進一步地提升學習效率。像這些設計得當,適合孩子的放鬆技巧,早早學會,對他們未來的抗壓能力就會有所幫助。我認識一個媽媽,周末會帶著她初二的孩子去上瑜珈課。原因是她發現孩子上了中學之後,個性變得急噪。而她自己有做瑜珈的習慣,就帶孩子一起去上兒童班。孩子漸漸地學會靜心,放鬆的技巧,脾氣也隨之溫和多了。另外,父母也可以鼓勵孩子培養健康的興趣和嗜好,來幫助他們排解壓力,例如帶孩子一起體育鍛煉,畫畫、唱歌等。心理學上的研究顯示,做運動是極佳的疏壓方法之 一,持續做有氧運動20分鍾以上,會促進大腦中腦內啡的分泌,因而在生理上起到舒緩壓力的作用。 第三,幫助孩子樹立自信。 自信是情商能力的基石。自信的孩子,在面對別人的惡意攻擊時能沉穩以對,並擁有良好的抗挫及抗壓能力,在人際關繫上也會得心應手。 父母親該如何著手,培養孩子的自信? 事實上,父母親對孩子的評價,對其自信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若平時只是批評而極少給予表揚,父母親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塑造了孩子心目中不佳的自我形象。 所以建議父母親可以坐下來,寫下孩子值得欣賞的優點。而在這想特別提醒家長的是,這些優點不該是孩子和別人比較的成果,而是孩子他本身所具有的特質。比 如,「很有愛心,對小動物很好;很有禮貌,會主動和朋友打招呼」等等這些人格特質,而並非「每次都名列前茅」等建立在比較之上的結果。如果要稱贊孩子的學習表現,「學習很認真、負責,會自我督促念書」就會是更好的理由。多鼓勵和肯定孩子,讓他對自己有著合適的自信,會讓他的情商能力大幅度提高。 第四 ,培養孩子樂觀積極的態度。 對孩子來說,父母可以給他們的最佳的禮物就是:一份無可救葯的樂觀心態。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只要孩子對自己持正面的看法,對未來有樂觀的態度,那父母就大可放心,這孩子這輩子不會離幸福太遠。 樂觀孩子的重要表現之 一,就是懂得對事情做正面的思考。 我認識的一個孩子,有次老師當眾批評他的歷史成績。大多數孩子都會因此而覺得有失顏面而耿耿於懷。然而他做了心態上的調整,笑著跟媽媽說:「幸好老師批評的是我最爛的一門科目,如果我最好的一門科目還被他批評,那我不就更慘了。」有這樣的正面思維能力,就是樂觀特質的精彩展現。因為他知道怎麼在任何環境中看到事情的優點面,從而避免了負面情緒的不當干擾,而找到激勵自己的動力。 為了幫助孩子學會看到事情的優點面,父母親應常常用正向發問的方式啟發孩子的思考,比如「今天認識的這個新同學,你覺得他有什麼優點?」 而在碰到挫折時,例如孩子上台演出不理想,爸媽不該說:「你今天怎麼回事,表現得一塌糊塗。」而該用:「這次可能讓你自己失望了,那你覺得有沒有什麼值得 肯定的部分呢?」如此一來,孩子就有能力去思索正面的答案,例如「比起上次還是略有進步」,或者是「學到了重要的經驗,下次上台該做更充分的准備。」 正向思維能力是在日積月累中形成的,只要平時多花點心思,父母親就能幫助孩子培養出樂觀的正向思考習慣。 第五,培養孩子的人際互動能力。 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所以父母應該要多安排些機會,歡迎孩子的玩伴來到家裡和孩子一起玩耍,學習,以及共同度過生命中的重要時刻(如生日等)。重視情 商的父母親在孩子參加這些團體活動時,關注的焦點不會是孩子與他人的比較結果,例如「我的孩子個頭比別人高多少?」,或者念著「我的孩子學習比別人快還是 慢?」父母親該觀察的是,孩子在和別人的互動當中,他是主動和他人說話?還是害羞不開口?當別人跟他說話的時候,他是什麼反應?而萬一與他人發生矛盾,他 又是如何回應的?為了防止自己又落入「與他人較量「的慣性思維中,家長們不妨准備個小的筆記本,提醒自己觀察的重點,並做記錄。 此外,也應鼓勵孩子學會分享。 記得我高中的時候,參加一個同學的生日聚會,臨離開時,她的媽媽做了一個特別的安排,拿出一個紙袋,要女兒送我們每個在場的同學一人一張相同的磁帶(那時 還只有磁帶),現場頓時一片歡呼,因為那是我們共同偶像的最新歌曲專輯,同時也不免狐疑:「不會吧?哪有壽星送禮的道理?」 同學說:「我媽媽的意思是,每個好友一份,這樣在我們念書很累的時候就可以聽同樣的音樂,有著同樣的心情,讓我們感情更加親密。」一直到現在,我都還記得 這個貼心好禮。而現在想來,這個同學媽媽的做法,不但讓孩子會記得這個特別的聚會,更重要的是,她教導了孩子如何分享快樂。有些父母親在孩子的派對中,只 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注意力的焦點,而錯失了培養孩子人際關系能力的良機。真正高情商的家長,則會鼓勵孩子去招呼大家,和朋友分享自己的東西。 同時,也別忘了鼓勵孩子主動向他人提供協助,這是團隊協作能力中很重要的一個特質。父母親該多鼓勵孩子觀察別人的需求,而主動提供幫助。不妨常問孩子:「 你有注意到有誰特別需要幫忙嗎?」,「你覺得你能夠做些什麼去幫助別人嗎?」而在孩子提供他人協助時,例如幫家人提東西,則該立刻給予及時的表揚,如此一 來,孩子就能夠培養出團隊意識及協作能力。日後無論對工作還是生活,皆會大有助益。 14、15歲之前,是情商能力培養及形成的重要時期。家長若能積極地進行情商教育,從而培養出孩子良好的情商能力,就能讓其心理免疫力大大增強,得以應付學習和生活中的低潮與挑戰,讓孩子有能力去經營一個成功與快樂並存的美好人生! 轉自——左岸讀書(作者:張怡筠)
『叄』 兒童情商培養的四個步驟,你知道哪些
兒童情商培養的四個步驟,你知道哪些?
家中是小孩人生的第一個自然環境,親子溝通是寶寶確立的第一個人際交歲困往。小孩看待自身的情緒和條件的看法非常大水平上是在家庭生活中產生的。父母的家庭教育方法,家中內部結構的氣氛對小孩高情商的進步起著至為重要的功效。
為了更好地事情自身的使用價值和實際意義,客觀,客觀性地選擇自己的言談舉止,並非被自身的客觀體會,本人愛好,外部的評論和刺激性上下而做情緒化的解決。尤其是針對這些關鍵的事兒。
提升自信便是把這些率性而為的當然,自發反應變成主動,客觀反映,盡管有時,情緒並很難被發覺,可是明白這一個大道理,提升自信也就指日終有一別了。